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愁大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智红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的中国梦里,一定有一个寻根的梦。人们从现实的故乡,去寻找精神的故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六○后,李智红从“指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乡愁”“足尖上的乡愁”“心尖上的乡愁”四个角度,重温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重构精神故乡,寄寓无尽乡愁。这是个人的乡愁,也是一代人甚至所有中国人的乡愁的缩影。《乡愁大理》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从以纪实性与抒情性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对“乡愁”这个词进行了艺术性的解读和诠释。该选题有一定的“双效”。

内容推荐

大理的手艺、大理的美食、大理的山水、大理的情怀,无不彰显一种独特而厚重、温婉而柔美的乡愁魅力。李智红著的《乡愁大理》从“指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乡愁”“足尖上的乡愁”“心尖上的乡愁”四个角度,以纪实性和抒情性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对大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刻内蕴进行解读和诠释。

目录

指尖上的乡愁

 喜洲,最具乡愁魅力的栖居

 银器之魅

 木头,在指尖上复活

 陶,用泥土揉捏的乡愁

 用一块白布印染春天

 春风绕指见性灵

 朴拙的布扎

 神秘的甲马

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乡愁

 吃茶

 烧酒飘香

 一棵姓白的木瓜

 在大理吃山茅野菜

 感通悟茶

 千里寻一味

 沱茶记忆

 乳扇与生皮

 沙坝酸辣鱼

 土豆与猪肝鲜

 花街粽子

足尖上的乡愁

 足尖上的乡愁

 时光里的大理古城

 喜洲——白族人最诗意的栖居

 花甸坝——大理的空中花园

 无为悟静

 苍山听蝉

 大理荷韵

 在大理仰望天空

 在海西,倾听秋天的声响

 l无名客栈

 我在大理的烟雨中等你

 到大理郊外看麦子

 与洱海为邻

心尖上的乡愁

 心尖上的乡愁

 消失在洱海之上的帆影

 心痛那只进城的蟋蟀

 一棵通神的古树

 回望祖土

 穷家难舍

 大理之美,美在和谐

 吊草村的炊烟

 乡愁的分量

试读章节

银器之魅

苍凉遒劲的茶马古道,成就了一座村寨千年的银饰之路。

千山有云千山在,万水无情万水流。在大理、丽江两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名胜区之间,有着一个素有“水乡银都”美誉的新华白族银匠村。从唐代的南诏国时期开始,这个村庄便一直从事着金、银、铜等工艺品的手工加工制作,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云天起云鹤,大翼飞腾九万里;石寨开石门,小锤敲过一千年”,这是鹤庆新华村石寨子雄伟的门楼上的对联。

新华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寨。

新华村的早晨,空气格外新鲜,袅袅的白色烟气,带着玉露般的清香,在空中飘荡。在素洁海菜花的芬芳里,白族田埂调的余韵中,阳光闪耀着碎银般的光泽,纷纷扬扬,落满石头铺就的小路。

小路弯弯曲曲,那富于诗意的弧度,象征着一个小小村落千年的民族手工艺发展历程。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清澈的龙潭星罗棋布,美丽的湿地生机盎然。古磨坊、古戏台、古照壁和玉皇阁、央娜嫫庙、茶马古道等文物古迹,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久远。

石寨子广场、云南银器博物馆、寸氏庄园、三市街、五星级度假酒店等现代建筑,又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这里仍然充满着昂扬的生机、充沛的活力。家家有泉眼、户户有流水,小桥连阡陌、杨柳映村郭的高原水乡风光,则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村庄,一样有着魅力恒久的古意、画意、诗意、惬意。

最值得称道的,还在于这个村庄“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金、银、铜民族工艺。

当我进入石寨子时,整个村庄到处是小锤的叮当声,像水珠喷涌,像玉珠落盘,那是新华匠人们打制银器的声音。街道两旁、村间邻里,到处商铺林立、银光耀眼夺目,在这里,你看到的除了银器还是银器。

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用银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白族工匠不断改进加工技艺,创造出绝妙精美、无以计数的手工艺品,最终成就了千年的银饰品手工艺之路。

千百年来,精美绝伦、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纯手工打制银器,就从这个村庄启运,沿着曲折而遥远的茶马古道,一直深入西藏、甘肃,远涉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地。生生不息的新华银器,不但使“水乡银都”的声名远播四海,也使新华村成为世界手工艺文化遗产承传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多年来,云南的银器制造业,能够上规模上档次的只有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新华白族银匠村。

在银器加工的工艺传承和发展中,“新华匠人”有着不同凡响的造诣与突破,被国家和省级单位评为“民间工艺大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的就有17位之多。深厚的历史文化及浓郁的民族手工艺传承,使如今的新华村成了中国民族手工艺大师的家园,汇集世界民族百艺的大师村。

新华村的银器,已不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文化复合体。并且,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它已经成为大理地区最具人文情怀的文化乡愁。

凭借着白族、汉族、纳西族、藏族接合部的独特地理环境,依托着对藏区贸易的传统优势,新华村一直守望着云南银器制作的传统家园。因为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新华村的银器造型别致、种类繁多、纹样丰富、工艺精致,在中国的工艺品制作中一枝独秀、绚烂多姿。

清晨,当薄如蝉翼的雾岚,轻纱般在新华村弥漫开来的时候,寸发标已经步履匆匆地赶到了他的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

寸发标是一个从小就和银器加工结下不解之缘的传奇人物。

今天,又有一批重要的工艺品需要投入加工。每当这种重要的时刻,寸发标都要亲自坐镇,严格把握好每一道加工程序,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可以说,经寸发标监制打造的每一件工艺品,都是“慢工细活”的完美呈现。对半生都在与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打交道的寸发标而言,这“慢工细活”的每一件产品,于徒弟,是在创作一个艺术品;于自己,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人生功课。

在寸发标的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他向我谈起了新华银器的整个加工流程。

他说,新华村银器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追捧,最重要的就是至今依旧沿袭着较为原始的加工方法和技艺,而且新华银器的工序十分复杂,最一般的加工也要经过选材、熔解、开片、下料、拉丝、制模、成型、画样、錾花、焊接、打磨、组装、清洗、抛光等14个步骤。

选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工制作银器,除了要有齐备顺手的工具之外,最重要的是选择和辨别银的毛料。挑选一块好的原料,需要一摸、二看、三听、四捏,这是每一个走村串寨出门做活的小炉匠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摸,看原料表面的光滑度;二看,看原料的光泽度;三听,用两块原料在耳边相互敲打,听它发出的声音;四捏,感觉原料材质的柔软度。经验丰富的工匠,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即可确定毛料的真伪与成色。

熔解。火是金属工艺的主要能源之一,火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艺品的质量,传统的火能主要依靠木炭,其特点是火势温和、易于掌握,加工出来的工艺品色泽温润。现在,有部分作坊已经发展为用电池炉熔解和软化金属,特点是容量大、熔解快、节约能源。

P3-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