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梦的解析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图解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三大世界经典巨著,是专业人士不可不读的心理学第一书。

全书用308幅全彩经典+原创画作诠释梦境之谜,使读者更形象地理解《梦的解析》的精髓。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最通俗的语言解读,读者能以最快速度理解《梦的解析》的精髓。

读懂梦,你就读懂了真正的自己。拨开梦境察觉内心真实的渴望,摆脱心灵困境,勇敢面对自己。

无数精神及心理案例经典解析,供读者参照学习,可以对自己及他人的梦境进行心理学上的解析实践。

内容推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编著的《图解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也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

《梦的解析》内容丰富厚重,理论较为艰涩,为了使读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梦的解析》的理论内容,本书以《梦的解析》原著为基础,集合世界主流权威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全新图解式的解读,配以三百多幅经典超现实主义作品和专业原创画作,将其艰涩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目录

前言 划时代的心理学第一巨著

版本说明

序言(第一版)

第一章 关于梦的科学解释

 第1节 原始的梦

 第2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一)

 第3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二)

 第4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三)

 第5节 加工梦的原料——梦中的记忆

 第6节 梦自由——“记忆过旺”

 第7节 梦中证实知识的来源

 第8节 梦中场景为童年的记忆

 第9节 梦中材料为“前几天”

 第10节 梦为觉醒时的复活

 第11节 为什么醒来之后梦会被遗忘

 第12节 人在梦中有没有道德感

 第13节 关于梦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研讨

 第1节 梦解析的方法——符号法

 第2节 梦解析的方法——密码法

 第3节 伊玛引起的梦

 第4节 伊玛梦的解析(一)

 第5节 伊玛梦的解析(二)

 第6节 伊玛梦的解析(三)

 第7节 伊玛梦的解析(四)

 第8节 伊玛梦的解析(五)

 第9节 伊玛梦的解析(六)

 第10节 伊玛梦的解析(七)

 第11节 伊玛梦的解析(八)

 第12节 伊玛梦的解析(九)

 第13节 梦是某种病态意念的桥梁

 第14节 梦中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

 第15节 梦与心理疾病间的关系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满足

 第1节 想要喝水的梦

 第2节 女人们的梦

 第3节 孩子们的梦

 第4节 有关动物的梦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1节 梦的伪装现象

 第2节 梦的伪装的来源

 第3节 梦境中的相互利用

 第4节 做梦的程序

 第5节 梦中内容的违背

 第6节 梦中虚伪的顾忌

 第7节 梦的心理步骤与意识的关系

 第8节 与愿望相反的梦

 第9节 关于死亡的梦

 第10节 关于焦虑的梦

第五章 梦的素材和来源

 第1节 梦中的近期印象

 第2节 有关植物学专论的梦

 第3节 关于买菜的梦

 第4节 关于钢琴调音的梦

 第5节 关于避孕套的梦

 第6节 关于蜡烛与箱子的梦

 第7节 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一)

 第8节 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二)

 第9节 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三)

 第10节 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四)

 第11节 梦的“解剖学上的来源”

 第12节 梦的性质及其来源

 第13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一)

 第14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二)

 第15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三)

 第16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四)

 第17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五)

 第18节 关于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六)

 第19节 典型的梦——裸体

 第20节 关于戏剧故事中的裸体

 第21节 裸体的梦即为暴露梦

 第22节 潜抑在“暴露梦”中的作用

 第23节 亲友逝去的梦

 第24节 童年时期的道德观念

 第25节 童年时期对新生弟妹的心理

 第26节 童年时期对于“死亡”的定义

 第27节 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

 第28节 童年时期与双亲间的关系——“性”选择

 第29节 童年与成人心理的替换

 第30节 歇斯底里逆反应的来源

 第31节 强迫心理症的来源

 第32节 关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

 第33节 由《俄狄浦斯王》引发的“性冲动”

 第34节 关于《哈姆雷特》的悲剧

 第35节 “典型的梦”与“焦虑的梦”之间的关系

 第36节 与典型的梦不同的几个例子

 第37节 含有自我意味的梦

 第38节 以自我为中心,梦的愿望达成的方式

 第39节 关于考试的梦

第六章 梦的作用

 第1节 梦的凝缩作用

 第2节 梦的转移作用

 第3节 “梦思”与“梦内容”的关系

 第4节 梦转移的精神力量

 第5节 梦的表现方式(一)

 第6节 梦的表现方式(二)

 第7节 梦的表现方式(三)

 第8节 梦的因果关系(一)

 第9节 梦的因果关系(二)

