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日方将岩松义雄与阎锡山握手的照片洗印100多张,用第一军的飞机运到重庆上空散发,以离间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关系,但似乎未收到任何效果。
岩松中将因“对伯工作”毫无起色,上司追究责任,被调任离开,由其后任吉本中将和参谋长花谷正继续对阎锡山诱降。
这时候,一位前日军高级参谋人员来到了山西,他的身份是山西产业株式会社社长。吉本中将大喜,直接将策反阎锡山的重任交给了此人。
此人名叫河本大作。河本瘦削而整洁,西装革履,礼数周到。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有一肚子的英雄梦想。他是1928年“炸死张作霖事件的首谋”,也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的策划人。河本大作初小毕业的时候,正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胜利的捷报不断传来,河本大作立志成为民族英雄,在军界以狂热激进闻名。炸死张作霖后,河本大作受到处分,离开了军界,再次来到中国后,主要从事经济掠夺和特务活动。
接受诱降阎锡山的任务后,他写了封致敬信,买了两篓苹果托人给阎送去。一个月后,送信人带着阎的复信和一匹丝绸回赠,阎表示“希望将来能互相合作”。
河本大作果然有些手段,他征得阎锡山和日本第一军的同意后,成立了“三委员会”。既政治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日军和阎锡山各派大员参加,三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太原东华门19号第一军司令部公馆。
三委员会的任务大致如下:
一、为加强对中共的政策,日军占领区的15名主要县长由阎锡山指定,经三委员会任命。
二、阎军向日军占领城市派遣特务,由日军安排到各工厂、矿山,以摧毁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三、双方共同防止中共军队进入防区。
四、日军无偿向阎军提供弹药和山炮,日军向共军进攻时,须听取阎锡山派来的县长的意见。
五、双方共同担负对中共地区的经济封锁。
1944年5月,为了让阎锡山当上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河本专程回国面见东条英机。不巧的是,东条英机出访缅甸,他没能如愿。
河本想见东条,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他探知阎锡山不想以第一军司令官为谈判对手,希望日本方面能提高规格,让阎锡山直接与日军驻中国总司令烟俊六交涉,让阎锡山得到掌握华北军事政治的实权,从而拖阎下水。他还承诺,如果阎锡山答应下来,将来他一旦回到太原,日、阎双方可以共同管理太原附近各厂矿,并将阎锡山原来投入各厂矿的资本所有权交还,作为阎方的股本;日方在占领太原后新增加的资本归日方所有,双立实行“经济合作”,共同组织“董事会”管理。
看得出来,日军在“对伯工作”上是用心用力的。然而,此时,“二战”的形势已经对日本不利,阎锡山这根老油条,岂能看不出门道?
到了1945年6月,日军第五次与阎锡山会面时,双方关系已经颠倒,阎建议日方先向中国“讲和”,自愿居间联系,向蒋介石说情可保存日军实力。
1945年8月初,日、阎双方在汾阳村的司马村举行了第六次会谈,协商交接太原的措施与步骤。日军命令所部,一切武器、物资和设施交国民党军,不许交给八路军。“如果将武器交给八路军,将依法惩处。八路军若强行收缴,可以武力抵抗。”
驻山西的日军第一军得知八路军试图进人太原,立刻命令所属部队进入阵地,阻止八路军接收太原。参谋岩田清一说:“日军的意图是必须阻止八路军接收太原,要命阎锡山速来太原,接收第一军所属部队和警备地区。”
P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