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都德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书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自从首次被翻译成中文,就多次入选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法国文学名篇,更是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其所表现的爱国情怀,至今让人心情激荡。
| 书名 | 最后一课/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都德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最后一课》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都德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书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自从首次被翻译成中文,就多次入选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法国文学名篇,更是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其所表现的爱国情怀,至今让人心情激荡。 内容推荐 《最后一课》是都德经典短篇小说集,包括都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繁星》等名篇,其中以《最后一课》最为著名,其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文课时所闻所见与内心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最后一课》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目录 最后一课 围攻柏林 一局台球 小间谍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小馅儿饼 马莱区的圣诞晚餐 三场小弥撒 教皇死了 红山鹑的愤怒 伯凯尔的驿车 科尔尼耶老板的秘密 散文叙事诗 金脑人的传说 两家客栈 诗人米斯特拉尔 母亲 倒霉的佐科夫兵 守卫达拉斯贡 贝里赛尔的普鲁士士兵 巴黎的农民 亚瑟 最后一本书 法兰西仙女 渡船 我的军帽 老两口儿 房屋出售 镜子 赛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尔勒姑娘 居居雷昂的神父 旗手 教皇的骡子 戈歇神父的药酒 试读章节 最后一课 那天早晨我很晚才到学校,在路上我就开始害怕阿迈尔先生会骂我。况且他之前说过今天要提问我们分词,但我却一点也回答不出。我想,要不干脆逃学吧,到野外去玩耍岂不更有意思? 那天的天气是如此温暖和晴朗啊! 一路上,乌鸦在树林里欢唱。锯木厂后面的草地上,一队普鲁士士兵正在训练。这些要比分词规则更加吸引我,但我还是抵挡住了这些事物的诱惑,飞快地朝学校奔去。 经过镇办事机构的时候,我看到有不少人围在布告牌的前面。这两年,几乎所有的坏消息都是从这里传达给我们的,像战争失败啦、军事征用啦、政府颁布的各项政令啦……我虽然没有停下来看布告,但心里却在想:“到底又出什么事情了?” 布告牌前面的人群中有铁匠瓦赫特尔和他的小学徒,看到我急匆匆地从广场上跑过,就大声对我说:“小家伙,不用着急啦,今天无论去学校多晚,都不会迟到的!” 我以为他在跟我开玩笑,所以气喘吁吁地飞奔进阿迈尔先生家的小院子里。 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会先传来一阵吵闹声,有时甚至站在大街上都能听到。有的人打开课桌,有的人关闭课桌,有的人捂着耳朵高声背课文,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讲台上敲打的声音:“安静,安静……” 我原本计划借上课前的嘈杂悄悄溜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没有想到,这一天却格外安静,和星期日早晨一样安静。我从打开的窗户朝里望,看到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一向严厉的阿迈尔先生呢?此时他腋下正夹着那把恐怖的大铁戒尺,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我只得推开教室门,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安静的教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我脸涨得有多红,心里有多恐惧! 但非常奇怪的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阿迈尔先生看到我,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和蔼地对我说:“快点坐下吧,小弗朗士,你要是还不来,我们就准备上课了。” 我赶紧走到自己的凳子边,在课桌前坐好。等我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我才看到阿迈尔老师今天身穿他那件非常帅气的绿色长礼服,还打着漂亮的领结,头戴一顶无边的绣花小黑丝帽,但仅在督学来视察或学校颁奖的日子,他才会穿这套衣服、戴这顶帽子。不仅如此,我感觉到整个教室里都充斥着一种不同于往日的严肃气氛。而最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长凳上坐着一些镇上的人,并且他们也像学生们一样安静。有头戴三角帽的老奥赛,有从前的镇长,有以前的邮递员,还有一些其他人。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愁容满面的,并且老奥赛居然还拿着一本破旧不堪的识字课本。他将打开的书平放在膝盖上,他那副大大的眼镜横放在书上。 正当我对看到的一切感到惊讶万分的时候,阿迈尔先生已经踏上了讲台,用刚才和我说话的语气,温柔而又不失严肃地对我们说:“可爱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天给你们上课。因为柏林刚刚颁布了命令,从今以后阿尔萨斯及洛林的学校一律只开设德语课……新老师明天就会来到学校。今天将是你们最后一次上法语课了。我衷心希望你们都能认真听讲。” 听到阿迈尔先生的这几句话,我感到十分震惊,也很难过。天啊!那些坏蛋!原来张贴在镇政府门前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坏消息! 这将是我最后的一堂法语课啊! 但是我还不会写作文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从今以后再也不能学习法语了!对法语的学习难道就此结束了吗?现在想想,我之前竟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真后悔从前逃课跑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那些语法书、圣教史……就在刚才还觉得它们是那样令人厌烦,背在身上是那样沉重,但现在我却如此地舍不得它们,它们就如同我的老朋友一般。 还有我敬爱的阿迈尔先生,一想到他即将要离开我们,或许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过去所受过的惩罚和手心曾挨过的戒尺就被我瞬间遗忘了。 多么不幸的人啊! 原来,他是因为要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所以才穿上了这套平时很少穿的漂亮衣服。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镇上的人安静地坐在教室后面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似乎也在为过去没有来学校好好上课而忏悔,并衷心地感谢这位辛勤工作了整整四十年的老师,同时也在向逝去的祖国表达着自己的敬意……P1-3 序言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剧本,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弗罗蒙和大里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让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都德年轻时认识很多文学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后来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年)和《回忆录》多卷。他拥护君主政体,拥护极右的政治主张,但他的友谊和文艺观点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场所影响:他与极端排犹的德吕蒙和犹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与右派文学评论家马西斯友善,但是为马西斯所猛烈攻击的个人主义的作家纪德辩护;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年),猛烈攻击19世纪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l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是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路易·波拿巴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篇短篇小说,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阿迈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最后一课》这部短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儿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士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实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阿迈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能理解得十分透彻”,觉得阿迈尔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我都觉得非常容易、非常简单”。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想必会对每个人的心灵都产生强烈的震撼。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面对的严酷现实是他始料不及的。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生养他的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也失去一个民族赖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纽带——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懊悔、愤恨、失落、茫然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面对如此不可抗拒、如此冷酷的现实,小弗郎士突然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得那么强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个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知识都学好。 《柏林之围》是都德的另一短篇名作。故事描述的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开始,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小说情节安排巧妙,构思新颖独特,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的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和主人公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的假想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悲壮形象。风格委婉细腻,语言质朴无华,篇幅短小精悍,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记流水账般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他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亦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与泪水。作者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幽默的嘲讽和温柔的批判,揭露了社会动荡对当地人民的危害,可以说,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在都德作品中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作者对社会的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也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是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相比有些浅薄,没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表示同情,反之又近乎悲天悯人。都德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批判。作者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一些独特的东西,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所以,他的作品又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与动人魅力的诙谐一面。 书评(媒体评论) 都德是最卓越、最有魅力、最不朽的文学家。他具有妙趣横生的极为独特的风格,他对生活有着天赋的敏感,他描绘的生活是如此有个性,如此惟妙惟肖,即使他信笔写上几页,也会使他心灵的震响与我们的语言共存。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