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大家(徐嘉瑞)/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演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幼学神童

徐嘉瑞1895年出生在大理邓川,他的父亲徐元华是为大理府邓川州学正,主讲大理书院教官,年领薄俸,在邓川迎娶了当地民家王有福之长女为继室,这便是徐嘉瑞的生母。

徐嘉瑞从小就是一个极聪明的孩子,很小就已识得很多的字,能背许多古诗。4岁时,他就要跟着父亲到学堂里去读书。虽然家里距学校并不远,但他想带的书太多,书包装不了,母亲就腾出了一个小篾背篓,把他想要的书都装了进去。他于是每天背着这个小背篓,一早便跟着父亲到学校去,读了许多的书。一个4岁孩子的这一行为,在街坊邻里中一时传为美谈,有人甚至夸他是“神童”。

邓川的这个大理书院是一所历史颇为悠久的学堂,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由邓川的知州敖宏贞为培养本地人才而创办。自那时以来,这所学堂就成为大理地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著名学府,先后培养了诸多的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在大理等地享有盛名。学堂在小街的中段,背靠着苍山第十九峰——云弄峰的末端。山虽不高,树木却浓郁青翠。这里原是当地的本主庙,后院供奉的本主是唐代邓赕诏美丽勇敢的白洁夫人。学堂设在前院的厢房里,读书的学生和祭拜的香客各在前后院,互不干扰,非常清静。

徐嘉瑞跟着父亲前来读书,和别的学生也是互不干扰。由于他年纪小,读的是父亲特别教他的启蒙书籍,徐元华便把他安排在靠着窗边的最后一排,自己看自己的书。比他大的那些学生读什么讲什么,他仿佛一概都听不到。需要背书解疑,那是课后由父亲指点的事了。

他虽然这样的专心读书,同时却也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课余时间,他和那些大的学生前院后院地跑,山上山下地闹,打闹起来,一点不甘示弱。较起劲儿来,往往还要占些上风呢。回到家里,要是街上的孩子惹了他,就要吃他的拳头。谁欺负了弟弟天骝,他更是找了去,拳脚相加,常惹得邻家的爹妈牵着被打哭了的孩子告到家里来。他的胞弟天骝年老时曾笑说:“小时候,五哥在我们住的那条街是封头岗的了。谁要欺负了我,他几拳就把人家打翻在地。”

1901年,父亲徐元华奉文升授曲靖府教授,也就是当地中学校长或教育主管,全家搬到了曲靖,徐嘉瑞于是正式在曲靖进入公办新式学堂。这时,他在父亲的督教下,诵读了《四书五经》《十三经》,以后又加读《唐诗三百首》《古文一百篇》以及当时能找到的所有经典古文,这些书籍他不仅认真读,还能全文背诵。读到最后,在他这个年龄段,竟然无书可读了。只好反复背诵许多枯燥的经文,记忆了一辈子。直到1957年6月,他赴京开会路过西安,到碑林游览。走到刻有《十三经》全文的群碑前,他让人随便指一块碑上的随意一段文字,只要念上几个字,他就可以接着把以下的碑文全部背下来。这时他已经62岁了,这样的背诵能力,使人万分惊叹。直到近80岁时,儿孙们在家里“考”他,有的古文,他依旧可以全文诵读,并无一字之差。

在徐嘉瑞出生时,前房去世的母亲已生了3个哥哥2个姐姐,一大家人仅靠父亲教学的微薄工资度日,日子过得很为艰难。作为继室的徐嘉瑞母亲王氏是一位很能干的民家妇女,出嫁时才17岁,家里家外、大小事情都由她一人承担着。从早到晚,烧煮浆洗,缝缝补补,忙个不停。她原本不识字,但自嫁徐元华后,便跟着丈夫初识文墨,逐渐地,还能背诵一些短小韵文。她生下长子嘉瑞,字梦麟,大排行五;次子嘉祜,字天骝,大排行七。兄弟俩小的时候,母亲一边做针线,一边督促二人背书写字。背错写错的,母亲还能及时帮他们纠正。她性情开朗,脾气急躁,管教子女甚为严厉,使得两个儿子从小就养成勤学上进的好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嘉瑞心里有了许多的理想和抱负,生发出强烈的爱国心。他出生之时,正是中日战争台湾沦陷之时,这是中国一段极为痛心的历史,是为国耻。以后熟读历史,他更为了国家的积贫积弱、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残而痛心疾首。他一直把自己的出生年月和那一段悲愤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在和别人的多次谈话以及他写的几个自传中,说到出生年月时,他不说具体是哪年哪月,总是用“我是出生在台湾沦陷的那一年”这句话来代替。这从小奠定了他忧国忧民自立奋发的爱国思想。此外,也是由于他家庭的一向贫困,生活水平处于低下层,常常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使他更体恤到广大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苦难命运有着更切身的体验。P2-5

目录

坎坷青春路

幼学神童

人生的第一个打击

青年恨事

苦闷的军旅生活

为穷孩子办学

震动文坛的青年学者

大革命风暴的洗礼

中学校长到报社社长

青年学者震动文坛

成名作的姊妹篇

第一块聂耳碑文

奋起抗战

以新诗为抗战武器

戏剧也是武器

在战火中钻研文史

疏散在福海村韩家湾的岁月

第一部地方戏曲史

徐氏双杰

武昌任教

追寻屈原遗踪

少数民族文化史的代表作

读曲的开山著作

被两所大学解聘

从《诗经》到革命文学

黑名单上的人

欢心庆解放

教育工作之外笔耕不辍

为教育工作奔忙

新诗如潮涌

注释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第一人

民族民间文学先驱

凄美动情《望夫云》

少数民族英雄的颂歌

一代文学大师

注释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

徐演编著的《文化大家——徐嘉瑞》以通俗、简洁的笔法和文字记述了现代文学大家徐嘉瑞的生平,讲述了他从一个幼学神童,自学苦读,奋发向上,到取得重大成就的生动历程。徐嘉瑞活跃在20世纪的云南文化战线上,是一位担任了18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同时在省文协、文联主席岗位上任职26年,在多所大学任教,有多部著作开创我国文史学先河,在全国文学艺术界享有盛名的文化人,该书通过徐嘉瑞成为现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的不凡经历,折射出云南近现代历史的风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演发脉络。

编辑推荐

徐嘉瑞(1895-1977)大理邓川人,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幼时家境贫困,仅读至省级师范学校毕业,靠自学苦读成才。先后任上海中国公学、云南大学、武汉华中大学、昆明师范学院教授,著有《中古文学概论》、《近古文学概论》、《大理古代文化史》、《全元戏曲方言考》、《云南农村戏曲史》》、歌剧《望夫云》等多种具有全国影响的著作。1950年起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18年,1940年起在云南省文联主席职位上兼职26年,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评价“他是五四运动以来云南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影响力之深远,在其活动的时代,云南尚无人可以取代一。”徐演编著的《文化大家——徐嘉瑞》讲述了徐嘉瑞的生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6: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