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导读版)》是维克多·雨果的重要长篇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苦役,19年后才获释。后来,他受福来主教感化,重新做人,改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他受奄奄一息的女工芳汀的托付,领养她的私生女柯赛特。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度受到误解,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与世长辞。
| 书名 | 悲惨世界(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法)维克多·雨果 |
| 出版社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悲惨世界(导读版)》是维克多·雨果的重要长篇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苦役,19年后才获释。后来,他受福来主教感化,重新做人,改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他受奄奄一息的女工芳汀的托付,领养她的私生女柯赛特。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度受到误解,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与世长辞。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导读版)》讲述了冉阿让一生的悲惨遭遇。冉阿让只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捕,出狱后受狄涅城米里艾主教的感化,决心从善。冉阿让成为巨富后,广施仁爱,被任命为市长。他还接济女工芳汀和孤女珂赛特。一直在追捕他的沙威因为有感于冉阿让的品格,深受良心谴责,投河自杀。珂赛特与青年马留斯相爱,婚后因对冉阿让有误解而疏远了他。但在冉阿让生命垂危之际,他的德行感动了这对夫妇。 目录 1.慈爱的主教 2.疲惫的旅行者 3.无处落脚的野狗 4.不上锁的门 5.银碟子 6.目光下的行动 7.爱的感召 8.黎明的誓言 9.慈母的爱 10.小云雀 11.马德兰市长 12.市长救人 13.母亲的礼物 14.希望 15.两条路 16.我是冉阿让 17.法律的看门狗 18.空中飞人 19.孟费郦镇的水 20.特殊的旅馆 21.漂亮的洋娃娃 22.一套黑衣服 23.逃出地狱 24.沙威 25.奇异的铃声 26.复活 27.父亲的悲哀 28.转变 29.卢森堡公园的邂逅 30.邻居 31.揭穿诡计 32.黑面人 33.千钧一发 34.惊人的发现 35.战争 36.阴沟脱险 37.失去的天使 38.困惑 39.最后的时光 《悲惨世界》知识题锦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慈爱的主教 故事发生在公元1815年,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成了俘虏,后来他被囚禁在地中海的一个孤岛上。 那时,法国有一个叫狄涅的小镇,住着一位慈祥的米里艾主教。他是在十多年前,以主教的身份搬到这儿来的,如今他已经75岁了。 米里艾早年就死了妻子,又一直没有孩子,只和一个年老的妹妹和一个老女佣人住在一起。他在镇上的声望很高。 米里艾主教家的房子本来是一家贫民医院,又小又简陋,他家旁边的那幢大房子,才是真正的主教公馆。 主教公馆是于上世纪初建成的,主体全部用石料砌成,贵族气象十足,显得雍荣华贵,特别是古典的佛罗伦萨风格的正院,碧树参天,回廊环绕,装修得富丽堂皇。 可是米里艾身为主教,为什么不住在主教公馆,而偏要住在那个小房子里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据说,米里艾一到镇上就任主教,就急忙去访问一家贫民医院。他问院长:“你们医院共住着多少病人呀?” “二十六个。” “噢,那岂不是太拥挤了吗?” 院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是啊,病房里的空气也不是很好。” “确实如此。”米里艾主教一边说,一边转过头望了望主教公馆那间装修豪华的餐厅,对院长说:“您的医院里只有五六个小病房,却住了二十六位病人,而我家里才三个人,却住在一间足可以容纳六十个人的大房子里,这太不好了!所以,院长,我想跟您商量一下,明天你们搬进我家,让我们住医院吧!” 于是第二天,那些穷苦的病人就都被搬到主教的公馆里去,而米里艾却和他的家人搬进了医院。 虽然米里艾一家人住的房子又小又简陋,但因为他非常勤劳,时常打扫,所以显得很干净,住起来也很舒服。人们都觉得,如果说米里艾主教在生活上也有什么奢侈的话,恐怕就只有这个了。 米里艾主教总是这样说: “我的这种享受,没有一点儿是从穷人身上榨取来的。” 如果一定要说米里艾主教还有别的享受的话,恐怕就是他拥有的那六个漂亮的银碟子。尽管女佣人一直担心主教对于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但当她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银碟子时,心里总是禁不住地欢快起来。 “用银碟子吃饭,是一种多么美好、享受的生活啊!”米里艾主教曾经这么说。 其实,米里艾主教还有一对大银烛台,那是他的姑妈留给他的。平时,他总是把它放在炉子上面,只在晚上有客人来时,才拿出来摆在桌子上。 