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l:不能命名不常用的物品
松爷爷从年轻时就开始集邮,有好多漂亮而且珍贵的邮票,有一些是松爷爷在部队时,保留下来的战争年代的邮票,还有一些是在抗战胜利的时候,爷爷从各地寄来的慰问信上收集到的邮票,另外一些是新中国成立时发行的纪念邮票,甚至有几张是部队首长送给松爷爷的外国邮票和信封,每张邮票都有着或长或短,或精彩或平淡的一段故事。家里来客人时,他就会搬出他的集邮册,炫宝一样炫耀一番。
抗战胜利60周年时,老战友们到家里来聚会,爷爷想把集邮册拿出来,与他们一起回味那些共同战斗过的岁月,于是让花奶奶帮忙去找,松爷爷的头脑中幻化着各种集邮册的形象,可是“集邮册”这三个字,却好像从松爷爷的头脑中消失了一样,松爷爷手舞足蹈地做了好多动作,大家也没有弄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事只好作罢。
在吃饭的时候,松爷爷突然想起来了,他要找的东西叫作集邮册,于是让花奶奶马上去取,不然过一会儿这三个字就又逃走了。可是,花奶奶用手指敲着她的脑袋,一边努力回忆一边答道:“哎呀呀,我这个臭脑袋,你的集邮册被我放到哪里去了呢?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松爷爷满脸失望地说:“啊?是吗?是这样啊!真的是这样吗?那只好这样吧!”
故事22:不能命名常用的物品
渐渐地,松爷爷想打开电视机,说不出“电视机”,想拿来电水壶,说不出“电水壶”,指着杯子,说不出“杯子”。明明是每天都在使用的东西,却就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松爷爷变得不太愿意与别人交往了。
花奶奶倒是越来越爱唠叨了,刚刚向别人问过的问题,转眼间就又要再问一遍,常常会把一件事情翻来覆去地说上好多遍。
老两口的交流,有时仅仅是在自说自话,能够共同讨论一件事情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嘚不嘚医生的嘚不嘚:
在这两个故事中,松爷爷和花奶奶好像都是出现了说话的问题.一个是什么都不会说也懒得说了,另一个则是唠唠叨叨地说起来没个完。但是,在这个语言问题中,我们也可以同时捕捉到记忆障碍和注意障碍的影子。
如在这个故事中,花奶奶的唠叨和反复问类似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于她把自己刚刚问过的问题和刚刚得到的答案都忘记了,于是重复了一遍,可是在重复了一遍之后就又被奶奶立刻忘记掉了,于是奶奶只好再次地重复一遍……而爷爷奶奶的自说自话呢,则可能是由于他们都在关注着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根本没有留意到对方正在说话,或者说了什么,也有可能是不能记住和理解对方的语言。
故事23:物品分类困难
快过年了,老同事赵爷爷全家来看望松爷爷和花奶奶,给爷爷、奶奶带来了很多礼物,有茶叶、哈密瓜、红酒、足浴盆、放大镜、香皂、按摩球、火龙果、猕猴桃、橙子、木瓜、草莓、葡萄、福字、对联、香油等。奶奶正在参加夕阳红旅游,还要过两天才能回来。
松爷爷打电话给蛋蛋妈:“老赵给我拿来好多东西,都怎么办呀?”
蛋蛋妈:“都什么东西呀?”
松爷爷:“有水果,好多水果。还有用的东西,还有酒。”
蛋蛋妈:“都什么水果呀?”
松爷爷:“橙子,葡萄……猕猴桃……木瓜……”
松爷爷说得越来越慢,指着一大堆的水果,只见嘴动,不闻出声。
蛋蛋妈:“把用的东西和酒放到柜子里吧,水果放到冰箱里,别不新鲜了。”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松爷爷仍然举着电话,指着水果,动着嘴。
蛋蛋妈回到家里时,看见了一堆发了霉的草莓,问松爷爷:“爸,这是哪来的草莓,怎么都发霉了?”
