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萧依钊主编的《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主要记录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在占领马来西亚的三年零八个月时间里,一百多位侥幸生存者的口述历史故事,通过历史记忆建构民族的精神气质。

本书图文并茂,不但配有100多位幸存者的照片,而且300多幅史料图片较为真实性地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具有较好的历史意义和出版价值。同时,本书还可以补救华侨华人的研究历史,更直观了解海外华人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对新时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凝聚海外华侨华人力量,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萧依钊主编的《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自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袭马来亚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期里,北马、中马、东海岸和南马等地区华人的惨痛遭遇,如平民被日军肆意屠杀、虐待或凌迟处死,婴孩被剖腹,华人村被灭等,旨在通过幸存者的亲口叙述,重构那段几乎被遗忘的血色历史,还原历史真相。

全书借由历史记忆建构民族的精神气质,配有100多位幸存者照片以及300多幅史料图片,图文并茂地真实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具有较好的历史意义。

目录

序 血和泪的见证

自序 历史,不会泯灭

引言

北马 吉打

 许进得 受召受训 助日本攻中国

 钟金成 日据时期的吉打河畔

 郭楚通 惨无人道的灌水酷刑

 张清源 钟灵课本掀底牌 兄长受尽折磨

 钟金华 亲共哥哥狱中囚一年

 许映英 父亲因手上刺青送命

 林玉财 屠杀梦魇缠父一生

槟城

 李炯才 反日钟灵生剃发隐身丛林三年

 林汉荣 父亲义助英军逃出日兵魔掌

 温子开 日军空袭.痛失至亲

 郑清林 日军搬空店里铜铁制武器

 伍玉兰 痛恨日军凌辱女生

 李引海 躲入偏僻村庄避肃清

 管槟玉 父亲狱中被虐死

霹雳

 李瑞荣 海南籍厨师遭割头颅示众

 黄奕山 被诬赖囤粮 父亲牢中受苦

 温碹华 父被诬蔑走私白米遭痛殴

 张天铨 脱光衣服接受检证

 黄利益 与抗日军为伍 成通缉对象

 梁伟凤 双亲在轰炸声中倒下

 蔡子并 “水闸路肃清惨案” 父成亡魂

 王家昆 鲜血染红屠杀现场

 李金水 沙叻北小镇大屠杀生还者

 罗宽平 日据时期遭山贼多次骚扰

 吴鉴新 以为是相机来照相 却是机关枪来索命

 巫义娣 乱枪扫射下的幸存者

中马 森美兰

 萧月娇 躲在草丛逃过死劫

 萧观吐 身挨13刀的生还者

 萧招娣 死尸堆中爬出来的幸存者

 萧寿宏 身挨12刀 被抗日军救活

 钟 妹 目睹13个月大的女儿被刺死

 黄 妹 三度出嫁 余朗朗村惨案改写一生

 骆玉凤、骆玉英、骆玉娣 无良民证反而躲过一劫

 黄 元 无惧前往寻获惨死兄姐

 余 生 日军引路人不熟路径 全家幸运保命

 马口双溪镭惨案

 萧伯纳 女人打扮得像老太婆 尽力保清白

 赖润娇 身中11刀 全家11人被杀

 林政民 因黝黑皮肤而保命

 邱清梅 天现异象阻止日军屠杀

 郑 来 郑生郎园屠杀案幸存者

 萧文虎 港尾村屠杀惨案幸存者

 王 伍 日军踩烂双掌十指

雪兰莪

 曾乙金 日军为报仇要灭村

 邱宜燕 早早出嫁只为保清白

 戴荣俊 取粮人潮反无辜送命

 朱桂容 大胆与日本兵周旋

 钟彪扬 险被送去日本受军训

 宋顺喜 全村逃过三次杀身之祸

 黎碧显 咳嗽吐痰被罚抱电线杆

东海岸 吉兰丹、丁加奴

 丘中鹗 父拒与日军合作遭处死

 符绩钊 捡走抗日会员名册 多人逃过死劫

 黄崇瑞 收到风声 全家幸免于难

 谭丽屏 父被坏人举报 逃亡中病逝

 林武耀 父捎最后口信:我回不去了

 杜丕仁 手上红色“检”字是保命符

彭亨

 陈金桃 逃难妇女把孩子丢到稻田里踩死

 吴 昆 女子惨被日军强奸

 李国祯 柏灵冬山蒙难者骨骸数之不清

 杨顺喜 楼上窗户望见施刑场面

南马 马六甲

 郑玉妆 隔壁妇女遭施暴

 沈慕尧 全家筹赈会背景 注定难逃日军耳目

 林源瑞 隔邻沈家培风老师肃清被逮捕

 “九·五”惨案

 林木兰 为救人委身下嫁日本兵头

柔佛

 吴朝塔、陈期成 没有道歉 怎么原谅

 林腾云 帮日本兵照相

 陈庆昌 卖花筹赈.支援抗战

 黄耀传 轮流替日军劳作

 谢隆兴 肃清被点名 险成刀下魂

 颜其仁 父与众侨领悲壮就义

 苏益美 细述“巴力峇九大屠杀”

