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缘琐记(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兴文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吴兴文,台湾人,以藏书为职志,其藏书之丰,令人叹为观止,其收藏之藏书票,具多珍品。吴先生藏书有年,有感而发,《书缘琐记(精)》即应运而出。《书缘琐记(精)》所记皆为藏书往事,其中,有对藏书的记述,有藏书心得,有对藏书界现状及未来的思考。该书文短意长,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吴兴文所著的《书缘琐记(精)》是藏书家与出版人吴兴文先生关于藏书的随笔,书中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阅读与编辑之间、直奔收藏的世界、徘徊近代与当代和推动书店新形态。这本书是藏书家吴兴文老师对自己藏书经历和心得的总结,其中记录了吴老师对藏书界现状和其市场的思考,内含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时下的藏书界有很重要的启迪。

目录

卷一 阅读与编辑之间

 漫游者──我的阅读告白

 阅读的第三种选择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

 在家与书为乐

 编辑作为一种志业

 图书编辑的守、破、离

 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

 胡愈之与装帧艺术

 张静庐的签名本

 沈公进京工作六十年

 《台湾地名辞典》签名本

 功夫在旅行之外

 为学术和著述的人

 陈正祥、台北市与我

 永远的活字

 名片、小本?

 从绘本《书的历史》说起

 图画书中书

 古书镇与手工装订

 爱上图书馆

 《纸之路》的联想

卷二 纸本收藏的世界

 聚散无常,不如刻书

 藏以致"富"的古书市场

 近代藏书家暨出版家

 牯岭街寻宝

 初版的"超现代"现象

 搜与藏的博弈

 "黄跋"的魅力

 "黄跋"的可贵在友谊

 前朝梦忆·徽派绝响

 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

 永恒和一日──忆黄裳

 前尘·书影·新录

 《蠹鱼篇》VS《书痴的乐园》

 梁思成·陶湘·《营造法式》

 环翠堂园景图

 从一份手稿说起

 傅斯年致王世杰函

 傅斯年《东北史纲初稿》

 《女兵》日译本开天窗

 赵丽莲编《北平景光》

 话剧本《桃花扇》

 《翠吟楼遗集》

 《梦书之城》的异想世界

 艺术市场的两个世界

卷三 徘徊现代与当代

 盛成、黄扶、徐悲鸿

 他是个学者,其次是诗人

 李霁野与《四季随笔》

 昔人已乘黄鹤去

 花木丛中──周瘦鹃的后半生

 覃子豪东京留学记

 和风四海已纷吹

 一千本的《窗外》

 送给玲丽的《中国诗选》

 张深切的抗日与知日

 一本被遗忘的回忆录

 《惘然记》初版本

 《淡江记》中的老灵魂

 《古春风楼琐记》赘语

 "林志玲现象"背后

 回想李丽华

 戴国与《亚细亚孤儿》

 何妨是书生:张充和与周策纵

 随喜与心得

卷四 推动书店新形态

 推动书店的新型态

 文字渊源不穷尽

 与友人论实体书店

 这一代的香港书展

 书店不死

 谁还需要旧书店?

 小确幸的书店时光

 新浪漫主义价值观

 另一种书店风景

 分众书店的时代

 我是平凡单纯的读者

 看到更多的生活风景

 偷书贼与爱书狂贼

 没有人是孤岛

试读章节

古希腊人非常重视记忆力,认为记忆力是女神妮莫辛将活力(宙斯)注入记忆(妮莫辛)而产生的创造力和智慧。苏格拉底则反对未经指导就随意使用文字,担忧文化传承由口耳相传转化为诗书继世后,从代表动态实体的讨论语言沦为死气沉沉的书面文字,这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二千五百年前处于重要转型期的古希腊人,现在,我们则担心自己的孩子沉溺于数字媒介。

如今,我们正处于从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变的时代。知识越多,疑问越多,这个规律贯穿人类的历史。从知识树上的果实到现在的搜索引擎,苏格拉底的担忧在今天变得更为严重,因为每个拥有电脑、智能手机的人无需指引,都可以随时随地迅速获取各种知识。是屏幕上涌现的即时、虚拟现实、几乎无限的信息淹没我们的好奇心,还是好奇心引发我们更深刻的求知欲?分散的注意力及需要同时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是否引起我们对文字、思想、现实及道德的深刻反思?文字、事物与概念的重要本质,能否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来学习?被这些过于真实的影像惯坏的孩子,仍能脚踏实地吗?苏格拉底如果身处今日,在数字媒介上看到带有自己风格的对话,或者进入维基百科查到关于自己的条目,他会做出何种反应?目前正在失控的局面,使得苏格拉底的担忧成为现实。

苏格拉底真正反对的并不是文字,他只是担忧丧失检视语言的能力,以及反对没使用应有的智慧去驾驭语言。我们的问题在于,让不具备阅读基础的孩子冒然使用搜索引擎,或者未达到深刻阅读,不具备推理、判断能力的成人,盲目地相信搜索引擎提供的答案,但当答案和他们的记忆相冲突时,便产生排斥搜索引擎的消极情绪。

语言考古学家兼汉字专家约翰·德弗朗西斯将汉字与楔形文字进行比较后发现,尽管两者有些许差别,但是,也有很多类似的元素,因此将它们都归于语素音节文字系统。中国人的阅读脑提供了现代的、比较合理的类似古代苏美人的阅读结构。不同于其他的书写系统(如字母表),苏美尔语和汉语更多涉及右脑。根据脑神经科学,右脑能更好地提供阅读表意文字所需的空间分析能力。

特伦斯·戈登在麦克鲁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的序中说:“媒介是人体和心灵的技术延伸,任何技术、一切技术都是媒介。”又说:“一种新媒介通常不会置换或替代另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新旧媒介的相互作用模糊了媒介的效果。”所以玛丽安娜·沃尔夫在《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中说:“就像那个值得铭记的画面——公元前600年的苏美尔人,耐心地在阿卡德铭文旁雕刻上转译出来的楔形文字,我们也有能力保存两个系统(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同时明白为何这两者都非常珍贵。”

P6-P8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