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晴耕雨读
分类
作者 白雪松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由齐诵“红岩八条”想到的

2014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走基层解密狱中八条”。这份67年前,由当时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两百多位革命志士凝聚心血而成的“狱中八条”,是他们留给未来执政党最后的嘱托。

2012年4月,我借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组联工作会议的机会,来到了那座与共和国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山——重庆歌乐山。在那里,工作人员将我们带到了“狱中八条”纪念碑前,并组织我们齐声朗诵“红岩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践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这八条意见是革命先烈们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刻骨铭心的体会总结,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先烈用鲜血写成,一字一句不寻常。也是先烈们在革命的最后时刻,对我们党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地下工作时期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是用鲜血和生命凝铸出来的。这八条意见投映了革命先烈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责任感。这八条意见是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可不记取的血与泪的嘱托。合诵结束时,纪念碑前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就是鞭挞,就是痛斥。应该说,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已成为众说纷纭的焦点话题。为什么?因为有些领导干部不能洁身自好,干了不少有损于党的形象,有辱使命的事。其结果,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上边敢以权谋私,下边就敢不择手段地挖国家、坑人民,为自己谋取不义之财;上边搞官僚主义,下边就假话盛行,浮夸成风,给统计数字“注水”,报喜不报忧;上边敢奢侈浪费,下边就敢盛宴豪庆。长此下去,人民的公仆,就难免蜕变为人民的主人。党就会失去感召力和凝聚力,又何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思一下,尽管新时期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但先烈们总结出的“红岩八条”至今仍值得借鉴。重视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时时绷紧防腐拒变这根弦,应当永远在路上。

这掌声就是心声,就是呼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革命信念重新植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红岩八条”正是贯通历史和现实的切入点。现在,一幕幕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污浊了党风民风。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当年渣滓洞的烈士们所期待的情景吗?当年难友们在狱中发问:“许多年后,人们能记得我们吗?”这其实是一个追问现代人灵魂的问题。面对江姐、许晓轩、小萝卜头……这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流尽最后一滴血而从容赴死的英烈,生活在这个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时代的我们,虽不用再经受那样的苦难和流血,但一旦面对考验,同样要有为了崇高信仰而牺牲奉献的精神。而我们现在一少部分人所缺的正是信仰的力量。在喧嚣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对党员信仰的冲击,更多的来自于巨大的价值利益考验。如何认识和对待价值问题、利益问题,对人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共产党人的价值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利益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但现实中不难发现,一些人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并不纯洁,为的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失去应有的原则,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直至触犯党纪国法。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制度、纪律都只是外部约束,丢掉了内在的理想信念,丢掉了应有的价值利益立场,即便拴只老虎在身边也看不住。那种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正在许多人心中一天天地被淡忘。我们多少党员领导干部已退到信念的边缘了!请听听革命先烈的庄严呼唤吧!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理应成为我们永远的信念和做人的底线。

P3-5

后记

大约是在2015年的国庆节放假期间,我与绥化晚报社主编王文阁、首席编辑丛唤声在“金牌锅烙”小吃部相饮对酌。几杯落肚,二位相继说出请我喝酒的缘由:为响应党中央“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拟在《绥化晚报》上为我弄个专栏,让我写点文章,丰富一下板面。这实获我心,我立即答应,表示没有问题。同时约定每篇文章一两千字,每月至少发两篇。我说写着看,如果读者喜欢,每周一期也不是做不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么定了。

我理解:写这类文体应属散文中的杂文之列,但杂文要比小说难写,写杂文不如写小说那么随意,可以编造,小说作者在创作的天地里,是主宰一切的国王,随意地生杀予夺。而杂文不行,它的立足点是真实,要敢于实话实说。实话,人人都有,关键在于敢不敢说。有的人把实话闷在心里,烂在肚里,从不将实话示人,让外人无从窥视其真正的内心世界;有人将真话、实话半真半假地说出,云山雾罩的,让你边读边揣摩,哪句是真那句是假。好文章或者说能引起社会共鸣的好文章,必须是实话实说的,即使不是把整个人的全部思想暴露出来,至少每一篇都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不是虚话、套话和假话。在这个领域里,鲁迅先生以“投枪”和“匕首”的手法,开创了杂文鼎盛的时代。但是,鲁迅所处的时代是黑云压城的雾霾天,讽刺的对象比比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不同了。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的心情感到了极大的舒畅,我们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要前进必定会有困难,但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正以排除万难的姿态大步前进,即使有一点不称心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就像是一挂长长的鞭炮中有几只小炮没有爆开,只是觉着不怎么顺畅而已。

我从前写的所谓文章,只限于散文、随笔之类的东西,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都带有感情的色彩或者韵味。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点心得体会的。至于杂文,也曾一度喜欢写,因为它短小、明快、坦言陈事,直抒胸臆,切中实弊,不遮不掩。

