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公案(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佚名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海公大红袍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画荻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贵显无凭据,费尽心机,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几句鄙词,不过说人生世上,承父母之精血,秉天地之灵气,生而为人。人为万物之灵,自当做一场刮目惊人的事业。

虽不能流芳百世,中正纲常,使人志而不忘,以为君子;即不能与世争光,亦当遗臭万年,此亦君子小人之两途也。然君子之流馨,事愈远而人心愈近;小人之遗臭,事虽近而人心欲远之,唯恐其稍近也。君子观之,能不惊然而惧乎?我于是有说。

却说前明正德间,粤省琼南有海璇者,字玉衡,世居琼之睦贤乡,离琼山县治不过数里。玉衡娶缪氏,乃同县缪廪生之妹也。缪氏生于诗书之家,四德三从,是所稔悉。自适海门以来,夫妻和顺,相敬如宾,真不愧梁鸿之配孟光也。玉衡屡试不中,遂无意功名,终日在家诗书自娱,行善乐施而已。

又过数年,玉衡已是四十三岁,膝下无儿。夫人缪氏,每以为忧,常劝丈夫立妾,以广子嗣。玉衡正色道:“我与你素行善事,况海氏祖宗皆读儒书,历行阴德,今我谅不至绝嗣,姑待之。”缪氏道:“相公之言,可谓不碍于理者。然妾今年四十,天癸将止,诞育之念已灰,不复望弄璋、弄瓦矣。故劝相公立妾者,乃是为海氏祖宗起见,相公何故不以为然?”玉衡笑道:“夫人所知者,情与理也。但今之世,人心浇薄,循理者少,悖理者多。但见人家妻妾满室,妒急纷然。何者?为丈夫者不无偏爱,本欲取乐而反增懊恼,我不忍见之。使璇命果有子,夫人年尚壮健,岂不能育子耶?璇如合绝嗣,即使姬妾罗列,亦不过徒事酒色而已,何益之有?”夫人见丈夫如此坚执,也不再说。此后夫妇更加相爱。玉衡历行善事,家虽不丰,而慷慨勇任。凡有亲友邻里稍可资助者,无不竭力为之。

于是又过三年,缪氏夫人年已四十三岁。一日,天忽大雨,雷电交加。阴云四起,暴雨奔腾。玉衡正在书房闲坐,忽见一物从上而下,恶貌狰狞,浑身毛片,金光夺目,奔向玉衡书案之下,倏忽不见。玉衡知是怪异避劫,乃任其躲藏,反以身障翼书案。少顷,雷电之光直射入书房,向着玉衡身上射来。这也古怪,那雷火一到玉衡身旁便灭。如是者约有半个时辰,那雷声渐渐退去,火光亦熄。玉衡不胜惊惶,随走开书案。此时天气复亮,雨止雷收。只见那怪兽从案下出来,向着玉衡作叩首之状。玉衡明知其故,乃叱之去。那物出了书房、不向外边,却往里面去了。玉衡诚恐夫人受惊,随即跟进,方至内堂,就不见了。心中好生疑惑,只是事属怪诞,隐而不言。

未及半月,夫人竟然癸水不至。初时尤以为年老当止,三五月间,不觉腹中隆然矣,此际方知缪氏怀孕。玉衡大喜,对缪氏道:“天庇善人,今日信否?”缪氏亦笑道:“此乃相公福德所至,妾藉有赖矣。”玉衡道:“凡人好善,天必佑之。况夫人贞淑贤德,幽闲婉静,不才亦拳拳好善,感格上天,怜于海氏,待赐麟儿矣!”从此心中欢喜,更勇于为善。

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不觉将近十月,胎期满足,早晚就要分娩。海公预早雇了乳母、稳婆,在家伺候。

一夜,海公方才合眼睡熟,忽见三人身穿青衣,手持金节,向前揖曰:“奉玉帝敕,赐你一子,你其善视之!”旋有人拥一怪兽入。海公见其与前次避雷之兽无异,便问道:“既蒙玉帝赐子,怎么将这兽物带来?”持金节者笑道:“你哪里知道,此乃五指山之豸兽也,性直而喜啖猛虎,卫弱鸟,在山修炼七百余年,数当遭劫,故彼曾避于君家书案之下。君乃善人,神鬼所钦,故雷火不敢近君,即回复玉旨,此兽因君得免其劫。然上天有制,凡羽毛苦修,性未驯善,不遭雷劫,即当过胎出世,先成人形,后归正果。今上帝怜你行善有功,故特赐予你为之。日后光大海氏门户者,诚此子也。”说毕,将那兽推到内堂去了。忽听得霹雷一声,玉衡吃了一惊,不觉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忽见丫鬟来报:“夫人产下一位小相公!”玉衡闻言大喜,正应梦中之事。急急来到房中,见婴儿已经断脐,包裹停当。玉衡持烛一看,果然生得眉清目秀,心中大喜,口中不言。一面安慰妻子好生调养,吩咐丫鬟们小心服侍。三朝洗儿,弥月请酒,自不必说。乃取名海瑞,这也不在话下。(P1-3)

