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图传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明)冯梦龙//邹守益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冯梦龙、邹守益原著,张昭炜编注的《王阳明图传》将两部明代的著述《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与《王阳明先生图谱》合编而成,首先将《王阳明先生图谱》中30幅明代手绘插图与冯梦龙《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内容相配合,加以整理;其次,对原著进行了史实考辨和资料补充,对涉及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加以详细注解,并在书前撰有长篇导读。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可靠,生动地展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阳明学的形成过程。

内容推荐

冯梦龙、邹守益原著,张昭炜编注的《王阳明图传》将冯梦龙《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全文整理,配以《王阳明先生图谱》中王门弟子编绘的30幅插图,加以详细注释解读,并搜集附录王阳明的各种传奇事迹。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明代图文,又充分吸收历代史家、学者的记载和成果,是一部古今合璧、图文并茂的王阳明传记。

目录

前言 张昭炜

早年传奇

龙场悟道

破山中贼

靖宁藩乱

忠泰之变

此心光明

附录一 三教偶拈叙/冯梦龙

附录二 王阳明先生图谱序/王宗沐

试读章节

杀了仇家一十一口,遂招集亡命,占住三涮落草。屡败官军,渐渐势大,自号金龙霸王。伪造符印,以兵力胁远近居民,壮者收为部下,富者借贷银米,稍有违抗,焚杀无遗。

龙川大姓卢珂、郑志高、陈英三人,颇有本事,各聚众千余,保守乡村。仲容欲招至入伙,卢珂等不从,互相仇杀。

先生檄岭东兵备道,先招卢珂等三家。三家遂奉约束,愿出力剿贼。遂留本村,与龙川县协同备御,仲容深恨之。及黄金巢等出降,众贼俱有纳款之意,惟池仲容不肯,谓众贼曰:“我等作贼,已非一年;官府来招,亦非一次。其言未足凭信!且待黄金巢等到官后,果无他说,我等遣人出投,亦未为晚。”

及闻十月十二日官兵已破横水,仲容始有惧色。适先生又使黄金巢等作书往招。仲容乃谓其党高飞甲曰:“官军既破横水,必乘胜直捣桶冈,次即及涮头矣,奈何?”

高飞甲曰:“前督抚曾遣人来招安,且闻黄金巢等已蒙署官录用,不若亦遣一人出投,一则缓其来攻,二则窥觑虚实。若官军势果强盛,招安果系实情,又作计较。不然,留仲安在彼处,亦好潜为内应,一面拨人守险,多备木石,以防掩袭。”

仲容以为然,乃遣其弟仲安率老弱二百余人,往至横水投降,情愿随众立功。

时横水贼已全平矣。先生谓曰:“汝既是真心纳降,本院即日加兵桶冈,汝可引本部兵往上新地屯扎。如桶冈贼奔逸到彼,用心截杀,将首级来献,便算你功。”

那上新、中新、下新三巢,是桶冈西路,去涮头甚远。先生故意调开,使其难归,外示委用,以安其心,此是先生妙计。

再说李正岩等至桶冈,先述督抚兵威,后述招抚之期。蓝天凤大喜,情愿就抚。方召其党商议此事,横水贼萧贵模逃入桶冈,来见天凤,曰:“征南王不知守险,使官军潜入内地,是以溃败。若加意陧防,虽有百万之众,岂能飞入?今锁匙龙各隘地皆绝险,其所收横水余兵,尚有干余,足可助桶冈为守。奈何自就死地,如猪羊入屠人之手乎?”

天凤意不能决,乃令各寨头目俱至锁匙龙聚议。

先生遣县丞舒富率数百人,逼锁匙龙下寨,连连遣使,催取天凤等款状。一面密使刑殉兵入茶坑,伍文定兵入西山界,唐淳兵入十八磊,张戬兵入葫芦洞,立限三十目,乘夜各至分地。是夜大雨,不得进。初一日早,雨犹未止,各军冒雨而入。天凤见屡使催款,正在商量,又见大雨,料难进兵,防备就懈弛了。忽闻四路兵已大进,惊曰:“王公用兵真如神矣!”

