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华传世小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松源,江晓英主编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篇小品,承“初游”之续,开头连用六个“宜”字发论,总结昼游泛览的观感,由于是得之于乌龙潭常见的情景,所以由此发问:造物主“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表现了作者不可自遏的游兴,也为下文大笔勾绘潭上暴雨奇景作了很好的铺垫。

文中勾勒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客七人,姬六人”遭遇狂风、暴雨、震雷、疾电的天气变化,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感觉、视觉、声觉及幻觉等跌宕交替,极尽奇幻,构成了一幅如同海市蜃楼的壮观图画。这幅画面上的乌龙潭,不澄、不静、不稳、不朗,却以其“风物倏忽”“咫尺相乱”的奇情幻境,更为贴近作者追新求奇的心性,所以产生了审美上的愉悦和感情上的陶醉。再是作者通过对“湿幔”“持盖”“湿透”“惶恐”“无措”“移席”“未定”“掩耳”“谈笑”“极畅”等场景和情态的勾勒和描写,将游者的动作和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醉美其间,顿觉酣畅。

文中惊雷疾电、飙风飞雨中的乌龙潭,正是竟陵派山水小品所要描绘的“荒寒独处,稀闻渺见”这种自然景观的典型意象,也符合谭元春奇诡幽僻的审美情趣。

游灵岩记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人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人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人济;琨瑞水西北流人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子颖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诉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

①姚鼐(173l一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辞官,主讲梅花、钟山、紫阳、敬敷等书院达四十年之久,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文章必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之长,要讲究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使桐城派文论进一步系统化。

②灵岩:在山东济南长清区。四面方正,又名方山。东晋时竺僧朗来此说法,传说能使猛兽归伏,乱石点头,白鹤起舞,因名灵岩。

③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④翳:遮蔽。

P22-23

目录

寻幽

 西陵峡

 寒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家渴记

 新城游北山记

 登白云亭

 游王官谷记

 韬光纪幽

 青溪三潭记

 三游乌龙潭记

 再游乌龙潭记

 游灵岩记

揽秀

 游斜川诗序

 阳城淀

 千泉”

 右溪记

 过彭浪矶、小孤山

 浣花溪记

 游敬亭山记

 游西山小记

 湖上小记(选十)

 水尽头

 五云山

 游马驾山记

 游珍珠泉记

 西溪记

 超山梅花记

穷奇

 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

 过巫山神女祠

 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

 上方山四记(其一)

 华山后记

 临安至昌化

 黄果树瀑布记

 红螺睑

 游黄山记

 山市

 霍山

 少寨洞记

 游狮子林记

竞雄

 谢太傅吟啸风浪

 江水三峡

 孟门

 黄鹤楼记

 剑阁赋

 天门山铭

 观潮

 松风阁记

 小西天

 白洋潮

 登泰山记

 瀚海记

 天寿山说

挹趣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醉翁亭记

 游沙湖

 书临嗥亭

 黄州快哉亭记

 雁山观石梁记

 壶公山记

 仰天山记

 岳阳纪行

 游西山

 游桃花记

 虎丘

 雨后游六桥记

 西湖(二)

 游玉山小记

 戊子中秋记游

流韵

 行宅诗序

 游大林寺序

 记承天寺夜游

 龙井题名记

 观月记

 吴兴山水清远图记

 飞来峰

 灵隐

 游居柿录

 湖心亭看雪

 湖山小记

 招隐寺题名记

 月牙山记

 湖心泛月记

怡情

 王子猷雪夜访戴

 冷泉亭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灵岩记

 晴、雨、霁三游西湖

 青溪集序

 答梅客生

 满井游记

 东山

 净业寺观水记

 烟霞岭游记

 焦山题名记

 游百门泉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绎理

 游石门诗序

 题峡山寺

 览翠亭记

 沧浪亭记

 醒心亭记

 前赤壁赋

 石钟山记

 记游松风亭

 龙门记

 游虞山记

 登扫叶楼记

骋怀

 游天台山赋序

 燕喜亭记

 小石城山记

 峡州至喜亭记

 木假山记

 鞍山斋记

 月泉游记

 活水源记

 游天平山记

 游骊山记

 西湖七月半

 游雁荡山记

 红桥游记

序言

山水小品,是我国散文园地中绚丽多彩的花朵,也是我国游记文学宝库中光彩炫目的明珠。

山水小品和山水游记,虽然同是以山水自然美作为自己描写的对象,都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和形象性;但是,山水小品不仅以其尺幅寸图中的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更以其意脉深处蕴藏的作家个人的悠悠不尽之情沁人心脾。在山水小品中,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寄寓其中的情感流布,都是作家生命流程中的精神享受、审美情感的艺术升华。这样的篇章,仿佛国画高手,逸笔草草,移步珠玉,总在极为精美凝炼的艺术天地中,留下山水美景的各色剪影,同时拓开作家富有个人性情风趣的心灵空间。所以,山水小品当是小品文中的“天籁之音”,其描山绣水,一片率真;抒情绎理,总带韵趣,是“绝假纯真”的文学神品。

