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博爱存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良骏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博爱存心》这本书是继《霜露》、《爱满天下》后叶良骏的第三本散文集。书中文章大部分刊于2010年后的全国报刊,一部分是开博客后写的随笔杂感等。

书中有六个栏目,“闲云轻履”是纯散文,乡情、亲情、友情、世情,字字句句皆从心头流出。“盈袖丝雨”为纪念、悼念文,每位逝者都成了寻不回的往昔。“抵掌絮语”是随笔杂感,大多为挥洒自如的博文。“淡笺浓墨”是书信,所选信件除致德高望重的长者、老师外,多为试解青少年、教师、朋友的疑惑,故未署收信人姓名,以保护提问者的隐私。“陶海珠玑”为陶研文章。“蒹葭秋水”为诗、韵文。

内容推荐

作者叶良骏秉承陶行知“博爱存心”的思想,以女性的细密敏锐感知乡亲、亲情、友情、爱情、世情,用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和娓娓叙事的方式表达,在书中营造了一个传统人文、现代理念与个人感受相结合的散文王国。作者与不同的人文和世俗环境对话,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感悟人生,细致地剖析世界和自我,激起读者回忆自身人生历程,和享受美丽世界、美好人生的渴望。《博爱存心》全书分为闲云轻履、盈袖诗雨、抵掌絮语、淡笺浓墨、陶海珠玑、兼葭秋水等六个部分。

目录

闲云轻履

 我的快乐老家

 常有敬畏之心

 秋风吹散了旧味

 月儿弯弯照故乡

 老家的房子——世德堂

 故乡的大屋

 煎熬后的自我救赎

 庄市汤家庙的年味

 善行的传承

 世上最痴情的人

 金灿灿的油菜花

 节日的回味

 悠长的叹息

 过年的味道

 端午粽

 母难日

 祝福我们的母亲

 陪父母去看戏

 去山里看星星

 家有“祖宗”

 那一年我输了

 有些事只适合想而不宜做

 水土不服的小牛牛

 红叶是秋的嫁衣

 守本分

 扯不断的中国根

 坚守

 痴人说梦

 多年朋友成兄弟

 国庆趣事

 那时怎懂有人在等我

 她在天涯

 我的同桌

 欲寄新词无驿使

 黄芗,你在哪里

 活着真好

 爱花人怎能活不过花

 没有听众的新年音乐会

 天天是个好日子

 死都不怕,还怕活!

 我心中的知识分子

 龙年回想

 圣诞随想

 国庆的回忆

 儿童节去看“国母”

 世上最美的风景

 逃离现代大城市

 盘点我的2012年

 读书人和书店

 书归何处

 都是电脑惹的祸

 我为博客狂

 老师的话

 “人”字走天涯

 和谐的无尽源泉

 误闯相亲角

 梅雨季节

 叹中秋

 相约去送秋

 罗星洲的遗憾

 乌桕树

 太阳到哪里去了?

 春天来了

 诗化的校园

 生日,为自己喝彩

 相由心生

 今晨天高云淡

 我喜欢听他的评弹

 天堂地狱之路

 你能帮我捉住它吗?

 做梦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盈袖丝雨

 死,也许是一种解脱

 送金福安先生远行

 唯有你常在

 让我以诗为你送行

 无墓可扫的痛

 小伊伊,我为你祈祷

 无语

 各就位,预备,跑!

 那种美丽的流动

 那舞动的小手帕

 故人人梦来

 依稀旧貌渺无迹

 我的窠娘我的娘

 中元节感怀

 母恩似海自难忘

抵掌絮语

 感谢遗憾

 该放下时且放下

 天涯共赏月

 做事之难

 衣不违时

 距离产生?

 成败得失只在心

 岁末回想

 元旦祝愿

 忙昏了头

 家累情更累

 钱有何用

 第四种感情

 婚姻的门当户对

 欲说校服好困惑

 年老的父母究竟该谁管

 探寻周杰伦之谜

 教师节的祝福

 “万尼亚舅舅”的遗憾

 从三访现代文学馆说捐赠

淡笺浓墨

 请多指教(致曾敏之先生)

 教育的前路一定光明(致于漪老师)

 最好的是了解(致朱怀新老师)

 都是一种抢救(致童椿华老师)

 老师是不能忘记的(致张永烈老师)

 很牵挂您(致黄芗女士)

 我们都很想念您(问候我们的班主任金韶瑶老师)

 是对是错都无悔(答老同学)

 不要自寻烦恼(答一个烦恼的中年人)

 学点人情世故(致忙得一塌糊涂的朋友)

 缺憾是动人的诗(致老友)

 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致颓伤的朋友)

 凡事不必太认真(致一位整天抱怨的男士)

 舔净伤口重新上路(写给离婚的女士)

