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慈溪观海卫文化内涵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陈武英,童孟权,叶东编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观海卫燕话

《慈溪日报》新闻报道,由慈溪市档案局主办的观海卫燕话达人选拔赛决赛于2015年3月25日上午举行,最终76岁的周思尚从参加决赛的四位老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观海卫燕话发音达人。燕话是什么话?为何要举办燕话达人选拔赛?

燕话是如何产生的

观海卫因海防而建,宋朝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元代开始修建海塘,逐渐有了村落。明初海患频繁,倭寇骚乱,百姓不堪其扰。1386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九年,明开国元勋汤和受朱元璋之命,赴沿海筹建军事要隘,筑城凿池,观海卫因此而生。因城池面向大海,意为观海,城中屯兵设卫,故名观海卫。

卫所制是明朝的一种军制,卫所内每个军士受田15亩以维持生活,免田租徭役。这样,朝廷无须从国库拨发粮饷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军队。明代自京城到郡县,皆设立卫所。观海卫和下属的龙山所(今龙山镇)和三山所(今浒山城)互为犄角,成为宁绍平原的军事重镇。

观海卫建置之初,驻军大多来自余姚一带。余姚同慈溪相邻,很多士兵常私自回家,军纪松散,致使战斗力下降。朝廷为解决这个问题,便从福建调兵前来守护,并在当地定居,繁衍后代。据考证,燕话为闽南方言的变异,就是守军带来的闽南话同当地方言融合的产物。

为何叫燕话?因燕话发音呢呢喃喃、叽叽喳喳,听起来很像燕子的叫声,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由此得名。卫军在城内驻军扎营,燕话便成了城内的“官方语言”,占据主导地位。百姓要想进城办事,首先得过语言关,因此当时就有“不懂燕话难进城”之说。

随着倭患的平息,卫所功能日渐削弱,城池的戒备也逐渐放松,四方乡民陆续进城谋生,逐渐形成集市。到这个时候,城内的士兵才发现,他们以前所说的燕话已经不再是主流了,必须学会城外话方能适应环境。卫所的西北二门对外接触较少,燕话的使用时间更长,而东南二门紧邻城外乡村,对外接触频繁,集市形成较早,那里的燕话更早一些失去了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懂燕话的观海卫人,大多聚集在老城的西面和北面,也就是现在的卫西村和卫北村一带的原因。

燕话也是暗语

由于燕话有极强的地域性,因此燕话作为暗语的历史由来已久。它既是乡人传递信息和联络乡情的纽带,必要时也可以当作暗语。古时观海卫一带地少人多,出海谋生是观海卫人的一大选择。侨居海外的三北人,早年恪守“宁弃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都要让儿孙学几句燕话,燕语成了观海卫人的象征。

曾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宁波帮头面人物虞洽卿就有使用燕话作暗语的故事。

生于1867年的虞洽卿是慈溪人,少时家境贫寒,在海涂拾蛤蜊、泥螺等补贴家用。15岁的时候就到上海当学徒,因为勤奋踏实,终有成就,1920年与人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在证券交易市场,他把燕话作为交易时使用的暗语,多次避过洋人的耳目,常能出奇制胜。为了破译燕话,掌握交易动向,证券市场上的洋人曾聘请过当时的一些语言学家来破译暗语,但因燕话发音不涉字义,几次尝试都失败了。燕话因此被称为“神秘的密语”。

抗战时期,燕话在情报传递方面也发挥过独特作用。三五支队队员进城,曾利用燕话联络情报和逃避敌伪的搜查。新中国成立前,在宁波开花行的李嘉康、叶福耕等人,在花纱交易市场中,也惯用燕话暗示“三北帮”棉纱价格涨落的信息。

燕话的濒危与抢救

随着时代的变迁,口口相传了600多年的燕话逐渐消失,会讲的人也越来越少。燕话极强的地域性既有作为暗语的天然优势,却也是生存的最大障碍。使用的人原本不多,加之艰涩难懂,讲的人势必越来越少。如今,观海卫一带能讲燕话的只剩下寥寥数百人,主要集中在卫西和卫北两村,卫南已经几乎没人能说燕话了。燕话在卫南近乎消失的原因是这里外来移民较多,相对开放,与外界日渐融汇,会讲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燕话的濒危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当地民间人士的担忧。在他们看来,燕话作为一种语言,自有它独特的价值。它是观海卫一段历史的见证,观海卫人有责任保护它、传承它。如今,燕话已被列为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都在努力加大其保护力度。

2015年3月25日,慈溪市档案局举办了观海卫燕话达人选拔赛。举办发音达人选拔赛,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抢救正在消失的方言文化,并为其建档供后人参考学习。在决赛中,76岁的周思尚老人从参加决赛的四位老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观海卫燕话发音达人。之后,周老又代表所有参赛选手,到录音棚为燕话录制语音档案。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即是保护燕话的开始,从中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对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濒危语言的重视和保护。

