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晚华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中流著的《星星之火》为丛书之一,是诗人中流专门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和回顾中国人民这一“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而精心编辑的抗日斗争题材的散文诗歌随笔结集。
| 书名 | 星星之火/晚华文萃 |
| 分类 | |
| 作者 | 中流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晚华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中流著的《星星之火》为丛书之一,是诗人中流专门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和回顾中国人民这一“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而精心编辑的抗日斗争题材的散文诗歌随笔结集。 内容推荐 《星星之火》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诗人中流专门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和回顾中国人民这一“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而精心编辑的抗日斗争题材的散文诗歌随笔结集。文集分为“星火燎原”、“血的沉思”、“铭记历史”、“为了和平”、“日本遗孤”、“爱的传递”六个部分。 目录 雪松的气质 迟子建 星火燎原 星星之火 山谷红霞 风摇杏树花又开 安重根 血的沉思 森村诚一与《恶魔的饱食》 日军纪念章 石井四郎 拿活人当老鼠 活靶 “马鲁大” 慰安妇之一 慰安妇之二 人脑,当药服 铭记历史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杨靖宇的脚印 八女投江 浩气长存 野花环抱红石碑 大刀 永不消失的号声 背夹 滑雪板 桦皮鞋 旅顺口回眸 关于牵牛房的传说 萧红死不瞑目 抗日作家关沫南 为了和平 将军桥 无名碑 三月雪 赵一曼 深山密营 阿聂 松 心碑 拥抱 烈士陵园 守护 山花 露珠 草与界碑 梨树情 北疆猎影 边防线上 战士的心声 鹿哨 树海红花 谒拜聂耳墓 啊,奔马 日本遗孤 山崎朋子万里访孤 慈母爱元帅情 爱的传递 他没有双臂 她失去双腿 中国,大爱的世界 后记 试读章节 关于牵牛房的传说 滔滔地松花江水,多少年来一直在流传着20世纪30年代关于牵牛房的许多传说…… 萧军与萧红曾把牵牛房看成为是一个反满抗日的革命大家庭,因为,他们从这里得到了温暖和力量。 金剑啸、罗烽、白朗等把牵牛房当成地下党接头的联络点与交通站,因为他们是受中共北满地区书记杨靖宇的派遣,在北满团结左翼文化人和扩大抗日宣传的一支先锋队。 舒群说,牵牛房不仅是左翼文学艺术家的会馆,还是反满抗日文章秘密的编辑部,因为,所有的革命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牵牛房位于哈尔滨道里尚志大街(原为新城大街)南头路东一幢独门独院俄罗斯式小房。这里住着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反满抗日爱国画家,他叫冯咏秋。因为在这里居住的两家主人都喜欢花草,每到夏至与秋末就在房前房后种满了牵牛花,一到夏秋两季就蔓爬藤伸遍房檐,也缠满了篱笆,红、蓝、白、黄、粉、紫各色牵牛花,似悬挂在墙上的一幅用花朵织就的画屏,使房子变得既荫凉又幽雅。而主人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赏花,而是利用那密密麻麻的绿叶和牵牛花,把整个房子遮盖严严实实的,宛如前沿阵地一个掩体战壕。 说它是战壕,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里始终在进行反满抗日的战斗……中共北满地下党派金剑啸、罗烽、白朗、舒群等人,在这里组织起来,“星星剧团”排练过抗日的戏剧,射出去的是揭露敌人侵略阴谋的炸弹……还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伪满《大同报》创办《夜哨》,还通过《国际协报》白朗办的《文艺》周刊,发表过大量反满抗日的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就是一颗颗子弹,射进敌人的心脏。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萧军和萧红,他们和牵牛房的两家主人都亲密无间,并把这里当成最温馨的家。实际上,他们有两个家,一个是商市街(现为红霞街)25号,一个是牵牛房。但,两个家的反差太大,商市街的家,冷冰冰的,炉中没有一粒火星,饥饿时画根萝卜,权当充饥;牵牛房的家,热乎乎的,炉中的火暖心灵,饿了有热饭热菜,嘴里嚼的是战友的关爱…… 萧军和萧红在这里除了协助地下党印宣传品外,还用“三郎”和“悄吟”的笔名,发表了许多小说,诗歌与散文,应该说他们真正的文学创作生涯是1932年从哈尔滨松花江畔起航的,船在黑暗中航行离不开灯塔,这灯塔就是中国共产党。萧军和萧红永远忘不了在牵牛房与金剑啸、罗烽、白朗、舒群、塞克及黄天明与冯咏秋等人的相识与交往而结成深厚的革命友谊。特别是他们如果没有与金剑啸这位左翼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的交往,怎么能够唤起向鲁迅先生拜师的强烈向往呢? 萧军更忘不了,在牵牛房经舒群介绍认识了当时吉林省磐石县抗日游击队的指挥员傅天飞,在他一次秘密潜入哈尔滨与舒群接头时,傅天飞给熟悉军旅生活的萧军讲磐石抗日游击队的故事……这个故事像松花江跑冰排一样,猛烈撞击着萧军的心灵,于是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他在牵牛房构思《八月的乡村》创作素材,并在商市街25号那个家写出初稿。与此同时,萧红也以她那爱国的激情和对邪恶的刻骨仇恨及对美好的赤诚热爱,绘出了真实历史的画卷,另一部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经典长篇小说《生死场》诞生了。后来1935年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均由鲁迅先生作序,只不过《生死场》多了一篇胡风先生的读后记。两部书在上海出版,立刻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都成为并驾齐驱的第一部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作品,被人民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碑上。 牵牛房,尽管已经成为一百年前的历史了,但,它的功不可没,因为这里是当年东北沦陷文学艺术革命的发源地啊! 啊,牵牛房,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已成为令人注目可爱与崇敬的地方。也许会有人说:“这一切已成为过去了,还到哪里去寻找这里的主人?”