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问学谏往录/传记文学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萧公权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民四的夏天,我考进了坐落在上海四川路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的三年级。照旧算法,我那时已经十九岁了,比同班学生的年纪平均大三四岁。我虽然并未“自伤老大”,但深知“日月逝矣”,所以“寸阴是惜”,埋头苦读。我最大的困难、最基本的问题,仍旧是英文程度不足。(校中各门功课除了国文外,都用英文课本,在教室里教员也多用英文讲授。)为求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我把最多的时间、最大的努力,放在英文一门课程里面。例如每日黎明,住堂的同学都尚未起床,我已悄然走上六楼宿舍上面的屋顶(这颇像重庆陕西街三楼旁屋顶的平坦宽大)朗诵英文课本,约三十分钟才回到宿舍去梳洗。所幸国文一门我不须多下功夫,把练习英文和应付国文剩下来的时间去做其他的功课(算学、历史、卫生等)。到了学期终了的时候,各门功课的成绩都不低劣。我应当附带说明:我“应付国文”不是看轻这门课程,而是因为我的国文程度高出全班同学,因此每次作文都名列前茅。这是业师何笃贞先生的恩赐。

一年的时间迅速地过去,我竟是二十岁的人了。如果我按部就班地读下去,由三年级经四年级、五年级,然后升入六年级,假定中途没有波折,我要到二十三岁才能在中学毕业,要到二十七岁才能大学毕业。我想出了一个“争取时间”的办法:在学校招考插班新生时去报名投考五年级。万一被取,便可越过四年级,“节省”一年的时间。主意立定以后,便在暑假当中加紧做应考的预备。我报考三年级时用的是我的“学名”(也是我的“排名”)笃平,但现在报考五年级不便仍用原名。在重庆读书时,何师指导我习楷书,要我临柳公权所写的《玄秘塔》。我习字的成绩虽然不佳,但我却很欣赏“柳字”。冈此我便改名公权去投考。(吴雨僧先生在《吴宓诗集》卷九、卷十三和卷末等处,说我“名笃平,以字行”。其实我的“字”是“恭甫”。民国廿一年起自号“迹园”。有时候偶然先后用过“石沤”“巴人”“君衡”等笔名。)

侥幸得很,我居然被录取了。更幸运的是,教我们五年级和后来六年级的有几位饱学而兼善教的先生。教五年级最特出的教员是程万里先生(英文、历史)、何挺然先生(数学)和马瑞琪先生(自然科学)。程先生是浙江人,曾留学英国。他自己对于学问有真挚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尽心教导学生引起他们求学的兴趣。他用流利的英语讲历史,既清楚,又牛动。听他讲过之后再去看书便有左右逢源之乐。他的英文修养既好,教学生又能引人入胜,批改我们的习作丝毫不苟。文法上的错误、修辞上的疏忽,他一一改正之后,把习作发还我们,要我们仔细去复看。过一两天他在教室里抽问我们,要我们指出何以这些是错误,何以要如此修改。一年之内我们的英文都大有进步。我居然也能下笔成篇,不至于多犯重大的错误。

何先生和马先生都是广东人,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理科学士。何先生教我们初级代数、平面几何(五年级),中级代数、立体几何(六年级)。他也用英文讲解,不但明白晓畅而且时时妙趣横生,使我乐听忘倦,愿意专心去学。每次上课时,他要全班学生在教室的黑板上每人解证一道他上次发给我们的习题。我们事先不知道他叫某人做某题,因此每人必须在上课以前把全数习题都加以解证。代数和几何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学术生活中,很少有直接的用处,但极有助于思考的训练。(P22-23)

后记

一九六八年夏初退休之后,本打算从速完成这一篇回忆录的草写,无如屑事牵缠,思路迟钝,草写的工作时作时辍,拖延了一年多才能完稿。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八日附记

目录

一、家乡与家世

二、蒙师与业师

三、青年会中学的师友

四、清华两年的收获

五、问学新大陆(一)·密苏里大学的三年

六、问学新大陆(二)·康乃尔大学的三年

七、归国途中

八、上海六个月

九、教学相长(一)·南开东北燕京五年半

一〇、教学相长(二)·清华五年

一一、漂泊西南(一)·从北平到重庆

一二、漂泊西南(二)·糊口于四校

一三、漂泊西南(三)·成都九年半

一四、何莫学乎诗(一)·谊兼师友的吴雨僧

一五、何莫学乎诗(二)·朱佩弦及其他诗友

一六、是亦为政(一)·谈教育

一七、是亦为政(二)·谈宪政民主

一八、转徙东南

一九、万里寄踪(一)·华盛顿大学十九年(上)

二〇、万里寄踪(二)·华盛顿大学十九年(下)

结语

后记

序言

几年以前刘绍唐先生来信约我为《传记文学》写稿,要我叙述个人求学和教学的经历以为“后进”的参考。惭愧得很,我一再迁延,久久不曾下笔。今年夏天我从华盛顿大学退休,结束了四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于是鼓起勇气,趁着这新获得的一些闲暇,着手写稿。自知一生毫无建白,不但谈不到“立德”“立功”,便“立言”也不能做到。数十年来在国内外的教室里东拉西扯,不能算是讲学;东涂西抹,耗费了不少的纸墨,也不能成“一家言”。我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没有理南写自传的。然而自念七十年来所受于亲长师友扶持栽培之恩,至深且大。若能向《传记文学》的读者做一简略的报告来纪念他们,或者可以勉强作为我对他们一点细微的报答。他们对我期望甚殷,我的“成就”远不符他们的期望。追述我求学教学的经历实际上就是检讨我种种的不长进。年过七十,往者既不可谏,来者也少可追。我这篇《问学谏往录》既不成为传}己,也不够文学的水准,充其量或者可以作为青年学子“前车之鉴”罢了。篇中涉及一些琐细事情的回忆,在一个平庸人的经历当中虽不是没有意义的,但实在都无关宏旨,更不免索然寡味。我谨向读者告罪,并且恳求他们宽恕、原谅。

一九六八年七月十五日

内容推荐

《问学谏往录/传记文学书系》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编辑推荐

作者既经历过私塾教育,又接受过西方新式教育,曾在密苏里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求学,后又在南开、燕京、清华、华盛顿大学任教,是真正的学贯中西。

萧公权著的《问学谏往录/传记文学书系》涉及作者的家庭婚姻、教育出版、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展示了一位学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9: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