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刚著的《凉月微弄》以思念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述出了思人、思家、思国的独有情结,也可以说是一种独有情怀,将现实社会中那种柔软、虚无的情意,通过字里行间告诉所有人,思念就像一蓬带着温度的月光,给人包容、悲悯、感恩、回报,也有着一份教书育人的感慨,这些情绪若即若离,欲走还留,意会难传,堪称神笔。
| 书名 | 凉月微弄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戴志刚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戴志刚著的《凉月微弄》以思念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述出了思人、思家、思国的独有情结,也可以说是一种独有情怀,将现实社会中那种柔软、虚无的情意,通过字里行间告诉所有人,思念就像一蓬带着温度的月光,给人包容、悲悯、感恩、回报,也有着一份教书育人的感慨,这些情绪若即若离,欲走还留,意会难传,堪称神笔。 内容推荐 《凉月微弄》是继《风雨起心澜》《踏歌而行》之后,作者戴志刚的第三本个人专集。本书以思念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述出了思人、思家、思国的独有情结。本书中有几篇作品,在以前的集子中曾以单篇形式收录过,这次则是以系列方式入集,有一些结构和文字上的修改。 目录 热土之歌 秋水长天谒宋玉 道澧飞歌(七题) 烟雨官亭 新安散章(外一则) 修梅走笔 又度烽火 不语余市桥 停弦小记 “饭堤堰”和“龙蹬坎”的传说 樱醉太浮山 故园之殇(三题) 别了,我的杨板 老屋初冬 永远的土地庙 茶陵,生命的方向 回桂林 心语之恋 北瓜记 儿事散记(四题) 钥匙记 眼神记 “当兵”记 生日记 师恩不忘(两题) 一张红榜 笛声永远 清明节漫思 父亲母亲(四题) 父亲七十三 娘亲六十五 与父同眠 母亲节怀想 军旅回望(三题) 梦回相思江 月圆思故乡 军营桂花香 少时读书忆 半是月圆半是悲 行者之吟 一入瑶都情似海 三峡行记 过白沙井 湘黔主题行 又见黄鹤楼 风过黄山头 心中的桃花源 五雷山骑行小记 尘世之悟 平淡的力量 四季心语(四题) 春之叹 夏之忆 秋之思 冬之残 一个人的狂欢夜 不惑来敲门 生命的天空 春节七天记(微散文) 闲言碎语(微散文) 窗外的鸟 读书,给你亮丽的人生 临澧四中,我们共同的名字! 后记 试读章节 看来这场不请自来的雨也是来赴约的,亢奋得没有半点回落的意思。担任总指挥的刘社长像一个正在拍战争大片的导演,站在雨中坚定地把手一挥,一声令下,车队启程,开赴了我的心债之旅。欢喜的是,我的车被编成六号,这是一个我一直认为的幸运数字。一天就在这种欢喜里正式开始了。 海拔503米的“澧北第一峰”刻木山当然是此行必不可少的一个行程。车队如一串快乐的音符,在逶逝婉转的乡间水泥路间穿行,演绎着一群有着小资情怀的人们的快乐。雨一路随行,视野并不宽阔,尽管车窗紧闭,但春天浓郁的色彩如针如芒,穿过雨雾穿过玻璃,不管不顾地扎进大家的心里。柳丝如发,梨花似雪,金黄得有些显摆的油菜花在这样的天气也不忘朝我们抛着媚眼。在陕西待过一段时间的我,一直庆幸自己是个江南人。在北方,即便在这样的季节,也总有种西出阳关一地苍凉的感觉,哪里有我们江南三月里绿就绿个通透红就红个娇媚的百变身姿。 没有插曲的行程是没有灵感的,意外也就在若有若无的期许中到来。车至刻木山下风兴水库脚跟时,路居然被挖断,据说是要修一座桥。如果弃车上山,村民说还有近十里路的行程,劝我们原路返回从另一条路开车上山。偏偏这时候雨更来劲了,似有意要看尔等笑话。哪知就是这样也没能抑住众人雅兴,一干人毫不犹豫地就执伞弃车,从一条又陡又滑而又烂泥没脚的小路冲上了水库堤,连两位六七十岁的老者也老夫聊发少年狂不由分说选择了步行上山。我们被刘社长抓差当司机的几个人只得临时找了一个向导,无奈地掉转车头从另一条路开车上山,而不甘心地被省却了这段插曲本应有的精彩。 云里雾里几个急弯陡坡之后,车队停在了山顶不远的一个简易停车坪。下得车来,与山下比又是另一番景象。山下薄雾如纱,能见度百八十米不是问题,但在这目极所处不过二十来米。这种梦幻朦胧的感觉,倒有西游记里天宫神仙居处的味道。就在这种宛若仙境的意象里,我们这拨人撑着花花绿绿的伞具,腾云驾雾般顺着一溜水泥台阶向山顶进发,约十来分钟到达顶峰。山顶的雨雾比停车坪又浓了些,两个人稍离得远点便如隔了一层纱幔,影影绰绰虚虚实实。在雨雾中隐现在四周的那些高大树木,倒如水墨画里大师们存心虚化的点缀,有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感觉。加上时不时还有些调皮的团雾飘过来,散落在十余米之内的众文友便如踩着祥云不规则地飘移着,恍惚之间,真疑心自己是不是就此羽化成仙忘却人间烦丝了。