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这部著作把人类快乐作为真善,在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惊世骇俗的伦理哲学思想。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千年欧洲中世纪历史中,是洛伦佐·瓦拉第一个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人世快乐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建立起追求现世生活快乐的近现代价值观念。
作品中,瓦拉设置了三个对话者,分别代表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就“何谓真善”展开了辩论,而他本人则巧妙地隐藏于对话者身后,借更有名望的学者之口阐述了自身的观点。看起来,作者似乎站在公允的立场上,倾听各派人物的辩词,实际上他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他更多地站在了伊壁鸠鲁派的立场上,驳斥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哲学基础斯多葛主义抑制人类欲望的主张;他在不否认天国永福的前提下,强调了人的自然本能和追求肉体和精神快乐的合理性。
本书是第一个《论快乐》的中文译本,译文准确、流畅、优美,语言风格也与原文比较接近,并引导中国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瓦拉及其作品,从而更清晰地认识人类近现代社会。
一部凝聚人文主义伦理思想精髓的心血之作!
一部驱散禁欲主义阴霾、引领世人追寻快乐的先锋之作!
一部曾经遭到罗马天主教廷封禁的叛逆之作!
一部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传世之作!
《论快乐》是意大利十五世纪最杰出的人文主义学思想家之一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 1407-1457)的重要伦理著作,创作修改时间绵延近二十年,先后存在四个公开发行的版本。
在这部三卷本对话体的作品中,三位主要对话者分别作为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代言人发表演说,就“何谓真正的人生至善”展开辩论。 作者本人的观点,则隐藏于其中。在书中,瓦拉提出了“道义和快乐,何为真正的人生至善?”这一辩题,并最终选择了“寓善于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瓦拉属于“背信弃义、败德辱行”之流。在禁欲主义的阴云依旧密布的十五世纪,瓦拉以“快乐”作为武器,捍卫人的尊严和人世生活的价值。尤为可贵的是,瓦拉率先指出了禁欲主义将身体欲望与精神享受一分为二、以“追求精神愉悦为名”打压“合理肉体欲望”的荒谬,并通过对“快乐”进行最细致入微的阐述,表明利益与快乐的统一性,从而捍卫了人类需求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