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缅北冲锋号(1943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波//卢兴顺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波、卢兴顺所著的《缅北冲锋号(1943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记述了1942年到1945年间,中国军队以及盟国友军在缅北与日军作战的全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由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三大部分组成的。而中国战场则是这个大战场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军队是与日本法西斯军队持久作战的主要力量之一。在那段十分艰苦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而且还曾经在同盟国家的邀请下,组成中国远征军,远赴印缅,与同盟国军队并肩作战,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并在以后反攻缅甸的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支援邻国的大规模作战,其性质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同时也是中国在抗战中开辟的与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并存的又一个战场。从1942年春至1945年春,前后历时达3年之久,中国远征部队投入兵力达30万之多,曾号称“百团远征”。

内容推荐

刘波、卢兴顺所著的《缅北冲锋号(1943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2年到1945年间,中国军队以及盟国友军在缅北与日军作战的全过程。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也是中国在抗战中开辟的与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并存的又一个重要战场。全书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第一章 首次远征缅甸

 一、战火笼罩下的缅甸

 二、仰光沦陷

 三、前途未卜的出征

 四、皮尤河南岸的首捷

 五、同古血战

 六、夭折的平满纳会战

 七、仁安羌奇迹

第二章 全线溃败

 一、两面三刀的英军

 二、东线第6军腹背受敌

 三、中路第5军败走野人山

 四、腊戍失守

 五、戴安澜将军异乡殉国

 六、缅甸失陷的影响

第三章 对峙怒江

 一、逼近怒江

 二、“千钧一发”的惠通桥阻击战

 三、策应滇西反攻

 四、死守,怒江防线

第四章 反攻缅甸准备

 一、盟国问的反攻战略冲突

 二、从“驼峰航线”到“中印公路”

 三、从“安纳吉姆”到“茶碟”

 四、“魁北克会议”到“开罗会议”

 五、厉兵秣马,等待复仇

第五章 吹响反攻号角——胡康河谷战役

 一、反攻路线

 二、二进“野人山”

 三、击溃“丛林作战之王”

 四、复仇之战

 五、孟关外围,突破天险

 六、追击瓦鲁班

 七、敞开孟拱河谷门户

第六章 穿越谷地——孟拱河谷战役

 一、旱季蓄势待发

 二、力克英开塘据点

 三、浴血卡盟

 四、打通缅北通道

第七章 最后的决战——密支那战役

 一、“H+K”突袭联军

 二、奇袭密支那机场

 三、郊外拉锯战

 四、攻歼密支那市区

 五、密支那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整编新征

 一、休整重编

 二、八莫攻坚战

 三、突袭,奇兵钳击南坎

第九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会师芒友

 一、历史性的时刻

 二、中印公路全线通车

 三、宜将剩勇追穷寇

 四、光复缅甸全境

第十章 “史迪威事件”

 一、美对华策略的新构想

 二、史蒋矛盾前因后果

 三、矛盾背后的中美利益冲突

 四、史迪威对中缅印抗战的贡献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战火笼罩下的缅甸

太平洋战争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暂时处于世界大战漩涡之外的缅甸已经是风云变幻,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北部,国土面积676581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相邻,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边界长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当时是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和泰国交界,缅老边界长238公里,缅泰边界长1799公里;西北部与印度接壤,缅印边界长1534公里(当时的英属印度与缅甸接壤的地区,现在分属印度和孟加拉国);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全国版图呈菱角状,南北长约1920公里,东西宽约960公里。除其南部濒临印度洋的部分地区外,东部、北部及西部国境都是山岳和高原。地势北高南低,中央地带为平原。

缅甸境内横贯三条大山脉,西部为阿拉于山脉,中部为高黎贡山山脉,东部为怒山余脉。在这三条大山脉中有两条大江,一条为伊洛瓦底江,一条为萨尔温江,而这两条江均发源于中国的云南省。境内的胡‘康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打洛盆地及新平洋盆地,均为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历史上亦称作“野人山”。其间河流交横,雨季泛滥,舟船难通,故有“绝地”之称。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间的雨季中,野人山阴雨连绵,潮湿极重,蚊虫、蚂蟥极多,瘴气特甚。

缅甸境内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森林密布,树木种类繁多,盛产柏木、紫檀、铁力木等优质木材和竹藤。缅甸国土辽阔,耕地面积大,而且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适宜稻谷生长,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1930年至1940年的10年间,大米年均出口量达350万吨,占中南半岛各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国。石油是战前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是东南亚地区仅次于荷属东印度的主要石油产区。缅甸出产的宝石和玉石蜚声世界。此外还有金、银、铜、锡、铅、锌、钨、镍、锰等有色金属和棉花、花生、芝麻、豆类、香料植物、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战前,缅甸的钨矿石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单是毛奇(莫契)矿山出产的钨矿石,就满足了战前世界总需求量的35%、英国需求量的85%。

缅甸是从东亚大陆到印度洋的最近通道,也是从东亚前往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中间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缅甸按山川河流及政治经济情况分为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主要城市为曼德勒(即瓦城);以南为下缅甸,主要城市为仰光。缅甸全国铁路公路南北贯通,并与滇缅路相衔接。曼德勒为上缅甸政治中心,握交通之枢纽,扼水陆之总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位于该区域内的东汤彭山脉和登劳山脉间丛林,为现代战争中进行游击战的最好根据地。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为新兴的海港,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是中国抗战外援供应的最后一个出海口,是远征军必争的要地。

鸟瞰缅甸地理,总起来说,仰光为全缅门户。这是因为滇缅公路是以仰光为起点,经曼德勒、腊戍,至滇西畹町、龙陵越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进入昆明;在铁路运输方面,缅甸铁路也是自仰光北达曼德勒、密支那(东北可达腊戍),再由密支那东行,可通往中国云南的片马,北行可达滇边的江心坡,皆为中缅商贾出入的门户;在水路航运方面,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八莫,接近中国云南重镇腾冲,为中缅交通要道。而缅甸的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城为四战之地,八莫、密支那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旦丢失,不仅缅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军援物资的集散地腊戍、畹町也就难以保全了。

日军入侵缅甸前,仰光的商业和运输业特别发达,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进入了仰光。他们从国外购买汽车运到仰光,再由仰光大量抢购物资装满汽车后,由滇缅公路运回国内,1至2个月往返一次,可获利数倍。国民政府行政院即在此设立了直辖的西南运输公司,总部设在昆明,全权经营滇缅公路。

P2-3

序言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

后记

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英勇作战,取得了显著战绩。此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对缅北的大规模进攻。

在对于重新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对于稳定豫、湘、桂战役后正面战场战局方面,缅北反攻战确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战,从而将日军赶出了中国的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图谋。同时,缅北反攻战也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通过这次作战,中国军民体现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同时,这次胜利与中国人民、印缅人民和爱国华侨的热情支持以及盟国的物资援助也是密不可分的。

缅北抗战从溃败走向胜利,特别是缅北反攻战,过程是异常曲折艰难的,中国军队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的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为此,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山河记住了他们的功绩,松柏记住了他们的英名。

缅怀先烈,敢不自勉;为了和平,让我们铭记战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