一到晚上,女佣人就把那六个银碟子收进米里艾主教床头的橱柜里,但是,从来都没有锁过。 其实不仅是橱柜,就连他们家的门窗也从不上锁。 “医生家里的门都不应该上锁,更何况是神父家里的门呢?”米里艾主教总是这样说。 疲惫的旅行者 那年10月初的一个黄昏,狄涅镇来了一位旅客。 那时,街上的行人很少。人们看见了他,都很害怕。 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没有看见过这么穷的旅客吧!他中等身材,有着一副宽实的肩膀,看起来身体很结实,大约四十七八岁的样子。一张饱尝忧患的脸孔,沾满了汗水和泥。帽檐低低的,遮盖了半个面孔,衬衫袖子又破又脏。 那个人穿着一条破旧的蓝裤子,膝盖上露了一个大洞,他背着一个背囊,拄着一根又粗又长的手杖,穿着一双笨重的鞋子,头发乱蓬蓬的,长着络腮胡须。 看样子,他好像赶了一天的路,显得那么疲惫。 忽然,他好像很渴的样子,在树下停住了脚步,接连喝了几口水。孩子们好奇地紧盯着他,并跟在后面走着。 大约走了有一百多步,他又停下来喝水。 后来,他转过一条街,径直走进镇公所去了。但不一会儿又出来了,哆哆嗦嗦地摘下帽子,对着门口值勤的宪兵,鞠了个躬。 宪兵并没有回礼,还一直打量着他,直到他走了,才直接跑进镇公所里面。 旅客离开镇公所后,立刻走进了一家不错的旅馆。老板正忙着替那些马夫们准备晚餐——烤肉。 老板听到了脚步声,连头都不抬就说: “你有什么事呀?” “我要投宿,能先给我点吃的吗?” “好的。”可是当老板回头一看到他那副寒酸的模样,便紧皱着眉头,说:“你得付钱哪!” 这时,旅客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皮包,说: “看,这有钱。” “好吧。”老板说。 旅客把大皮包塞进口袋里,又放下背囊,但手里仍旧拄着手杖,在一个靠近火炉边的位置坐了下来。狄涅镇地处山区,10月的时候,早晚的天气很冷。老板跑来跑去地忙着,还不忘偷偷地看他一眼。 “快点给我吃的呀!”旅客说。 “先等一会儿吧!”老板说道,并趁着旅客转身去烤火的空隙,撕了一片旧报纸,急急忙忙地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它叠起来,交给一个帮佣的男孩子,对他嘀咕了几句。接着,那男孩子就一溜烟似的向镇公所跑去。 旅客并不知道这些,又催促老板说: “怎么了?应该快好了吧?” “再等等吧!”老板还是这么说。 不一会儿,那男孩子就跑回来了,并递给老板一张字条。老板仔细地看完字条,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好像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向旅客走去。 “对不起,我不能留你住下来。”老板说。 “为什么?”旅客突然站起身来,说:“是不是怕我没钱?或者是要我先付钱?刚才,您不是看到我有钱了吗?” “不,不是那个事。”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 “没有房间了,我们实在没有地方给你住啊!” “马棚里也行。” “不,马棚里有马呀!” “仓房旁边总行了吧!只要给我弄点儿稻草就行了。还是先不谈这些,吃了饭再说吧!” “也不能卖给你饭呀!”老板直截了当地说。 “你说什么?”旅客说着,站了起来:“我实在太饿啦!今天赶了五十公里的路,天亮便开始走,走到现在才停下来。我会付钱给你的,给我做些吃的吧!”P1-4 序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生于靠近瑞士的贝桑松城,父亲是个共和党人,在拿破仑部下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为指挥官、将军。母亲在政治上是波旁王室的拥护者,信奉保王党。由于受母亲的影响较大,雨果少年时期的政治观点是保皇主义的。雨果在复辟王朝时期开始创作,逝世时已是第三共和时期,文学生涯达六十年之久。 雨果从十二岁开始写诗,1825年,他把《加冕大典》献给查理十世,得到两千法郎的奖赏。19世纪20年代初,他的第一部诗集《颂歌与民谣集》问世。1827年10月,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雨果从此成为浪漫派的领袖。1831年他完成了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一曲反封建的悲歌,同时他将美丑对照原则艺术运用到神人化的地步。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雨果主要从事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他发表了5部诗集:《东方集》《秋叶集》《晨夕集》《心声集》《光与影集》。1853年,雨果对路易·波拿巴的倒行逆施感到无比愤恨,由此写出了《惩罚集》。 在流亡期间,雨果还写出了《静观集》。流亡期间是雨果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发表了小说《悲惨世界》,达到他小说创作的顶峰,同时期还有《海上劳工》《笑面人》。雨果的小说创作以《九三年》煞尾。 雨果的创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他的诗不但数量丰富,而且主题多样,形式完美,表现手法细致多彩。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小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雨果的创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雨果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前后达二十年之久。