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大红袍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画荻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贵显无凭据,费尽心机,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几句鄙词,不过说人生世上,承父母之精血,秉天地之灵气,生而为人。人为万物之灵,自当做一场刮目惊人的事业。
虽不能流芳百世,中正纲常,使人志而不忘,以为君子;即不能与世争光,亦当遗臭万年,此亦君子小人之两途也。然君子之流馨,事愈远而人心愈近;小人之遗臭,事虽近而人心欲远之,唯恐其稍近也。君子观之,能不惊然而惧乎?我于是有说。
却说前明正德间,粤省琼南有海璇者,字玉衡,世居琼之睦贤乡,离琼山县治不过数里。玉衡娶缪氏,乃同县缪廪生之妹也。缪氏生于诗书之家,四德三从,是所稔悉。自适海门以来,夫妻和顺,相敬如宾,真不愧梁鸿之配孟光也。玉衡屡试不中,遂无意功名,终日在家诗书自娱,行善乐施而已。
又过数年,玉衡已是四十三岁,膝下无儿。夫人缪氏,每以为忧,常劝丈夫立妾,以广子嗣。玉衡正色道:“我与你素行善事,况海氏祖宗皆读儒书,历行阴德,今我谅不至绝嗣,姑待之。”缪氏道:“相公之言,可谓不碍于理者。然妾今年四十,天癸将止,诞育之念已灰,不复望弄璋、弄瓦矣。故劝相公立妾者,乃是为海氏祖宗起见,相公何故不以为然?”玉衡笑道:“夫人所知者,情与理也。但今之世,人心浇薄,循理者少,悖理者多。但见人家妻妾满室,妒急纷然。何者?为丈夫者不无偏爱,本欲取乐而反增懊恼,我不忍见之。使璇命果有子,夫人年尚壮健,岂不能育子耶?璇如合绝嗣,即使姬妾罗列,亦不过徒事酒色而已,何益之有?”夫人见丈夫如此坚执,也不再说。此后夫妇更加相爱。玉衡历行善事,家虽不丰,而慷慨勇任。凡有亲友邻里稍可资助者,无不竭力为之。
于是又过三年,缪氏夫人年已四十三岁。一日,天忽大雨,雷电交加。阴云四起,暴雨奔腾。玉衡正在书房闲坐,忽见一物从上而下,恶貌狰狞,浑身毛片,金光夺目,奔向玉衡书案之下,倏忽不见。玉衡知是怪异避劫,乃任其躲藏,反以身障翼书案。少顷,雷电之光直射入书房,向着玉衡身上射来。这也古怪,那雷火一到玉衡身旁便灭。如是者约有半个时辰,那雷声渐渐退去,火光亦熄。玉衡不胜惊惶,随走开书案。此时天气复亮,雨止雷收。只见那怪兽从案下出来,向着玉衡作叩首之状。玉衡明知其故,乃叱之去。那物出了书房、不向外边,却往里面去了。玉衡诚恐夫人受惊,随即跟进,方至内堂,就不见了。心中好生疑惑,只是事属怪诞,隐而不言。
未及半月,夫人竟然癸水不至。初时尤以为年老当止,三五月间,不觉腹中隆然矣,此际方知缪氏怀孕。玉衡大喜,对缪氏道:“天庇善人,今日信否?”缪氏亦笑道:“此乃相公福德所至,妾藉有赖矣。”玉衡道:“凡人好善,天必佑之。况夫人贞淑贤德,幽闲婉静,不才亦拳拳好善,感格上天,怜于海氏,待赐麟儿矣!”从此心中欢喜,更勇于为善。
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不觉将近十月,胎期满足,早晚就要分娩。海公预早雇了乳母、稳婆,在家伺候。
一夜,海公方才合眼睡熟,忽见三人身穿青衣,手持金节,向前揖曰:“奉玉帝敕,赐你一子,你其善视之!”旋有人拥一怪兽入。海公见其与前次避雷之兽无异,便问道:“既蒙玉帝赐子,怎么将这兽物带来?”持金节者笑道:“你哪里知道,此乃五指山之豸兽也,性直而喜啖猛虎,卫弱鸟,在山修炼七百余年,数当遭劫,故彼曾避于君家书案之下。君乃善人,神鬼所钦,故雷火不敢近君,即回复玉旨,此兽因君得免其劫。然上天有制,凡羽毛苦修,性未驯善,不遭雷劫,即当过胎出世,先成人形,后归正果。今上帝怜你行善有功,故特赐予你为之。日后光大海氏门户者,诚此子也。”说毕,将那兽推到内堂去了。忽听得霹雷一声,玉衡吃了一惊,不觉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忽见丫鬟来报:“夫人产下一位小相公!”玉衡闻言大喜,正应梦中之事。急急来到房中,见婴儿已经断脐,包裹停当。玉衡持烛一看,果然生得眉清目秀,心中大喜,口中不言。一面安慰妻子好生调养,吩咐丫鬟们小心服侍。三朝洗儿,弥月请酒,自不必说。乃取名海瑞,这也不在话下。(P1-3)
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海公案》,是以明代清官海瑞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全书由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和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三部分组成,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疾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其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四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良师的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海瑞提出,对待黎族百姓不能征剿镇压,只能疏导管理。他说:“琼去京师万里,当事请裁,或致迟误。设县立所,限其大概:乘机审势,听其便宜。”并陈:“招民、置军、设里、建学、迁创县所、屯田、巡司驿递事并图说。”这次乡试海瑞得中举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期间,向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海瑞在这次会试中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现代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成为正式教师。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他生活节俭,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没有把海瑞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被贬为兴国州判官,任职期间屡平冤假错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朝政废弛,深居西苑,痴迷于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一人敢说时政。
这年的农历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明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在奏疏中,海瑞抨击世宗屠戮大臣不是个好皇帝,父子分离不是个好父亲,夫妻分居不是个好丈夫,“天下不直陛下久矣!”“赋役烦增,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是罄,十余年来,天下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即是后人所说的海瑞骂皇上。明世宗读完奏疏,气得浑身颤抖,把奏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沉默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时间反复读了多次,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司务何以尚,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1567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嘉靖因病逝世。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消息,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刚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明世宗逝世后,裕王朱载重继位,是为明穆宗。穆宗奉先帝遗诏,赦免了海瑞等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印鉴的官员)。