急收拾兵众干人,据内隘绝壁,隔水为阵,以拒官军。

邢珣率兵渡水前击,张戬之兵冲其右,伍文定又自戬兵之右,悬崖而下,绕贼傍合攻。贼不能支,且战且却。及午雨止,各兵奋击,贼大败。

王天与、舒富两路兵闻官军已入前山,亦从锁匙龙并登,各军乘胜奋击。贼悉望十八磊奔逃,正遇唐淳之兵严阵以待,又大战一场。会日暮暂息,贼犹扼险相持。

次早,诸军复合势剿杀,贼遂大败。凡破十三巢,擒斩无数。初五日至十三日,陆续又破上新、中新、下新等十巢,斩萧贵模于阵。(P101-102)

序言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以“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著称。本书是一本独特的王阳明传,将明代冯梦龙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以下简称《靖乱录》)、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合而为一,并加详注而成。冯梦龙文笔超绝,《靖乱录》是推动阳明传奇故事广泛流传的重要媒介。《靖乱录》原文包括正文和眉批,本书予以标点分章分段,并将《图谱》中全部29幅图分别插入正文相应的位置。除此之外,本书还增加了大量注释和三幅王阳明手迹。注释主要分五类:校勘记、生僻词语注释、引文查证、传奇故事增补、征引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以考证相关史实或提供其他说法。王阳明的三幅墨宝置于相关的正文之后,并加释读。

阳明学以“致良知”为宗旨,良知是真知,致良知是真行,知行合一,方是真学问。本书生动展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阳明学干锤百炼始成金的历程:少年王阳明以立志成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龙场悟道确立学旨,通过知县庐陵、平山贼匪患、靖宁藩叛乱等实践和发展阳明学。事功是良知学的试金石,用兵屡建奇功基于“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涵育内在道德之本与外在事功协同促进,成就一代大儒。

《图谱》的作者是王阳明的弟子邹守益。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王阳明的主要事功在江西完成,一生精神俱在江右。邹守益是从学王阳明最早者之一,是江右王门领袖;在学问上深得阳明真传,在培养弟子方面亦卓有建树,其子邹善,其孙邹德涵、邹德溥、邹德泳均是阳明后学中重要人物。江右王门能够兴盛不衰,其中邹氏家族起了重要作用。嘉靖丁巳(1557),来自浙中王门的学使王宗沐视学吉安时,与邹守益共倡讲会,并为《图谱》作序。王宗沐认为,孔子的内在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其肖像形貌亦可以引发学子信心、坚定其信念,“三干笃信,沦浃肌髓,一旦泰山颓坏,众志茕然,如孺子之丧慈母,无所依归”,“苟一有所存焉,亦足以收其将散之心,而植其未废之教”。这同样适用于王阳明:

阳明王先生天挺间出……功业、理学盖宇宙百世师矣。当时及门之士,相与依据尊信,不啻三千之徒。今没才三十年,学亦稍稍失指趣。高弟安成东廓邹公辈相与绘图勒石,取先生平生经历之所及,与功用之大,谱而载焉。……余少慕先生,十四岁游会稽,而先生已没。两官先生旧游之地,凡事先生者皆问而得概焉,然不若披图而溯之为尤详也。以余之尤有待于是,则后世可知,而邹公之意远矣。

由序言可知《图谱》之由来,同时也显示出《图谱》中图像的真实性与重要性,是后学追思王阳明的重要依据。王宗沐的盛赞反映出邹守益苦心作《图谱》的深远意义,这当然不限于在王阳明去世三十年后,直至今日,《图谱》仍是研究王阳明图像和事迹的重要文献。本书图谱部分据1941年影印本《王阳明先生图谱》,其后跋云:“其《图谱》一册,亦当时弟子所辑述者,先生事略具载于斯。明嘉靖间曾刊而行之。三百年来,遗书零落”,由程守中寻得善本影印而成。

此次整理的《靖乱录》底本为《古本小说丛刊》第四辑(中华书局,1990年)所收之影印本,原书不分章,本书分六章,补加标题:

