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潘怀宗教授本人时,不禁被他的儒雅和博学多才深深折服,他不仅懂得多,更是懂得深,即使看待同一件事情,他也可以把来龙去脉分析得很有逻辑、很全面,就好像这件事情瞬间变得立体了,我可以365度全方位去认识它,换一种视角,就会换一种眼界。
看潘教授的书也深有同感,虽然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但他总能解释出新意,让读者在前因后果中知晓所以然,而不是盲目地去遵循某个硬生生的规矩。看他的《潘怀宗读懂身体求救信号的57堂课(共2册)》,不会有很大压力,反而更是一个很轻松、享受的过程,但又很容易记住那些健康要点,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养生,本就应该是一种享受的心态,潘教授就是用他专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以及十分实用的指导,让养生这件事变得轻松、时尚起来!
《潘怀宗读懂身体求救信号的57堂课(共2册)》是台湾地区著名健康专家潘怀宗先生的经典养生之作。
喝水、洗菜、吃水果……日常小事能保大健康,重要的是您知道这些细节吗?
胃病、便秘、皮肤病……全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关键就在于您能否读懂。
您知道喝水的8个秘密吗?
6大危险鞋,您不小心穿过吗?
身上的那颗痣,长对地方了吗?
失眠的痛苦,您经历过吗?
预测肝癌6指标,您听说过吗?
……
潘教授从日常生活出发,为您带来健康的57堂课:从增强脑力的大绝招,到“保胃”大作战;从腰背疼痛,到远离肝病;从怎样安全吃生鱼片,到小心空调病上身;从健康喝咖啡,到住宅质量……生活小细节,养生大问题,潘怀宗教授悉心传授健康知识,帮您掌握健康的智慧,教您怎样才能活得最健康。
《察“颜”观色读信号》目录
第1课 六大危险鞋大公开
第2课 你喝的水健康吗?
第3课 全台湾有800万人过敏,惊人!
第4课 不可小觑的“飞蚊症”
第5课 破解十五大网络健康谣言
第6课 网络流传的健康知识疑问,逐一破解
第7课 你的痣长对地方了吗?
第8课 秃头真的有救吗?
第9课 小便大学问:从尿液的颜色、气味看健康
第10课 肠道闹“脾气”:谈便秘
第11课 如何“肠”保年轻健康:谈肠炎
第12课 增强脑力绝招大公开
第13课 腰背疼痛知多少
第14课 肌肉酸痛治疗法
第15课 远离肝病:正确保肝保健康
第16课 预测肝癌六指标
第17课 认识你的肾脏:你是慢性肾脏病大军的一员吗?
第18课 你是担“心”一族吗?预防保健求“好心”!
第19课 失眠真痛苦
第20课 威胁众多人的糖尿病
第21课 常见皮肤病大对抗
第22课 “保胃”大作战
第23课 剧痛!寸步难行,爱足大作战!
第24课 耳内开“轰”怎么办?
第25课 认识疼痛,对症下药
第26课 减肥为何愈减愈肥?
第27课 运动瘦身的疑问
第28课 你不知道的八个喝水秘密
关于幽默风趣的保健室主任
中年男子的魅力——潘怀宗博士/教授
破解十五大网络健康谣言
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健康知识的转发邮件,有些看起来好像有道理,有些则像是以讹传讹。这些网络流传的健康观念到底是真是假?
上班与电脑为伍,下班回到家仍到电脑桌前报到,一头栽进虚拟空间……信息科班出身的David是资深网民,一天到晚都离不开计算机,实在是网络世界太迷人,“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悠游其间宛如逛大观园。David最近收到不少转发的健康宝典,有的言之成理,有的不禁让人想问“真是这样吗”?后经整理提出十五问,请教专家学者,用科学理论一一解答疑问。下面是求证后获得的正确答案,与大家一同分享。
十五大健康谣言——饮食篇
1.睡觉前喝太多水,脸和眼睛会水肿?
潘怀宗教授说,“只要身体健康,就不会有问题。”当然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只要适量喝水就好,大约100~2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有些人早上起来会水肿是因为体质问题,不必过于担心。水是身体内促进新陈代谢最重要的物质,睡觉时人体仍会排汗,所以睡前补充一点水分是有必要的,隔天起床时嘴和喉咙也不至于太干。但是不要喝茶,因为茶有利尿作用,反而会排出比喝下去更多的水分,造成反效果。另外也不建议喝饮料,因为喝下含糖饮品后身体可能需要更多水分来代谢,反而会更缺水哦!
2.蜂蜜比糖还要好,多吃不会变胖?
潘教授说,“蜂蜜的热量和砂糖差不多。”而且有些蜂蜜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加糖加料。蜂蜜的成分大约35%是葡萄糖,40%是果糖,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所吸收。蜂蜜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维生素和矿物质,养颜美容又助消化。
3.茶饮料真的可以让相扑选手变成“麻豆男”吗?
谢宜芳营养师说,“功效有限。”茶叶中含儿茶素与咖啡因,具抑制脂肪分解酵素与增加新陈代谢率的功效,但效果不像广告宣称的那么夸张。研究显示,连续喝3个月所谓“减肥茶”,减不到3公斤。另外,尽管茶可能抑制消化酵素作用、促进脂肪氧化,但是减的并非是已经存在于身体里的体脂肪,而只是减少了刚吃进去的热量转化成体脂肪。真要减肥,还是必须“少吃多动”。
4.孕妇临盆喝茶易难产?