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却停笔于杂文。因为杂文现实性很强,加之文短,很难全面,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故易受指责。又由于有些人养成了“对号入座”的习惯。这又容易伤害“感情”,心宽者可以不语,量小者可能还要制造些“麻烦”。可是,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逆潮流而动的现象,见到了,想到了,就想说,就想一吐为快。我写在这部书里的文字,算不上匕首,也谈不上投枪。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罪了某些人。在我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树了敌,结了怨。这是我自己挖坑自己跳,自己配药自己吃,自作自受,怪不得他人,活该。

不出我的意料,许多读者对我写的东西反映不错。我时常接到读者打来的电话,赞成我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更有读者跟我说,你写的文章我都剪裁下来啦,只是零星的,不全,你咋不出书呢?因此,这个功绩主要应该归功于《绥化晚报》的影响力。对我而言,只是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我真的会继续写下去的。既然喜欢上了白纸黑字这个行当,就难免不得罪人。诚望读者千万别“对号入座”,我保证,由于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知道哪些事可以写,可以写到什么程度;哪些话可以说,可以说到什么分寸,既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所思所想,又不伤“和气”,彼此相安,况且我写的只是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绝对不针对某一个人,肯定无大碍的。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我父亲白云涛,1958年毕业于大连海军学院,我母亲宋君,1955年毕业于绥化师范。后来,父母都在一个乡村中学教书。记得我十七岁那年,到西林钢铁厂的望建工区打工。临行前,父亲给我一个笔记本,要求我记笔记,并在扉页上写上一句话:“人生,要多读点书,不然的话,就显得粗俗,因此,读书能脱俗。”这句话,直到今天,对我仍然管用。在我孤陋的印象里,弄文学搞写作的人,是最劳作的苦人,而执着于弄文,我想,实在是缘于热爱,没有这点精气神儿,实在是吃不得那份苦的。本书所收66篇文章,都是在《绥化晚报》上发表过的,不仅在文字上少有增加,而且在内容上也没有变动。衷心感谢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同志为本书作序,他的名望使本书身份倍增。感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李春兰同志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感谢黑龙江画报社的张涛同志为本书装帧设计。感谢我的同事李德生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我的同事徐宝铭先生为本书创作雪松漫画肖像和封面题图。感谢绥化著名书法家侯延安先生、鲁建飞先生、蔡兴洲先生、吴庆东先生为本书分辑题字。感谢绥化市文联的赵红霞同志坚持常年为每一篇文章打字。感谢所有关爱我的人,深深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为此书付出心血的所有朋友。

还能说什么呢?都到我家喝酒来吧。

目录

闲读偶记

 由齐诵“红岩八条”想到的

 由读刘向“六正六邪”想到的

 由读刘向《戒子歆书》想到的

 由读屈原《离骚》想到的

 由读《朱子家训》想到的

 由读《史记·苍鹰郅都》想到的

 由读《红楼梦》想到了“鸳鸯”

 由“慎微”想到的

 由重读方志敏《清贫》想到的

 由庄子《逍遥游》想到的

 由驸马欧阳伦伏法想到的

 由重读《鲁迅杂文选》想到的

 由读《甲申三百年祭》想到的

 由读《西游记》想到了唐僧取经

 由重读《西游记》想到了如何发落“孽障”

 由读《照亮精神家园》想到的

 由读《激流飞浪》想到的

朝闻夕拾

 由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到了吉鸿昌

 由唐德宗“仁慈”之举想到了脱贫攻坚

 由“不可沽名学霸王”想到的

 由“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到的

 由司马光的德才观想到的

 由孤独守望的苏武想到的

 由“天下病”与“一家哭”想到的

 由朱元璋“万世根本”想到的

 由杨震的“慎独”想到的

 由孙权劝吕蒙读书想到的

 由一代廉吏于成龙想到的

 由日本美化侵略历史想到的

 由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想到的

 由《扶不扶》想到的

修德养心

 由“跷脚办事”与“弯腰办事”想到的

 由得鼠望牛想到的

 由挥泪斩马谡想到了关公

 由“以嗜鱼故不受也”想到的

 由“面壁成佛”想到了孙悟空的剖心术

 由贾谊和司马迁想到的

 由子产被蒙骗想到的

 由曹操割发代首想到的

 由周厉王禁言想到的

 由欧阳修说“怕”想到的

 由管仲不谢私恩想到的

 由人无信不立想到的

 由“衙内”想到的

 由满清巨贪和珅想到的

 由爱子更应教子想到的

 由“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想到的

 由酒店供神佛想到的

脱俗入圣

 由“己正,才能正人”想到的

 由法律面前没面子想到的

 由要对得起人民群众想到的

 由“萧何月下追韩信”想到的

 由讲规矩想到了守规矩

 由《六尺巷》传说想到的

 由御史大夫盖布被想到的

 由猴年想到了孙大圣

 由毛遂自荐想到的

 由知足常乐想到的

 由米芾“洗墨离任”想到的

 由“君子有三畏”想到的

 由知足与知止想到的

 由“农民的儿子于海河”想到的

 由打铁还需自身硬想到了林则徐

 由魏文侯选人想到的

 由《村官李大干》想到的

 由民族英雄岳飞想到的

后记

序言

至今仍可遇见,一些古旧住宅葆有的“耕读传家”四字匾额,或是听从古风召唤的家庭悬挂“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联。“耕”,事稼穑,丰五谷,以安身立命;“读”,知诗书,通礼义,以修立高德。“耕读”是农业文明朴素、深刻、坚韧、绵长和特有的人生规范,它从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标示和界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前进方向,它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它是做人处世之道,更是一个人血液、品格和灵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作为文化基因与这个人的生命相始相终。

