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慧七柱(Ⅰ)(精)/远行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T.E.劳伦斯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T.E.劳伦斯著的《智慧七柱(Ⅰ)》所叙述的不是阿拉伯人建国运动的史实,而是置身其间的作者。描述的是日常生活、悲惨的事件、卑微的小人物。本书既没有让世人警惕的教训,也没有让人震撼的内幕。书中全是些芝麻琐事,部分原因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有朝一日也会创造历史,另一个原因则是回忆战时与作者同甘共苦的同胞,令作者极感快慰。我们相处甚欢,因为置身于广袤的天地间,共享野风、阳光,以及我们戮力以赴的目标。每天清晨我们都会为即将成形的新世界而同感振奋,为无法言喻但有待奋斗争取的理念而激动不已。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人死,不曾贪生怕死。然而当我们达成目标、新世界已具雏形时,老一辈的人又站出来,夺走我们的胜利,将这新世界重塑成他们所熟知的旧模样。年轻人有能力打胜仗,但不知如何乘胜追击,面对老一辈时又束手无策。我们气喘如牛地说我们已经打造出一个新天地,老一辈则向我们亲切道谢,然后安然享用。

内容推荐

T.E.劳伦斯著的《智慧七柱(Ⅰ)》记录了T.E.劳伦斯在沙漠中的战争回忆,被公认为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现代史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毅然放弃考古工作,进入开罗军事情报部,负责中东地区的情报收集及战略建议。当时英军认为,以承诺阿拉伯人在战后独立为名,让阿拉伯建国主义者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由内陆起兵反抗统治他们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有助于协约国在中东地区取得压倒性胜利。劳伦斯因缘际会,于1916年底成为阿拉伯起义运动领袖之一费萨尔阵营中的英军联络官,之后成为巴勒斯坦战役的决定性人物。自此至1918年,劳伦斯巧用计谋,在阿拉伯部落间引燃独立建国的燎原之火,又深谙阿拉伯部落擅长的游击战略,以及阿拉伯沙漠漫无边际、变化难测的特性,率领三千阿拉伯起义军,神出鬼没,专事破坏土耳其的补给铁路,牵制了五万以上的土耳其正规部队,创下历史上代价最小而获利巨大的战果。

目录

前言

自序

简介 起义的基础

 第一章 濒临疯狂的两面人

 第二章 所谓的阿拉伯

 第三章 黑白的信仰

 第四章 土耳其伺机崛起

 第五章 起义

 第六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七章 内斗

卷一 发现费萨尔

 第八章 航向沙特

 第九章 凝滞之城

 第十章 前往麦加

 第十一章 沙漠群峰

 第十二章 会面

 第十三章 起义沿革

 第十四章 大会各路英雄

 第十五章 狂野的山民

 第十六章 重回埃及

卷二 阿拉伯攻势展开

 第十七章 渐人佳境

 第十八章 苦涩的重逢

 第十九章 费萨尔的一天

 第二十章 固守延布

 第二十一章 战局骤变

 第二十二章  第一波攻击

 第二十三章 起兵

 第二十四章 两百英里跋涉

 第二十五章 进军阿布杰雷贝特

 第二十六章 与海军会合

 第二十七章 攻占沃季

卷三 铁路攻防

 第二十八章 智斗布雷蒙

 第二十九章 沃季扎营二三事

 第三十章 各方臣服

 第三十一章 抱病出任务

 第三十二章 会见阿卜杜拉

 第三十三章 梳理起义原则

 第三十四章 破坏汉志铁路

 第三十五章 二度埋雷

 第三十六章 阿卜杜拉

 第三十七章 重返北部

 第三十八章 实践新计划

卷四 远征阿卡巴

 第三十九章 踏上征途

 第四十章 扎营吉济尔河谷

 第四十一章 火山迷宫

 第四十二章 炸了就跑

 第四十三章 行行复行行

 第四十四章 抵达锡尔汉

 第四十五章 行军任务完成

 第四十六章 豪威塔特族飨宴

 第四十七章 各方投效

 第四十八章 蓄势待发

 第四十九章 进军阿卡巴

 第五十章 骗敌突击队

 第五十一章 满载而归

 第五十二章 富维拉得而复失

 第五十三章 马安守军吓破胆

 第五十四章 直抵阿卡巴

卷五 转捩点

 第五十五章 求援奔波苦

 第五十六章 前往开罗

 第五十七章 叛变疑云

 第五十八章 种族大杂烩

 第五十九章 种族与宗教大拼盘

 第六十章 空袭、突击、骗敌

 第六十一章 暂栖圭威拉

 第六十二章 绝美的瓦地伦

 第六十三章 斡旋

试读章节

第二章所谓的阿拉伯

要讨论阿拉伯建国运动,第一个难题便是理清何谓阿拉伯民族。他们是由外力融合的民族,因此名称在意义上也逐年缓缓改变。一度意指阿拉伯人。有一个国家就叫做阿拉伯,不过那与我们的议题无关。有一种语言称为阿拉伯语,不过这也有待商榷。那是目前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一个地图上称为阿拉伯半岛的地方通用的语言。这些地区在被穆斯林征服前,住着许多不同的民族,说的都是阿拉伯语系的语言。我们称这些语言为闪族语系,不过(就如大部分的科学名词一样)并不正确。然而,阿拉伯语、亚述语、巴比伦语、腓尼基语、希伯来语、阿拉米语①、古叙利亚语等,皆为大同小异的语言;因为我们已了解目前在亚洲说阿拉伯语的各民族之外貌与习俗也是大同小异,使这些语言在昔日曾互相影响,甚至是衍自同一语源的迹象获得强化。我们甚且可称他们为表兄弟——而且这些表兄弟当然地,或许也很悲哀地,明白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