随行的本地文友以一种十分“遗憾”的口气告诉我们,天气晴好的时候,澧阳平原可以一览无余,特别是遇上雨后放晴空气如洗的日子,数十公里外的澧州县城也可尽收眼底。我倒以为,此时此景的刻木山,虽是云山雾罩不识真目,实际上展示的是她另外一种真实的美,一种虚幻而又迷醉的美,一种欲言又止而又娇羞动人的媚。有时,虚即实,实即虚,缺憾恰恰是种想象的完美,过于完美有时反而不愿相信。我们能在这样一种蓬莱仙境般的时空里相遇这座山,想想也是种造化了。 P14-15 序言 月弄梧桐心自知——代自序 春节都过去一个多月了,按理说该是春暖花开的时日了。而连日的晴好,确也把人们哄得七荤八素,朋友圈里早就有人谋划着踏春看花的各种行程和计划。很多事情总是来得突然,本来昨日还是艳阳暧昧,春光烂漫,今晨一觉醒来,却已是冷风暴雨,恍若隔世。打开手机网络,关于雨雪大风的新闻一夜之间便漫卷了大半个中国,全无了春日应有的娇媚。去岁的冬日,老天爷制造了一个天大的假象,不仅未见一片雪花,连气温也没有让人感受到一种冬天的坚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平衡便是其精髓之一,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去冬的过分缠绵,必有今春的獠牙利爪。于是,一场从北到南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彻头彻尾颠覆了“春天”这个名词温柔浪漫的形象,算是给才过去的冬天还了一份情债。 这样一个角色反串的春夜,泡一杯红茶于桌,开着暖气,敲着键盘,为自己即将诞生的第三个孩子(在我的第一部散文集《风雨起心澜》后记中,我将我的作品定义为自己的孩子)起名作序,窗外冷风冷雨,心里热意蒸腾,有一种混搭的感觉。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为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是件比较费神的事情,因为名字将伴随孩子一生,马虎不得。推翻以前拟定的好几个书名后,彷徨迷茫之中,突然想到一首以前很喜欢的词作《石州慢》:“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昊越。”其第一句“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有种特别苍凉而又意味深广的意境,尤其是“微弄凉月”四字,若即若离,欲走还留,意会难传,堪称神笔,于是脑洞大开,决定以《凉月微弄》为此集之名。 必须说说我为什么特喜欢这首词。《石州慢》的词作者是南宋时代的张元干,一个我认为具有陆游、辛弃疾气质的词人,虽然在文学史上他没有上述二人出名,但也是豪放派诗词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张元干具有强烈的忧国情怀,本出身书香门第,后投笔从戎,因力主抗金,遭到当朝宰相秦桧陷害下狱,出狱之后浪迹天涯,最后客死他乡。二十多岁血气方刚时,我特别喜欢豪放派的诗词,对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豪放派诗词大家自然就推崇倍至,而这些诗词作者无一例外都是品性高洁、志向高远、命运多舛,似不如此便不足以豪放,包括我后来高中未毕业即弃笔从军,除了当时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外,不能不说也有一点仿效这些古人的意念在里面。部队回来后的近二十年,生活也确实给了我很多曲折的风景,事业走了很多弯路,但我的内心,一直还是坚持着一些当年最本真的东西。一些梦想,一些孤傲,一些喜好,都没有在那些冷风冷雨中凋敝,也没有在那些蚀心浸骨的现实中放弃。我很庆幸,也很感谢自己。可是谁知道,那些漂泊异乡、为生计而奔波的日子,在许多月色苍凉的夜晚,外表冷峻而内心敏感的我,多少次想到颓废,多少次想到屈服。 月乃思念之物,思人,思家,思国,这也是古往今来中国人独有的一份情结,时尚点说,也叫情怀。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情怀这种东西,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只有贪欲和索取。情怀听上去是一个柔软、虚无,甚至有些肉麻的名词,可实际上,情怀就像一蓬带着温度的月光,包容,悲悯,感恩,回报。比如我,就一直有着一份教书育人的情怀。当年读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一个师范类的大学,毕业后做一个能受孩子喜欢的语文教师。虽然后来因故没能完成高中学业,但那个当语文老师的梦想却一直像一根被压缩的弹簧,憋在内心的某个角落。2010年,一个当时仅仅只能说认识的朋友,看了我发在QQ空间的一篇文章后留了一个言:你为什么不搞一个写作培训班,现在的孩子作文普遍不好。