白雪松先生主动担任了古代与当代之间的一个文化摆渡者。他的《晴耕雨读》结集之前,是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在一家晚报上连载的。这个本来显得很特别甚至很不合时宜的专栏,却带起了一股不小的阅读热潮。这表明,他的发声要么击中了现实的要害,要么提醒了人们沉睡心底的某种情愫。《晴耕雨读》有历史感也有现代感,可以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可以使人进行古今比对,可以催人揽镜自照。在白雪松《晴耕雨读》的世界里,“耕”是劳作,但并不囿于田问,它可以自由地延伸,走向各种职业现场;“读”是学习,但不限于书卷,可以是案头也可以枝蔓四面八方,读尽世道人心。带有互文性的“晴”与“雨”界限并不分明,而“耕”与“读”也互为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最终“耕”与“读”极有可能同时完成。

《晴耕雨读》有一个突出的论证骨架:“由……想到的。”《由读屈原(离骚)想到的》《由读(史记·苍鹰郅都)想到的》《由读刘向(戒子歆书)所想到的》《由欧阳修说“怕”想到的》《由米芾“洗墨离任”想到的》《由读(朱子家训)所想到的》《由(六尺巷)传说想到的》《由读(鲁迅杂文选)想到的》《由重读方志敏(清贫)想到的》《由读(甲申三百年祭)想到的》……这些篇什的选题、例证、侧重或有不同,可以是正史文献,可以是演义故事,却无不贯穿着“修齐治平”的道德主线,正是道德的成色深刻地雕镂着中国历史的形态与走向。这些文字关涉洁身自好、养家谋生、从政做官、治国理政,让我们看到礼义的熏陶和圣贤的教化润物无声地泽被后世。

“读”历史占据《晴耕雨读》的很大篇幅,观古为鉴今。首先,历史绝不是远去的死去的过去,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随时可以被唤醒,丰富的历史经验是人类迈向明天的无价之宝,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其次,纵使在现代社会,历史仍有许多时候会与我们当前的视域、认知和抉择叠合在一起,有些现实生活乃是历史的别一种投影。再次,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所强调的是,历史构成我们当前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没有当前的生命体验,极可能出现时空阻隔,与“当代”接通了经脉的历史我们才能够目睹,才能够体验,才能够理解,才能够铭记。

从《晴耕雨读》中,能够明确读到作者改变家风、政风、世风的强烈鼓呼与热切期待。《由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到了吉鸿昌》《由唐德宗“仁慈”想到了脱贫攻坚》《由“民惟邦本,本固帮宁”想到的》《由朱元璋“万事根本”想到的》《由翘脚办事与弯腰办事想到的》《由打铁还需自身硬想到了林则徐》《由法律面前没面子想到的》《由要对得起人民群众想到的》《由讲规矩想到了守规矩》《我们由“天下病”与“一家哭”想到的》……对修身齐家的透彻省思,对国计民生的深沉关切,流灌于字里行间。这绝不是白雪松的案边散墨,而是他用心发力之作。形式上,作者自谦《晴耕雨读》为“闲读偶记”“朝闻夕拾”,但我们能够感到他的用情之真之烈之深;宗旨上,《晴耕雨读》指向了“修德养心”“脱俗人圣”,这绝对是不小的求索,不小的襟抱。“古为今用”是《晴耕雨读》的最大价值,也是白雪松的人文理想。白雪松和《晴耕雨读》做了极大的“打通”古今的努力,这种努力也有了明显的收效。

白雪松姓白,却肤黑,心红。他多年从事文化艺术的领导工作,为当地的作家、艺术家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大事;他本人又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获得政府大奖“黑龙江省文艺奖”的散文集《土黑雪白》里的生活质感和情感热度令人过目难忘。“晴耕雨读”是他闲情逸笔,但同样是他内心的表达。对于他自己,《晴耕雨读》重要的不是“言”,而是“行”,他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他赢得的口碑可为佐证。对于别人,《晴耕雨读》可以是一面镜子,大家都来照一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晴耕雨读》做到了这些,夫复何求?“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做人处世,可不慎乎?

是为序。

2017年1月8日于哈尔滨

内容推荐

《晴耕雨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白雪松的散文集,第二部分为诗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还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透过作者的作品,在欣赏之余,还可以体悟到作者的情怀,了解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他宽广的心胸。

编辑推荐

《晴耕雨读》汇集了白雪松先生之前在一家晚报上连载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有历史感也有现代感,可以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可以使人进行古今比对,可以催人揽镜自照。文字关涉洁身自好、养家谋生、从政做官、治国理政,让我们看到礼义的熏陶和圣贤的教化润物无声地泽被后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