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土耳其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哈全安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280年厄尔图格鲁尔死后,其子奥斯曼(1280-1326年在位)承袭父职,进而以圣战的名义袭击拜占廷帝国的边境,抢劫财物,拓展疆土,围攻拜占廷帝国城市尼西亚。奥斯曼于1301年在巴法埃农击败救援尼西亚的拜占廷帝国军队,旋即被罗姆苏丹国的苏丹阿拉丁二世授予贝伊的称号。1302年阿拉丁二世死后,罗姆苏丹国分裂,奥斯曼遂改称埃米尔.创建奥斯曼埃米尔国,定都卡拉加希萨尔,继而向黑海和马尔马拉海方向拓展领土。

1326年奥斯曼死后,其子乌尔汗(1326一1360年在位)即位,移都布尔萨。乌尔汗将奥斯曼的遗体葬于布尔萨,布尔萨由此被奥斯曼人视作圣城。此后,乌尔汗率军攻占拜占廷帝国的重镇菲洛克林、尼西亚和尼科米底亚诸地,兼并原属罗姆苏丹国的大部领土,成为小亚细亚半岛最具实力的穆斯林政权,进而将扩张的矛头指向巴尔干半岛。1345年,乌尔汗兼并卡列西埃米尔国,控制达达尼尔海峡,进而打开通向欧洲的大门。

1341年拜占廷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死后,其子巴列奥略在君士坦丁堡加冕即位,称约翰五世;康塔库尊拒绝承认约翰五世。在色雷斯自立为拜占廷皇帝,是为约翰六世。1346年,约翰六世与奥斯曼人结盟,将其女狄奥多拉许配乌尔汗为妻。同年,乌尔汗之子苏莱曼率军6000人开赴色雷斯援助约翰六世,夺取伊斯坦布尔以北的黑海沿岸地区,是为奥斯曼人首次踏上欧洲的土地。

2

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当政时期,兼并格尔米延埃米尔国和哈米德埃米尔国,降服卡拉曼埃米尔国,控制安纳托利亚中部。与此同时,奥斯曼人开始大规模进军东南欧地区。1369年,奥斯曼军队攻占亚德里亚堡,切断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之间的联系,东南欧地区门户顿开。穆拉德一世遂将奥斯曼国家首都从布尔萨迁至亚德里亚堡。亚德里亚堡改称埃迪尔内。1371年,奥斯曼军队在马里查河畔的塞尔诺文击败塞尔维亚人,迫使巴尔干诸地向穆拉德一世称臣纳贡。奥斯曼军队自1380年起发动新的攻势,1383年占领塞里茲,1385年占领索非亚,1386年占领尼什,1387年占领撤罗尼卡。1389年,巴尔干诸地发生反叛,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波斯尼亚人、匈牙利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组成联军.在塞尔维亚国王拉扎尔统率下进攻奥斯曼军队。双方在科索沃平原展开决战。穆拉德一世与拉扎尔皆死于战场,奥斯曼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穆拉德一世死后,巴叶济德(1389—1402年在位)即位。1390年,巴叶济德征服爱琴海沿岸的萨鲁罕埃米尔国、艾丁埃米尔国和门特什埃米尔国。1392—1393年,巴叶济德降服塞尔维亚,占领保加利亚,攻人瓦拉几亚。1394年,开罗的哈里发穆台瓦基勒赐封巴叶济德以苏丹的称号,奥斯曼国家随之由埃米尔国演变为苏丹国。1396年,奥斯曼军队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击败欧洲基督教诸国组成的十字军,进而完成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1397年,巴叶济德的军队移师东征,占领科尼亚,兼并卡拉曼埃米尔国。1398年,巴叶济德占领锡瓦斯,控制黑海沿岸。

P16-17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 奧斯曼帝国的变迁

 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三、改革与革命

第二章 土耳其共和国的兴起与凯末尔主义的现代化实践

 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与凯末尔时代的政党政治

 二、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三、凯末尔时代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四、农业的缓慢发展与土地改革的初步举措

第三章 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农业的进步

 二、乡村社会与土地改革

 三、工业化的长足进步

 四、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政党政治与政治走向

 一、一党制时代的结束

 二、多党制的政治实践

 三、伊斯兰主义的复兴

附录: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

 一、现代化的历史内涵

 二、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启动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绝对主义的现代化模式

