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温柔与缱绻,家国与天下,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以诗明志。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胸中自是百转千回。
然而,诗词的璀璨光芒之下,却是无数诗人词人踽踽独行的落寞与愁肠百结的悲戚。盛世诗词如何铸就,它们的背后又有着诗人词人怎样辗转起伏的人生和浓墨重彩的悲辛?李清秋著的《大唐诗人那些事(诗词大会辅读版)》将带领读者品读诗词背后的精彩故事。
不懂诗者人生,何以解盛世唐诗之真意?
| 书名 | 大唐诗人那些事(诗词大会辅读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李清秋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温柔与缱绻,家国与天下,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以诗明志。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胸中自是百转千回。 然而,诗词的璀璨光芒之下,却是无数诗人词人踽踽独行的落寞与愁肠百结的悲戚。盛世诗词如何铸就,它们的背后又有着诗人词人怎样辗转起伏的人生和浓墨重彩的悲辛?李清秋著的《大唐诗人那些事(诗词大会辅读版)》将带领读者品读诗词背后的精彩故事。 不懂诗者人生,何以解盛世唐诗之真意? 内容推荐 “诗言志”“词缘情”,诗词里表现出诗人词家们高尚的爱国情操,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李清秋著的《大唐诗人那些事(诗词大会辅读版)》用演绎的方式,多情的笔法,带你梦回大唐,感受跨越千年的不老诗心。 目录 第一辑 上官婉儿——锦绣大唐的极致风流 第一节 入掖庭生而为奴 第二节 乍露才情受恩宠 第三节 侍读后风云际会 第四节 遭黥面步步惊心 第五节 风花雪月意绵绵 第六节 女巾帼称量天下 第七节 两派间立嗣纷争 第八节 入后宫拜为昭容 第九节 红颜薄被斩旗下 第二辑 李白——惊世才华只为诗与远方 第一节 才学高超好任侠 第二节 行舟泊君万里游 第三节 极目天下正当年 第四节 激扬文字点江山 第五节 赐金放还归人间 第六节 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七节 报国壮志终难酬 第八节 一曲绝笔诉后人 第三辑 杜甫——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第一节 梦中少年热血成 第二节 峥嵘岁月青年行 第三节 凌乱时光再回首 第四节 生命沉浮悲寂寥 第五节 一片冰心辗西南 第六节 半生沧桑半生秋 第七节 曲终散尽诗未老 第四辑 薛涛——写一首诗想一个人,留一场泪谢一地花 第一节 无忧年少井梧吟 第二节 酬祝迎送妙音曲 第三节 唱和吟诗无雌声 第四节 万里桥边女校书 第五节 一纸红笺赋情殇 第六节 旧时池苑更相忆 第七节 风涛滚滚流不尽 第五辑 白居易——道不尽红尘舍恋,咏不完人间诗情 第一节 十年游学恍如梦 第二节 故园迷处堪白头 第三节 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四节 日出东山别样红 第五节 仕途自古多蹉跎 第六节 寂寥没世空悲恨 第七节 人生佛魔皆是缘 第六辑 元稹——三生三世却非十里桃花 第一节 习文弄墨赤子心 第二节 明经及第年少成 第三节 愿得一人不相离 第四节 凤毛渐露福祸依 第五节 人间生死两茫茫 第六节 文章抵得千万军 第七节 一朝得意一夕散 第八节 浮生若梦几何欢 第七辑 温庭筠——纵春意撩人,奈晚景秋凉 第一节 年少敏悟志高远 第二节 一重山色几多情 第三节 夜向兰堂思楚舞 第四节 东归吴游历越中 第五节 游湖湘闲居鄂郊 第六节 累身权贵屡落第 第七节 一世知己情缘浅 第八节 放浪形骸靡靡音 第九节 莫抛心力作词人 第八辑 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第一节 命途多舛少年郎 第二节 黄金榜上偶题名 第三节 阴差阳错陷纷争 第四节 宦海沉浮平常事 第五节 且将忧思寄秋风 第六节 自古天意高难问 第七节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入掖庭生而为奴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旧唐书》 一 上官仪怎么也没有想到,今日竟然成了自己的死期。 宣读圣旨的官吏读着上官仪的罪名:与废太子忠勾结,意图谋反。另有些臧否的话,大概是说上官仪是罪大恶极之人,什么“离间二圣,无人臣礼”。为官多年的上官仪自然明白自己真正的罪名是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的这八个字,才是他满门忠烈而今却沦为阶下囚的原因。 上官仪官拜宰相,官职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可谓正值仕途如日中天的时期。他以自己盖世的才华和多年的忠心驰骋官场,却不想竟然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当年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上官仪也算是御前受器重的人,每每太宗亲自起草诏书的时候,都要征求上官仪的意见,然后再向下颁布和实行。太宗驾崩后,高宗即位,对上官仪的才华也很看重,多次为其加官晋爵,直至位列宰相。 通过科举考试而位极人臣,终于实现自己多年夙愿的上官仪,此刻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不怕死,怕的是死后的天下和朝廷。 唐高宗这么宠信武后,任由武后专权,上官仪几乎看到了李唐王朝日落西山的图景。他也正是因为担忧武后的专权会影响到社稷的安危,才在唐高宗对武后深恶痛绝的时候,想要促成废后一事。当皇帝问上官仪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百官的心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高宗没有如以往那般袒护皇后,而是命上官仪起草了一份废后诏书,才华横溢的上官仪即刻完成了。墨的香味在整个房间中飘散着,令上官仪有些喜不自胜,懦弱的皇帝终于清醒了,他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却不想,未等诏书的墨迹变干,闻讯赶到的皇后武氏已经闯了进来,径自夺过上官仪手中的诏书,粗蛮地扔到地上,便开始了哭诉,其间夹杂着对皇帝想要废除自己的痛心和委屈。