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蒋复璁、吴其昌、吴世昌、陈从周著的这本《旧梦(表弟眼中的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对于旁人不赞成的徐陆婚姻,表弟金庸以一句“男女之间的感情,旁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也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表示对他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情场波澜的客观理解。
表弟蒋复璁评价徐志摩说:“志摩之为人也,略无城府,人无贤愚,一视同仁,若不知人间有险恶与可憎可惧者。……志摩重情感,往往不问是非,不计利害,惟以一念真诚,追求神圣之理想世界,因是遂以偶然之误会,致演王陆之婚变;又因其秉性忠厚,抱伯仁由我之歉情,乃于民国十五年与陆小曼女士结婚于北平,失双亲之欢,却师友之劝,其一意孤行,有若其离婚时也。呜呼!志摩之直情径行无稍顾藉者,惟适之先生知之最深,亦论之最平,故余尝谓适之先生为志摩唯一知己者以此也。”
金庸、蒋复璁、吴其昌、吴世昌、陈从周著的这本《旧梦(表弟眼中的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主要是金庸、蒋复璁、吴世昌、吴其昌、陈从周回忆徐志摩的文章,以及日记、书信和访谈等。金庸、蒋复璁的多篇均系首次发表或内地首次公开。书稿文字对于读者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及外界对徐志摩的评价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辑一
金庸 谈表哥徐志摩
金庸 谈徐志摩、穆旦和诗歌
金庸 我不学表哥,我要做学问:答新华社驻伦敦记者问
金庸 我和表哥求学态度不同:答《参考消息》记者问
金庸 回忆吊唁徐志摩:答《明报月刊》记者田家明问
辑二
蒋复璁 徐志摩小传
蒋复璁 追怀志摩
附 徐志摩致蒋复璁书信(九通)
蒋复璁 徐志摩先生轶事
蒋复璁 石虎旧梦记
蒋复璁 徐志摩与音乐
辑三
吴其昌 志摩在家乡
吴世昌 论志摩
吴世昌 哭志摩
附 徐志摩《想飞》
吴世昌 诗人的风趣
辑四
陈从周 徐志摩与双栝老人
陈从周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
陈从周 法源今古多诗人
陈从周 记徐志摩
陈从周 新发现的诗人徐志摩遗札
陈从周 《徐志摩诗歌集》序
陈从周 谈徐志摩遗文:凌叔华致陈从周的信
陈从周 《徐志摩全集》序
陈从周 徐志摩白话词手稿
陈从周 徐志摩日记的发现
陈从周 《徐志摩域外散文选》序
陈从周 《眉短眉长》序
陈从周 《徐志摩年谱》谈往
陈从周 沪杭车中
陈从周 徐志摩碑与石刻画像
陈从周 徐志摩·泰戈尔·姚华
陈从周 徐志摩与杨杏佛之死
陈从周 徐志摩家书
陈从周 也谈闻一多的封面画
回忆吊唁徐志摩:答《明报月刊》记者田家明问
徐志摩先生是我表哥,他和我妈妈年纪差不多,是我长辈。我将来在剑桥大学,可能书读得比他好,因为我会专心用功求学问,不会像他那样把精神花在恋爱上。但我没有他的才气,写不出他那样的好诗。以新诗而论,只有我一位堂兄查良铮(穆旦)可以和他比比(大陆文学评论界有不少人认为,迄今为止,穆旦的新诗中国第一)。徐志摩在英国结交不少文学家,例如女小说家曼殊斐儿(Katherine Mansfield)等等。大概他的英文比我好,不过我是从小便很佩服他的。
我妈妈是他的姑母,他父亲比我妈妈年纪大得多,是我的老舅舅。徐志摩在山东坠机之后,在家里开丧。我爸爸辈分比他大,但他家里有钱有势,如果去吊丧,不免有谄谀之嫌,于是派我去。那时我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但他家里当我贵客那样隆重接待,我在灵位前跪拜后,舅舅徐申如(徐志摩父亲)向我一揖答谢。舅舅的孙儿(徐志摩的儿子)则磕头答谢。然后开了一桌酒席宴请。我一生之中,只有这一次经验,是一个人独自坐一张大桌子吃酒席。桌上放满了热腾腾的菜肴,我当时想,大概皇帝吃饭就是这样子吧!两个穿白袍的男仆在旁斟酒盛饭。那时我自然不会喝酒,只做样子假装喝半口酒,男仆马上把酒杯斟满。我不好意思多吃菜肴,只做过样子就告辞。舅舅送出大门,吩咐用自己家里的大船(在我们江南,就像这里各人家里有自用汽车般,各有自家的船)连同船夫、男仆送我回家(我家离他家二十七里路,叫作“三九”),再向我爸爸、妈妈呈上礼物道谢。
徐志摩的夫人张幼仪是当时交通部部长、中国银行行长张嘉墩(公权)的妹妹,她的另一个哥哥张君劢是著名学者,而她自己也既能干又有学识。徐志摩与夫人离婚,我舅舅很不赞成,因此在亲戚之间,徐志摩不得人心,不获好评,大家也不与他后来的夫人陆小曼来往。我和徐志摩的干系,到此为止。平时因年纪相差太远,我只和他的儿子做朋友。
1982年从香港回故乡时,我曾去徐志摩墓前鞠躬。前年海宁当局修建徐志摩的故居,邀我题了几个字:“诗人徐志摩故居。表弟金庸敬题”,这几个字现在放在他故居的大门门楣上。
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饰演林徽因的周迅小姐,是我在衢州中学的校友,她当然年级比我低得多。她演绎的林徽因既贤淑又有书卷气,所以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制片和编导提议由她饰演黄蓉时,我十分赞成。大陆很多怀旧的观众认为已故的翁美玲小姐演的胜过她,我却不以为然。后来也有不少人提议由她饰演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不过最后是刘亦菲小姐胜出。当年周迅和李亚鹏到香港来看我时,他们正准备结婚,不过后来李亚鹏却娶了王菲。男女之间的感情,旁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也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 编按:本文辑录自田家明《剑桥观礼记》(载香港《明报月刊》,2005年9月号)一文。2005年,金庸以81岁高龄获颁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头衔。6月22日,剑桥大学举行颁赠典礼。《明报月刊》记者跟随金庸全程采访。在此之前,香港作家陶杰发表文章说,中国人提到剑桥,一定联想到徐志摩,其实徐志摩没有在剑桥正式做学生,不过在剑桥的英皇学院做了一年旁听生。只因为他那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新诗(《再别康桥》)太动人,人人记得,于是一说到剑桥,就联想到徐志摩。徐志摩把剑桥译成康桥,又用美丽的散文描写在剑河中撑船的情调,再加上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美丽的林徽因,徐志摩就成为剑桥的代表人物了。陶杰认为,今后说到剑桥,应当联想到金庸,因为金庸才是正正式式和剑桥发生了联系的。记者就此采访金庸,金庸答复如上。
徐志摩去世后,查家送去的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用唐代诗人杜牧(司勋员外郎)、徐州守将(检校右仆射)张建封与歌伎关盼盼的典故,明显对徐志摩的婚变不满。在本文最后,金庸说的“男女之间的感情,旁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也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可为徐志摩当年的情场波澜做一注解。P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