亚洲说阿拉伯语的地区依此看来大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北方由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勒塔开始,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往东到底格里斯河。南方是印度洋的边缘,由亚丁到马斯喀特;西边由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直通亚丁;东方则是由底格里斯河、波斯湾直至马斯喀特。这块面积大约与印度相仿的方形区域便是闪族的故居,没有外来民族能在此长住久安,虽然埃及人、赫梯人、腓力斯丁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法兰克人都曾尝试过。他们的势力后来都冰消瓦解,残存的成分则被闪族强烈的民族性吞噬。闪族有时也会将版图往外扩张,他们自己也同样曾被外界的天地吞噬。埃及、阿尔及尔、摩洛哥、马耳他、西西里、西班牙、西里西亚、法国,都曾并吞并湮没了闪族的殖民地。只有在非洲的的黎波里,以及奇迹般永不消失的犹太人居留区,才有远古的闪族人留下若干遗迹。

这些民族的起源是个学术问题;不过为了了解他们的起义,便得先了解目前的社会与政治差异,这一点也只能借着观察他们的地理位置才能掌握。这块大陆可分成数个大地区,各区间的显著差异造成各地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平行四边形的西边,由亚历山大勒塔到亚丁,在一条山脉旁边的地区,称为叙利亚(在其北部),再往南则称为巴勒斯坦、米甸、汉志,最后是也门。此地区的平均高度约为三千英尺。它面向西方,因靠海而云层浓密,雨水丰沛,人口稠密。

另一个有人烟的丘陵区域面向印度洋,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南边。东边的界线一开始是一片冲积土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不过巴士拉南方则是一片平坦的沿海区,称为科威特和哈萨,直到加塔。这片平原大都有人居住。这些丘陵与平原围着一片干旱的沙漠,核心部分是一系列水源丰沛、人口稠密的绿洲,称为卡锡姆与阿里德。阿拉伯半岛的正中心就在这些绿洲之间,此区域保存着本土精神和最强烈的自我意识。四周沙漠环绕,与世隔绝。

绿洲周围的沙漠有此隔绝外力的杰出功能,也因而造就了阿拉伯半岛的特色,以及本质上的差异。绿洲南部像是一片无路可通的沙海,几乎延伸到印度洋沿岸人口稠密的陡坡,使其与阿拉伯民族的历史隔绝,也未受任何阿拉伯民族的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影响。这片南方海岸称为哈德拉毛,形成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历史;其思想则偏向于爪哇,而不是阿拉伯。这些绿洲的西方至汉志丘陵的地区称为内志沙漠,地质为碎石与熔岩,几乎没有沙。这些绿洲的东方至科威特的地区,也是类似的碎石区,不过有几处地段含有软沙,行路困难。绿洲北部是一片沙漠,沙漠之外则是一大片碎石与熔岩平原,直延伸到叙利亚东边和美索不达米亚源头的幼发拉底河沿岸。这片北部沙漠由于人车皆可通行,也使阿拉伯起义得以速战速决。P8-10

序言

杰弗里·道森先生说服万灵学院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年间,让我有闲撰写一部关于阿拉伯起义事件的著作。赫伯特·贝克爵士则让我住在他位于伦敦西敏市的房子内工作。

于是本书就此完稿,并于一九二一年进行校对,幸而有诸多友人不吝提出针砭。本书尤其必须感谢萧伯纳伉俪,他们俩提供了无数珍贵的建议与不同的意见,目前版本所见到的所有分号也是他们俩的贡献。

本书并无意故作超然客观,我是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奋战。请将之视为借着回忆所撰写的“夫子自道”之作。我无法做精确的笔记;事实上,如果我在阿拉伯人正奋战不懈时,却自顾优哉地写笔记,将是怠忽职守,愧对阿拉伯弟兄们。我的长官,威尔森、乔伊斯、道内、纽科姆、达文波等,都可以叙述相同的故事。对斯特林、扬、劳埃德、梅纳德等人而言亦然;还有巴克斯顿、温特顿、罗斯、斯滕特、西登斯、皮克、霍恩比、斯科特-希金斯、加兰、沃迪、本内特、麦金杜、巴塞特、斯科特、高斯列特、伍德、格雷、欣德、斯彭斯、布赖特、布罗迪、帕斯科、吉尔曼、葛里森斯威特、格林希尔、道塞特、韦德、亨德森、利森、梅金斯、努南等人。

对其他诸多领袖或孤军奋战的斗士而言,这本夫子自道的书并不公平。当然,就像所有的战争故事一样,本书对那些与光彩无缘的无名小兵而言更不公平,不过,这也是必然的,除非他们能列名于有功人员名册上。

T.E.S.①

于克伦威尔,一九二六年八月十五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