后记

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海公案》,是以明代清官海瑞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全书由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和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三部分组成,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疾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其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四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良师的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海瑞提出,对待黎族百姓不能征剿镇压,只能疏导管理。他说:“琼去京师万里,当事请裁,或致迟误。设县立所,限其大概:乘机审势,听其便宜。”并陈:“招民、置军、设里、建学、迁创县所、屯田、巡司驿递事并图说。”这次乡试海瑞得中举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期间,向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海瑞在这次会试中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现代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成为正式教师。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他生活节俭,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没有把海瑞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被贬为兴国州判官,任职期间屡平冤假错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朝政废弛,深居西苑,痴迷于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一人敢说时政。

这年的农历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明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在奏疏中,海瑞抨击世宗屠戮大臣不是个好皇帝,父子分离不是个好父亲,夫妻分居不是个好丈夫,“天下不直陛下久矣!”“赋役烦增,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是罄,十余年来,天下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即是后人所说的海瑞骂皇上。明世宗读完奏疏,气得浑身颤抖,把奏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沉默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时间反复读了多次,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司务何以尚,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1567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嘉靖因病逝世。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消息,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刚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明世宗逝世后,裕王朱载重继位,是为明穆宗。穆宗奉先帝遗诏,赦免了海瑞等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印鉴的官员)。

1567年(隆庆元年),首辅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他的话得到了众人的赞许。不久海瑞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  1570年(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正三品),外放应天巡抚。海瑞上任之后,立即颁布《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考虑到朝廷大员或许仍须稍存体面,他准许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规定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海瑞在应天推行“一条鞭法”:将过去按地、户、丁分别征收实行、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改为按土地、人丁征收货币与白银:将过去由纳税户轮流征收解运改为官府自行征收解运。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人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归还原主。海瑞的这些举措,深得民心,百姓们叫他“海青天”。

1570年(隆庆三年)冬季,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明穆宗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掌管吏部的高拱,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1572年(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琼山,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虽有诸多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1584年(万历十二年)冬,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时年已七十二岁。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建议以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等方法惩治贪官。百官恐惧不安。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举发,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在人民心中是正义的象征,所以在他死后,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有的被编成戏曲,更有专门描写他的小说《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至于以他为题材的戏曲就更多了,传奇《朝阳凤》《吉庆图》《忠义烈》,京剧《五彩舆》《德政坊》《梁鸣凤》,等等,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海瑞上疏》和《海瑞罢官》。

