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战争中,波斯人常驱赶大象站在要塞城墙下,士兵们爬上大象身负的木塔后从高处俯身向城里射箭,并堆起土墩抬高攻城器械增强攻击,这种战术对于小规模要塞是毁灭性的打击。事实上,波斯人靠这种方式屡屡得手,蹂躏过包括安条克在内的众多城市,奴役了不计其数的拜占庭边境居民,并索要了巨额赎金。但在达拉斯城下,卡瓦德一世只能望城兴叹:“看看环形城墙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顿时觉得这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城市。”
此时驻守达拉斯城的拜占庭军队不过2万余人。然而,守将贝利撒留却没有依据坚固的城池消极防御,而是积极进行战前部署,精心设计了一条牢固的防御阵地。他在平坦开阔的达拉斯城墙外挖掘了一条“丁”字形战壕,将骑兵隐蔽在战壕左右两侧。纪律严明的重骑兵是“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人马皆披重铠,使用长矛和弓箭,其装备带有鲜明的波斯风格,显然是在长期交往过程中从萨珊王朝学去的,眼下却被用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战斗开始后,萨珊军队凶猛异常,进展顺利,拜占庭军队的阵地受到了强大冲击。就在这关键时刻,贝利撒留立即令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战壕,发起对萨珊军队的奇袭,波斯人猝不及防,全军崩溃,遗尸5000余,大败而回。
虽然在名将贝利撒留等人的率领下,拜占庭军队在战场上占了上风。但随着战争的继续,拜占庭与波斯间的丝绸贸易被切断,帝国许多城市的丝织业原料告罄,普通的一磅中国生丝的价格竟暴涨到8个金宝石。为了应付严重的经济危机,查士丁尼大帝以国家力量压低生丝收购价格,命令商贸官员将生丝收购价格限定在每磅15个索里达金币以内。这一价格是商人不能接受的。在随后的僵局中,很多私人工厂破产,不少个体织工失业。为了维持生计,大多数工匠搬离了君士坦丁堡,有的工匠甚至逃到了萨珊王朝。在地中海从事生丝贸易的商人,在绝望中甚至烧掉了自己的贸易船。最后,穷兵黩武的查士丁尼大帝不得不向商业利益妥协,在公元533年赠给萨珊王朝1.1万磅黄金,以换取边境丝绸贸易城的开放,从而拯救国内的城市工商业。萨珊王朝作为丝路贸易中间商的地位愈益巩固,无论是拜占庭人、突厥人、粟特人还是埃塞俄比亚人都未能动摇波斯人的这种地位。
查士丁尼大帝之后,拜占庭与萨珊王朝仍旧战和不定,经常展开“杀人如同割麦般”的恶斗。到了7世纪初期,大规模战争重新爆发。公元613年,萨珊军队在安条克附近大败拜占庭军队,进而攻占大马士革。公元614年,萨珊军队攻下耶路撒冷,夺得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传说耶稣就是钉死在这个十字架上的。公元615年,萨珊大军甚至进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威胁对面的拜占庭首都。公元619年,萨珊王朝的国王——“帕维兹”(胜利者)科斯洛埃斯二世(又译为库思老二世)更是出兵占领了拜占庭的重要行省埃及,将帝国的版图扩张到前所未见的程度。
再之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成功翻盘,迫使萨珊王朝缔结城下之盟。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最终以萨珊王朝被迫交还全部占领地和“真十字架”告终(630年)。而科斯洛埃斯二世也在宫廷政变中不得善终。
P18-19
我们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冲击与机遇并存。世界范围内,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均在急速地发展与前进,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然而对于处在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我们来说,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前进方向却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那么如何能洞悉未来、认清大势?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解答:“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其实读史的意义就在于知兴替、明得失。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列宁则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战争事典020》将以“大变革时代”为主题,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等角度,同顾人类历史中,那些处在大变革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变革发展与帝国兴亡。第一部分,霸业:“一带一路”的前世兴衰。古往今来,国家的崛起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大繁荣,盛世的背后更是需要金银的支撑。在大航海时代之前,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白帆,代表着世界范围内最大财富的流通与汇集。《崛起与繁荣——丝绸之路上的帝国兴衰》详细叙述了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1700多年里,围绕路上丝绸之路发生的经济纷争与帝国兴衰。《远帆与财富——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则描绘了南宋一朝如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并利用发达的海上贸易促进国内经济。
第二部分,难民:欧洲的梦魇还是新生?
目前,最困扰欧洲国家的,莫过于中东政治乱局导致的难民问题了。《大迁徙与大征服——目耳曼人与阿拉伯人的扩张及征服》与《战乱与流散——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两篇文章将揭示,因战争和宗教导致的民族迁徙与难民流散,已经在历史上多次困扰欧洲人了。这些因为绝望或希望而涌动的人潮曾经摧毁过帝国,也建立过帝国;曾经毁灭过文明的烈焰,也带来过文明的火种。
第三部分,杀戮:近现代军改启示录。
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面对直接的冲突,经济、政治层面上的资源再多,也需要转化为军事领域上的优势才能将其发挥出来。《炮火与霸权——近代军事改革后的瑞典帝国时代》一文将再现,一个北欧小国是如何通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近代军事改革,开启属于自己的帝国时代。而《专业与联合——美军特种部队改革启示录》一文将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已经确立全球军事霸权地位的美国军队,仍没有停止改革与创新。
烽火
2016年6月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20)》的主要内容:
古往今来,国家的崛起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大繁荣,盛世的背后更是需要全银的支撑。在大航海时代之前,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白帆,代表着世界范围内最大财富的流通与汇集。《崛起与繁荣——丝绸之路上的帝国兴衰》详细叙述了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1700多年里,围绕路上丝绸之路发生的经济纷争与帝国兴衰。《远帆与财富——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则描绘了南宋一朝如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并利用发达的海上贸易促进国内经济。
目前,最困扰欧洲国家的,莫过于中东政治乱局导致的难民问题了。《大迁徙与大征服——臼耳曼人与阿拉伯人的扩张及征服》与《战乱与流散——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两篇文章将揭示,因战争和宗教导致的民族迁徙与难民流散,已经在历史上多次困扰欧洲人了。这些因为绝望或希望而涌动的人潮曾经摧毁过帝国,也建立过帝国;曾经毁灭过文明的烈焰,也带来过文明的火种。
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面对直接的冲突,经济、政治层面上的资源再多,也需要转化为军事领域上的优势才能将其发挥出来。《炮火与霸权——近代军事改革后的瑞典帝国时代》一文将再现,一个北欧小国是如何通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近代军事改革,开启属于自己的帝国时代。而《专业与联合——美军特种部队改革启示录》一文将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已经确立全球军事霸权地位的美国军队,仍没有停止改革与创新。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20)》以“大变革时代”为主题,分为三大部分——千年丝路的兴衰、欧洲民族迁徙潮、近现代军事改革,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等角度,回顾了人类历史中,那些处在大变革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变革发展与帝国兴亡。
本期围绕“一带一路”、“欧洲难民潮”、“近现代军事改革”等时政,展开了历史探寻,试图为同处大变革时代的我们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