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流星龙王(全彩升级版)/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读酷玩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沈石溪//卓昊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读酷玩系列》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等作家联合著作,共12册。每册包含30篇短篇动物故事,故事内容集文学性与科学性于一身,一方面通过文学的笔触向小读者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自然界求生、觅食、繁衍、育雏等故事,另一方面又通过科普的形式将小学生应掌握的生物、环境、地理等知识融入其中,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将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理念植入小读者的心田。

沈石溪、卓昊著的,蔡明亮绘的《流星龙王(全彩升级版)》为其中一册,讲述关于动物顽强生存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一片未知的大陆上,万千动物分成了两大阵营,世世代代对峙着,难分高下。它们一边期待着救世主,带领它们战胜敌人,一边时刻警惕着来自大自然的重重危机。

沈石溪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沈石溪、卓昊著的,蔡明亮绘的《流星龙王(全彩升级版)》收录了其动物小说:《黎明的掠夺者——始盗龙》、《最“迷你”的恐龙——鼠龙》、《奔跑在三叠纪的“狼群”——腔骨龙》等。

目录

黎明的掠夺者——始盗龙

最“迷你”的恐龙——鼠龙

奔跑在三叠纪的“狼群”——腔骨龙

头戴双冠的“孔雀”——双脊龙

“防”“速”双全的逃生高手——小盾龙

擅使“流星锤”的高手——剑龙

小头大胃的困扰——腕龙

脖子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

配备多功能“餐具”的美食家——异齿龙

侏罗纪的“雷神”——雷龙

震动大地的恐龙——地震龙

史前时代的“渔夫”——重爪龙

高智商的“恐怖分子”——异特龙

称霸小岛的“恶棍”——美颌龙

潜行的“谜之刺客”——恐爪龙

恐龙面世的大功臣——禽龙

长着“鸟嘴”的恐龙——鹦鹉嘴龙

以死神的名义——镰刀龙

懒洋洋的散步者——慢龙

最像鸟的恐龙——似鸟龙

恐龙中的跑步冠军——似鸸鹋龙

冲锋陷阵的“战车”——三角龙

吃肉的“公牛”——食肉牛龙

像海一样深的母爱——慈母龙

无敌的霸王——棘龙

我是“坦克”我怕谁——埃德蒙顿甲龙

天生的高音喇叭——副龙栉龙

史前“冤案”的受害者——窃蛋龙

迈向“恐人”的智者——伤齿龙

练就“铁头功”的恐龙——肿头龙

试读章节

一片热带森林里,几只大大小小的植食性恐龙正在一起觅食。这几只恐龙的长相非常相似,看上去是一家子:它们长长的脖子上长着一个小小的脑袋,身躯粗壮笨重,身后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只见它们抬起身子,用前肢上的爪子钩住植物的枝叶,不加分辨地塞进自己的嘴里,大口地咀嚼着。没过多久,附近的树木就统统都变成了“秃子”。这还不算惊人,吃完了植物的枝叶,这些恐龙竟然弯下腰来,开始狼吞虎咽地吞食地面上的石头。这一幕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你一定会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恐龙?为什么成年恐龙要带着自己的幼仔吃石头呢?

其实,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这看似“一家子”的恐龙,原来并不是同一种恐龙!在这群恐龙中,大的叫做板龙,而小的叫做鼠龙。板龙和鼠龙是“亲戚”,长相非常相似,个头却天差地别。板龙身长可达7米,站立起来的时候高达3.5米,乍一看很像放大了许多倍的鼠龙。大多数时候,“大胖子”板龙都用四肢行走,偶尔想要靠后肢站立起来一次,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它一般也懒得那么做。再看一看“小瘦子”鼠龙,它可就轻巧多了。虽然也长着细细长长的脖子和尾巴,但它可没有板龙那沉甸甸的“啤酒肚”,“身材”好得多!由于个子矮,鼠龙经常用后肢站立起来,这样才能和自己的大个子亲戚分享高处的树叶。性情温和的板龙一般也不会介意自己的“小弟弟”在身边觅食。

这时,森林深处突然蹿出了几只埃雷拉龙。这是一种早期的掠食性恐龙,素有“阿根廷闪电”之称。它们不怀好意地靠近板龙和鼠龙。

在这危急关头,“小瘦子”鼠龙表现得十分机警。它们比板龙更早发现敌情,一溜烟地跑了。这种“抱头鼠窜”的样子,真和它们名字中的“鼠”一模一样。当“大胖子”板龙发现情况不对时,它们已经被埃雷拉龙团团围住了。不过,板龙一点也不慌张,它们不慌不忙地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拇指上一根特化的长钉。要是被这根长钉砸一下,埃雷拉龙准得头破血流。

眼看没什么便宜可捡,埃雷拉龙灰溜溜地转身离开了。就在埃雷拉龙离开后不久,刚刚逃得无影无踪的鼠龙又出现了,继续亲密无间地和自己的板龙兄弟一起进食。

现在,你对鼠龙和板龙有一些了解了吧!不过,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那就是它们为什么都要吃石头。关于这个问题,就得由古生物学家来揭开谜底了。鼠龙和板龙都是植食性恐龙,它们主要以木贼、银杏等植物的枝叶为食。这些食物质地粗糙,非常难以消化,而它们又吃得很快,几乎是不加咀嚼地囫囵吞下。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鼠龙和板龙才会吞下一些石头,依靠胃的蠕动,将这些石头和食物反复搅拌摩擦。古生物学家把这种帮助消化的石头称为胃石。直到今天,不少鸟类还有啄食胃石的习性呢。  关于鼠龙的发现,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家何塞·波拿巴在阿根廷南部发现了鼠龙的巢、蛋,以及一些骨骼化石。当时发现的鼠龙,其身长只有20多厘米,和现在的老鼠差不多大。与小小的身躯相比,这些鼠龙化石的脑袋很大,上面还长着一双大眼睛。这么看来,鼠龙应该是一种长相十分可爱的恐龙,简直就像童话中的米老鼠。此外,鼠龙巢中的蛋也特别小,甚至可以装进小瓶子里带走。

如此迷你可爱的恐龙一经发现就轰动了古生物学界,大家纷纷惊呼“不可思议”。在巨兽横行的史前时代,这么小的恐龙该如何生存呢?难道它们就像今天的老鼠那样生活在地洞里吗?

很快,古生物学家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原来何塞发现的只是幼年时期的鼠龙而已,再过几年它们就会长大许多倍呢。而且,通过仔细比较幼年鼠龙和成年鼠龙的差异,人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鼠龙的脑袋和眼睛的比例会逐渐变小,最终变成典型的原蜥脚类恐龙形象。

现在,尽管鼠龙名列“最奇特的恐龙”之一,并逐渐为大众所认识,不过在它的身上仍有不少谜团。譬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鼠龙的皮肤是什么样的。不过,总有一天,古生物学家能够拨开笼罩在这个“小精灵”身上的重重迷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