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中最珍贵的资源无疑是时间与精力,幸福经济学认为,个体幸福程度取决于个体配置于收入、名望、人际与健康的时间与精力是否均衡、是否有效。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为人生幸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为人打开幸福的大门。《幸福经济学》作者倪志良通过行知合一、生命资源配置、民生幸福和财税这几个息息相关的方面来说明生活中的幸福经济学。
| 书名 | 幸福经济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类生命中最珍贵的资源无疑是时间与精力,幸福经济学认为,个体幸福程度取决于个体配置于收入、名望、人际与健康的时间与精力是否均衡、是否有效。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为人生幸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为人打开幸福的大门。《幸福经济学》作者倪志良通过行知合一、生命资源配置、民生幸福和财税这几个息息相关的方面来说明生活中的幸福经济学。 内容推荐 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事关资源最优配置。究其根本,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精力”等生命资源,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资源均衡配置于收入、名望、健康和人际(亲情、友情)等诸多方面,使个体几十年的生命体验达到最优——在情绪层面表现为积极情绪占比高,在认知层面表现为意义感和目标感充足,在行为层面表现为“利己利他兼容”“顺势合赋”的蓬勃进取——这事关个体一切内在努力的终极目标,也事关国家治理的至善选择。倪志良著的《幸福经济学》通过认知、行为、情绪、“知行感”合一、收入、物质财富、名望、健康、人际、公共支出优化理论、公共支出优化理论这几方面来论述如何运用经济学使得生活变得幸福。 目录 第一篇 幸福——知行感合一 篇首语 第一章 认知:至简?至上?至真! 一、认知之重要——“思”之重要,“心”之重要 二、至简 三、至上 四、至真 五、判断力很重要 六、要“逻辑完美”还是要“现实判断力” 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八、“重复、重复、再重复”——存养正念的必由之路. 九、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第二章 行为:至利?至义?至善! 一、至利?至义? 二、“干中学” 三、惟精惟一 四、行之根本——仁爱 五、顺势 六、合赋 七、习惯养成与例行公事 第三章 情绪:至乐?至安?至美! 一、现代人情绪问题普遍而严重 二、认知影响情绪 三、情绪“过”了会导致麻烦,情绪缺失会更加麻烦 四、“情”贵于心,“情”贵适度 五、至乐?至安? 六、“四药方”与“七药方” 七、“静思”能否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篇尾语 “知行感”合一,幸福方能真实持久 第二篇 幸福——生命资源的最优配置 篇首语 第四章 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 一、经济学对“利”的关注与幸福悖论 二、收入与物质财富的正面作用 三、物质财富的副作用 四、“国宝”尚多厄运,“家宝”岂能永传 五、人类对物质财富为何如此着迷 六、物质财富影响幸福的三个“非物质”效应 第五章 名望与幸福 一、虚名易逝 二、真名不朽 三、立志与目标 四、立乎上 五、有“意义感”的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可“安享” 六、能受天磨真铁汉 第六章 健康与幸福 一、睡眠与健康 二、运动与健康 三、释怨 四、忘忧 第七章 人际与幸福 一、人际很重要 二、论诚 三、论恕 四、感恩 五、孝亲——上孝养志,中孝养色,下孝养体 六、和谐人际中的误解与障碍 七、知己难,知人不易 八、掂量好无价的社会价值 篇尾语 生命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篇 民生幸福与财税作为 篇首语 第八章 公共支出优化理论 一、引入公共产品后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二、公共支出的决定与归宿理论 第九章 税收归宿及其分配效应 一、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二、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篇尾语 道远可期:财政作为与民生幸福 后记 试读章节 案例1.3.1信息量过大,无用、劣质信息过多 就信息的传播与接受而言,狄更斯《双城记》里的一句话套用到这里似乎更为恰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的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发表科技文献500多万篇,编写25万份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球有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信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我国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发展到现今的2000多种,日销量高达1.07亿份。