我国的山水小品,源远流长。它几乎是和游记文学同步,纵贯文学史的漫漫长河。“性耽山水”“情系田园”,是历代中国文人积淀而成的文化心态。他们不仅把“山林泉壤”视为“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溶化在名山大川的肌体血脉里,闲暇时以之陶冶自己的心灵,失意时以之抚慰自己的灵魂,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秀灵互为表里,一起糅合而成中国山水小品所特有的意象美和情韵美。尽管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以自己的灵感气韵,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人的审美构成和精神风貌。

如果说“真正的山水记应该是起于东汉而盛于南北朝”(周振甫《古代散文中的山水记>>),那么,当作家带着自己的“个性”“意趣”和“独创”去描写山川景物,山水小品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我们从古籍中可以见到的,东晋文人所撰的山水记,如署名庐山诸道人的《游石门诗序》、袁山松的《宜都记》、陶渊明的《游斜川诗序》等篇,都能运用清新自然、流畅飘逸的文笔模山范水,而且透过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物景图画’寄托着这个时代文人的特定情感。这些作品,无疑是我国山水小品的先导。

唐代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勃兴时期,也是山水小品臻于成熟的阶段。元结的山水小品,力排骈偶为散体,一扫六朝以来的铅华积习,文字幽眇芳洁,自成境趣,实为唐人山水小品的开创之作。李白传世的山水小品不多,但其视野之开阔、文笔之俊逸、意气之潇洒、诗情之浓郁,足以显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状摹山水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柳宗元是文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山水小品大师。他是在横遭贬谪之后,大量写作山水小品的。身处边僻之地,只有山穷与水险,给他以灵感和启悟,所以在其精心雕镂的山水意象中,总有他自己的影子,都显得那么悄怆、幽邃、高洁,给人一种凄神寒骨之感。特别是他的《永州八记》,以其可以准确把握的山水小品的文学特性和文人的美感品质,代表了唐人山水小品的最高成就。这也是我国散文史上第一组山水小品系列,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

宋人的山水小品,呈多元化发展,富有创新立奇之作,但最有特色的是借山水绎理,立意于议论之作。苏轼的《石钟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篇,无不在记游之中作世事之观,山水外物不仅进入了人的情感世界,而且是激发理性探究的媒介。这类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高远的意境,在山水小品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经过金元时期短暂的沉寂,明代出现了山水小品高度繁荣的灿烂局面。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文学上反对拟古主义思潮的出现,左派王学的“童心说”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日益深入,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提倡思想解放,摆脱理学束缚,成为山水小品一时发展的主向。以公安、竟陵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三袁和钟、谭为代表,他们审视山水胜景,尤都注重自我性灵的真实呈现,不仅追求对审美客体本色化的“传神写照”,而且在意象营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参透人生的睿智和性命相守的意趣。这种性灵化的审美表现,在晚明小品大家王思任、张岱的山水佳制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到清一代,山水小品在充分吸收前代艺术滋养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各体皆备,作家也各展其长,各具风格。神韵派代表作家王士祯的作品,笔意极富诗情,读之能令人体会到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的无穷韵味。性灵派代表作家袁枚的作品,长于直抒性情,出语新巧,笔势活泼,最得小品简而有致之妙。桐城派姚鼐等人的作品,虽亦讲究融会“义理、辞章、考据”于一体,但体物达意不乏情趣,章法严谨不格灵性,笔墨雅淡不伤风采,自有一种清静高朗的意态美。所以,中国古典小品文的最后一个乐章,乃是以山水小品的尾声谱出了它的动人旋律,而当它的音符在消失之际,又响起了中国近代山水小品的纵横奇宕的新旋律。

这本《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在编撰过程中,极为注意遴选历代山水小品中的上佳之作,并且以自然景观的审美品格和作家的审美个性分类系之。特别感谢和我合作完成这本书的同仁,各部分的撰稿人是:周禾(魏晋南北朝);龚学文(唐代);朱宗尧(宋代);宁希元(辽金元);蒋松源(明代);汤江浩(清代);陈三三(近代)。

内容推荐

小品文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散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散文之文学价值,主要正在小品文。”中国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代小品文也是古代人的微信微博,小品文的作者大多是那些有情怀的古代哲人,那份温暖、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超然,值得现代人去回味。

蒋松源、江晓英主编的《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华传世小品》遴选历代山水小品中的上佳之作,以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作家的情感个性分类系之。期待山水之灵与当代读者的灵魂碰撞。

编辑推荐

由蒋松源、江晓英主编的《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华传世小品》精选历代山水小品,中华山水小品风格各异,但以自己的灵感气韵,展示了两千多年来中文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构成。全书采用注译结合的方式。

这本《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在编撰过程中,极为注意遴选历代山水小品中的上佳之作,并且以自然景观的审美品格和作家的审美个性分类系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