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上没有理想的父母
分类
作者 罗怡君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孩子,你可以既独立又依赖

孩子莫名其妙闹别扭

最近,妹妹有些怪里怪气。

明明可以自己在房间里睡觉,最近半夜又偷溜回我床上;前阵子喜欢自己躲起来看书,顶多不让我知道书名,但现在只要我一出现在她视线里,立刻就把书合上放旁边;不论开口跟她聊些什么,都故意说反话,非要搞得母女俩闹别扭才善罢甘休。

一向自律体贴的她到底是哪根筋不对了?学校里没特别的事情发生,家庭生活也很平静,这看起来越来越独立的孩子,到底心里起了什么变化呢?然而,这事儿急也没用,孩子可能酝酿着什么想法还不愿沟通,或是没准备好面对情绪,我只好暂时按兵不动,心里天真地想着说不定过阵子也就没事了。

一两个礼拜之后情况不见好转,但有些蛛丝马迹渐渐浮现出来:

“妈,我要去洗澡了。”妹妹喊我。

“哦,好啊,快去洗洗出来吃水果。”正在回一封电子邮件,我头也没抬。

过了几分钟按下发送键,冷不防地瞄见她站在我的眼角余光里。

“你怎么还在这里?到底要干吗啦?”

“你可以进来陪我吗?我可以自己洗,但我想要你在外面跟我聊天。”妹妹边说边看着我。

我将差点脱口而出的拒绝吞下肚中,就在一两秒间转了个念头,妹妹自从会自己洗澡后很少开口邀请,不妨听听她想说什么,以免总是“敌暗我明”。奇怪的是,明知道我在门外头守着,妹妹却意兴阑珊地没开几次口,一场澡十分钟洗完,走出来时我想替她擦擦身体,她也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回溯情绪的源头

“到底怎么啦?最近你跟以前很不一样了,有什么事是我不可以知道的吗?还是我的小女孩长大了,不愿意什么事都跟妈妈说了吗?”我故作轻松、潇洒地开口,天知道我心里根本不是这样。

“才不是哩,你每次都乱猜!”妹妹突然大声反驳,我真觉得莫名其妙,那不然到底是怎么样嘛!

我保持沉默,一边努力压抑着怒气,一边回想方才那些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不一样”,还是“长大了”?还是我假设她不想跟我说的想法惹她委屈?突然之间,脑袋里浮现前些日子的种种迹象,我好像知道“那种感觉了”!

等妹妹穿完衣服,我一把大大地抱住她,故意靠着她的头不看她的眼睛,两个人先这样摇啊摇,然后我在耳边告诉她:

“啊,妈妈猜猜看你在想什么,猜对的话就拍我的背两下,猜错的话拍一下,我们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妹妹点点头,没有拒绝。

“嗯,妈妈以前也有过这种感觉哦,这种感觉叫‘失落’,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力变更多了,可以自己做很多事,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可能是因为这样就没办法跟人家撒娇、黏在一起或者偶尔想偷懒,所以有些不想长大的感觉。因为又想长大又想撒娇,自己的心情就会时好时坏,想要发点脾气,请问我猜得对不对啊?”P3-5

目录

第一章 建立DU一无二的价值观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母亲

 孩子,你可以既独立又依赖

 我们是别人眼中美好的风景吗?

 别为了“想要”,而忽略“必要”

 人生很宽阔,不急着“专精”

 别轻易定义孩子

 世上没有一个理想的孩子

 保留孩子诠释世界的权利,就是对世界蕞大的温柔

 因为是你,孩子才放心脆弱

第二章 每个决定都关乎如何选择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选择设计师”

 让孩子决定交什么朋友

 感兴趣的,未必就是天赋

 是协助孩子,还是借机控制?

 观看事情的角度,是可以选择的

 有些事,其实父母别无选择

 让孩子做决定就是自由吗?

第三章 开启对话的钥匙

 ──尊重与同理

 借由重要的小事,展现真正的尊重

 跟孩子说真话的沟通艺术

 为何你的孩子不讲道理

 “用说的都不听”的背后真相

 守规矩反而会吃亏,怎么办?

 什么是真正的礼貌?

 用礼貌传递正面信息

第四章 环境给我们的教养挑战

 反悔,可以吗?

 说一套做一套的生活教育

 有比较才有进步吗?

 从输赢中,孩子可以学到什么?

 妈!我觉得不公平

 孩子,你不必那么完美

 用Line沟通的后遗症

第五章 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

 不同的孩子,就有不同的成功标准

 是学习,还是“集点活动”?

 别急着给,当“够好的妈”就已足够

 我只能跟你一起伤心

 谁说一定要笑?哭也很有力量

 转换身份,让孩子学习接受批评

 别让“有用”毁了阅读的乐趣

 她只是不知道她办得到

序言

请走在孩子身边

怡君妈妈是个知名博主及专栏作家,许多人以为怡君很会说道理,就我看来,她更擅长说故事。因为很多道理她还没说,听完她描绘的生动、有意思的故事后,你就懂了。这是一种很棒的方式,根据我在初中教学现场二十年的经验,我敢保证,如果不是这种方式,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在你的故事(很八股的那种)还没说完时,就翻白眼拿出手机在划了。

这本书大概就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用有意思的故事说天下的父母其实都懂但未必能真心接纳的道理。尤其是——减法的道理。

比如说:减去“视角遗传”吧!

