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杉、周茜主编的这本《转角遇到幸福--写给单亲爸妈》以当事人的视角,用简单易懂的语句,从家长们身边的例子,讲述关于单亲教养的话题。本书以告别昨天、珍惜现在和开启未来三个篇章,强调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单亲家长如何在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上,对卷入其中的子女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和积极的心理指导。
| 书名 | 转角遇到幸福--写给单亲爸妈/智慧家长系列/社区建设丛书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邓杉、周茜主编的这本《转角遇到幸福--写给单亲爸妈》以当事人的视角,用简单易懂的语句,从家长们身边的例子,讲述关于单亲教养的话题。本书以告别昨天、珍惜现在和开启未来三个篇章,强调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单亲家长如何在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上,对卷入其中的子女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和积极的心理指导。 内容推荐 单亲家庭在当今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单亲家庭的单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家庭成员缺失的情况下,让孩子心理健康、学习进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离家家长的关系——一系列课题摆在单亲家长面前。邓杉、周茜主编的这本《转角遇到幸福--写给单亲爸妈》选取经典案例,结合心理学知识,引导单亲家长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在缺失中收获丰盛。 目录 上篇 告别昨天 第一章 孩子在这里,你去哪里了 一 从此以后,我像一棵野草 二 妈妈,你不要我们了吗 三 黑黑的夜晚,我好害怕 四 我是小小拖油瓶么 五 变个坏孩子让你看 第二章 放下恩怨 跟过去告别 一 噩梦醒亲是清晨 二 放下吧,那些恩恩怨怨 三 感谢曾经的她 四 哭够了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五 不一样的精彩 第三章 伤痛会过去亲情不会改 一 你永远是我们最爱的宝贝 二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三 说出来吧,我在听 四 过来,靠着我的肩膀 五 我们一定可以的 中篇 珍惜现在 第四章 单亲不缺爱 一 看!我们美丽的新家 二 我们家的猫咪 三 一起去看海 四 哇,我们做到了! 五 可以上锁的日记本 第五章 小小惊喜满满的爱 一 夜空下的萤火虫 二 这是男子汉的事情 三 清晨的一碗小面 四 嗨,伙伴! 五 爸爸是你的大树 第六章 要阳光也要雨露 一 我也想牵爸爸温暖的手 二 爸爸,我不喜欢你说妈妈的坏话 三 夹在中间的我 四 你们一起亲参加毕业典礼吧 五 我不是真的不想理你 下篇 开启未来 第七章 看啦,渐渐露出笑容的脸 一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二 臭脾气,我们一起改 三 孩子,你真的很重要 四 相信爱,学会爱 五 彩虹的约定 第八章 经历风雨幸福绽放 一 下雨了,来接我吧 二 等我长大了 三 今天是你的生日 四 妈,这是我的好朋友 五 今晚我住在青年旅社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心语故事 杨洋是海老师儿子小仲的朋友,现在上初中二年级,父母离婚后杨洋跟爸爸一起生活。杨洋爸爸和海老师住同一小区,彼此认识却从无深交,只是偶尔见面会打个招呼。 一天,小仲对妈妈说:“杨洋就像一棵草,任凭风吹雨打都没有人保护。”海老师吃惊地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儿子说:“杨洋说他妈妈不要他也不管他,爸爸要他,可整天在外面,也没时间管他,所以他是一棵无人问津的小草。他说着还流泪了呢!” 海老师听了,心情顿感沉重:十三岁的孩子承受着不堪之重,该多么无助啊!于是,热心肠的她以孩子们的友谊为纽带,约杨洋爸爸见了面。 杨洋爸爸说,之前由于杨洋妈妈任性又喜欢打麻将,工作之外无暇顾家,对杨洋疏于照顾,自己又经常出差,夫妻二人抱怨彼此对孩子、对家庭照顾太少并产生矛盾。后来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导致在杨洋七岁时他们协议离婚。 鉴于杨洋妈妈的“特殊的爱好”,没有时间照顾好孩子,杨洋爸爸主动提出孩子由他抚养,杨洋妈妈也乐得清闲洒脱。但由于杨洋爸爸忙于工作,能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也很少,因此,杨洋更多的时间是独自在家。杨洋是个很懂事,很会察言观色的孩子。离婚后,杨洋妈妈偶尔来楼下看孩子,但杨洋知道爸爸不喜欢自己与妈妈有更多亲密接触,所以,他也刻意疏远妈妈。 杨洋自理能力较强,爸爸也就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在家。一天晚上,独自在家的杨洋听到敲门声后开门,却遭遇了绑架,挣扎中杨洋的手臂被划破。所幸的是,爸爸很快赶到,没造成更大的伤害。后来才知道施暴者是跟爸爸在工作中有经济纠纷的人。虽然在绑架过程中杨洋只受了皮外伤,但小小的他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自那以后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尤其害怕晚上独自在家。 杨洋爸爸说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说自己很心疼孩子,又不知道能求助谁来改变孩子的境况。 原来如此 通过与杨洋爸爸的沟通,海老师了解到,原来离婚并没有解决离婚前家庭本身就存在的问题。离婚后他们选择了离异夫妻最不可取的敌对型和绝交型关系,把相互间的敌对情绪直接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只能被禁锢在有法定抚养权的一方。这使得离异后的孩子依然处在无人照顾的生活环境中,甚至比以前更糟糕。杨洋爸爸对前妻的敌对态度,逐渐影响到杨洋,让杨洋对妈妈的认识和看法变为:“妈妈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有不良嗜好;妈妈缺乏母爱,置自己的孩子于不顾,贪图享乐;我不喜欢这样的妈妈,我和爸爸相依为命。” 通常,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性情孤僻、情绪低落、忧郁寡欢、自卑胆怯,也有的孩子变得粗暴、冷漠、烦躁、敌视,甚至有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而走向堕落。但例外的是,也有个别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会变得更加懂事、自立、追求上进,这是孩子对新生活的另一种适应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形式有两种: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行为动作、思维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故事中的杨洋就是主动改变自己来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特例。 杨洋爸爸多次强调:“杨洋经常说要我放心,自己在家没问题;杨洋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善解人意又会察言观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杨洋处在那样的环境还能反过来宽慰父亲,是一种本能的“讨好”,反映出孩子对生活现状的担忧:“妈妈不要我,我要表现好,不然爸爸也会不要我了。”善解人意、察言观色、生活自理等行为都属于“适应”环境的行为范畴。杨洋这个年龄本该在爸爸妈妈怀里任性、撒娇,之所以具备以上种种超于同龄人的优点和能力,完全可以理解为他在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孩子失去一个完整幸福的家,责任不在孩子。但当孩子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懂事以取悦父母时,做父母的不能漠视甚至利用孩子的“妥协式”成长。当孩子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其“优秀表现”长期被漠视,安全感丧失,迷茫、绝望、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如不能及时排解这些情绪,将很有可能使孩子走向“乖孩子”表现的反面极端。 