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弟子规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正能量)/国学智慧全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诸葛文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诸葛文著的这本《弟子规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正能量)》按照《弟子规》的原文进行诠释和讲解,主要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篇。

为了让这本书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书中还设置了三个板块:译释、解读、弟子规精华,方便读者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弟子规》的精华内容。

内容推荐

《弟子规》是非常富有儒家特色的文化读物,是家长们启蒙养正,教育后辈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是当今社会孩子从小做人处世的基本教导原则。

诸葛文著的这本《弟子规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正能量)》按照《弟子规》的原文进行诠释和讲解,主要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篇,书中引用了大量圣贤哲理妙论进行说理,穿插了一些古代经典故事和现实热点,将《弟子规》蕴涵的智慧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国学爱好者、企事业员工和青年学生们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的必备读物。

惟愿此书能够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于闲暇时阅读书中“佳肴”,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灵魂上的洗涤。

目录

“入则孝”篇:行孝须及时,孝亲有章法

 恭敬聆听父母教诲,不违父母命

 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或教育

 照顾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勿以事小而擅作主张

 做父母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厌恶的

 愈是被严加管教,愈要尽孝

 父母有错,耐心劝导

 常安抚,父母需要你的贴心照顾

 须守孝,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出则悌”篇:友爱亲朋,以礼待长者

 兄弟和睦,父母欢喜即为孝

 轻财重义,才结真友

 言语包容忍让,不生冲突

 尊重长辈,不在其面前高谈阔论

“谨”篇:自律慎行,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易老,且行且珍惜时光

 好的形象,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物品的放置要整齐有致,避免杂乱

 穿着打扮要尽量符合自己的身份

 不挑食,适可止;不饮酒,防出丑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

 严格自律,在无人监督时不放肆

 冷静处事,慌张容易出错

 不惧困难,亦不轻率行事

 邪恶之事,杜绝好奇

 借人物品,需征求他人意见

“信”篇;拿捏言语,对自己的嘴巴负责

 话多易失,莫言保身

 不明真相,不做谣言的搬运工

 轻易许诺,容易让自己进退两难

 语言表达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词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人生的幸福在物质的攀比中渐行渐远

 欣然接受批评,理性对待夸赞

 知错能改,不掩饰过错

“泛爱众”篇;相亲相爱,用爱温暖世界

 人们敬重一个人,是因为他的高尚德行

 名望不是靠自我标榜获得的

 嫉妒他人才华,不如虚心学习

 穷人面前不自大,富人面前不谄媚

 对新事物不过分迷恋,对旧事物不心生厌弃

 不打扰,是你的礼貌

 不揭短,不吝溢美之词

 过分指责批评,易招致祸患

 互相劝善,德才共修

 分明取舍,拒绝贪婪和诱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正人先正已,打铁自身硬

 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亲仁”篇:远离小人,靠近贤者

 人的善恶正邪,是良莠不齐的

 人们敬爱那些仁义不献媚的人

 向有仁德的人学习,是一件无限好的事情

 亲近不义小人,会带来祸患

“余力学文”篇: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有益学问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计划可以有宽限,但用功来不得松懈

 虚心求教,求得正确答案

 细致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心绪,源自端正的书写

 别让不良书刊坏了心智

 缺陷,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

 努力修学,圣贤可致

试读章节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并不是十分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后准备去玩,正坐在机前织布的孟母见儿子贪玩就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

孟子点头回答道:“会背诵了。”

孟母高兴地说:“好,那你背来给我听听。”说完还表现出一副很期待的样子。

可是孟子并没有满足孟母的期待,他翻来覆去一直在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正在织布的孟母听完非常气愤,只见她举起一把刀,毫不犹豫地将眼前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看到母亲将自己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吓得惊了一下,他心中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责备他道:“学习就像织布一样,需要持之以恒的专心和耐心,如今你不用心读书,这不就像眼前剪断的麻布吗?布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这里,孟母竟伤心地哭了起来。孟子听完母亲的话后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记母亲的叮咛和嘱咐,起早贪黑,刻苦读书,终成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不用心读书,得到了对儿子寄予厚望的孟母的批评,对于孟母的责备和教育,孟子能够虚心接受,并认真思考自身的缺点,认真读书,这就是孝顺的表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父母的殷切希望。所以,对于子女身上表现出的诸多缺点,他们都会看在眼里,伤在心上。他们之所以伤心,是因为子女的不争气,是因为他们对子女抱有很大的希望,而子女却没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