殊不知,冯咏秋的儿子还在,他是《哈尔滨日报》已退休的杰出新闻记者,他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和摄影等艺术,他叫冯羽,还想更细致的了解牵牛房的历史沉钩,就请去找他吧,他会讲得比我写的这些传说更激励人心。因为牵牛房是他父辈反满抗日的革命家史啊! 2012年10月28日 P141-143 序言 雪松的气质 ——《晚华文萃》总序 迟子建 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看夕阳。夕阳里有诗,有画,有音乐。 那北方的夕阳,无论是在森林、原野还是江河之上,西沉时分,总是高昂着头,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山水之间。让山披上彩衣,让河扎上金腰带,让树成为燃烧的蜡烛,让江河中往来的船只,成为水上的华丽宫殿。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收入此辑《晚华文萃》的黑龙江作家,正值盛年,他们根植黑土,聆听雪花的声音,以蓬勃的创作力,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当我年过半百之后,这些为黑龙江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们,已是晚年。我做作协主席这几年,最愉悦的时光,就是每年夏天和老作家们,在碧草蓝天下的一次相聚。在哈尔滨近郊远离尘嚣之地,听他们朗诵诗句,也听他们歌唱,让我再一次接受文学的洗礼。春节前冒着严寒去老作家家中走访时,他们总会早早备下热茶、水果,为我们祛除寒意。那些关切的话语,每每忆起,总是心生暖意! 编辑出版一套老作家的丛书,一直是我们作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心中所愿。我们要将最美的夕阳,做永久的镶嵌!这套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我们按老作家的年龄,由长及“幼”来排序,共十卷。最年长者虚岁九十,最年“幼”者,也虚岁八十了!黑龙江文坛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黄益庸以其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始终关注文坛思潮和龙江作家的成长;王忠瑜的《鹰击长空》和《赵尚志》深深感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读者;中流富有激情的诗作,是一杯文学的醇酒,芬芳四溢;郭先红在《征途》过后,依然在文学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赤叶富有哲思的诗文,是一束免于心灵饥荒的沉甸甸的稻穗;陈碧芳大气沉实的文字,不让须眉;刘畅园是不老的诗歌女神,她一生徜徉在自己的诗园中,以其清新隽永的文字,为读者所爱;鲁秀珍饱含深情的散文,典雅秀丽,自成一家,如她漂亮的白发,散发着月光般的光泽;屈兴歧到了晚年,创作力旺盛,笔锋尤健;门瑞瑜写出《雪国绿》《漠河白夜》等散文名篇后,依然笔耕不辍,文思飞扬。 黑龙江这些老作家,有几位曾在《北方文学》做过编辑和领导,如鲁秀珍,黄益庸,陈碧芳,门瑞瑜,他们甘愿为人做嫁衣,其实以他们的才华和笔力,如果当年少为作者付出一份心血,他们的文学收成,将会更加丰硕,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作家们永久的尊敬! 为我所敬仰的作家老师的书做总序,我心怀忐忑。一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浅,不配;二是觉得笔力不够,怕辜负了他们。好在老作家们都很支持我这个在他们眼里还年轻的作协主席,我相信以他们的胸怀和品德,一定会宽宥我文中的不足之处。我权且把此文,当做写给老作家们的一篇习作吧——给我及格就行。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著名画家希施金的《在遥远的北方》,这幅画是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为莱蒙托夫的诗作《在荒野的北国》所作的插图。在北方的山崖上,在苍穹之下,屹立着一棵雪松,它披挂着珍珠一样的白雪,也披挂着银色的月光,庄严大气,沉凝雄厚,就像一支不屈的笔,在天地之间,书写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晚华文萃”中的黑龙江老作家,他们沧桑的经历,不老的情怀,不倦的笔,恰似这棵雪松,傲然挺立,光华永远! 后记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记得,习近平主席说过:“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于是,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立刻翻箱倒柜寻找过去在各地刊物上发表的关于抗日斗争的作品,想把它汇辑成集,目的是为了让后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为了未来! 因为,我曾问过孙子:“你可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给祖国和人民带来多少灾难吗?” 回答:“不知道。” 又问:“你可知道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有多么残暴吗?” 回答:“不知道。” 孩子一连串的不知道,不知道? 又使我想到日本为掩盖在历史上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在教科书上几次更改来蒙蔽青少年。 这使我更下定决心,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特别是1984年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诚一为了完成《恶魔的饱食》第三部著作,来哈尔滨采访和调查日军七三一部队不择手段杀人的事实,我曾全程陪他一起度过五个昼夜……使我更进一步,更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战争,战争又给一个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少灾难! 1984年,日本著名女作家山崎朋子万里访孤,我又全程陪同她采访,更了解到,日军战败逃跑时竟然用毒药和炸弹,把随军家属——妇女与儿童集体杀害……而且还留下成千上万的日本遗孤。他们曾用刺刀挑死我们的孩子,而我们却用爱心把遗孤养育成人,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如果,我不把它整理出来就是一种痛苦。 如果,我不将它发表出来就是一种愧疚。 这就是我要编辑这本书的目的。 集子结尾时,我又针对日本侵略者的假丑恶,而又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真善美,一个没有双臂,一个失去双腿,让全世界来刮目相看吧,《中国,大爱的世界》! 2016年8月15日于哈尔滨麒麟斋南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