 张锦辉 日军大开杀戒夺走至亲生命

 赵楚生 伯父是日军伙头军

 吴承基 上千冤魂惨死刺刀下

 巴力士隆屠杀案

 李裕厚 日军血洗张厝港

 刘祖华 异族同胞相煎何太急

 冯笃生 一场腥风血雨落在文律

 颜 情 黑旗一插 劫数难逃

 曾义兰 妇孺老人也不放过

 陈亚治 躲起来也难逃一劫

 叶期超 一家住砖窑避日军

 江恩涛 长枪威逼找姑娘

 萧瑞昌 军营当杂工 酬劳是剩饭剩菜

 谢锦凤 七百华人魂断薯廊村

 罗保华 为生存战战兢兢

 黄明治 叔父黄重吉仗义接济抗日军

 吕文标、王启胜 罗才公司千人遇难

 黄 玩 藏盐属犯法 哥买盐被收押

 蔡 浅 听到车声就躲到山芭

 何 东 清明时节杀机频起

 叶清泉 德茂园大屠杀

 刘华光 血就像水一样流了出来

 曾天传 不曾见日军踪迹

 符广安 说安民却杀不停

 邓宏发 无情枪柄蹂躏父亲

 徐德成、徐竹妹 搬不完的家

 林光庭 躲入深芭安度烽火岁月

 张 敬 学校避难遭杀害 村民无一幸存

 曾庆东 临投降仍逃不出日军魔爪

 李 式 杀人鲜血抹在少年发上

 陈燕鸣 充满血腥味的“认铺大屠杀”

 苏国兴、苏国基 见证日军拍渡海登陆纪录片

 李惜芳 假借修桥名目残杀男丁

 岑炳祥 尖刀刺进父兄身体 唯父幸存

 郑新玉 日军脚踏车队疯狂杀戮

 杨永业 围剿文丁芭场大屠杀

 丘家营 血洗帝问港 尸体堆满湖中

 邓洪顺 那些人被点名后一去不返

 江怀民 拉美士路大屠杀

 张景章 筹赈会主席拒供名单遭枪毙

 冯仁侯 父被冤枉遭虐致死

试读章节

张清源 钟灵课本掀底牌 兄长受尽折磨

张清源出生于1928年,小时候与家人住在华玲(Baling)。战前,华玲是个华人聚居地,住有数千名华人,加上它是槟城通往泰国的必经之地,因此非常热闹。相较之下,今日的华玲已不复往昔的繁华。

日军攻占马来亚那一年,张清源是育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记得当时学校里有两位老师非常爱国,经常在上课时间宣传抗日活动。在1937—1938年,武汉合唱团应华玲筹赈会的邀请,到华玲献唱,华玲居民反应热烈。张清源的老师随后还编导了一出抗战戏剧,让学生们参与演出,张清源便是其中一员。

张清源的父亲是筹赈会成员,大哥张清泉、二哥张石城皆是钟灵中学的学生。两个哥哥在槟城念书时,暂住在老师管亮工家。日军入侵前,两人已是筹赈会的活跃分子。而大哥和同学李炯才都是钟灵中学的高材生,私底下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1941年末,他们一家听说日本兵将要攻人吉打,便急忙躲到郊区,只留下张清源和父亲留守在小杂货店里。日军脚踏车队从泰南蜜洞(Betong,现称勿洞)南下,途经高乌,一两天后便来到华玲。日军抵达华玲时已是晚上9时左右,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惊动了准备就寝的张家父子。他们躲在店里,隔窗偷看,惊见百多名日本兵骑着脚踏车,背着背囊和武器,浩浩荡荡地前行。

这批日本兵大力拍打张家店门,张清源把门一开,四五名持枪的日本兵即一拥而人,挟持两父子。这些饿坏了的日本兵冲进厨房里翻找食物,吃了剩饭菜,还把米、罐头和装着剩饭的锅子统统带走,还向张父要钱。

日据时期,华玲常常有肃清行动,由驻扎在双溪大年的宪兵部派人进行。大肃清是命令所有居民到特定地点集合,小肃清则是到个别居民家中搜查。张清源第一次见到日军的十日后便发生了第一次肃清。当时,暗探领着日军挨家挨户搜查,有的看了看便走,有的则一一问话。搜查过程中,他们特别留意15岁以上的青少年,有些甚至直接带走。日军会随意掌掴15岁以下的孩子,张清源也被日军打过。

日军搜查时会把车子停在被搜查者的家门前,准备随时抓人。张清源还记得,一个来自外地的中年男子被日军查问时,非常害怕却又不会回答,在欲逃跑之际,被日军抓住,当场对其灌水。日军灌水后还一再踩踏该男子鼓胀的肚皮,直到他吐出血水,当场毙命为止。