松爷爷:“是前两天老赵拿来的。”
蛋蛋妈:“啊?您没告诉我还有草莓呀。”
松爷爷着急地说:“还没等我说完呢,你就把电话挂掉了,还有好多水果我都没来得及说呢。”
蛋蛋妈打开冰箱时,大吃一惊,发现放大镜、香皂、对联都被爷爷当作水果放进了冰箱。对联已经被压得皱成一团,在对联旁边,居然还发现了一个精致的红包,里面装着800元钱。蛋蛋妈把这些不应该出现在冰箱里的东西拿了出来,爷爷看到那个红包后如获至宝、笑逐颜开:“总算找到了,我着急了好几天啊,这是老赵儿子送给我和老太婆的压岁钱。”松爷爷从红包里掏出结满水珠的800元钱,心满意足地一张一张贴在窗户玻璃上,晾晒着。P53-56
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时间越久,我就越能体会到老人的可爱。在与痴呆老人共处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纯净的思维和弥散于他们眼睛里的纯净的神采所打动,他们可爱的笑容带给我快乐。夕阳下,他们在医院走廊里散步时,会不无依赖地拉着那个让他们喜欢的医生或护士的手,他们银发飘飘、目光柔和、笑意微微,好一幅温暖的桑榆美景图。
这部作品的创作,断断续续地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在写作过程中,许多老人的音容笑貌都曾经闪现在我的头脑中,并因此使我油然而生出许多的小感动。同时,我也感慨于在蓦然回首之间,我们这一辈人的人生历程也已经走过了一半之多。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来自于多方面的热情帮助。感谢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冼宁教授、于峥老师所率领的插画团队的倾力支持。感谢杨铭先生清丽而又洋溢着阳光气息的封面设计。感谢寿亚荷编审及编辑团队对于本书的全情投入和精心打造。感谢辽宁出版集团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本书提供了面世的机会和平台。
在银发浪潮正在来临之际,希望本书各位参与者的有温度的付出,能够使老人们生活得再好一点点、心情再好一点点、处境再好一点点。也希望60后、70后的老年后备大军,做好准备,迎接我们自己的老年阶段,因为,安康、快乐的老年生活,需要经过认真而努力的准备,才是有可能得到的啊!
想到老年,人们油然而生的多是畏惧和无助、孤独和无望的悲凉情绪,但是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这个阶段,与疾病和衰老共度数十年之久的时间。因此,如何安康、愉悦地度过这段时间,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痴呆原来可以很快乐》在承认和尊重老年人所固有的衰老和疾病的前提下,充分表达了即便是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保持阳光一些的心态,营造乐观一些的生活氛围。本书向老年人和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中年人所传递的,是接纳衰老,安老、享老,努力提高老年阶段生存质量的社会正能量,鼓励老人和他们的家属把衰老看作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积极面对老龄化带给家庭的变化。
在写作形式上,本书是一部别具特点的、关于痴呆的科普读物。
首先,在文字创作方面,《痴呆原来可以很快乐》从痴呆进展的5个阶段,通过松爷爷、花奶奶一家祖孙三代的5个人物,描绘出与老年痴呆相关的71个短小精悍的生活趣事。而且,在讲述了每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之后,均从科普的角度,配以名字叫作“喘不嘚”的老年医学科医生的、画龙点睛的专业解释和照护建议,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已经形成了对于痴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全面认识,并可以按图索骥地去对照了解自家老人是否已经出现了痴呆的迹象,或者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通过这部书,家属可以预先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老人将可能出现怎样的状况、家庭将可能面临怎样的困境。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白,作为痴呆老人的家属,我们应该如何妥善应对家庭的老龄化。
其次,书中大量的插画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倦感。特别是分布于各个篇章页处的前后共8张图片,通过展现爷爷、奶奶在向日葵地里连续的劳作场面,表现出了松爷爷和花奶奶对待现实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配合以第三章选择离开方式中的文字描述,可以使读者体会到爷爷和奶奶别样的、对待生死的客观态度。
另外,书中将痴呆的专业知识以科普的形式表达出来,无疑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意义。
而且,在受众群体方面,本书为普适性读物,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启示。
对于老年人,他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痴呆表现。
对于中年人,他们需要像花奶奶的儿子、儿媳那样,正确理解老人们看似荒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这部书可以提醒他们提高对老年痴呆的重视。
对于老人的孙辈们,这部书可以使他们不仅懂得老年人是一个需要得到帮助和尊重的特殊社会群体,而且也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照顾老人的辛苦。
对于老人的亲戚朋友来说,这是一部适于馈赠的老年文化精品。 对于老人的照护者和养老产业从业者,这又是一部易读易懂的痴呆照护教材。
最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作者深厚的老年医学背景、长久以来对于痴呆老人的关注和对痴呆相关临床能力的积淀,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老人生存质量的功能障碍。痴呆老人逐渐从既往社会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并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老人的痴呆行为,或许会引发诸多既复杂又难于解决的社会问题。
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许多人对痴呆的不了解或者刻意回避,因此使老人错失了最可获益的治疗时机。
提高全社会对痴呆的了解程度,将使老人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获益。即通过减轻症状、延缓进展,达到提高老人自身生存质量、降低照顾者照料难度、减轻家庭精神压力的目的。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则是老人有品质寿命的延长、医疗与照料费用的下降,以及家庭所付出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降低。
黄葵、韩毅主编的《痴呆原来可以很快乐》描绘出相关于老年痴呆的近70个短小精悍的生活趣事。在讲述了每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之后,均从科普的角度,配以来自于老年医学科医生的、画龙点睛的专业解释和照护建议。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黄葵、韩毅主编的《痴呆原来可以很快乐》通过松爷爷、花奶奶一家祖孙三代的五个人物,描绘出相关于老年痴呆的近70个短小精悍的生活趣事。并且,在讲述了每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之后,均从科普的角度,配以来自于老年医学科医生的、画龙点睛的专业解释和照护建议,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已经形成了对于痴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全面认识,并可以按图索骥似地去对照了解自家老人是否已经出现了痴呆的迹象,或者已经发展到了痴呆的怎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