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其人,历来褒贬者均有之。《路易十五时代简史》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的作品之一,叙述了路易十五在位时期,即法国封建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情况,涉及当时法国的宗教、法律、思想方面等。这也是伏尔泰治史及为人传记的特点,一反罗马、希腊史家的以政治、军事为主,兼论当时帝王将相的写法,而是把人物置于时代范围内加以评述,写时兼及财贸、宗教、文化等领域。本书由商务印书馆老译者吴模信先生翻译完成,译文通顺而有文采,四字形容词连用较多,有些词句风格较为古雅,非常符合原书作者及时代风格。
171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法国的绝对专制政体自此盛极转衰。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继位,并自1743年起亲政至1774年止。路易十五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贬者谤其慵懒无能,纵情声色,丧土辱国,民穷财尽,王全衰落。赞者则称之为“受爱戴的国王”,伏尔泰与1745年任宫廷史官后,利用职务之便广贤博闻,写成这本《路易十五时代简史》。此书对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法国宫廷内部的斗争,宫廷与巴黎高等法院的较量,法国的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情况,法国语欧洲各国的关系,法国的对外战争等等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拉斯体制在国民的各个阶层——从最底层的民众到行政官吏,从主教到王侯——中激发起来的贪婪,把所有人的头脑从对公共利益的、对公共财富的一切关注转移开来,从对政治的以及野心勃勃的意图转移开来,让这些头脑塞满对丧失钱财的恐惧和对捞取钱财的渴求。这是一场异乎寻常的新赌博。在这场赌博中,全体国民互相赌赛。疯狂的赌徒不放弃手中的牌,使得政府心烦意乱、忐忑不安。由于一种其活力只有最训练有素、最精细锐利的眼睛才能辨识感知的魔力,一个极其空幻的体制产生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商业贸易,并使印度公司得以复活。这家公司以前由大名鼎鼎的柯尔柏创建,后因历次战乱破产。最后,尽管有大量私人财富遭到毁损,国家仍然不久就更加商业发达、更加殷实富有。这个体制正如历次内战使人们更加勇敢一样,启发开导了人们的头脑。
这是一种从法国传到荷兰和英国的传染病。它颇值得后世注意。因为这种疾病绝不符合两三个把一些国家搞得天翻地覆的君王的政治利益。各国民众自动猛然投入这种疯狂错乱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使某些家庭一夜暴富、大发横财,却使更多家庭啼饥号寒、乞讨度日。这里要展示一下这种有大量其他疯狂情态作为其前导或后续的疯狂情态的根源何在。
一个曾经除了是个工于心计的大赌棍之外别无其他职业,因为一起凶案被迫逃离英国的,我们法国人现在名之为让·拉斯的名叫约翰·劳的苏格兰人,长期以来就拟定一家公司的组建计划。这家公司将用纸币支付国债,并用其盈利来收回贷款和费用。这一体制十分复杂。但是,究其终极,可能十分有用。这是对英吉利银行和对它的印度公司的模仿。约翰·劳向其后成为撒丁的首任国王维克多·阿梅代一世的萨伏依公爵建议建立这个机构。这位国王回答说,他的力量不够强大,经受不起倾家荡产的灾难。这个苏格兰人转而向该国总监提出同一建议。但是,当时一场不幸的战争正在进行。这个时期信用丧失殆尽,而这一体制的基础正是人的信任。
最后,约翰·劳发现在奥尔良公爵的摄政时期,一切都对他有利:当时法国有两千万利弗的债务需要偿付;一项和约使法国政府有了充裕时间;法国有一位亲王和一个民族热爱新生事物。
1716年,他首先以自己的名义创建了一家银行。这家银行不久就成为法兰西王国税务总局。密西西比公司加入这家银行。人们希望这家公司产生巨大效益。公众受到利润引诱,迫不及待,狂热地购买这家公司和这家银行联合发行的股票。从前因疑虑而紧缩的财富,大量流动周转。钞票使这些财富翻了一番之后,又翻了四番。的确,法国因信誉卓著而堆金积玉。百业繁荣兴旺。这种繁荣兴旺景象传到法国的邻国。这些国家参与这项买卖。
1718年,这家银行被宣布为国王银行。它承担塞内加尔的贸易。它获得前印度公司享有的特权。前印度公司由著名的柯尔柏创立,此后衰落破产,把贸易转交给圣马洛商人。这家银行承担管理王国的总的包税事务。现在一切都落人苏格兰人拉斯手中。法兰西王国的全部金融财政都从属和依靠一家贸易公司。
