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
分类
作者 李世强编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要求母亲跟他一起住到城里去,可母亲却不肯离开清静的农村老家,说是过不惯城市里边的生活。于是儿子也没再勉强母亲,并且说好以后每月都给母亲寄300块钱生活费。因为村子太过偏僻的原因,镇上的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近年来,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邮递员每次出现在村子里的日子便成了留守老人们共同的节日。邮递员每次一进村就会被一群中老年妇女团团围住,这些妇女们无非是想问问邮递员有没有自家的邮件或是书信,然后又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喜悦。这天,这位老母亲收到了一张汇款单,她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逢人便说是自己儿子寄来的。就这样,这张3600元的汇款单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觉得这孩子很孝顺,大家很羡慕这位老母亲。

几个月过去了,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上只写了短短的几句,说他不应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得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很快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工作太忙,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难以实现,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个月寄给她一次生活费,可又怕自己太忙而忘了误事,于是他到邮局后还是一次性给母亲寄去了3600元。几天过后。儿子收到了一张母亲寄来的3300元的汇款单。

儿子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把寄给她的钱寄回来,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再次在信中叮嘱说,要寄就一个月一个月地寄,不然的话她一分也不要,反正自己的钱也够花的。儿子难以理解母亲的做法,但他还是按母亲的叮嘱做了。后来,他偶遇一位进城务工的老乡,他便向这位老乡打听起了母亲的近况。老乡告诉他,你母亲虽然是独自一人生活.但她的生活很快乐,尤其是每次邮递员来的时候,你母亲就像是过节一样。她每回收到你的汇款都要高兴好几天呢。

儿子听着听着,不觉已满脸泪水,他这时候才明白,母亲固执地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的心其实根本不在钱上,而是全部在儿子身上。

其实,尽孝绝不仅仅在于形式,也不是说一定要给父母多少钱,空巢老人缺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真正希望的是儿女们对他们多一点关心。

天下英才何其多,不能以孟子那个时候的天下为天下。这个天下,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与孟子所说的“尚友古人”的意思是相吻合的。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天下英才可以说是“性善”的追求者。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重要根据。在孟子看来,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倾向,即所谓的“善端”。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因此又被称为“良知”。  孟子认为人虽然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是离不开后天的教育,从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地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孟子认为,人们只要坚持去寻找心中的“善端”,就会因为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经典启蒙读物《弟子规》里这样写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静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则面。”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教育孩子优良的家风,这些都是说的子女的行为准则,也可以说是做子女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唐代的时候,法典里边就规定人子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华夏文明的重中之重就是“孝道”,其核心就是以亲子情为主的人际情感关系。而如今,这样的以孝为先的家风正在缺失,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风”盛行。但想象一下,一个连孝顺老人都做不到的孩子,他的孩子又会继承他怎样的家风呢?因此,百善孝为先的优良家风传统,应该继续传承和发展,只有让孩子明白了孝的真正内涵,才能让孝的良好家风永久传承。

P009-010

后记

中国有句古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的优良传统都需要靠一点一滴地累积,而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可以得到五千年的传承,依靠的是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家风,就是在这样的传教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中华文化精髓。

《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家风,可以通过对孩子日常生活和习性的循循教导,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净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家风,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培养优良子女、传承家族文化最直接、最基础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孩子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连说教都不舍得,更别说把家风文化传承在他们身上。但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等到将来长大再想改,为之晚矣。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些事,在小时候如果不去教导,让他养成了习惯,那这种习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伴随其一生。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必须意识到家风的重要性,要想孩子在以后的未来有良好的品格和德行,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良好的家风。

目录

PART 1 德字诀:家风之精,在于品德

 善良是最美的品德

 百善孝为先

 让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代代传承

 正面鼓励,使孩子的爱心得到延伸和强化

 诚信乃孩子立身之本

 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

 勤奋犹如春起之苗

PART 2 严字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从孩子的卫生抓起

 偷窃是绝不可饶恕的行为

 孩子绝不可出口成“脏”

 先给孩子一个好身体,再让他学习

 掌握要领,家长不必为孩子吃饭烦恼

 自省,方可成长

PART 3 度字诀:过度保护,即是伤害

 对于孩子,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

 过度放纵也是一种忽视

 爱不能代替孩子精神的独立

 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残酷”的父母造就独立的子女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家长的“懒”中养成