参与本书相关工作的人员:苏鸣、孙蕾、德臣、洪生、玉琴、双双、雪莲、春光、孙婷、李玲玲、宋林、黄玉京、洪升、廷献、杨帆、陈明、陈淑珍、何勇、张伟。

目录

海公大红袍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画荻

 第二回 张寡妇招婿酬恩

 第三回 喜中雀屏反悲失路

 第四回 图谐鸳枕忽感居丧

 第五回 严嵩相术媚君

 第六回 海瑞正言服盗

 第七回 奸人际会风云

 第八回 正士遭逢坎坷

 第九回 张老儿借财被骗

 第十回 严家人见色生奸

 第十一回 张仇氏却媒致讼

 第十二回 徐指挥守法严刑

 第十三回 三部堂同心会审

 第十四回 大总裁私意污文

 第十五回 张贵妃卖履访恩

 第十六回 海刚峰穷途受敕

 第十七回 索贿枉诛县令

 第十八回 抗权辱打旗牌

 第十九回 赃国公畏贤起敬

 第二十回 圣天子闻奏擢迁

 第二十一回 海瑞竭宦囊辱相

 第二十二回 严嵩献甥女惑君

 第二十三回 张志伯举荐庸才

 第二十四回 海主事奏陈劣迹

 第二十五回 青史笔而戮首

 第二十六回 红袍讽以复储

 第二十七回 贤皇后重庆承恩

 第二十八回 奸相国青宫中计

 第二十九回 怒杖奸臣获罪

 第三十回 恩逢太子超生

 第三十一回 冯太监笞杖讨情

 第三十二回 邓郎中囹圄救饿

 第三十三回 赦宥脱囚简授县令

 第三十四回 访查赴任票捕土豪

 第三十五回 酬礼付谋窥恶径

 第三十六回 窃书失检受奸殃

 第三十七回 机露陷牢冤尸求雪

 第三十八回 案成斩暴奉旨和番

 第三十九回 诈投递入寨探情形

 第四十回 计烧粮逼营赐敕玺

 第四十一回 设毒谋私恩市刺客

 第四十二回 施辣手药犯灭口供

 第四十三回 畏露奸邪奏离正直

 第四十四回 买凶杀害被获依投

 第四十五回 催贡献折服安南

 第四十六回 捏本章调巡湖广

 第四十七回 巡抚台独探虎穴

 第四十八回 黄堂守结连贼魁

 第四十九回 逃性命会司审案

 第五十回 登武当诚意烧头香

 第五十一回 小严贼行计盗娈童

 第五十二回 老国奸诬奏害皇叔

 第五十三回 礼聘西宾小严设计

 第五十四回 鸡奸庠士太守逃官

 第五十五回 王太监私党欺君

 第五十六回 海尚书奏阉面圣

 第五十七回 刚峰搜宦调任去钉

 第五十八回 继盛劾奸矫诏设祸

 第五十九回 仆义妾贞千秋共美

 第六十回 臣忠士鲠万古同芳

海公小红袍

 第一回 海刚峰请旨归田 张居正负幼登殿

 第二回 杀亲王巧传御笔 戏宫女假寐龙床

 第三回 造假宝大廷充贡 赐宫室乳母荣归

 第四回 圣天子感梦赐祭 陆探花抚几哭师

 第五回 海操江缴旨入京 周进士赋诗脱罪

 第六回 张太师朝房受辱 孙司礼内廷阻君

 第七回 金銮殿披鳞叠谏 安乐宫赐宴酬恩

 第八回 孙给事舍命评本 徐国公抬像叩阍

 第九回 赐红袍耳目官邀宠 接刑篆旧令尹指奸

 第十回 乳娘府献袍斥监 盐运道惧罪鸠金

 第十一回 张明修赴宴遇仇 陈三枚奉旨搜宝

 第十二回 驰家信败露机关 扮相士夤缘妙计

 第十三回 张嗣修龙形惑相 周元表搜宝探奇

 第十四回 两钦差解宝遇劫 婴山盗拯溺反仇

 第十五回 孙娘子婴山解难 沈大王江畔捐躯

 第十六回 孙理刑再会钦差 陈给事重围相府

 第十七回 邱佐卿重谐凤侣 陈国舅朋比为奸

 第十八回 孙太监私行玉玺 徐千岁遣将迎差

 第十九回 劫奇宝空捞水月 升豸宪梦入南柯

 第二十回 害忠良重传假旨 祝眉寿载赐红袍

 第二十一回 陈三枚解宝回京 海刚峰法场夺旨

 第二十二回 孙刑厅死里逢生 陈国舅同条共贯

 第二十三回 叩丹墀三奸伏罪 临海表一纸征兵

 第二十四回 岣屺山对景称奇 梅花海引人入胜

 第二十五回 天波楼杨令婆兴师 北潼关高德礼失守

 第二十六回 林天佐请兵销差 佘太君上表除暴

 第二十七回 献奇宝张太师结舌 嘉智义孙娘子荣封

 第二十八回 乳娘府下马牌推倒 皇都城无敌将团围

 第二十九回 海恩官谏主献奸相 岳金定走马捉周连

 第三十回 孟银銮飞铙取盔 焦将军掣鞭擒敌

 第三十一回 杨家府回兵释将 张状元代父抵奸

 第三十二回 张太师盖棺诈死 海操江复任微行

 第三十三回 袁阿牛嘱盗诬扳 周文玉凭鸦问卜

 第三十四回 梁司李酷讯成招 赵廷章周全友谊

 第三十五回 遇假虎土豪聚会 盗美人公子遭凶

 第三十六回 登莱道文桂陷狱 荒山寨张氏守贞

 第三十七回 太平狱周观德探父 登州府杨龙贵访朋

 第三十八回 王小三供像报德 海操江南直升堂

 第三十九回 毛察院买罪酬金 杨尚书请旨提案

 第四十回 活菩萨现身救苦 难兄弟背地陈冤

 第四十一回 众奸徒到案伏诛 两善士当堂超脱

 第四十二回 显色相正直为神 庆团圆椿萱偕老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第一回 断问强奸