全球的信息量正以平均每12~18个月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量更加巨大。现在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比我们的祖先10年的总和还要多。 如今,不止有新闻、大数据、分析、广告铺天盖地,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世界上所有资源都匮乏,唯有信息过剩。没有“主信息”的坚守,没有“至上”价值观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没有正念的“静以存之,动以磨之”,一切繁华皆是虚。信息过剩给很多个体带来的可能不是认知提升、判断提升,更有可能带来的是认知伤害、判断伤害、情绪伤害、生活伤害。 美国人大卫·申克在《信息烟尘:如何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中提出了“信噪比”这一概念:你日常接触的信息中多少是有用的?多少是无用的?你的信噪比是多少?稀缺的、曾经被当作鱼子酱一样来珍惜的信息,如今却跟土豆一样充足,并被视为理所当然。当信息积累得越来越多,它就不仅仅是膨胀了,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污染。“而这些信息烟尘太讨厌了,它挤占了空闲时间,阻塞了必需的思考。我们的谈话、写作,甚至娱乐都被它糟蹋了。它杜绝任何怀疑,把我们变成天真的消费者和小市民。它把我们压榨干了。” 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满天飞,“取乎上”尤为必要。 信息太多、太杂、太乱,我们定要学会拒绝垃圾信息、拒绝劣质信息,捍卫“不知情权”,对重复、劣质、有害信息目勿视,耳勿听。“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主术训》)。今人多惑易乱,主因耳目失关,敞口无别地接受信息所致。约有千亿神经元的个人头脑虽可浩如大海,但如果每天无限制地被劣质信息污染,必然会导致认知伤害、情绪伤害、行为伤害!把好耳目关,学会拒绝、学会清理、学会重复巩固,大脑才有可能清晰、明澈、判然。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谆谆告诫:“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为榜样去效法。” 儒家强调:“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唐太宗《帝范》卷四也强调:“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信息取乎上,志宜立乎上。《传习录》有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唐太宗是大成者,《帝范》一书中定有很多“上”等信息,但他却建议儿子多读有效信息更“上”的“圣贤”之作。 案例1.3.3王强——人生最大的捷径是阅读一流的书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经历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知名的企业家。 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叫李彦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 …… P18-20 后记 “幸福经济学”这门课筹备于2011年,2013年在南开大学正式开课。从筹备之日算起,已经6年有余。在6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本着真诚与敬畏之心思考、讨论与写作,我们本着真诚与敬畏之心说着每一句话。 《幸福经济学》一书付梓之时,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感谢南开大学对该课程的立项支持;感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CICCE)对该课程的大力资助;感谢我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的两位导师——逄锦聚教授和张志超教授对该课程的一贯鼓励;感谢南开大学财政学系2011—2016级本科生、2013—2017级硕士研究生、2013—2017级博士研究生,书中的部分章节作为“幸福经济学,,的讲义在教学中使用,同学们给予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反馈;感谢殷金朋博士、贾占标博士、陈博博士,博士研究生成前、朱亚茹、宗亚辉、高正斌、黄驰程,硕士毕业生胡亚文、王茂森、李佳栋、王鸿儒,硕士研究生陈永立、滕添磊、史铭伟,本科生赵勇冠、华成航、刘雨诺、王皓如、孙嘉良、徐佳怡等同学,他们牺牲了大量的假期休息时间,一同讨论、完善案例,校对书稿;感谢南开大学出版社王乃合博士、周敏编辑、谢芳周老师对财政系教材建设的一贯支持。 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与朋友,几年来半封闭的写作,少了对亲人的关照,少了与朋友的交流。亲友的理解与支持,赐予我信心与力量! “幸福经济学”属于新型课程,结构设置与内容选择都有待完善,书稿中的不足之处定会很多,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有何建议或意见可直接与本书作者联系,以便我们在今后的修订中改进,作者将不胜感激。 联系电话:022—83662853 电子邮箱:nkxfjjx@163.com 2017年10月19日于南开大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