谢营养师说,“可少量喝但不要喝浓茶。”热性体质的孕妇应该喝凉性的茶,比如绿茶、青茶(如铁观音)、花茶等,这些茶有清热降火、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而对于体质虚弱的孕妇,可以适当喝一点温性茶,比如红茶、普洱茶,既能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孕妇无论选择什么茶叶,都要忌喝浓茶,因为浓茶里含有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更加兴奋,给胎儿带来过分的刺激。
5.多吃黑木耳血脂血糖变正常?
潘教授说,“控制血糖还是药有效。”黑木耳热量低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另有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有助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防止血栓形成。黑木耳具有多醣体及水溶性纤维,可使肠道的好菌增加。它含有的非水溶性纤维可以帮助排除肠道废物,并可与肠道脂肪键结,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并且会增加饱足感,适合需要控制热量的高血脂血糖的人,但容易腹泻者不宜多吃,以免症状更加严重,有凝血问题者也不宜过量吃。
6.吃勾芡食物会中毒,对身体有害?
谢营养师说,“危言耸听,勾芡不是毒而是热量高。”勾芡的食材,通常由土豆粉、玉米粉或地瓜粉混合制成,属于淀粉类,热量也就不容小觑。勾芡食物本身热量即较一般食物高,吃多了可能会变胖,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会造成负担。另外,勾芡食物也需要加入大量的调味料,否则淡而无味,如何能好吃?这样一来就会摄取过多盐分,将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十五大健康谣言——医疗篇
7.维生素不能和西药一起吃,但和中药一起吃则没关系?
潘教授说,“如果正在吃中药或西药,吃完药后隔2个小时吃维生素比较好,以免影响维生素的吸收。”人们通常不会将维生素和西药一起吃,却习惯和中药一起服用,直觉上认为中药非常温和,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和中药一起服用更有可能影响其吸收。中药和西药的有效成分都是化学物质,间隔开来比较好。
8.宝宝发烧会变笨?
潘教授说,“烧坏脑子不是温度而是脑膜炎的病毒或细菌。”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病”。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的病毒破坏神经细胞,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无可讳言的是,人体脑部细胞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若体温升高到42℃以上(中暑休克,非发烧),蛋白质就会变性,从而可能导致脑细胞受损。但一般感冒的病毒感染若未造成脑膜炎或脑炎,其高烧不会超过40℃,应不需担心,但孩子发烧时,家长还是应该找专业的医生诊治。
9.可以用维生素C来预防感冒?
潘教授说,“预防感冒还是勤洗手。”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对11 000多名每天服用200毫克维生素C的人进行了为期60多年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罹患感冒的次数与没有服用维生素C的人一样多。
10.感冒喝沙士(类似于可乐的饮料)加盐(蛋)会好? 沙士加盐(蛋)治感冒或喉咙痛,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偏方,几乎人人都知道。或许是心理作用,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偏方有效果,但事实上并没有医学根据。另外,喉咙痛即表明喉咙黏膜已破损,若再喝加盐沙士,无疑是在伤口撒盐,会让喉咙更不舒服。
11.肌肉不用会变成脂肪吗?
肌肉就是肌肉,脂肪就是脂肪,肌肉不会直接变成脂肪,脂肪也不会直接变成肌肉。一旦不锻炼,肌肉只会缩小(蛋白质流失),没有之前发达,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身体燃烧热量的能力减低,多余的热量就容易累积成为脂肪,堆积在肌肉外面的脂肪层,使脂肪层变厚,让人误以为是肌肉变成了脂肪。
12.摇呼啦圈真会让子宫下垂?
谢营养师说,“关联性不大。”不过如果摇的方式不当,也会造成运动伤害。许多人以为呼啦圈越重,减肥的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太重的呼啦圈反而容易造成脊椎和内脏受伤。曾有案例记载,有女性因为不停地扭转身体摇呼啦圈,结果造成子宫附件(指连接在子宫两侧的卵巢和输卵管,以及上面的一些韧带)的伤害,导致一侧的下腹痛、轻度的白细胞上升及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妇科急症之一,需特别小心注意。
……
P26-31
培养基本医药常识 常保健康身体无恙
台湾地区经济起飞,带来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因此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民众在享用这经济成长的丰硕果实时,却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疏于照顾。甚而在身体开始发出警告信号的时候,竟无从分辨这是一时的身体不适、抑或是疾病已经找上了自己!更不用说提早预防,防患于未然了。健康靠自己,因此平时就要多吸收有关医药方面的信息,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才能使身体维持在最稳定的状态,免除疾病带来的身心折磨和后续庞大的医疗支出。
《57健康同学会》自开播以来,东森财经台的工作人员对于每一项信息,均坚持用最正确且浅显易懂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最完整的医药知识。他们认真、专业和对医疗数据再三求证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当然,这些付出已经让健康同学会获得高收视率的回馈!由于热情的观众一再反映,希望能将节目中的内容出版成书,这样就能将一些无法当场记录下来的重点,留存查考。经过同仁们的一致努力,现在健康同学会终于要出书了,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相信每一位忠实的观众都会非常开心,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医药的相关知识。
最后,我期望藉由此书,让大家再也不会在身体发出警告时全然不知,也不要陷入各种不当医药广告的迷雾当中,结果白花钱又伤身,怀宗在此诚挚地推荐这本书给追求健康生活的您,让您活得更健康、吃得更快乐!
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
台北市议员
潘怀宗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