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
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供给侧改革”可分解为: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短期来说是为了应对下行挑战,长期来说是追求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供给例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将从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方面讨论供给侧改革。
在2016年亚布力年会上,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姚洋,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梓木等就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主持了该场讨论。田源:对于供给侧改革,大家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虽然至今还没有权威的说法,但大家都知道如何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转向供给侧改革,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最大变化。上个礼拜,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一个论坛,大家也都在讲供给侧改革,老外也很关心,因为没听说过。他们很容易把供给侧改革和里根经济学混淆,里根经济学是供给学派,有一个拉夫曲线,以减税为主,解决了美国多年解决不了的滞胀问题。那么我们的供给侧改革是如何提出来的?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中央兴之所至提出来的新名词,而是谋定而后动。五中全会之前,中央找了几个学者各做一个课题,我接的课题就是供给侧环境和机制,如何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中央提出这些课题,我的理解是政府正在考虑如何实现动力体系的升级转型。这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新供给经济学研究框架上的一套东西,做研究也是问题导向:实体经济危机发生后,我们开始进行有深度、有系统性的反思,也写了著作和论文。或许是这些著作和论文引起了中财办的注意,他们才找到我们,让我们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研究。
田源:开会之前,你已经完成了书和文章?
贾康:中财办跟我要过书。我的理解是高层有了充分的讨论,但是他们认为这个思路需要有学理性的支撑,因此才提出让我们做一个课题。当然,这个事情见仁见智,网上对供给侧改革说什么的都有,最直观的说法是搞新的计划经济。因为供给侧改革体现的就是供给关系,如果供给关系走到极端,势必走向计划经济,比如修建一个厕所都要审批。而现在所说的供给侧改革和供给体系效率的提升在十八大以后有所突破,强调其必须在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展开。因此,我们必须肯定现在的供给侧改革是市场取向。在计划与市场上,我们必须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时确立的认识框架,不要贴标签,不要一讲规划和计划就觉得是传统体制。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必须有市场,概念在经济学里早就有。现在在说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时,我们特别强调理性,强调在尊重和认识市场规律之后,弄清楚市场规律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想把这样一种极端的、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的思想排除掉,但是现实中不否认会有传统企业借此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不良影响,造成行为的扭曲。
P(12-13)
互联网是另外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走向世界。
——张树新 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想70%的员工在中国,30%的员工在海外;但是我们70%的业务在海外,30%的业务在中国。这就是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创造和制造赚外国人的钱。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全球销量来看,TCL彩电名列第3位,TCL手机名列第6位,但如果按销售额来算,我们的排名要比这个靠后很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产品的创新能力和价值不足。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
近100年来,全球只有4%的企业生存并发展了下来;近100年来,全球只有5%的企业,其子女可以真正顺利地实现交接班。
——吴轶 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产品三部副总经理
要想把公司治理好,老婆就要少。
——冯仑 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后记:越艰难,越坚强
亚布力论坛最新的调查表明,2015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为50.27分,接近荣枯分界线(50分);与上半年相比,下降7_8%;和2014年同期相比降幅更大,约为12%。由论坛主办的这一调查已开展了6年,这一数据近似6年来的最低值,并且2016年的下行压力依然巨大。
亚布力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曲线与央行企业家信心指数高度一致。后者2015年的数值是53.50分(荣枯分界线是60分),也处于5年来的最低值。2011.2015年央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72.68、64.33、65.13、64.13、53.50。
企业家理应是人群中最乐观的,否则他们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搏未来。因为所谓的企业家“冒险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乐观预期,没有对未来的乐见,便没有当前的“冒险”。测量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是测量一个经济体景气与否的最可靠方式之一,这样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低谷中。
2016年年初,中国经济整体弥漫在下行压力和悲观预期中,亚布力2016年年会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举行的,这也是我们把2016年年会主题确定为“企业家:信心与动力”的原因,低谷中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上扬的力量。
为期3天、近100小时大大小小的讨论会,与其说是在总结悲观的原因,不如说是在展望前行的动力。
正如本届轮值主席杨元庆所言,中国经济秀肌肉、展现外在功夫的阶段结束了,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已经“内力耗尽”“武功尽失”。过去30多年,中国一直依靠低成本的生产制造和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现在我们的“左邻右舍”纷纷亮出了劳动力成本的低价王牌,所以,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另谋出路。杨元庆认为,我们别无选择,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来释放内需。
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希望所有的企业家建立一个共识,就是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走向后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从第一、第二产业迈向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巅峰期、服务业的起步期。所谓新常态,就是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迈进,这是非走不可的一步,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型。陈东升建议企业家们要有耐心,抓住转型的时机,因为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激活内需和推进转型是未来必然的道理,但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才能让这条道路通畅。当我们整理、编辑这些录音文稿时,我们依然能够听到企业家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依然能够感受到企业家们对改革与前行道路的思辨和信心。论坛结合6年来的第一线调查,汇聚和分享了企业家们进一步的观察和展望。 论坛6年的调查表明,税负和人力成本是企业负担过重的两大核心原因。论坛支持以减税为主要特征的供给侧改革,同时呼吁,修订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法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我们欣喜地看到,“两会”以后,各地方政府对“五险一金”的改革已渐次展开。
论坛的调查表明,2016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巨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四次以5~6年为周期的规律性波动,目前处于新一轮的低速期。在下行压力中,我们发现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在周期性因素中,既有外部周期性因素,也有内部周期性因素,需要区别对待。
在最近两年的4次调查中,“当前经济政策认同度”的得分都是二级指标中最高的,这说明,商事制度改革、人口与户籍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带一路”、亚投行和“自贸区”等措施提升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30多年的经验同样表明,每一次的低速期都孕育着一次新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由危机推动的,危机使我们清醒、警觉、未雨绸缪;不仅如此,大量的转型研究表明,正是危机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忧患意识,而整个社会的忧患意识是改革得以持续深入的根本动力。