 第二回 僧徒奸妇

 第三回 奸妇失节明节

 第四回 奸侄妇杀媳抵命

 第五回 奸夫杀客为女有他奸

 第六回 决东明乡刘松冤事

 第七回 拾坯块助击

 第八回 断问诬林奸拐

 第九回 断问通奸

 第十回 勘饶通夏浴讼

 第十一回 谒城隍遇猪跪吼

 第十二回 断赝金

 第十三回 奸骂求粜不与

 第十四回 仇嘱诬盗

 第十五回 决咸匿兄产

 第十六回 贪色丧命

 第十七回 贪色破家

 第十八回 许巡检女鸣冤

 第十九回 风掀轿顶

 第二十回 谢德悔亲

 第二十一回 乘闹窃盗

 第二十二回 杨继儒释冤

 第二十三回 以烟杀人

 第二十四回 夫挞妇为有奸

 第二十五回 妻妾相妒

 第二十六回 姑疑媳与翁有奸

 第二十七回 断问冤儿报仇

 第二十八回 七月生子为先孕

 第二十九回 妒妾成狱

 第三十回 击僧除奸

 第三十一回 断问奸僧

 第三十二回 大士庵僧

 第三十三回 一子两继

 第三十四回 断问猴精

 第三十五回 玉蟾救主

 第三十六回 谋举大事

 第三十七回 奸夫误杀妇

 第三十八回 奸夫盗银

 第三十九回 捉圆通申兰姬之冤

 第四十回 谋夫命占妻

 第四十一回 开饶春罪除奸党

 第四十二回 判明合同文约

 第四十三回 通奸私逃谋杀妇

 第四十四回 假给弟兄谋命夺财本

 第四十五回 通奸谋杀亲夫

 第四十六回 匠人谋陈妇之首饰

 第四十七回 判烛台以追客布

 第四十八回 为友申冤以除奸淫

 第四十九回 奸夫淫妇共谋亲夫之命

 第五十回 开江成之罪而诛吴八

 第五十一回 周氏为夫申冤告张二

 第五十二回 开许氏罪将猫福抵命

 第五十三回 决何进贵开赵寿

 第五十四回 判奸友劫财误董贤置狱

 第五十五回 判误妻强奸

 第五十六回 乌鸦鸣冤

 第五十七回 黄莺诉冤报恩

 第五十八回 白昼强奸

 第五十九回 判给家财分庶子

 第六十回 判家业还支应元

 第六十一回 缉捕剪缭贼

 第六十二回 判赖人代赔贼赃

 第六十三回 判奸僧杀妓开释詹际举

 第六十四回 判风吹叶

 第六十五回 判赖奸误侄妇缢死

 第六十六回 判狐疑杀妻

 第六十七回 开李仲仁而问江六罪

 第六十八回 劫贼分赃不均李矮出首

 第六十九回 判鳄豪占妻

 第七十回 判江城匿名害人

 第七十一回 判谋陷寡妇

后记

序言

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它们比不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但在中国古代小说大家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的《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当属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施公案》又将公案与侠义合璧。这四部公案传奇小说,情节生动,通俗易懂,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海公案》是伪托明人李春芳而作。作者究竟为何人,已无从所知。小说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海瑞的故事为素材,经加工整理敷演而成,详细描写了海瑞与奸相严嵩,以及权臣张居正之间的官场斗争,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疾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35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中得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入官场,先后被任命为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贪官污吏,并屡平冤假错案,深得民心,升任嘉兴通判。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后因政绩显著得到提升,历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为官期间,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由于他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匡正皇帝的过失,对下能够疾恶如仇,惩恶扬善,为民请命,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并有“北包拯,南海瑞”之说。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在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享年73岁。朝廷赐祭八坛,封太子少保,谥号忠介。明神宗给予海瑞“直言敢谏之忠臣”的褒词,并派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当日,南京城万人空巷,商人罢市,农夫辍耕,自发为海瑞送殡。海瑞去世时,他的妻女早已去世,丧事只能由别人料理。经过清点,海瑞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资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

1589年(万历十七年),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海瑞墓。坐落于今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校注时,除修改错别字外,对疑难字词做了注音和注释。

编注者

内容推荐

佚名著的《海公案(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与《包公案》《狄公案》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该书由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三部分组成。小说以海瑞为原型敷演而成,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案迭起,引人入胜,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的清官形象。

编辑推荐

佚名著的《海公案(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伪托明人李春芳而作。作者究竟为何人,已无从所知。小说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海瑞的故事为素材,经加工整理敷演而成,详细描写了海瑞与奸相严嵩,以及权臣张居正之间的官场斗争,在人民心中是正义的象征。

本书为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之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