就是这句短短的网友留言,实然就激活了我心里的那根弹簧,让我涉足了教育培训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当年的培训市场以英语和数学为主,对语文教学不甚重视,学生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堪忧。我当时身无分文,借钱去河北石家庄、湖北武汉考察作文培训项目,回来开班时已是公立学校开学一个多月后的十月份了。第一次招生只有十来个学生,也觉得挺高兴。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帮助孩子,赚不赚钱倒无关紧要。所以我认为,这些年我是一直带着一种情怀做教育的,哪怕一路上遇到许多困难、尴尬和误会,也没有动摇那份初心。 一行行文字,在许多月影疏离的夜半流淌。一层层思绪,在许多月弄梧桐的星空宁静。进入中年,生活规律似越来越紊乱,对夜晚的享受,甚至有了情人般的迷恋。如果天黑之前睡一个“关门瞌睡”,一整夜我都可以在一些他人或自己的文字里打发,这其实也是一种生活规律。我很享受夜晚的包容和博大,它可以让我彻底地回归真实,不必做作,不必勉强,不必在乎形象,不必迎合他人。伴星月,听风雨,闪电和惊雷是暗夜最好的玩伴。也许,是我的骨子里有一种自卑感,需借以长夜的宽宏大量来掩饰自己的外强中干。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孤独的,孤独得就像窗外那轮自娱自乐的月,一会儿膨胀饱满,一会儿残影云遮。好在,我还有一些思考的能力,也还有一些被感动的能力,还能用文字——这种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记录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来和另外一个自己对话,来把自己从太多一模一样的人群里辨识出来,不至于在滚滚的物欲和迷茫中随波逐流。 七拼八凑,牵强附会,代为此序。 戴志刚 2017年3月中旬 后记 春华秋实,寒去暑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凉月微弄》散文集,从谋划到付梓,差不多十个月时间,原本计划是半年,好事多磨。这是继《风雨起心澜》《踏歌而行》之后,我的第三本个人专集。我一直把一个写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比作生孩子,这拉长的几个月刚好配合了我这个说法,说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再恰当不过。 相比于前两个集子出来时的心情,这次便寡淡了许多,可以说是没有心绪起伏的激动状。想起第一本书出版时,居然有一两夜到了兴奋得睡不着觉的程度,特别是签售后的当晚,简直有一种传说中幻觉的快感。回过头想想,那时三十多岁,现在四十多岁,不到十年的时间,光阴便将一个人的心绪变得前后判若两人。人最怕的是失去激情,但我们常常把这种失去用“成熟”两个字来掩饰。实际上,这是彻头彻尾的精神颓废。 系统高等教育的缺失,和琐事牵扯过多的硬伤,本集收录的一些作品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写作爱好者,而非所谓的作家,哪怕加入一些什么级别的协会,担任了一些什么协会的职务,我都非常谦逊地面对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方块字,不敢妄自菲薄,不敢指手画脚,不敢信口开河。本书中有几篇作品,在以前的集子中曾以单篇形式收录过,这次则是以系列方式入集,有一些结构和文字上的修改。就像很多企业将客户分为优质客户、普通客户、人气客户一样,本集收录的作品自然也会被不同的读者按照共鸣的程度分为不同的三六九等。我自知无力写出让每一个读者都满意的作品,因为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只能把自己放在一个自我理想主义者的层面,遵从内心的感受去喜欢、去厌恶、去评判、去记录,将这些方块字组合成自己能接受的程度。 真的要说感谢,哪怕很多人认为此举做作。没有无本之木。没有无源之水。这个集子能够出版并走市场发行渠道,要感谢天恒仁文化公司及出版社的认可,因为哪怕是这样一本在当今图书市场上微不足道的小集出版,也照样离不开很多幕后人员的工作和付出。更要感谢在此集签约、校稿过程中,一些同学、朋友的特别关心和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一位无私帮助我的教授,到现在我连名字都不知道。有人说爱要大声说出来,但有些感谢是可以像一颗种子埋在心底的。我不说他们的名字,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本身就是纯粹的。 作者 2017年10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