 四、工业化的演进趋势

 五、地权的演变与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社会生活的变迁

 七、宪政制度与民主化进程

 八、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1

“中东”一词源于西方殖民扩张的时代背景。原本具有“欧洲中心论”的历史痕迹和政治色彩。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将介于所谓“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与英属印度殖民地之间的伊朗以及与其毗邻的中亚和波斯湾沿岸称作中东.用于区别奧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近东和包括东亚诸国在内的远东。“1900年,“中东”一词正式出现于英国的官方文件,进而为西方列强普遍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退出历史舞台,所谓近东与中东之间的政治界限不复存在,中东随之逐渐成为泛指西亚北非诸多区域的地缘政治学称谓。包括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在内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土耳其和伊朗则是中东的核心所在。

中东地区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高原、山脉与大河流域构成其基本的地貌形态。高原、山脉与大河流域错综相间的地貌分布,导致截然不同的经济活动与生活方式的长期并存。高原和山区大都地广人稀.适合牧养牲畜的经济活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水流量充沛。河水流经之处形成人口分布相对稠密的定居社会。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贯穿着中东历史的进程。

中东作为东半球的地理中心所在,地跨亚非欧三洲,处于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以及波斯湾、阿曼湾、亚丁湾、亚喀巴湾、苏伊士湾诸多水域的环绕之中,是联结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桥梁和纽带.堪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黑海与爱琴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丁湾之间的曼德海峡、阿曼湾与波斯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中东诸地不仅在自然环境方面差异甚大,其人口构成亦极为复杂。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导致中东人口分布的复合结构和多元色彩。“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可谓闪米特一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诸多分支的共同家园。闪米特一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不同分支皆曾生活在“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在中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各自的印记。不同文明的汇聚与冲突,构成中东历史的鲜明特征。统治民族的交替出现。无疑是中东历史长河的突出现象。伴随着诸多统治民族的相继兴衰.统一与分裂的政治格局频繁更替,向心倾向与离心倾向长期处于激烈抗争的状态,政治疆域经历剧烈的变动过程。

……

安纳托利亚一词似乎源于希腊语,本意为日出之处,特指希腊人眼中的日出之处即爱琴海东岸。安纳托利亚高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赫梯人创造的文化遗存以及“荷马史诗”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动人故事,诉说着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尘封往事。透过古典建筑的断壁残垣,不难发现希腊罗马文化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斑斑痕迹。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安纳托利亚高原构成基督教世界的东部边缘,安纳托利亚高原南侧的陶鲁斯山则是穆斯林对基督徒发动圣战的理想去处。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兴起后,伊斯兰教自东向西逐渐传人安纳托利亚高原,基督教的信仰随之销声匿迹。伊斯坦布尔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和土耳其共和国最大的城市。其前身是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古城多处遗址至今犹存,拜占廷帝国时期建造的圣索非亚教堂与奥斯曼帝国时期建造的蓝色清真寺以及托普卡帕宫交相辉映。首都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地处古代商路要冲,赫梯城市、罗马神庙和拜占廷城堡的遗迹以及塞尔柱时期建造的阿拉丁清真寺浓缩着往日的辉煌。伊茲密尔位于爱琴海东岸,其前身是古代希腊移民城市士麦那,《圣经.新约》之“启示录”亦曾提及此处,现存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神庙遗址。

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系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库尔德人是土耳其共和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亦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土耳其”一词源于西方人的称谓。“几乎远自十一世纪土耳其人最初征服安纳托利亚那个时候起,欧洲人便一直把这块说土耳其语的地方称作土耳其。”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游牧于中亚草原的突厥部落。奥斯曼帝国时期,统治阶层自称奥斯曼人,以示具有高贵的血统,至于土耳其人则泛指分布在安纳托利亚高原诸地和操突厥语的下层村民。土耳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分支。奥斯曼帝国时期采用阿拉伯字母,凯末尔时代改用拉丁字母。土耳其具有伊斯兰教的浓厚氛围,盛行逊尼派伊斯兰教。现代意义上的土耳其人特指操土耳其语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国民。尽管土耳其共和国宪法明确区分国籍与宗教信仰的差别,然而土耳其共和国的非穆斯林国民中自称土耳其人者寥寥无几。

内容推荐

土耳其具有伊斯兰教的浓厚氛围,盛行逊尼派伊斯兰教。现代意义上的土耳其人特指操土耳其语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国民。尽管土耳其共和国宪法明确区分国籍与宗教信仰的差别,然而土耳其共和国的非穆斯林国民中自称土耳其人者寥寥无几。

《土耳其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著。

编辑推荐

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种文明的激荡碰撞,都在这个地区充分展示与体现。应当说,目前的各种体现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表达出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大历史进程,各种历史力量运动其间,各种正能量与负能量也在其间此消彼长。要充分了解中东地区的这些历史积淀,必须要有对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土耳其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