 第10节 梦处理的方式

 第11节 梦的形成机制

 第12节 梦中呈现的共同元素

 第13节 梦是自我的表现

 第14节 梦是集锦的组合

 第15节 梦表达矛盾或相反的关系

 第16节 梦中时间的倒置

 第17节 梦中影像的强弱程度

 第18节 梦用来表示隐蔽的主题

 第19节 梦的谅解

 第20节 梦材料的表现力(一)

 第21节 梦材料的表现力(二)

 第22节 梦象征性的表现(一)

 第23节 梦象征性的表现(二)

 第24节 梦象征性的表现(三)

 第25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一)

 第26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二)

 第27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三)

 第28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四)

 第29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五)

 第30节 象征性的表现在梦中的应用(六)

 第31节 梦的演变——一些奇怪的梦(一)

 第32节 梦的演变——一些奇怪的梦(二)

 第33节 梦的演变——一些奇怪的梦(三)

 第34节 梦的演变——一些奇怪的梦(四)

 第35节 梦中的数字与计算方法(一)

 第36节 梦中的数字与计算方式(二)

第七章 梦的运行

 第1节 梦的显意与隐意的关系

 第2节 运动被限制的梦

 第3节 关于苹果的梦

 第4节 梦中场景的交叉点

 第5节 关于我自己的梦

 第6节 相互拼凑的梦

 第7节 解构梦运行的细节

第八章 梦进程中的心理——一些荒谬的梦

 第1节 关于父亲死去的梦

 第2节 关于计程车的梦

 第3节 关于数字的荒谬的梦

 第4节 关于犹太人的梦

 第5节 关于常在梦中出现的梦

 第6节 梦中的决断

 第7节 “决断”在梦中是如何运作的

 第8节 梦中的惊异(一)

 第9节 梦中的惊异(二)

第九章 梦中的情感

 第1节 梦中的意念

 第2节 三头狮子的梦

 第3节 一个海洋城堡的梦

 第4节 一个露天的抽水马桶的梦

 第5节 感情的压抑

第十章 梦的潜意识与意识

 第1节 梦是清醒时刻的兴趣与冲动的延续

 第2节 梦中的潜意识

 第3节 解开潜意识的症结

 第4节 意识的性质

 第5节 研究梦的价值

试读章节

第1节原始的梦

关于梦,人类自史前时期就产生过一些看法,不过,他们的观点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并深深地影响其宇宙观和灵魂思想。如果对这些观点感兴趣,读者朋友可以详读卢布克、斯宾塞、泰勒及其他作者的著作。他们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研究和推测其价值和影响之深远,我们在深入释梦之前是难以真正了解的。

原始时代人们对梦的有关看法,迄今仍深深影响着后世人对梦的认识。他们深信梦均来自于他们所信仰的超自然存在的鬼神的神秘启示,由此认为梦能够预示命运和前途。所以梦对原始时期的人们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是,因为梦的内容的奇怪复杂,且让梦者产生独特的印象,使他们对梦的认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只能对个别可靠的梦进行推测研究;所以,时代人文环境和个人的认识决定着古代哲学家对梦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曾在其两部作品中提及梦,他当时认为梦是因精力过剩产生的,是精神的问题,而并非得自神谕。不过,有些人还是认为,梦的产生与神谕有一定关联。因梦者不同的睡眠深度而产生不同层次的精神活动,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及一些梦的特点。例如,他观察到一个人在睡梦中可以知觉出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个在睡梦中的人,若感到身体某处较为温暖,那他可能梦见自己正走入火堆中),由此他推论:梦能够给医生提供病人一些早期的且不易察觉的病兆(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就曾提及梦与疾病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人并不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而坚信梦得自于神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自古以来就无法妥协。古人曾尝试将梦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梦者以预示的真正有价值的梦;一类则是会给梦者带来困惑甚至引人步人歧途的无价值、空泛的梦。

第2节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一)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看似幼稚而又奇异的想法:尽管梦不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但他确实被梦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关于这种梦的现象,生理学家布达赫作出了谨慎而又细致的阐述,他曾这样论述:“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经历悲伤与快乐,痛苦与幸福,但梦的目的不是重现现实生活;相反,梦能够使我们超越平凡的生活,更有甚者,梦能够使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即使我们有时满腹心事,焦虑恐惧,或是满脑子的伤痛与不幸,或是全神贯注地关注并解决问题,梦也只是把这些内容以某种象征的形式带进我们的头脑,它所呈现给我们的内容往往与现实没有一点关联,或者仅有很少的关联。”