 不能自立,孩子永远无法长大

PART 4 磨字诀:没有风雨,何来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适当的压力可激励孩子进步

 天才长在恶性土壤中最好

 不要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锻炼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吃苦造就孩子坚毅的品格

 坚强的意志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动力

PART 5 放字诀:家风要紧,教导要松

 让孩子做自己舞台的导演

 依偎在父母怀里,如何面对社会

 孩子要从小承担家的责任

 有些事该管,有些事要放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跌倒后就要学会自己站立

 家风并非是强迫教育

PART 6 智字诀:理性做事,平和待人

 莫让掌上明珠燃起嫉妒之火

 自卑的孩子如何感受阳光的灿烂

 “熊孩子”爱恶作剧,家长如何管

 拒绝急躁,教孩子遇事冷静

 让孩子学会克制,培养孩子的耐心

 别让多疑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合理期望,拉近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锻炼孩子,让孩子告别脆弱的内心

PART 7 教字诀:家风传承,言传身教

 良好的家风需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撒谎是否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脏话连篇,孩子如何学好

 发牢骚时请远离孩子

 引导孩子做一个懂得分享的人

 对孩子要做到信守承诺

 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自己的教育

PART 8 宽字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机会

 吾日三省,给孩子一些时间思考

 批评也要顾及孩子的自尊

 家风不是用“恐吓”调教出来的

 一味地责备无法造就品格好的孩子

 孩子“不知道”,要耐心教导

PART 9 巧字诀:家风教育,与时俱进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教导需要根据孩子的进步而循序渐进

 树立家风,也需因地制宜

 家风不等于让孩子实现父母的希望

 孩子有时也能成为父母的榜样

 家风教育,伴孩子快乐成长

后记

序言

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

在2014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档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浅不一的思考。当今很多家庭的教子观是一切围绕孩子,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是否还存在着家风,而我们现在的家风又是什么呢?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家风在现代家庭中,还存在吗?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里所指的家规也就是家庭传承中延袭的一种规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家风,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家族的风气。每一个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会受这个家庭家风的影响。如果一个家族有良好的家风,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拥有良好的素质,而每一个孩子又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因此,家风是否优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构成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倒了,这个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从小就很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到社会中也很难立足,甚至这些观念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仅对个人家庭,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都会构成不安定的威胁。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礼仪之邦,而家风也是五千年文化传承之基。古代就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这样优秀的典籍。关于树立家风、如何教子的故事也是举不胜举,如岳母在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教育岳飞要效忠国家,尽职尽忠。岳飞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导,用尽毕生精力对抗金兵,保家卫国。晚清时的名臣曾国藩,不管公务多么繁忙,时常会给家中写信,批改子女的文章,关怀子女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导子女如何做人,为他们建立简朴、勤奋、求学、务实的良好品质奠定基础。

如今,虽然家风和教育观念出现了一些差别,但还是有很多优良传统的家风盛行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西安市的退休工人尹惠玲,三十年如一日地一直照顾着自己的婆婆,毫无怨言。在五十多岁的年纪,还经常看一些了解老年人心理和生活习性的书,以加强自己照顾婆婆的知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年过百岁的婆婆陈凤英老人身体依旧健康,五代同堂,阖家欢乐。山东有一个年轻人叫田世国,在得知自己的母亲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了母亲,而母亲直到手术结束都不知道这个愿意为他捐献肾脏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上海中山医院的大夫也为之感动,说道:“至今为止,我们这里做过上百例肾脏移植的手术,但都是父母移植给孩子的,孩子移植给父母的,这是第一例。”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虽然如今人们的家风传承意识淡薄,但不代表着这种优良传统已经消失。这些事例中的主角,正是通过自身的品性和德行,告诉人们这些高尚的风格依就在,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把它传承到子女的身上,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内容推荐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何继承并将良好的家风传递给孩子?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乐于接受并执行?如何给孩子确立原则和底线,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观?营造良好的家风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李世强著的《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从九个方面细述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怎样培育和传承良好的家风,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让博大和煦的家风给孩子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及生活习惯等。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语言谈吐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并如生物的遗传一样,代代相承。因此,父母应提升自我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传承家庭美德,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李世强著的《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以家风化人的理念,以家风育人的方法,让传统优秀的家风和现代家庭实际相结合,建立新时代优良的家庭氛围,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