有一次,日军来到张家,意外发现屋里有钟灵中学课本,便把他们全家带走。当张家到集合处排队时,发现有近百人等着被搜查,当中还有一些路经华玲的商人。所有人都必须走到头盖黑布者的面前,让他辨认,可疑者立刻被捕。’张清源一家走过时,头戴黑布者朝他的两个哥哥点了点头,他们就被带到一旁,听候发落。这次肃清共抓了四五名钟灵中学的学生。

张清源的哥哥被抓到双溪大年的宪兵部,被日军灌水、虐打,关在那里3天后,又被运到另一个地点,但因人太多,军车载不了,两个哥哥得以获释。之后,他们一家便从市区搬到2英里外的农村,投靠亲戚。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张父遇见来自香港的曾振文。曾振文是曾在印度受训的降落伞队队员,主要负责打电报、通消息。日本投降前几个月,他从英军的B29战机跳伞降落在华玲森林地带。虽然日军对待帮助抗日人士者十分残暴,但一般居民还是热心帮助这些抗日人士。曾振文靠张父传递与接收情报,而且只要他开口,张父便会在冒险将粮食或他需要的东西藏于某处后,通知他去取。他们一行五人,以一个洋人为首,来到马来亚训练抗日军,得到华玲人民的全力帮助。

曾振文的配备均由英军提供,偶尔他也会送一些果酱、鞋子等给张父。张家人担心这些物品会招来横祸,因此只是小心收好,不敢使用。日军投降后,曾振文决定留在马来亚,英政府给他一些钱买罗里,并发给他一张执照,让他可以靠载货维持生活。

张清源的一名小学同学与其兄长曾当奸细,害死了不少华玲人。张清源一直到战后才知道那几个蒙脸的日军帮凶之中,有自己的同学。与之相反,不少育智小学的同学在战时跑进山里加入抗日军。

P9-11

序言

历史,不会泯灭 萧依钊

1941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迅速占领了马来亚等地。日军占据马来亚期间,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但由于部分撰写历史者对日据时期的历史事实进行歪曲,年青一代完全不清楚那段血迹斑斑的历史。

以我的家族为例,日据时期,家里好几位宗亲惨死在日军刺刀下,我的母亲和阿姨因为怕被日军玷污,入夜即躲进树林里,不敢在家里睡。一位婶婶更因此怕得才十三四岁即赶忙下嫁给我叔叔,还削发成平头,作男生打扮,却还是被日军无端抓去,施以灌水、夹指甲的虐刑,差点死在牢中。日军投降后,英国人回来继续统治马来亚,许多抗日游击队员受国际上民族独立运动影响,转入森林打游击抗英。在位于山林边缘的橡胶园以割胶为生的我的双亲,也曾经因偷运粮食给游击队,几乎丧命于英国官员的枪下。我家族中的老一辈对这些惨痛回忆仍讳莫如深,但是年青一代已完全不了解这段家族史,因而他们不理解为何奶奶不肯穿日本拖鞋。

著名学者陈寅恪的史观值得我辈学习。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看到外国特别是日本,对中国历史研究的猛进,相对于中国史学界工作的落后,痛感“今日国且存,而国史已失去正统”。在其父因绝食抗议日军侵华罪行而亡后,处于渗境的他哀呼:“国可亡,而史不可灭。”他认为,国亡,只是暂时的,可以集合国民力量救国复国;而史灭,给后人留下历史的空白、盲区,文明的传承必然会出现断裂。

70多年前的日军残酷暴行穿越了长久的时光,时至今日仍然令我们的前辈战栗。

为了留下这一段历史的雪泥鸿爪,3年前,我策划了“日军铁蹄蹂躏下幸存者口述历史”的采集工作,并且委派星洲日报文教部记者戴丽佳、张德兰、陈莉莉、赵雪芬,分头到马来西亚各地去采访经历过日据时代的幸存者。

谨此感谢马来西亚多位文史研究者、星洲日报驻马来西亚各地的采访主任和记者们对这项口述历史工程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4位记者用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近150位年逾八十的幸存者,并记述了当中120位的回忆。这些回忆充满血淋淋的画面,可能会使读者心里不舒服,但真相就是如此残忍,相信读者可以包涵。

纵使我和参与编写工作的星洲日报文教部的编辑及记者都很努力地查证和补充了一些历史事件的资料,但我们都不具备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有的只是补充民族受难历史空白的意愿和热情;我们的素材难免粗糙,充斥着这样那样的缺误和疏失。感谢作家廖宏强和文史研究者李宝钻愿意费神费时,替我们梳理文稿、修订谬误、撰写序言。同时感谢文史研究者林青青协助我们校对文稿。

“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我们深信,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建构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尽管记忆惨痛,但我们决不能让军国主义者的暴行以及蒙难者的血泪冤屈湮没在历史雾霭中。

只要我们努力,历史是不会泯灭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