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国家的规制与农民的回应
一、缘起:正视“熟悉的陌生人”
二、意义:农民与国家的现代化
三、文献综述
(一)身份与权利
(二)农民权利
(三)农民工权利
(四)问题的根源
(五)解决之道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理论方法
(二)实证方法
第二章 不屈的抗争:包产到户的实现与自由身份的获得
一、弱者的武器:农民“反行为”
(一)瞒产私分
(二)偷盗和磨洋工
(三)自留地
二、把颠倒的颠倒过来:包产到户的顽强回归
三、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民自由身份的初步恢复
第三章 遏制与突破:农民工流动大潮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二、改革开放后民工潮的兴起
(一)清退“盲流”
(二)离土不离乡
(三)离土又离乡
(四)阻遏中的前行
(五)拐点: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
第四章 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与“边缘人”身份
一、农民工的贡献
二、“边缘人”身份
(一)政治权利
(二)经济权利
(三)社会权利
第五章 抗争的新趋势——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无望弃世与消极抗争:富士康跳楼事件剖析
(一)恐怖的“十连跳”与“富士康”代工王国
(二)泰勒制流水线下的三重“异化”悲剧
(三)各方回应与富士康后危机时代的“围城困境”解析
二、失范性抗争:“砍手党”案例剖析
(一)黑道乡村:砍手党的家族背景
(二)堕落渊薮:砍手党在城市的聚居区
(三)从受辱者到抢劫犯:几位主犯的人生曲线
(四)原因透析
三、暴力型集体抗争的典型范本:广东增城事件
(一)不应发生的“雄起”
(二)非典型维权
(三)当地政府对事件的回应与反思
四、新生代农民工理性集体抗争:本田罢工样本
(一)劳资理性互动
(二)意义:现行制度框架内的维权样本
(三)标志:新兴产业工人阶级的崛起
第六章 赋权:农民工平等权利实现路径
一、宪政赋权:道义的高度与事实的限度
二、外力赋权:全球化的力量
三、行政赋权:责任与利益的博弈
四、市场赋权:权利的现实来源
五、社会赋权:成长的力量
(一)NGO与农民工维权
(二)媒体与农民工维权
(三)社区:农民工权益实现的重要平台
六、自力赋权:以公民的名义
(一)抗争——农民工争取公民权的推手
(二)素质——农民工享受权利的通行证
第七章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