P3-5 序言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家庭是一个孩子在从出生到走入社会的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时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和疑难问题,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引孩子健康成长,本丛书提供了一系列的”诊断”和建议。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案例,结合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文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能让您在轻松快乐中感受、领悟、学习、借鉴,也能让您在实践应用中有所收获,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美满的爱心家园。 整套丛书选择了多个当下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处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别从“好父母好教育”“隔代教育艺术”“留守儿童教育”“单亲家庭教育”“青春期教育”“孩子关键期教育”“独生子女教育”“和谐家庭建设”等视角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益的借鉴,指出了改进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有效措施,解答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上与时俱进,而且有较强的可读性,具有普遍的推广和指导价值。 通过此套丛书,我们由衷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全面系统、直截了当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之上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更不同于社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有的家庭忽视了家庭教育,让孩子错失了很多本来很好的成长机会;有的家庭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没有章法,不懂得必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科学性不够。这两者显然都无法完整地实现家庭教育的功能。科学合理、充满善意、温暖和谐的家庭教育,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成人心智、成长水平、成才后劲和成功高度。为了我们共同倾注爱和关怀的下一代,为了我们共同期望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我们需要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反思、探索总结、终身学习。 家长朋友们,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没有常式的心灵事业,因为每个孩子和家庭的情况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针对不同的情况,适时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转变教育观念,选择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等待、可以重来,唯独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不可重来。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一项极为神圣、永无止境的灵魂事业,让我们共同坚守、共同努力,倾注关爱和热情,提供氧分和空间,帮助引导孩子仁心向善、天天向上、扬帆向前、一生精彩,让您的家庭真正成为爱的港湾和心灵的家园! 丛书由廖桂芳教授担任总主编,由魏巍、邓杉、郑廷友三位副教授担任副总主编,由一线优秀教师联袂编写而成。系列丛书编写者中有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有中学班主任,有小学的辛勤园丁,还有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老师。我们通过讲故事、找问题、给对策和提建议的方式,和每一位家长一起来为孩子的成长寻找合理的方向和适当的道路。亲爱的家长们,没有哪一条路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通用的,但是我们的心却都一样——”放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怀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和您一起分享这套书,希望您的孩子有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伴着智慧和勇气,去跨越,去成长! 编者 后记 当打开百度,输入“单亲家庭”,你能得到这样的解释:“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虽然新生代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相关的心理学常识和养育子女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但面临家庭分裂的痛苦、自身情感的缺失、教养子女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剧增,大多数单亲父母依然感到心力交瘁、束手无策。 因此,才有了这本小书。它以当事人的视角,用简单易懂的语句,从家长们身边的例子,讲述关于单亲教养的话题。本书以告别昨天、珍惜现在和开启未来三个篇章,强调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单亲家长如何在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上,对卷入其中的子女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和积极的心理指导。希望能通过在家家长和离家家长的共同努力,为缺失的亲子教育重新注入合力,帮助自己和孩子,医治伤痛、接纳现实、开创新的未来。 本书由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有过单亲家庭经历的研究生、大学生共同编写。 本书由邓杉(重庆交通大学)、周茜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框架结构设计,指导具体写作,进行审稿、统稿、定稿;谢晓锐(重庆交通大学)、张惠萍(重庆交通大学)、蒋郑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刘燕群(重庆凤鸣山中学)任副主编。本书共八章,各章的编写者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由张惠萍(重庆交通大学)、邓杉(重庆交通大学)完成;第三章由谢晓锐(重庆交通大学)完成;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由周茜、蒋郑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刘燕群(重庆凤鸣山中学)完成;第七章由黄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晓锐(重庆交通大学)完成;第八章由周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谢晓锐(重庆交通大学)完成;前言代序由邓杉(重庆交通大学)完成;尾声由谭雯文、邓牧童完成。叶磊参与。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或引用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专著、教材、论文和网站的一些观点和材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郑持军、杜珍辉同志对本书的策划、修改、优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学习者批评指正,以期再做修订。 编者于重庆 2016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