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回家,我拉开好久没有用过的书桌抽屉。
里面整整齐齐躺着的,是我从初中时代到高中时代买过的所有周杰伦的专辑。
从《范特西》到《惊叹号》,每一张专辑的封面都擦得干干净净,我想把它放进VCD机里听一听,找了大半天,才猛然记起VCD机早已是旧时代产物,就差被送进历史陈列馆了。
想来人生真是奇怪,身处当下的你会觉得,日子过得也没有特别快,但某个不经意间的回头,你会发现,一些人和一些感情,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想不起到底从何时开始,就突然间断开了。
就好像我跟黎不二。
我认识黎不二的时间,掐头去尾算一下,应该也有十一年了。
周杰伦的《稻香》在午休时候传遍整个校园,距离现在也已经过到了第九个年头,当初背得下一整首的《以父之名》,也已经是2003年发行的歌了。
中考离我们过去了七年,高考离我们过去了四年。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电影,那么凡事总有铺垫、高潮和结局。
而我跟黎不二的故事,可能在这篇文章写完后,就要为大家鞠躬谢幕了。
事到如今我还记得黎不二模仿章子怡的那句话。
“人生若是没有遗憾,那多无趣啊。”
可能我跟黎不二之间——在我看来——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的。
2
黎不二不叫不二。
她叫黎姗姗。
我家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县重点中学在我小学升初中那一年已经不招初中生了,只招收高一到高三的学生。
也就是说,想要冲进县重点甚至市重点的高中,就要在中考的鬼门关前走上一遭。
那初中这三年怎么办呢?
公立学校的初中,大部分学生在青春叛逆期里释放了天性,不好管,闹腾,打架抽烟的什么都有。
于是众多私立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所以都需要好学生,每逢期末就派老师走访各大乡镇小学,表面上是拜访学习,实际上就是抢人。
成绩好的,没道理不去,学费、住宿吃饭等所有费用全免,师资力量优良,学校肯花钱,中考也多一分把握上市重点。
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算不上数一数二,但在年级里进前五还是有把握的。
我妈是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她狠抓我学习,暑假上各种培训班,反正琴棋书画我都摸了个遍,却愣是没精通的。
不过还是有点作用的,本来私立学校挖人的名额轮不到我,但因为我画画还行,觉得小孩子嘛,可以培养。
再说我妈是老师,以后每届挖人,一个顺水人情也值得。
所以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我没再参加,提前两个星期小学毕业,高高兴兴地回家看电视去了。
直到上初一的时候,我穿着校服,忐忑不安地走进新的教室。
老师站在讲台上对我点点头,示意我坐到一个女孩子旁边的空位上。
当时的黎不二扭头跟我说:“嗨,我叫黎姗姗,不过你不准叫我黎姗姗,这个名字太蠢了。你要叫我黎不二。”
她打招呼的方式很特别,我被她吓了一跳。
因为我是独生子,从小我妈望子成龙,每天除了做习题,就是去少年宫学画画,基本上,我沉默寡言。倒不是因为孤僻,是因为与人接触得少,害羞,不知道如何开口。
黎不二不一样,我觉得她很酷。
她绝不是我这种人——第一天上讲台做自我介绍,脚都在发抖,感觉像死过了一回似的。
她说:“我啊,我成绩很烂。我爸妈不想管我,他们要做生意,还要吵架,太忙了。就把我送来这里。老师管得严,学校也不让出去,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他们觉得省事。”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一件让我肃然起敬的事。
我佩服她成熟的态度,对于当时十二三岁的我们来说,“成熟”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
青春叛逆期还没正式到来,十二三岁的孩子踮起脚尖,想要窥探成人世界的秘密,对我们来说,成熟意味着长大,而长大太遥远了。
长大了意味着可以看电视看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意味着可以只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意味着可以不用爸爸妈妈来管着我们。
但黎不二说:“我才赖得理他们,我连周末都懒得回家。”
她说:“读书有什么用,读那么多书,还不是要结婚生子,要过日子,要柴米油盐,要赚钱,还会吵架摔东西。”
我的天。
“柴米油盐”这样生活化的字眼,在我当时看来,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