P6-8

目录

古镇风貌篇

 导语

 海防重地观海卫

 观海卫燕话

 观海卫两拳一棍

 烟雨楼阁鸣鹤场

 鸣鹤八桥

 鸣鹤大屋

 太极古镇沈师桥

 沈师桥义学泽惠后人

山水名胜篇

 导语

 白洋湖

 杜若湖

 五磊山上五磊寺

 白洋湖畔金仙寺

 杜若湖畔定水寺

 革命据点普惠寺

人物荟萃篇

 导语

 三国经学家虞翻

 隋唐名士虞世南

 国药巨贾叶天霖及其家族

 藏书家沈德寿

 心系故里吴锦堂

 弘一大师与观海卫

 “船王之师”叶绪耕

 烟叶巨头陈承纶

教育先锋篇

 导语

 沈恒与海隅书屋

 黄震与泽山书院

 童氏家族与杜洲书院

 圣约翰学堂

 吴锦堂与锦堂学校

 姚云龙和云龙中学

抗倭群英篇

 导语

 俞大猷与沥港抗倭

 戚继光与龙山所抗倭

 胡守仁入台抗倭

 沈师桥官民抗倭

 沈师桥六烈妇抗倭

民俗乡规篇

 导语

 名扬中外的“高台阁”

 都神殿与都神会

 “灯市”与“庙会”

 修筑湖堤计长远

 白湖诗社

参考文献

序言

慈溪建制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由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使其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两小时交通圈,极大地提升了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

慈溪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慈溪的青瓷文化美名远播,早在晋唐时期,上林湖的青瓷就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的围垦文化源远流长,有“唐涂宋地”之称,海涂围垦显示了慈溪人民勤劳善良、勇于开拓的精神;慈溪的移民文化独树一帜,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民屯守慈溪,融入当地的历史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如果说慈溪是让宁波人自豪骄傲的一张名片,那么她辖下的观海卫古镇则是这张名片上熠熠发光的金字。慈溪拥有的三大特色文化,个个都有古镇的印记,处处流着古镇的血液。观海卫实在是一个至今还能在纷纷攘攘的世间保持低调淡定的古镇!观海卫实在是一个散发着文化芳香且不太在意外界捧场的古镇!观海卫实在是一个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的古镇!

观海卫的山水浸透其特有的文化。白洋湖、杜若湖、五磊山……湖山锦绣,风光旖旎,尽可领略山水之美、湖光之胜。观海卫山水凝聚了天地精华!

观海卫的寺庙浸透其特有的文化。五磊寺、金仙寺、定水寺……古树参天,梵音绕梁,人世出世,普渡众生。观海卫寺庙有浙东古刹之誉!

观海卫的书院、书屋、藏书楼浸透其特有的文化。海隅书屋、泽山书院、杜洲书院、锦堂学校……书香袅袅,人才辈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诲人不倦,著书立说,包容海涵。观海卫教育开时代风气之先!

观海卫的经商之道更浸透其特有的文化。国药巨贾叶天霖、“船王之师”叶绪耕、爱国侨商吴锦堂……观海卫商人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有儒商的品格与风范!

还有观海卫古老的马头墙建筑,数不尽的石桥,雨巷子里湿漉漉的石板路,还有太多太多……

观海卫这本“书”太厚重、太深奥了!鉴此,我们写了《慈溪观海卫文化内涵研究》一书。全书分六个篇章,即古镇风貌篇、山水名胜篇、人物荟萃篇、教育先锋篇、抗倭群英篇和民俗乡规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观海卫文化,尽量将最具有观海卫文化特质的内涵展现出来,以期弘扬和传承观海卫文化。同时,也给走进观海卫的人们留下虽粗浅却清晰的印象,继而亲近观海卫,进而读懂观海卫!

此书的编著历时一年有余,感谢观海卫镇党委和镇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鼎力支持;感谢观海卫镇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帮助;感谢观海卫文化研究的先行者,此书在研究写作中参阅借鉴了他们的一些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瑕疵难免,望专家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陈武英

2016年11月8日于甬城

内容推荐

陈武英、童孟权、叶东编著的这本《慈溪观海卫文化内涵研究》分六个篇章,即古镇风貌篇、山水名胜篇、人物荟萃篇、教育先锋篇、抗倭群英篇和民俗乡规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观海卫文化,尽量将最具有观海卫文化特质的内涵展现出来,以期弘扬和传承观海卫文化。同时,也给走进观海卫的人们留下虽粗浅却清晰的印象,继而亲近观海卫,进而读懂观海卫!

编辑推荐

陈武英、童孟权、叶东编著的这本《慈溪观海卫文化内涵研究》主要通过对观海卫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多角度多方面地挖掘观海卫文化的内涵特色,努力展示观海卫文化的魅力,弘扬观海卫文化精神。全书分古镇风貌、山水名胜、人物荟萃、教育先锋、抗倭群英和民俗乡规六篇,对观海卫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导现代读者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特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