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北上!北上!
中国工农红军要坚决北上!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要坚决北上!
1935年9月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果断离开班佑、巴西地区,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先行北上!
9月16日,中央红军一路疾行,到达甘肃境内的天险腊子口。
时间,在往前移动!
这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
这时,距离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时间也已经过去九个月了……
这时,距离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这时的中央红军,刚刚脱离险境。
就在几天前,右路军(即中央红军)在班佑、巴西一带,没有等到张国焘带领的左路军前来会合,却等来了张国焘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的电报。
张国焘指示陈昌浩,让他率领右路军拒绝北上,“乘势南下”,并要挟持党中央南下,必要时用武力解决!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幸亏电报被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看到,他乘陈昌浩还在会场讲话之际,找借口离开会场,跑到毛泽东的住处,把这份电报的内容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紧急磋商,为了贯彻党中央早已制定的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他们决定率右路军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先行北上……
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惊心动魄的斗争刚刚过去,中央红军一路向北,且走且战!眼前,却又被天险腊子口挡住了去路!
“腊子口”,是藏语的转音,意思是“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实如其名。周围群山耸立,峡口如斧劈刀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边的山崖林密道隘,真正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去处。
更为险恶的是,国民党鲁大昌部一个师驻守在这里,他们沿着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部置了数道防线。尤其以腊子口为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的山腰上都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的峡谷之中……
红军的处境十分危险。左侧,是卓尼杨土司的藏军骑兵,近万人.右侧,是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后侧,是从四川跟过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红军如果不能迅速突破天险腊子口,将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 红军又一次被逼到了绝路上,想退,也退不回去了!
傍晚,下起了小雨。冰冷的雨滴打在战士们单薄的军装上,不一会儿就整个湿透了。
林彪、聂荣臻冒着雨,跑步来到了离腊子口不远的尕里寺。毛泽东在这里等着他们。
尕里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不大。在寺里东侧的禅房里,毛泽东正在酥油灯下,俯着身看地图,脚下扔了许多烟蒂。
看到林彪、聂荣臻进门,毛泽东抬起头来,十分疲倦,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他们。
“情况十分危急!后面和侧翼的敌人,会很快围上来!我们必须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我们北上的通道!不能有丝毫的犹豫!我们没有退路!”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向林彪、聂荣臻等人下达了战斗命令!
冒着冰冷的细雨,红一军团二师的陈光和肖华授命带着部队扑了上去……
眼前的情景,也着实让他们吃惊:
腊子口,小小的一个口子,宽不到30米,两边都是悬崖绝壁,夹着一个长约百米的小道。湍急的河水从这条夹缝里奔流而下,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成为两山之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上构筑着坚固的碉堡,桥西面还有纵深的阵地,桥东面的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的碉堡……敌人的轻重机枪,构成了交叉的火力,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隘!(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