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安即是归处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庆生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周庆生编著的《心安即是归处》是一本女检察官怀念故土、感悟人生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从回味往事、浅谈阅读、感悟人生和乡里故人几个角度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以朴实的文字状物叙事,没有故作深沉的矫揉,没有无病呻吟的造作表达了浓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重,散发出一定的文字感染力。

内容推荐

周庆生编著的《心安即是归处》是一本女检察官怀念故土、感悟人生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四辑:山一程水一程、在尘世转角处温存、心安即是归处、在文字中复活。全书以温暖灵动的笔,记录亲情友情的可贵,感慨容颜易老、时光易逝,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并号召人们在阅读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精神的维度。

目录

序 心灵深处的灯盏

第一辑 山一程水一程

 江边的故乡

 时光向前记忆向后

 热热闹闹的红

 诗意的碎片

 山一程水一程

 用文字安神

 生前身后事

 会议恍如冷风吹

 凡真正疼过的都不会忘记

 过年

 晚霞中的红蜻蜓

 与身边的安静厮守

第二辑 在尘世转角处温存

 围观

 遇见

 在尘世转角处温存

 过客

 当天使遇到魔鬼

 病房

 带病毒的游戏

 布满孔洞的生活

 人在旅途

 谁的人生不是这样

第三辑 心安即是归处

 四季

 一个人的舞台

 向生活撒个娇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浮世清欢

 聆听生命的苍凉

 不期而遇的温暖

 蜗居在时光中

 装着装着误了平生

 无法纯真的聚会

 另一种面目的存在

 穿旗袍的女人

 穿过自己

 成长的包袱

 窗里窗外

 心安即是归处

第四辑 在文字中复活

 红楼四题

 在文字中复活

 我们之外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

 勤奋是为了更快乐

 那些书

 乡愁何处安放

 用文字打败时间

 用喧嚣盖住寂寞

 跌宕的人生不羁的文字

 人间四月芳菲尽

试读章节

在江边玩的时候,常常能看到江猪。白鳍豚不太常见,但见到了也是好几只的,在江中间游弋。听说现在看不到了,它们的数量少了。泡在江边的人也少了,家家都用自来水,况且,除了年节,村里一般没什么人。

住在江边,各种鱼没有少吃。有种捕鱼的方法叫扳罾,用粗的杆子挑着网,放在江水里,不用管它,过一阵子,网里就有一些活蹦乱跳的鱼虾。放假回村,表哥就用这种方法捕鱼虾款待我,煮出来的江鱼味极鲜美。姑妈在鸡窝里掏两只新鲜的蛋炖上,摘几根茄子和蒜头一起在饭头上蒸熟,拌点油盐,烧一碗自家酿的酱油冬瓜,在屋后竹林里放一张竹凉床,菜刚摆好,几碗饭就下了肚。这是夏天,如果是冬天,至少还有一碗生腐果烧肉或山粉圆子烧肉。

这些年离家越来越久,那些朴素的味道却始终萦绕于心,在外面只要碰到家乡菜,都会放下所有的矜持与小心,大快朵颐。

在沙滩上玩的时候,偶尔能捡到钱,这些铜钱早年因各种原因沉进江水,又被浪头翻上沙滩。孩子们把铜钱叠放起来,站在远处用一枚铜钱往钱堆上扔,砸中了,那堆铜钱就属于谁,结果我和哥哥把爹爹屋里的铜钱输掉许多。

爹爹话少,却是于农活的好把式,八十多岁还挑着粪桶到地里浇菜。为这事,村里人没少带信给我父母。儿子在外面当官,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还在种地,看着不像,他们说。然而爹爹却倔强地种地,父亲劝不动,只好妥协。

或许,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突然离开土地,看不到新芽的萌出,无异于夺了其生活的希望。后来,爹爹刚放下锄把,在其身上不知潜伏了多久的肿瘤就发作了。父亲拿到爹爹的报告单,当即蹲在医院大厅的地上,不顾人来人往,无声地流起了眼泪。

在我眼里,父亲极刚毅,很少感情流露。这源于他苦难的童年。父亲三岁时我奶奶去世,爹爹娶了后来的奶奶,这也是不幸的人家,男人行船时掉进江水里,扔下年幼的女儿和未出世的儿子。爹爹后来又有了四个孩子,带着六个孩子生活,顾不上父亲,父亲便跟着自己的奶奶住在叔父家,夹缝里讨生活,无处流眼泪。

好在父亲还勉强读了三年小学,后来就离家念了师范,政府承担了学费和生活费,接着又上了大学。贫瘠的故乡孕育了父亲,却给不了他足够的养分,只好听凭风把他随便吹向哪个地方。

父亲时常念叨着这些,一生感怀国家的恩,发自肺腑。为官生涯中,不知私为何物,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故乡人却多少有些不解:在外面做了多年的官,弟妹们却都没有跳出农门,是不是太凉薄。每每听到这些,父亲只是沉默。

那些年除了探望爹爹,父亲很少回村,一回去,就要背负着大大小小的请托回来,找工作、找学校、打官司,面对这些需要突破规则的请托,他很是为难,虽然拨个电话就可以办到,然而他有他的坚守。

其时,父亲为官多年,家里日子亦很清寒。年少时,看着别人家孩子花枝招展地过着日子,我却在花样的年纪穿着哥哥的旧棉袄上学,心中也颇有抱怨。母亲想调入离家近些的小学,一直挨到退休,也未能如愿。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看着身边光怪陆离的现象,大起大落的官场人生,父亲的坚守越发显得如峭壁牡丹般卓尔不群。年少时积攒的那些难以释怀的情绪,渐渐云消雾散。而当年在家里的饭桌上,父亲常常强调的“心安”二字,亦有了归处。“我就这样,不管什么风浪来了,我都不怕。”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些年,爹爹时常来城里小住。母亲烧好菜,酒开好,爹爹就自斟自饮,饮到兴处,擦擦光头上的汗,大半瓶酒已经下了肚。爹爹怕麻烦,年轻时就剃了光头,看上去倒也简洁利落,有如老人家耿直不拐弯的性格,一眼就看到底。