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始于1815年,而结束时已经是七月王朝时期了。 小说是以一个真实的事件为蓝本。1801年,一个名叫皮埃尔·莫的贫苦农民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处了五年的苦役。出狱后,他的黄色身份证明使他在就业中屡遭拒绝。这个事件引起了雨果的关注。1828年前后,他计划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1845年,他开始写作,经过1848年革命后,他在原来题材的基础上大大扩充了小说的内容,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最后于1862年流亡在盖纳西岛的时候,写成并出版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的巨著《悲惨世界》。小说以中心人物冉阿让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为生存而挣扎、受凌辱欺骗、受迫害压迫的穷苦人民为对象,描绘了从1815年拿破仑惨败滑铁卢到1833年巴黎人民举行七月王朝起义的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活的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 在小说的作者序里,雨果曾提出当代社会的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要地位。 冉阿让原是一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收人不够养家糊口,有一次偷了一块儿面包,被捕入狱,度过了十九年牢狱和苦役生活。刑满后又有过偷窃行为,但受仁慈的米里艾主教的感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冉阿让来到海滨蒙特猗镇,化名马德兰,开设黑珠玉工厂,后来成了乐善好施的大富翁,并被推为市长。女工芳汀在社会的百般凌辱下悲惨地死去,临死时找冉阿让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又因为暴露了过去的身份而被捕入狱。逃出后,从德纳第夫妇手中救出已故女工芳汀的孤女珂赛特,前往巴黎。后来又不断遭到警探的追缉。冉阿让的一生充满牢狱、苦役和颠沛流离的痛苦,这是小说的主要线索。珂赛特长大成人,冉阿让也步人老年。他们结识了贵族青年马留斯,珂赛特与马留斯产生了爱情。当巴黎人民进行武装起义的时候,冉阿让和马留斯都参加了起义。沙威被起义者抓获,但冉阿让宽大为怀,私自把他放走。冉阿让把身负重伤的马留斯救出,自己身心受到重创。马留斯与珂赛特一起跪在老人的病榻前,二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冉阿让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悲惨世界》是一幅辉煌的画卷,它以宏伟的篇幅、磅礴浩大的气势、深刻的内容,探讨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法兰西文学桂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原则。《悲惨世界》对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真实描绘和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革命激情、人道主义理想光辉,以及史诗般的叙述风格与高昂、热情的语言格调,加上强烈的政论性,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瑰丽的浪漫主义精神的传世佳作。 《悲惨世界》在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巴黎悲惨的贫民窟、修道院阴暗的生活、法庭、监狱、资产者的沙龙、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构成了广阔而典型的19世纪法国社会的画面。小说的人物也是典型的。想象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暴风骤雨似的群众斗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等,作者的描写虽然不免浮夸、累赘,但笔力雄浑,具有浩瀚的气势,赋予了浪漫主义文学以新的生命力。 对照艺术在《悲惨世界》中也有所体现。作为艺术对照大师,雨果善于作人物的对比。冉阿让与沙威是一对矛盾体,互为对照。一个虽是罪犯,但要改恶从善,另一个虽是警察,却执法过严;一个不断做善事,却屡屡碰壁,另一个不断做错事,也未见步步高升;一个安详死去,另一个以自杀告终。 《悲惨世界》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又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学出版,并一时风靡全球,被称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雨果对自己的这部作品也感到十分满意,他称这部小说为社会的史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同时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