别再习惯性地以自己的视觉角度去评断孩子与你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的视觉角度。我经常在家长或教师场次的演讲中做一个实验,我会拿出一张两面图样或颜色不同的纸,一面朝我,一面朝听众(甚至就请他坐着回答我)地问:“你看见什么?”当听众说出颜色或图案,我就会疑惑地说出:“咦?可是我看的不是这样唉!”他会说:“可是我看的就是这样啊!”我会坚称:“可是我看的是这样!”然后听众就会说:“那是因为你跟我看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样啊!”我就会停顿,然后回他:“对啊!就是因为这样啊!你有多少次这样评断了你的孩子?”

现实世界或者职场环境,或许角度或高度的不同,会被认定与你的能力与智慧是正相关的,然后你也只能摸着鼻子为了五斗米折腰闭嘴。但在孩子的世界——在你与孩子的世界,不同就是不同,没有什么高低立判,就只是不同而已。

要不你蹲下来跟他同一个高度,走到他身边去跟他同一个角度;要不拉把凳子让他垫着脚跟你同一个高度,然后搂着他跟他同一个角度。或者,轮流交换角度高度。

你得先听见,才会真正看见;看见,才会真正遇见;遇见了,彼此的生命才有交互作用的可能。

我说的是:你与你的孩子,生命与生命交互作用的可能。

当你无法以相同角度与高度,去看待孩子与你的视角势必不同的必然,那么你与你的孩子生命中那么美好的应然,就会失之交臂。

这是我听到的第一个道理。

接着是:减去“立场世袭”吧!

别再过度替你的孩子决定或者过滤他该知道或者不该知道的信息了,当然,那种十八禁的不在此限。我总是记得我刚刚接任训导工作的时候(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是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菜乌实习老师,没有人教我怎么成为一个训导人员,我所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来自我自己是初中生时被管理的经验,衣服该扎进去要扎进去,头发该理短要理短,等等,然后就发现我在每天的追赶跑跳碰中累得半死,而我的学生就跟当年鬼灵精怪的我一样,以捉弄我、跑给我追、躲给我找为乐。直到有一天,我气喘吁吁地逮住一个学生,因为她的制服下摆又露出来了,她看着我,然后问我:“老师,你不累吗?”

我是很累。更累的是:我这样累的意义究竟何在?我的学生因为我的累(或泪)又获得了什么好处?

于是我换个角度想:当年我最不喜欢我的老师的思维模式及外显行为有哪些?比较起来,我更不喜欢的是他的思维还是行为?

然后我再换个角度想:当年的我,有没有想过我的老师如果能懂我什么就好了?或者愿意试着懂我就好了!

那之后,我试着让自己接近后面的那个老师。我发现,我渐渐成为学生愿意接近的那个老师,而且,愿意接近我的学生越来越多。

父母,何尝不是如此?

这个世界并不是无菌室,不是喝多了比菲多或者吃了龙根菌,你的孩子就会在你的羽翼下长成像大树一样高;你也曾经教过你的孩子骑脚踏车,当孩子学会了,你就会放手,但如果你一直不放手,你不会知道孩子学会了没有;成为扶翼的风,让孩子试着鼓动翅膀,别成为温室植栽的那个盆,让孩子在直径十二厘米的圆框里,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

别走在我前面,我不一定跟随;别走在我后

面,我不一定带领;请走在我身边,成为我的伙

伴。

谨以加缪的话,注解怡君老师教会我的第二个减法道理。

第三个是……哦,不该视角遗传或者立场世袭,还有什么,你要不要自己来看看?

内容推荐

孩子从我们而来,却不属于我们。

父母的目标,不是当完美的父母,也不是让孩子成为理想的孩子。

不理想,才真实。在孩子最真实的日常面貌中,藏着教养的契机。

当孩子把你口中的“道理”当耳边风←→信任是需要培养的

当孩子对你的“日常关心”毫无感觉←→多少爱才“够用”?

当孩子每天都有事要“告状”←→你眼中的小事不是小事

当孩子跟你说“这不公平”←→公平不是一种绝对

是给孩子自由?还是限制?←→别被一时的“假自由”迷惑

当孩子被批评说不礼貌←→是礼貌?还是权力关系?

当孩子对事情的看法与你不同一保有孩子自己诠释世界的权利

生活就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总和,也是无法走回头路的旅程,身为孩子的人生旅伴,我们该如何让孩子越走越开心,越走越独立?

身为亲子思辨专家的罗怡君,在《世上没有理想的父母》这本书里,以冷静不失温柔的视角,直探亲子关系的本质,并对大人抛出建言——别急着给予,没有人是理想的父母,够好就好。陪伴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一陪孩子学习选择,孩子最终就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编辑推荐

身为亲子思辨专家的罗怡君,在《世上没有理想的父母》这本书里,以冷静不失温柔的视角,鲜活生动的日常案例,直探亲子关系的本质。“当孩子把你口中的‘道理’当耳边风”“当孩子对你的‘日常关怀’毫无感觉”“当孩子每天都有事要申诉”“当孩子跟你说‘这不公平’”“当孩子被批评不礼貌”“当孩子对事情的看法与你不同”,围绕着这些难缠却每位父母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罗怡君给出了自己的实践解答,并对父母们给出温馨提示:别急着给予,没有人是理想的父母,够好就好。陪伴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陪孩子学习选择,孩子最终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