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话匣子,只是有的人装得多(倒出来的也多),有的人装得少(倒出来的也少)。你不善说话也许是因为你的“话匣子”里还差点儿素材,也许是因为你的“话匣子”还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多装点儿句式进话匣子,倒是个提高口才的好办法。
水淼著的这本《让我们愉快地聊会儿天(60个超实用的暖心说话句式)》中除了给你的话匣子提供素材,也会教你交谈的正确的打开方式。看了它,马上就能帮到你!
从现在起,你可以照谱说话了!
打动人心的话其实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就像做菜时要遵照菜谱一样。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如果按照菜谱操作,准备材料、注意火候、装盘……模仿和练习的次数多了,自然会有一些心得,脱离开始的菜谱,自然而然地进行一些菜品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厨艺风格,修炼成厨艺大师。
你会说话吗?
打动人心的话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就像新手做菜会参照菜谱操作一样,模仿和练习的次数多了便会有一些心得,自然而然地脱离最初的菜谱,进行菜品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厨艺风格,修炼成厨艺大师。
说话也是如此,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在不同情境下如果能够照着“话谱”说话,多模仿和练习,最终也会形成自己的说话风格。
这本《让我们愉快地聊会儿天(60个超实用的暖心说话句式)》中,励志畅销书作家水淼为年轻的读者提供了60种不同情境说话句式(话谱)基本款,并详尽地分析了各种句式背后的心理解读,帮你快速融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自信,形成特有的魅力话风,成为受欢迎的人。
“我一直很想和你说话,今天终于有机会了。”
——别怕,别人也在等着你开口呢
吕可欣上高中时被男生们称为“冷美人”。她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身上仿佛散发着一股很强的冷气,能瞬间把人冻住。男生们对高颜值、好身材的她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毕业后她才知道自己原来在男生心中的形象这么酷!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她并不是刻意要“冷”,只是不懂得要怎么“暖”。
以前每次在路上迎面看到熟人,她都会扭过头装作没看见,有时实在躲不过去了,最多朝对方不自然地笑笑,然后等着对方走近,主动和她打招呼。
很奇怪,那些吓人的蛇啦、刺猬啦、老鼠啦、蟑螂啦,她都不怕,就怕主动和人说话,特别是当她和老师、长辈、陌生人说话时,感到很不自在。
工作以后,她发现怎么也逃不过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以前她很不喜欢那些八面玲珑、口若悬河的人,后来她意识到讨厌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擅长,慢慢地,她居然羡慕起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来。
她希望自己变得开朗、健谈、幽默,所以有意识地放开自己、训练自己、鼓励自己。其实很多人都跟她一样,并不是冷漠,不想说话,只是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才好,担心自己说错话被人笑话,越是这样越显得自己嘴拙,越不自在。
比如,当你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你担心自己的衣服没拉整齐;吃饭的时候,你担心别人看到你把汤洒在了桌面上;说话的时候,你懊悔刚才用错了一个词;你看别人时别人正看着你,你担心自己的眼神冒犯了别人……你的一举一动恨不得要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焦点效应”,有时候你会不经意把一些小问题放大,特别是当你表现不好时总担心遭到别人的嘲笑或异样的眼光。“刚才说错了一个字,真是太丢人了!”“摔了个狗啃泥,真是糗死了!”
没关系,别难过,你不是公众人物,并没有那么受关注。即使被发现,人们转眼也会忘掉。所以,勇敢一点,用力推开自己的心门。想说就说,说错了可以纠正,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千万别嘲笑那些“脸皮厚”的人,你不知道脸皮越厚的人心理越健康,通常他们也越开朗、乐观、积极。所以,你要向他们学习。
如果你害怕和别人说话,总有你说话时能轻松(不紧张)面对的朋友吧,那就把他们设定为你的练习目标。从问朋友“去哪儿吃”开始,每天完成三个随意的话题。比如:
“你好,请问今天的活动几点开始?”