第一章《早年传奇》:自王阳明之父王华事迹开始,至弘治十八年(1505)王阳明与湛若水定交,包括王阳明的家世、瑞云而生、梦马伏波、铁柱宫遇高道、结庐阳明洞等早年传奇故事。

第二章《龙场悟道》:自正德元年(1506)至正德九年(1514),包括王阳明上疏忤旨、谪戍贵州、龙场悟道、起复庐陵等经历。

第三章《破山中贼》:自正德十年(1515)至正德十三年(1518),叙述扫除南、赣匪患事迹。

第四章《靖宁藩乱》:正德十四年(1519),记载平定宸濠叛乱始末。

第五章《忠泰之变》:自正德十四年八月上疏谏止武宗皇帝亲征,至正德十五年(1520)九月再至南昌。讲述王阳明靖宁藩乱后遭小人诋毁及拈出“良知”的过程。君子以小人为砺石,王阳明拈出“致良知”,阳明学宣告成功。

……

并与王华中状元一事相关联,由此暗喻不邪淫、不贪色、不为恶,能够感神明、得功名、增福报。并记述阳明出生时,岑夫人梦神人衣绯腰玉,于云中鼓吹,送一小儿来家。积善有余庆,得贵子通常是余庆的重要特征,并伴有吉祥的征兆。但这些神异的事迹并非冯梦龙杜撰,而均有相关史传来源。王华的事迹见于《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八《海日先生行状》,王阳明降生的传说则阳明年谱、传记均有记载。而阳明弟子钱德洪所记尤为详尽:“岑夫人夜梦五色云中,见神人绯袍玉带,鼓吹导前,送儿授岑日:‘与尔为子。’岑辞日:‘吾已有子,吾媳妇事吾孝,愿得佳儿为孙。’神人许之。”王华孝友出于天性,以身示教;子承父德,由此烘托王阳明的忠孝。王阳明上疏救戴铣遭廷杖,王华时为礼部侍郎,在京,喜日:“吾子得为忠臣,垂名青史,吾愿足矣。”眉批:“是父是子。”王阳明靖宁藩叛乱时,王华不惧危祸,“咸谓新建既与濠为敌,其势必阴使奸人来不利于公。先生笑日:‘吾儿能弃家杀贼,吾乃独先去以为民望乎?祖宗德泽在天下,必不使残贼覆乱宗国,行见其败也。吾为国大臣,恨已老,不能荷戈首敌。倘不幸胜负之算不可期,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王华的善义之举使得阳明能够不分心于家事,专注于靖乱,阳明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冯梦龙在《靖乱录》中以王华开端,并在后来的行文中插入王华的事迹,父子一体,父子一心,彰显积善之家有余庆的宗旨。

冯梦龙认为“儒释道三教虽殊,总抹不得孝弟二字”。@在儒家看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孝亲很容易转化成爱国,这种爱是一种充满深情的、积极的责任担当。当王阳明在平漳南匪寇后,主动乞假令旗令牌,使得便宜行事,由此进一步袭破山贼、平定宁藩叛乱。晚年平思、田叛乱后,看到八寨、断藤峡等处的山贼据险作乱,又因湖广归师之便,密授方略而袭平。其忠孝之心并不会因为刘瑾等奸佞的迫害而屈服,反而经过百死一生的磨炼而龙场悟道;也不会因为妒贤嫉功的江彬、许泰等小人的猜忌而损减,反而促成拈出“良知”,学问修养更加纯熟。像王阳明这样的孝子忠臣,又何尝不是冯梦龙在国家危亡时强烈呼唤的呢?阳明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丽的明珠,积淀在民族记忆深处。虽然几经摧折,但笔者坚信阳明学在中国的根仍然活着,复兴的基础依旧雄厚。如果读者在阅读中有所启发,能结合自己所处的境遇,活学活用,推动当下的事业的开展、社会的进步,方不愧真正有用的学问,才可以说是把握了阳明学的真精神。

张昭炜

2017年5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