I.H.费希特对此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他将其称为“补充的梦”,并且认为这些“补充的梦”具有神秘的精神自疗性质和功能。在《论梦的性质和起源》这本书中,斯顿培尔也有相类似的观点:“一旦在梦中,人便与其意识清醒的世界脱离了”。斯顿培尔还说:“在梦中,我们那些清醒的记忆和正常的行为完全消失。”“在梦中,我们几乎没有记忆,我们的心灵与日常清醒生活的内容和事件彻底脱离了。”

不过,有相当多的学者对于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所持的看法与之截然相反。如哈夫纳认为:“梦是清醒生活的延续。我们的梦和自己近期意识中的想法通常有着密切关联。只要仔细查找,总是会在近期的经历中找到与梦相关的蛛丝马迹。”

对布达赫的观点,维安特也持针锋相对的看法,他说:“因为大多数梦实际上很明显是把我们带回到现实生活中,而不是与之脱离。”莫瑞进一步以格言的方式简洁地表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的梦便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思或所为。”而杰森在其《论心理学》一书中则更为详细地写道:“梦的内容,不仅毫无例外地在某种程度上受梦者的年龄、性别、阶级、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他此前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和人生体验有关。”

第3节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二)

哲学家J.G.E.马斯对布达赫所持有的观点反对得最为强烈。温特斯坦曾引用他的观点:“经验证明,我们做的梦常常受到我们所热心关注的事物的影响,反复出现在梦中的往往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会梦见自己取得胜利,夺得桂冠;热恋中的人会梦到甜蜜的爱情……人内心潜伏的精神或肉体上的欲望与厌憎一旦被触动,便会产生与之相关的梦,并且潜伏的想法会渗透到梦境之中。”

在古代,梦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观点已经出现。拉德斯托克曾说,薛西斯一世(约前519-前465,波斯帝国国王)在出征希腊之前,受到大臣的再三反对,于是他数次梦到有人催他尽快出征。闻名遐迩的阿尔塔巴努斯(波斯释梦者),根据波斯国王的梦阐发了自己的客观意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卢克莱修在他的作品《物性论》里表明:“无论我们对过去关注的事物怎样难以忘怀,无论我们对现在热衷的事情怎样执着痴迷,心灵都会关注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并把它带到我们的梦境中。例如辩护人搜寻证据,研读法律;将军则运筹帷幄,浴血奋战。”

西塞罗在《预言》诗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梦者白天清醒的思想与行为的涟漪,在灵魂深处却形成激烈的波浪。”多年后莫瑞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观点。

由此可见,关于梦和清醒生活的关系的分歧难以协调一致。这使我们不禁想到了希尔德布兰特对梦的观点:“我们只有通过对梦的特征进行多种对比,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一个对比:一方面梦与现实生活是完全脱离的,另一方面两者是相互依赖和不断浸染的。梦的内容与清醒时的现实生活是彻底隔离的,二者以各自的方式存在着,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梦使我们解脱于现实世界,并将我们置于另外一个世界,有着一种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牛活体验……”P2-6

序言

我试图在本书中讲述“梦的解析”。我相信这么做并未脱离神经病理学的范畴。因为据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一种,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虑、妄想症都是属于这类心理现象,而且由于其理由实际,颇受医生们所重视。从后遗症的情况看来,梦似乎并不具备实际意义的重要性;不过从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上讲,其重要性却会相对地增加很多。无论是谁,如果他无法解释梦中影像的来源,无疑他也就不能够了解恐惧症、强迫症或是妄想症,更无法有效地治疗病人。

不过形成论题的重要性原因,也应是本著作不能够完全负责的缘由——这本书里时常会出现许多失落的线索,使我的论述常常不得已中断,其数目并不比梦的形成和那易被了解的病态心理问题少,包括两者间所存在的很多关联点。这些问题,我并不准备在书中进行讨论,假如时间和精力所允许,并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那么我以后将继续进行探讨。

本书发表困难的另一个理由,则是那些运用来说明“梦的解析”的材料的特殊性。读这本书时,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刊登在文献中或者来源不明的梦都不能用。只有本人及那些接受我的心理治疗的病患者的梦才够资格被利用。我不用病人的梦,是因为其梦形成的过程中混杂了神经质的特征。不过在写我自己的梦时,我又不可避免地要将许多私人的精神生活暴露出来一一这超出了我的意愿,或者可以说,任何科学家在发表其论述时都不愿意过多牵涉其私事(当然诗人就不会这样)。但与其放弃为这项心理学上的发现提供证据,我宁愿选择前者。但自然地,我无法避免用省略的方式或以其他事例来替代我的一些草率行为。然而这样一来,其价值就会降低很多。我希望读者能设身处地站在我的立场多多包涵;另外,倘若有谁发现我的梦涉及到他,请允许我的梦境生活享有这自由思想的权利。

弗洛伊德(一九○○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