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现伟大中华史(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番外篇)(精)/发展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晓鹏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汉武帝“晚年悔过”究竟是真是假?《红楼梦》仅仅是讲述一个家族的衰落吗?鸦片战争真的是单纯源于贸易问题吗?教育公平的理想为什么会失败?中国能够建立起全新的世界秩序吗?

李晓鹏著的《重现伟大中华史(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番外篇)(精)/发展文库》梳理了主体叙述之外的一些重要观点,同时阐明了作者写作系列作品的初衷。本书作为主线作品的重要补充,相信在阅读后,能令您更加立体地理解作者思想的蓝图。

内容推荐

李晓鹏著的《重现伟大中华史(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番外篇)(精)/发展文库》为《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系列作品番外篇,书中梳理了主体叙述之外的一些重要观点,特别是对《资治通鉴》的史料权威性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同时,书中也阐明了作者写作系列作品的初衷:重现伟大中华史。在作者看来,中华文明的历史,远比儒家正统史学所描写的更加辉煌伟大,只有跳出儒家史观,从更完整、更全面和更加实事求是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指引未来历史走向的史学结论。

目录

第一章 被文官系统颠倒的历史

 一、从汉武帝“晚年悔过”事件的真伪说开?

 二、司马光为什么对色情小说感兴趣?

 三、儒家文官的崛起与道统观念的强化

 四、东林党人对明朝历史的扭曲和丑化

 五、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往前看

 附录 《汉书》中的《轮台诏》原文

第二章 白骨如山忘姓氏——《红楼梦》背后的历史迷雾

第三章 帝国的转型——从鸦片战争到中华帝国主义

第四章 隐蔽的分化——教育公平的理想为什么会失败

 一、两位企业家的争论

 二、教育理想为什么会失败?

 三、“拼爹”也是一种公平

 四、“上山下乡”与统治阶层的腐化

 五、有关代际公平的哲学问题

 六、伪“素质教育论”及其危害

第五章 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与生产型世界秩序的建立

试读章节

国家才又存在了一百年。而田先生的这个论点,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资治通鉴》上的记载。

如果《资治通鉴》上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会对汉武帝一生的功绩,产生很强烈的疑问:汉武帝去北击匈奴,这么大一件事,可能就是过错大于功劳了。他不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而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为了满足自己开疆拓土的虚荣心,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这不是暴君是什么?

但根据辛德勇先生的考证,《资治通鉴》上的记载,也有很多可疑的地方。

首先,一个皇帝,特别是像汉武帝这样强势的皇帝,竟然会公开用“向时愚惑”,甚至“所为狂悖”这种词句来自己骂自己。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就算他意识到了错误,悄悄地纠正过来就可以了,或者找几个替罪羊,把执行他之前的战略扩张政策的大臣拿下,政治路线自然就转变过来了,何必用这么严厉的词语咒骂自己呢?这种做法本身有点违背常理,让人觉得可信度不是很高。

而且,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他说自己“向时愚惑,所为狂悖”,正好发生在他去泰山封禅回来以后。汉武帝泰山封禅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很多历史文献都有记录,《汉书》里面也有明确的时间记载,真实可靠。那么,汉武帝的想法就转变得太突然了。如果他真的在深刻反思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为,又非常听儒家学者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带着一大批方士神仙去泰山封禅,宣告自己的伟大功绩,搞这么大一件劳民伤财的事。而从泰山封禅回来,就幡然悔悟,自己骂自己。这个转变速度也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前面这两条,都是基于常理的推测,对史料提出质疑,还不能算是证据,不能证明汉武帝“晚年悔过”的那些话是假的。

辛德勇先生在他的文章里面提出了一些证据,我认为是比较有力的。首先,汉武帝自己骂自己的这段话,在《汉书》里面都没有记载。是在西汉灭亡一千年以后的《资治通鉴》里面才出现的。

《资治通鉴》中能在《汉书》里边找到根据,说汉武帝有“晚年悔过”之举的,只有一个《轮台诏》。

《轮台诏》的原文,在汉书里面有记录。如果我们认真地读一下《轮台诏》以及它发布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所谓的“轮台之悔”,并不能成为汉武帝系统地反思自己政策的一个证明。

《轮台诏》的发布是什么背景呢?就是桑弘羊等几个大臣,上疏请求汉武帝下令派人到西域的轮台那个地方去驻军囤田,说这个地方是西域的战略要地,占领这个地方有助于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汉武帝接到上疏以后,就下了一个诏书——也就是《轮台诏》,说了一大堆话,总的意思是:轮台这个地方非常偏远,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西域用兵,特别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去征西域,仗没打好,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士兵大量死伤。我感到非常的悲痛,觉得目前还是应该让士兵和人民都休息一段时间,所以轮台驻军这个事儿就不要干了。

所谓的《轮台悔过诏》,其实就这么一个东西。

从《轮台诏》发布的前因后果来看,实际上汉武帝只是针对轮台驻军这个事在说事。他完全没有说自己北击匈奴的整个战略是错的。

这里面汉武帝有关对军事失利和人民困苦的反思的原话是:“贰师败军(贰师将军李广利败了),士卒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他重点是说轮台驻军这个事儿。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诏书的后面,他还补充说了一下,虽然轮台不驻军了,但还是要“毋乏武备”——不要让我们国家的军事实力因此而被削弱。整个诏书的最后一句话,是“郡国二千石以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两千石以上的地方官员,都给我上书说一下,以后我们怎么干才能够积蓄更多的马匹,怎么能够巩固边防。

从这个文本里面,我们看得出来,《轮台诏》的意思就是:前两年我们打仗没打好,花的钱太多了,所以应该休息两年,把工作重点从对外征伐转变为改善内政和补充兵马钱粮,现在就不要跑到轮台那么远的地方去驻军囤田了。这属于短期的战术调整,而并不是否定之前的国家战略。

至于所谓“向时愚惑,所为狂悖”这种话,并没有出现在《轮台诏》或者其他任何汉朝官方记录中,只能在《资治通鉴》中找到。(P8-11)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