P12-13
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在欧洲大陆西北的这片六边形的土地上,“太阳”从此一落不复升起。法国的封建王朝自此由盛转衰。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曾经一度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法国绝对君主制大厦轰然倒塌,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法兰西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国的封建王朝由盛转衰,又由衰而亡,是历史的必然,自有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书叙述的就是这一过程的前半段——路易十五在位时期——的情况。路易十五其人,历来贬者有之,褒者有之。贬者谓其纵情声色,荒废国政,丧邦失土;褒者则赞之为“受爱戴的路易”。众说纷纭中,何妨一读出自伏尔泰笔下的这部历史著作《路易十五时代简史》。
了解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伏尔泰对专制政体一贯深恶痛绝,猛烈抨击。他不畏强暴,大声疾呼,坚决反对宗教迷信、宗教狂热、宗教迫害和教派斗争。卓越的文学家伏尔泰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多面手。他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艺术理论家。他的哲理小说以辛辣、幽默之笔,针砭时弊,宣扬理性,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对封建统治的黑暗无情揭露。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优秀的历史学家伏尔泰治史严谨。为了弄清历史真相,他广读深研史料,遍访有关人证。他曾任史官,更深得其便。他深入细致地考察路易十四时代的情况二十年以上,于1715年出版《路易十四时代》。他自1740年起开始研究世界各国的习俗风尚。于1756年完成记述自罗马帝国覆亡起的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风俗论》。此前他已于1731年出版了叙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侵略好战、穷兵黩武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其人其事的《查理十二传》。以上三部著作使伏尔泰跻身世界史学大师之林。《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和《巴黎高等法院史》也是伏尔泰的重要历史著作。路易十五在位时期,法国宫廷争权夺位,阴谋四伏;法国国内国王与巴黎高等法院长期对立,争执不休;王权与教会纠纷迭起,长期持续;欧洲政局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欧洲列强觊觎疆土,争夺霸权;欧洲战火燃遍各国,生灵涂炭;法国海外领地接连丧失。凡此种种在《路易十五时代简史》一书中均有比较详细的记述。此书还谈及当时法国的宗教、法律、思想方面的情况,值得一读。还应提到,伏尔泰治史,不蹈常袭故,不陷入前人窠臼。他一反希腊、罗马史家的以政治、军事为主,兼论当时帝王将相的写法,把人物置于时代范围内加以评述,写时兼及财贸、宗教、文化等领域。他把人类精神和思想的进步置于应有的地位,从而开撰写世界文化史的先河。他的文笔明晰畅达,在长篇叙事中偶作三言两语之评。这种风格颇得史家赞赏。当然,因局限于世界观、历史观,他论断是非,臧否人物,今日观之难免有尚可商榷之处。译者深信我国今日之读者对此定能正确对待。
本书根据巴黎加尼埃兄弟出版社1878年版本译出。原书有大量编者注及少量作者注。前者为校勘性质,冗长而烦琐;后者则为驳伪性质。两者对我国普通读者似均无大用,因此略译。译者针对我国普通读者情况适当另加注释。
译者以耄耋之年,奋笔数月译成此书。欣悦之余,深感从事此译力有未逮。于法文理解,于中文表述,疏误粗拙自在书中。尚盼读者有以教我。
此书面世承商务印书馆有关领导大力支持,得乐眉云、吴煜幽、张新木三位教授热情帮助,在此谨向他们深致谢忱。
译者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