父母批评子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子。试想,如果父母对于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任凭他们或好或坏地发展,那么结局一定是很糟糕的。对于自觉自愿学习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置若罔闻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置若罔闻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当青少年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散漫惯了,他很容易沾染上坏的社会习性,从而走上一条错误的发展之路。这对他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孩子家长,父母可以批评和责备孩子,对他们进行管制和约束,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走上一条光明之路。而作为子女来说,对于父母的责备或教育,一定要学会虚心接受,不要有抵触之心,不要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烦恼。

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是尽孝的表现,而不接受批评不仅是不孝的表现,反而会让自己养成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恶习,久而久之,让自己走上一条傲慢之路。  一个人如果不能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评,那么他离自身的失败也就不远了。对于周围人的批评,我们要接受。对于父母的责备和教育,我们更要学会虚心接受。

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或教育,是听从父母话语的表现,也是尽孝心的表现。父母的教诲往往包含着他们深厚的人生感悟和宝贵的人生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吸收和接纳的。相反,不能虚心接受他们的责备或教育,违背他们的意志行事,则会令他们伤心痛苦,因为你背离的不仅是他们的初衷,也是自身正确的人生方向。

弟子规精华

父母的责备或教育,是他们宝贵的人生感悟和人生经验的精华,他们经历过一些弯路,所以不愿让你重蹈覆辙,所以才会给你那么多谆谆教诲。既然如此。就要虚心接受他们的责备或教育,顺从他们。P9-11

序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熟悉的古典韵律在我们的耳旁回荡,似乎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那个弥漫着琅琅书声的时代。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李毓秀的秀才通过钻研诸多儒家经典,编纂了这部《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这部非常富有儒家特色的文化读物便成了家长们启蒙养正,教育后辈,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有人说它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有人说它是当今社会孩子们从小为人处世的基本教导,是人生第一规。

如今,低头看手机玩游戏刷朋友圈的人很多,但是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甚至会说,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科技制胜的时代,还读那些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只要活在这个世上就要有人际交往,就要兼顾家庭,而这些经典读物所关心的话题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话题,比如孝道、诚信、修身养德、学习提升自己。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有超越世俗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姿态。正因如此,这些经典之作才能够历经岁月而留存,纵千百年而流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之精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和物质资源的丰富,人们的选择愈来愈多,而道德意识却逐渐淡薄,物欲横流,信仰缺失,自然会滋生出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向钱看齐,人情冷漠,不赡养父母等。这些社会现象的背后,是人们忽视国学,淡化传统伦理的结果。

中国有句古话叫“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读那些经典著作,从中学习人类优秀、杰出的思想文化。

《弟子规》的知名度和应用度可能会不如《三字经》,但是从价值上来评判,它的影响力也很大,二者不过是各有侧重。如果说《三字经》偏重于知识的话,那么《弟子规》则偏重于规矩。当然,两者也相互有所渗透,不能一概而论。

从前,人们只是热衷于知识,但现在来看,规矩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也已经充分地认识到,知识和规矩的失衡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事关孩子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新版的《弟子规》,与广大读者一起学习,与时俱进。为了让这本书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在书中设置了三个板块:译释、解读、弟子规精华,方便读者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弟子规》的精华内容。

本书按照《弟子规》的原文进行诠释和讲解,主要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篇,书中大量引用了圣贤哲理妙论进行说理,穿插了一些古代经典故事和现实热点,将《弟子规》蕴含的智慧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国学爱好者、企事业员工和青年学生们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的必备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惟愿此书能够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于闲暇时阅读书中的“佳肴”,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灵魂上的洗涤。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6: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