这样梨花带雨的美人,说起道理来还头头是道,唐高宗马上又变回了往日对皇后言听计从的样子,屏退了左右。唐高宗将对自己妻子的愤怒和猜疑一股脑地抛诸脑后了,此刻的他不像一位呼风唤雨的一国之君,更像一个世俗的男人,因为和妻子闹别扭而想要休妻,但情比金坚的他们终归是和好如初了。 上官仪带着几分失落离开了皇宫。想到当今圣上在位几年来的循规蹈矩,对武皇后的百依百顺,上官仪感到深深的失望。他又想起了先皇在位时天象预示出的“女主昌”和“并杀伐”,这让人不寒而栗的预言今日竟当真要发生了吗?原来那个危及李唐王朝的人不是李君羡,而是当今的武皇后。想到这里,他感到一股深切的悲伤,行走在夜凉如水的秋风中,不觉就到了距离兴庆宫不远的上官府。 上官府修得很漂亮,对得起他这个宰相的头衔,府中雕梁画栋、回廊幽深,花园中菊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想到古代以菊花来表达文人的高洁和卓尔不群的风骨,他感到了不少欣慰。 后来,高宗再也没有提起过废皇后的事情。经此一事,高宗和武后的感情显然更加如胶似漆,聪明的武后自然明白,即使高宗再懦弱,他也是掌握着她命运的那个人,她不得不稍稍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武后还是要追究的,尽管不能拿皇帝怎么样,却可以打压其他想把她拉下马的人。 上官仪当时就明白,武后最终是容不下他的。尽管武后对他的文采也颇为赏识,但这种赏识与他企图废掉皇后的威胁相比,显得很是微不足道。他的幕僚建议他早做防范,或者干脆去跟武后表忠心,也许武后可以不杀他,起码能够不连累他的家人和朋友。 上官仪不愿意出卖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风骨和操守,即使肝脑涂地,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至于他的家人的命运,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他知道,儿子庭芝也会看不起一个没有节气、苟且偷生的父亲。庭芝的妻子郑氏如今有孕在身,整个上官府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却未曾想血光之灾即将到来。 “上官大人,接旨吧!”响亮的声音将上官仪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他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上官一族,不论长幼,统统被收监,包括刚刚产下幼女的郑氏。不容半句辩解,圣旨被下达的那一刻,上官仪就知道自己百口莫辩了。 还没来得及多看看上官婉儿,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就被送人了死牢,而怀抱婉儿的郑氏免于一死,被带到了掖庭,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宫奴。 郑氏不能探望丈夫和公公,每日以泪洗面,也没有人可以诉说。她想到过死,先用毒药毒死自己的孩子婉儿,再服毒自尽,黄泉路上他们一家人还能有个伴。但只要一看到怀抱中眉清目秀的孩子的笑脸,她就有些于心不忍了。这种沦为奴婢的日子是没有尽头的,苟活于世并非她所愿,但为了孩子,她知道自己要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伴随着婉儿啼哭声的,是从睡梦中愕然惊醒的郑氏的哭喊,她恍惚看到了刑场上彪悍的刽子手,一手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正大步朝自己走来,那两颗人头就是自己丈夫和公公的。(P3-5) 序言 一卷唐诗,一曲宋词,勾勒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极致浪漫。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唐诗与宋词更是其中的翘楚,它们宛若一座恢宏的文学艺术殿堂,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令人仰叹的高峰。但在唐诗宋词的璀璨光芒之下,却是无数诗人词人踽踽独行的落寞与愁肠百结的悲戚,他们用各自或屈曲或浮沉的人生浇筑出流传千古的诗篇,留给后世之人无限珍贵的文化血脉,却仅留给自己一段悲剧色彩浓重的人生。举世才华带不来仕途的顺遂与人生的通达,这其中的起起落落是诗人词人各自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铸造。 翻开历史的卷轴,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诗魂。盛唐时期,李白杜甫双子星,一曲豪肠、一曲沧桑;中唐以后,以诗意寄托深远的李商隐,以绮艳缠绵闻名于世的温庭筠;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一面是平庸懦弱末代君主,一面是才华横溢开山词宗;北宋文臣,千古伯乐欧阳修以平实指向人心,洒脱大家苏东坡数尽千古风流;北宋末年,婉约与豪气兼具的李清照,还有南宋时期,“醉里挑灯”的词中将军辛弃疾……他们从诗词中走来,演绎着山岳攀登的奋勇、月夜徘徊的宁寂、沙场驰骋的不羁、泛舟湖畔的闲适,还有那国破山河的忧戚,与“惟愿孩儿愚且鲁”的真实与荒凉。那些或豪放、或温婉、或浓厚、或浅淡的诗词,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时势造英雄,造就了诗人不同的境遇。反过来,诗人又将时事风貌记录下来,他们成为了历史最清醒的见证者。 诗与人,人与史,是无法断开的缔结。任何诗词,都不能独立于诗词者的经历之外,不解其人生,不足以解诗词真意。这套书在写诗人的人生,在写诗词背后的故事,也是在书写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唐宋时期诗人词人众多,本套丛书以时间为序,选取每个时期较具有代表性的,共十六位诗词作者,以他们的人生展开唐宋诗人风貌图景。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人人不过沧海一粟,在那些大江东去的豪放狂歌、晓风残月的凄冷叹息、春花秋月的幽婉心事,随着时光的车辙渐渐远去时,回眸一望,却会突然发现往事中的人事依然历历在目,他们以各自独特的丰姿向世人倾谈诗情词意、家国情事、畅意悲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