1567年(隆庆元年),首辅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他的话得到了众人的赞许。不久海瑞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 1570年(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正三品),外放应天巡抚。海瑞上任之后,立即颁布《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考虑到朝廷大员或许仍须稍存体面,他准许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规定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海瑞在应天推行“一条鞭法”:将过去按地、户、丁分别征收实行、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改为按土地、人丁征收货币与白银:将过去由纳税户轮流征收解运改为官府自行征收解运。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人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归还原主。海瑞的这些举措,深得民心,百姓们叫他“海青天”。
1570年(隆庆三年)冬季,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明穆宗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掌管吏部的高拱,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1572年(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琼山,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虽有诸多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1584年(万历十二年)冬,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时年已七十二岁。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建议以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等方法惩治贪官。百官恐惧不安。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举发,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在人民心中是正义的象征,所以在他死后,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有的被编成戏曲,更有专门描写他的小说《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至于以他为题材的戏曲就更多了,传奇《朝阳凤》《吉庆图》《忠义烈》,京剧《五彩舆》《德政坊》《梁鸣凤》,等等,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海瑞上疏》和《海瑞罢官》。
参与本书相关工作的人员:苏鸣、孙蕾、德臣、洪生、玉琴、双双、雪莲、春光、孙婷、李玲玲、宋林、黄玉京、洪升、廷献、杨帆、陈明、陈淑珍、何勇、张伟。
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它们比不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但在中国古代小说大家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的《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当属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施公案》又将公案与侠义合璧。这四部公案传奇小说,情节生动,通俗易懂,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海公案》是伪托明人李春芳而作。作者究竟为何人,已无从所知。小说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海瑞的故事为素材,经加工整理敷演而成,详细描写了海瑞与奸相严嵩,以及权臣张居正之间的官场斗争,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疾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35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中得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入官场,先后被任命为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贪官污吏,并屡平冤假错案,深得民心,升任嘉兴通判。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后因政绩显著得到提升,历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为官期间,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由于他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匡正皇帝的过失,对下能够疾恶如仇,惩恶扬善,为民请命,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并有“北包拯,南海瑞”之说。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在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享年73岁。朝廷赐祭八坛,封太子少保,谥号忠介。明神宗给予海瑞“直言敢谏之忠臣”的褒词,并派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当日,南京城万人空巷,商人罢市,农夫辍耕,自发为海瑞送殡。海瑞去世时,他的妻女早已去世,丧事只能由别人料理。经过清点,海瑞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资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
1589年(万历十七年),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海瑞墓。坐落于今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校注时,除修改错别字外,对疑难字词做了注音和注释。
编注者
佚名著的《海公案(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与《包公案》《狄公案》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公案传奇小说。该书由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三部分组成。小说以海瑞为原型敷演而成,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案迭起,引人入胜,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的清官形象。
佚名著的《海公案(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是伪托明人李春芳而作。作者究竟为何人,已无从所知。小说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海瑞的故事为素材,经加工整理敷演而成,详细描写了海瑞与奸相严嵩,以及权臣张居正之间的官场斗争,在人民心中是正义的象征。
本书为中国古代公案传奇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