“天真热,那些环卫工人太辛苦了。”
“让我来帮你吧。”
一个礼拜一个“疗程”,差不多十个疗程后,你会发现,你居然有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了。
对于不太熟悉的人,不要总等着他们先开口。你也可以用行动展示你想要交谈的愿望,比如别人需要一支笔时,你主动借给他,借出去之后你的心里其实挺开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借一还中话题产生了,这个办法虽然老土,能起到作用就行。
没错,给别人提供帮助是个不错的交谈机会。别人东西掉地上了,你帮他捡起来;别人进门时,你主动开门;别人不舒服时,你主动询问情况;别人不了解情况时,你主动提供信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你鼓起勇气和别人说话时,眼神不能当逃兵,目光不要躲躲闪闪总找不到视线安放的位置,否则别人很有可能会用“贼眉鼠眼”来形容你。如果这让你不自在,你可以先试试和别人的眼睛短暂对视,逐渐加长对视时间。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觉得很痛苦,也不愿尝试的话,就丢下这本“傻瓜说话术”,小心翼翼地回到你的封闭世界中去吧!
P2-4
一本好玩的傻瓜说话书
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吃饭。
朋友A推荐了一家她认为不错的泰国餐厅。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甚是融洽,只是都吃得不多。
A问大家:“真不好意思,你们让我选餐厅,你们却吃得不多。”
朋友B看看菜肴,轻微皱了下眉头说:“这菜有点辣,还有些奇怪的酸味,感觉怪怪的。不好吃!”
A勉强从脸上挤出点笑容回答:“是吗,那咱们以后不来这里了。”
朋友C马上回答:“这里环境不错,菜式也很好啊,可能是我们不太习惯这种口味吧,所以才吃得不太多。”
B和C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说法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菜不对胃口不是菜的问题,而是自己不习惯的问题——这种表达比较客观,虽然不喜欢但也不否定。与B相比,C给人谦虚、友善、好相处的感受。
“可能是我不太习惯……”
以后当想表达主观上的“不喜欢”或想拒绝时,我都会用这个句型,比如朋友推荐我使用某个品牌的产品,我对朋友的某个观点不敢苟同,我要拒绝朋友的好心邀请时……
我以前也很不会说话,但是不断练习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不善表达的人只要多听,多模仿,多表达,也会慢慢开窍,变得会说话。即使你自认为性格使然,但你无法避免与周围人的交流,该说的时候总得说。
“20几岁就定位”系列图书出版后,我和读者们交流得最多的问题便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社交恐惧症,害怕和别人说话。”“老师,我最好朋友的奶奶去世了,她很伤心,我要怎么安慰她才好?”“我说话总是容易得罪人怎么办?我本意绝不是那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话匣子,只是有的人装得多(倒出来的也多),有的人装得少(倒出来的也少)。你不善说话也许是因为你的“话匣子”里还差点儿素材,也许是因为你的“话匣子”还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多装点儿句式进话匣子,倒是个提高口才的好办法。
这本关于语言表达句式的书其实就是我自己话匣子中的素材。经过一年时间,我把生活中常见场景中的常用句式,整理成了这本超实用的说话术。
这本书中除了给你的话匣子提供素材,也会教你交谈的正确打开方式。看了它,马上就能帮到你!
我的烹饪技术还算不错,想想以前是厨艺新手时,就是照着菜谱操作:准备食材、选择烹饪方法、注意火候、调味、装盘……模仿和练习的次数多了,逐渐有了一些心得,最终脱离菜谱,不知不觉地进行菜品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厨艺修炼成功。
跟着话谱说话,就像跟着菜谱做菜。
当然,语言与一个人的思想、态度密切相关。一个虚伪的人把话说得天花乱坠,也未必受人欢迎。希望这本书所提供的不只是单向的参考或灌输,读完之后如果能带给你一些心灵上的触动,或是让你产生不同观点,请不吝与我分享。
我的邮箱是flower-97@163.com,个人微信:shuimiaosmile。
说话不仅是一件充满智慧的事,而且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我在书中提供了很多句式的“基本款”,至于个性款,就取决于你自己的智慧了。
好了,现在,你可以照本说话了,放手去玩吧!
水淼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