正如郭广昌在发言中提到的,哪怕有一丝的光亮,信心都不会动摇。马云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他这些年如履薄冰的心路历程,企业做得越大,压力就会越大:企业做得越大,受到的挑战、非议和风险也会越大。在亚布力2016年年会上,中国企业家展示了特有的坚韧与毅力。
亚布力论坛把洞察力、冒险精神和韧劲理解成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经济下行期,尤其需要企业家的韧劲,尤其需要企业家们凝聚信心、点燃动力。
当然,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离不开企业家们的抱团取暖和万众一心,也离不开一些品牌理念与亚布力论坛相契合的企业的支持。比如芙蓉王文化,在公众眼中,芙蓉王一直是一个低调、不事张扬的品牌。但就在这种低调中,多年的潜心运作让芙蓉王顺利成为烟草行业中式卷烟的代表品牌。用心聆听、厚积薄发,这或许就是企业乃至个人成功的关键。“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芙蓉王的品牌理念强调价值的传递与成就的共享,这与亚布力论坛的宗旨“让企业有思想,让思想能流传”不谋而合,也与企业家们发扬与传承企业家精神的希望和努力相契合。在此,感谢芙蓉王文化愿意与我们一起,成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递者。
为企业家强大的信心鼓掌
文 陈东升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0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信心与动力。咱们做的2015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企业家的信心在下降,大多数人认为经济的发展会趋缓,但是从这两天大家的发言来看,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必要讨论企业家的信心与动力。
郭广昌在发言中提到,哪怕有一丝的光亮,信心都不会动摇。只要我们的精气神还在,只要我们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自己的企业、员工,只要这些“爱”存在,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马云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他这些年如履薄冰的心路历程。企业做得越大,压力就会越大:企业做得越大,受到的挑战和非议也会越大,这是一个正比关系。在这次的会议上,我们的信心没有动摇,没有衰竭,相反更坚定了,更强大了,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了。我们坚信,中国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企业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我们应该为企业家强大的信心和动力鼓掌,为我们自己鼓掌。
只有企业家才能满足人们新的需求
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最近有两个时髦的词经常被提及,一是新常态,二是供给侧改革。我们应该怎么看新常态?所有的企业家应该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走向后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从第一、第二产业迈向第三产业的过程。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已从35年来的高增长开始迈向中低速增长,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巅峰期、服务业的起步期。所以,新常态就是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迈进,这是社会走到这一步非走不可,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一次伟大革命性转型。对此,我们每一位企业家是否都深刻认识到了?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我们是不是想明白了?我们是否愿意用今天坚定的转型、壮士断腕的决心换得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觉得我们要有耐心,绝不能像过去一样,经济一下行就慌了,我们要抓住转型的时机。其实,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我们能形成高度共识,能有韩国人遇到困难时那样“把家里的黄金拿出来,让国家渡过困难”的决心,坚定地支持国家,支持经济转型,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必定更辉煌。
关于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从投资、出口转向消费,转向服务业、高科技,它的出现是因为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因为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在升级。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依靠的是政府投资,这个投资的目的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是按照供给适应需求的规则来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就导致出现了1亿人口出国旅游、1万亿元国外采购甚至连马桶盖都从日本买的现象,说到底是消费和供给发生了很大的错位。所以,供给侧改革就是一次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只有市场化的改革,只有真正的企业家,才能去满足人们新的需求。
新常态下,首先,中国的城镇化还会继续,还会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因为我们的城市化率只有54%。其次,服务业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过去35年制造业都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2012年服务业开始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超过了50%。大家都知道美国的经济结构,我们可以不完全学习美国,但是可以参照一下——美国的地产业在GDP中占3%,制造业是12%,剩下来的85%都是服务业。而现在我们的服务业还只有51%,如果达到80%的比例,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也由于我们的工业化已经完成了,我们的要素成本在持续攀升,我们应该转移、淘汰、升级传统的工业和制造业。所以,我们对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认识要更清楚。
我们需要走向成熟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已经举办16年了,中国企业家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亚布力企业家则是这个群体里的一部分,是这个群体里更能代表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是比较有思想的一部分。这16年来,我们一直代表着中国企业家的正能量,代表着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家的信心。面对新的环境,我们需要走向成熟,而亚布力也正在走向成熟。此次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很多问题,有020、股市、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等,元庆那一场还谈论了接班人问题、企业传承问题,谈到了精英选拔的问题,这都是企业治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我相信,大家都从中获益良多。
最后,还要感谢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对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们年轻的志愿者,这也是亚布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此次会议:希望企业家的思想永远像亚布力的雪花一样,自由、浪漫地飘洒。
“不,不是起风了,而是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来就没停过。”这是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大风又何曾停止过?这股潮流改变了民众生活,更让创业者们迎风而动。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从互联网医疗到互联网金融,到工业4.0,再到人工智能……那么,下一个风口在哪儿?由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所编著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儿》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们的发言和讨论,希望读者们能从这些精彩的讨论和演讲中有所启发和获益,进而摸索前行,最终站在风口,顺风而为……
“风口”已然成了一种现象、一种趋势的代名词,不懂的人似乎就out了,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获取红利?人工智能是下一个风口吗?中国股市需要什么?制造业必须“+互联网”吗?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在哪里?日本的金刚岩本家族、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如何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由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所编著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儿》将会告诉你最新的风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