P5-6

序言

那日文学营活动,研讨之余娱乐,我清唱了几句《女驸马》选段助兴,羞赧得很,大家很惊奇,以为我是安徽人。我虽不是安徽人,但极喜欢安徽文化。安徽里的“安”指的是安庆市,黄梅戏的故乡,“徽”指的是徽州,泛指今黄山市辖区。我曾经因为极爱那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去过两次西递宏村,那份朴意和宁静在我心里落了根。

收到庆生的电子书稿《心安即是归处》,我便在可能的时间细细读之。至观电影《黄金时代》归来,想起庆生也写了一篇长文纪念在生活和爱情里漂泊的萧红,倍觉亲切,忽然觉得该给她的书写上几句话了。

庆生是安庆人,后来生活奋斗在合肥,道地的安徽女子,大气温厚。她为稻粱谋的岁月里,始终用文学养魂,这样她的生命充满了灵气和睿智,也在生活和工作里多了一份从容。

她生活的顽韧,这一点是我的榜样。她曾经在税务部门工作,每天面对电脑输入数字,这份工作的枯燥常常困扰她玲珑的心,后来索性辞了工作,考了文学方面的研究生,工作后又研习法学硕士,并参加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同样为公务之谋,她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仿佛应了那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只是心境已经淡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顿与挣扎,慢慢就学会了取舍和放下,慢慢就可以踏实安心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都需要历练。如今的庆生拥有充实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白天在各种事务中奔忙,夜晚则在文字的林间翱翔。这是一种有进有退的生活状态,而她的文字也早已化蛹为蝶。庆生眷恋故乡:“人的一生就像一株小麦,麦穗成熟的时候,就沉甸甸地向根部弯曲,向来时的地方弯曲,向故乡弯曲。”这样的乡情赋的都是深情。

她写回乡,写曾经散落的记忆,写故乡亲朋的生离死别,情感弓l而不发,泪滴只在文字间打转。

她亦写自己生活的馨香一瓣:“于是这里不再是密林深处的小木屋,迎候行者放下负累轻掩柴扉,它是柴米主妇开辟的另一处喧闹的生活小剧场,屋内的人是演员,屋外那沉默的一群便是观众了,风起时,它们全部哗哗的鼓掌。”这样的句子已然如陆放翁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也许,每个女子都有过自己的晚霞中的红蜻蜓。正是这样的浅吟低唱,慢慢就消解了人生的疲惫。而庆生在严肃的世相面前,就这样在文字里行着自己灵魂的脚步,从容而不失优雅,让人不觉想起了民国那些温婉有光的女子。书中也有长长的篇幅描摹林徽因和张爱玲,她形容她们是“两朵极美的花,从苦难中汲取养分,于贫瘠的梗上次递开放”。

庆生是个思维敏捷的人,观世阅人,往往有洞见。她习惯于不露声色地表达,于文字里常常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她经常在长长的铺陈后,于故事结尾处“小李飞刀”,让人感叹之余思索良久。《谁的人生不是这样》里,她细细写了自己购买蚕丝被的经过,联想了蚕这一生的辛苦与不易,更写了养蚕人的辛劳,还有做蚕丝被的手艺人的漂泊人生,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只蚕呢?“丝是蚕的第二条生命”,是追求,亦是宿命。

纷繁芜杂的世界呼唤柔软清澄的心,而文字恰可以安魂。那些为稻粱谋而夜以继日的日子因为有了《简·爱》和《红楼梦》,也就让自己暂时“躲进小楼成一统”,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心灵妙方,它让自己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的温润自守。

我们都是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我们忙忙碌碌这一生,又特别向往去塔莎奶奶的田园之中。这“归园田居”和陶潜先生的采菊东篱又有不同。庆生说:“每个有田园梦想的人,听说了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之后,都会爱上她的庄园和小木屋,爱上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这样的情怀和向往在她的书里多有流露,只是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里,它近乎一种奢望。但因为有航灯,我们的心就有方向,即使不能“望峰息心”,但“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心安处,即归处。

我这一生至此,除了做一介书生,已经没有风声雨声家事国事的情怀,喜欢的是湖心亭看雪或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以出世之心入世已多年。但我亦是猛志固常在,看庆生的处世为文对我也多感发,人可以淡然不可以懈怠。庆生说“勤奋是为了更快乐”,我想这也是庆生的心灵信守之一吧。看她一路走来的不易,看她迷茫里的突围,看她花开花落的生灵姿态,依然冷眼看世界热血酬知己,若可能她也会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甚至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吧。

可以感受到,文学是庆生心灵深处的灯盏,尽管其在电邮里谦虚地说是给孩子留下个念想,我更愿意期待她文学的路更长,在忙碌的生命通道里挖一条涓涓的心渠给自己。

上学时,老师曾郑重地给我们推荐美国作家理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这本书,二十年后的今天,看到庆生的《心安即是归处》,忽然第一次明白了它的深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充满了无趣和困顿,甚至会有重重阻力,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追求自由和幸福,坚持自己的梦想,也许我们不够卓越,但我们历经生命的跋涉一定会获得自由飞翔的生命。阅读此书我看到了乔纳森一样的庆生,愿她永远携着书香走在自己生命的路上。

“修和人不见,存心有天知”,用这句话与庆生共勉。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