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什么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为什么我国高校培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和“如何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三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问题,《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作者廖志豪综合运用素质模型理论、创造力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潜心研究。为揭示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一人才群体的共同属性,作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入手,分别通过传记分析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古今中外杰出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发掘,并以素质模型为表达范式系统而清晰地勾勒出其在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综合能力和个性品格等四个向度的要素集合,突破了以往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特征研究所存在的零散、笼统以及模糊的局限性。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同时也为人们利用这种规律进行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培育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标准与方向。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如何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极具现实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廖志豪编著的《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以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研究为逻辑切入点,首先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与传记分析技术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然后,以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所提供的素质体系为观照,对我国高等学校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生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检视。最后,从学生创新素质系统培育的视角,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基本思路,并对其协同条件建设进行了探讨。
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
第二章 关键概念界说与相关理论阐述
一、关键概念界说
二、相关理论阐述
第三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方法选择
二、效标样本的甄选标准
三、素质要素项目的采集
四、素质要素问卷调查及分析
五、素质模型的提出与验证
第四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与素质开发取向
一、模型视角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素质开发取向
第五章 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实践现状检视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及其理念主张
二、我国高校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动向
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探索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四、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探索的现状略评
第六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一、培养模式优化的系统构造与影响因素
二、培养模式优化的指导思想与总体原则
三、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探寻
第七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协同条件建设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科技实践平台建设
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教育环境建设
附录
附录一 创新型科技人才行为事件访谈(BEI)提纲
附录二 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要素采集传记人物名录
附录三 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特征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