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顺、刘波编著的《滇西大复仇(1943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介绍了,滇西反攻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将日寇逐出国境之先河。中国远征军及滇西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滇西反攻战从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16天,日军第56师团全部被歼,第2师团及第53师团被歼一部,死伤、被俘共21057人。中国军队出动7个军14个师和其他特种独立团共16万多人,伤亡、失踪共67463人。
卢兴顺、刘波编著的《滇西大复仇(1943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3年到1945年问,中国军队将日本侵略耆赶出国门、收复滇西广大国土、取得滇西反攻战最后胜利的全过程。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四年半以后,这一幕又在滇西重演。云南近代公路的修建,历经三任主席,龙云成为“终结者”。腾冲一战异常惨烈,当地老百姓形容此役时说:“腾冲城内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两个以上弹孔!”
攻击回龙山受阻,卫立煌恼了,限期攻下;美国联络官不耐烦了,“我们毫不怀疑最后的结果,可是迟到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陈明仁怒了,“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1945年1月28日。是同盟国最高兴的一天,是日本人泪丧的一天。地上,中印公路业已通车;地下,中印输油管道已经贯通。日军再也笑不出来了。加迈战役中。日军逃跑时在传单和木牌上写下:“支那兄弟,你们胜利了,不要再追了吧。”
二、岌岌可危的后方补给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国际战局的变化,将云南推到“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的关键位置上,不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线(亚洲一太平洋战线)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从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抗战开始到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云南始终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西南大后方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保持与反法西斯盟国的联系并获得外援的主要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空线和中印公路的所在地,昆明则是这四条国际通道的枢纽;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云南又是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屏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由缅甸入侵云南,云南又成为抗击来犯日军的最前线,不但是反法西斯盟国在中缅印战场对日作战的主力、中国远征军的后方基地和作战地域之一,而且是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上的两大主战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联系起来的战略结合部;日本战败投降后,云南又是以滇军为主力的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入越受降的前进基地;云南还是战时中国维持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门户和通道:全国各地的学者名流在抗战期间云集昆明,使昆明成为战时的教育、科技、文化中心和民主堡垒。
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封锁中国的交通与中国的反封锁斗争,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战初期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的张嘉璈(公权)指出:“抗战与交通,相为表里,不可或分。‘现代战争’所要求于交通方面的,比过去更为重大,更为艰难。因为无论前方辎重的输送,后方物资的调集,乃至防空防岸的实施和战略战术的动用,每每与交通机构、运输工具,有最密切的关系。”
当时,中国军需民用的武器、汽车、汽油、机器、通信器材、医疗用品等战略物资,基本上都要从国外进口。抗战初期,这些物资主要通过东南沿海口岸输入。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后,东南沿海各省的主要城市、港口和绝大部分铁路都沦陷敌手,海运交通线完全被封锁。国民政府退守重庆,依托西南、西北大后方继续坚持抗战。西南大后方以陪都重庆为中心,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广西等省和湘西、鄂西等地,国民政府军队的主力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日本海军省便于1937年8月20日宣布封锁中国海岸,切断中国获得外援的通道,阻止一切战略物资进入中国,企图以此迫使在抗战中严重依赖外援的国民政府屈服就范。当时,中国同国外的联系有以下几条交通线;其一是以香港为门户,经过华南沿海通往内地的路线;其二是经甘肃、新疆前往苏联的西北路线;其三是以越南海防为起点,经滇越铁路到昆明,或经桂越公路到南宁的法属印度支那路线:其四是以缅甸仰光为起点,经缅甸铁路到腊戍,接刚刚修通的滇缅公路到昆明。这四条路线中,西北路线虽然日军无法封锁,比较安全,但是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运量不大。香港路线要穿过日军封锁线向内地渗透,英国政府屈服于日本压力,在香港采取禁运措施,因此这条路线很不可靠。桂越公路在1939年11月日军发动桂南战役,攻占南宁后也被切断。
这样,云南便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联系的主要门户。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四条陆、空运输线,分别是抗战不同阶段维持全国对外交通,获得外援和开展外贸的主要国际通道。昆明是这四条国际通道的枢纽。云南军民为开辟和维护这几条攸关抗战成败的战略通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极其重大的代价。这是云南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完成了对中国京津地区和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占领。就此,中国当时的主要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以及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先后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通过对中国沿海重要城市和港口的迅速占领,日本人不仅可以摧毁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还可以堵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向中国援助的海上通道。这样,孤立无援的中国就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
在日军向上海进攻时,中国就曾向国际社会发出过救援呼吁,一干国家中只有苏联表示支持,因为它自己的远东边境也同样处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1937年8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且,苏联将总价值为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中国,将400架飞机提供给中国空军,同时,苏联还向中国输出5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6个空军战斗机中队,直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从兰州到苏联边境的公路已经开通,通过这条重要的国际运输干线,1938年到1940年,足够武装15个中国师的苏联装备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然而,当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对中国的国际援助便戛然而止了。
对于苏联在对华援助上的局限性,国民政府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早在抗战开始时,就在考虑其他的求助渠道。当时,在得悉祖国正在遭遇日本侵略的消息后,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捐款捐物,筹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送往国内。同时,在当时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的逼迫下,国民政府还用手中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
作为前法国殖民地越南北部的一个港口,防城港也是滇越铁路的起点,另一端连接着云南的昆明。中国的沿海港口被日军占领后,滇越铁路就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当时中国生死存亡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堆放在海防港的中国进口的军火物资上。但是,由于滇越铁路几乎紧挨着被日本人占领的广东,并且铁路还需在高山峡谷之中穿行,一旦遭遇日军轰炸很容易导致全线瘫痪。所以,从安全、实际的角度看,在大后方云南建设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就成为当时国民政府迫切考虑的一个问题。
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乘飞机从昆明起飞,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并向蒋介石提出了一项宏大的计划,也就是《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P5-7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