 擦干你的泪(写给一个女孩)

 改变策略,适应环境(致一位青年校长)

 做人要敢说敢当(致一个苦恼的初中生)

 希望你别那么懒(致一位不称职的妈妈)

 心中有思念的人是有福的(致北方的朋友)

 人怎能轻易放弃(写给一位十足的文人)

 相约明年金秋(致老友)

 没有做,莫说做不通(致一位退休局长)

 活着的价值(致老同学)

 万紫千红尽染(致文友)

 希望自己不在俗世中(致诗友)

 春是不可阻挡的(致木兄)

 写作是有感而发(答一位读者)

 唱自己的歌(致一位歌唱家)

 道不同不相谋(劝一位生气的画家)

 快乐只在于心(答一个大学生)

 一封未得回复的信(致某地市长)

陶海珠玑

 快乐追求努力——市聋青技校毕业生受到欢迎

 充满希望的成长乐园——塘沽学校创“师生一同成长新模式”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的“陶缘”

 人生要忙也要玩——杨浦区国和小学的课外活动有特色

 让每个生命都灿烂——启慧学校“陶花”盛开

 “陶花”盛开在宝山

 “爱满天下”指引我们共同前进

 芳草萋萋

 陶行知在徐汇

蒹葭秋水

 你再也不能替我抹去眼泪

 即使重又相逢

 致小林

 收获

 远去的风——致

 故乡

 怀念

 往事

 离别故乡

 落叶

 残荷

 无寄

 怀想

 故园

 遐想

 中秋(致千里之外的朋友们)

 致母亲

 新春寄友(韵文)

 有寄

 祭文

附录

 种“陶花”的人

后记

试读章节

月儿弯弯照故乡

农历八月初九,我在故乡。族人一再邀请,说再不去,老家将不复存在。因造植物园,“老鹰湾叶家”将从地球上消失,所有的旧迹都会在推土机下化为乌有,连一根草都不会留下。割舍不下那份牵挂,赶紧去。族叔问我要住什么宾馆,我说,只希望在老家住一夜。

那夜,住在连升太公的小儿子家。因父亲是地主,几个儿子都在家务农。第一眼见到那小儿子(按辈分我该称他公公,乡人客气,说还是叫叔)我吃了一惊,他和连升太公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时候,因体弱,阿娘总在夏天的清早,带我去采集芋艿叶上的露珠。每次,总看见连升太公背着竹筐拾草,或在锄地,或把田里的小石头扔在一边。有一天,阿娘起得特别早,我看天还没亮,赖在床上不肯起,阿娘拖我起来说:“月亮婆婆还没回家,你看天上。”抬头望,一弯半月静静地与我对视,真像一把镰刀。我跳跳蹦蹦地走出门外,在河边捡到只鸭蛋,还没来得及高兴,阿娘就一把夺过去,放在原处拉了我就走。连升太公走过来了,他看到阿娘碗里的水说:“小娘呒没用场,又生病了?”他把蛋塞在我手里说:“露水炖鸭蛋,补的。”那天回家,我有蛋吃了。太公家养鸭,还雇了“养鸭郎”,村上人怕鸭子乱下蛋,分不清谁家的,干脆都不养鸭。可见太公在村里有点霸气,但我从未看见他凶的样子。记忆中的他,布衣布鞋,整天忙个不停,完全像个农民。想起那只鸭蛋,我眼前的“小儿子”与太公面容重叠在一起,往事如风吹去,童心无法被左右。

他们住在老房子宅基上盖的二层楼屋,厨房有大灶。叔坐在小凳上烧火,烧的是一根长木头。以前,大家都烧稻草,要不停地往里添柴,现在老家已不种水稻,当然没了稻草。好在到处拆房,不怕没木头,但叔说,还是稻草烧饭香。看着灶里跳动的火苗,想起幼时烧火添柴的情景,似乎还听见阿娘在骂:“又看野眼了?快加柴,饭要夹生了!”叔的脸被灶火映得红彤彤的,他说起阿娘生前往事。农忙时,他的儿女无人照看,阿娘自告奋勇代他们领。有时午饭来不及做,孩子就在我家吃。那时是定粮制,孩子吃了阿娘的“定粮”,她就只好吃菜糊糊。稻草也定量供应,不够烧,阿娘自己喝生水、吃冷粥冷饭,但孩子总有热饭热水。如果不是阿娘施以援手,这几个孩子没人管,不知能否养大!婶也说,你阿娘,真正好人啊!已不是第一次听人夸阿娘,心里热热的。

晚饭后,他们打麻将,我生平第一次遗憾自己不懂此行,连看都看不明白。听着哗啦啦的洗牌声,想起阿娘生前也喜欢打麻将,她眼睛不好,常因看错牌而输。乡人忠厚,后来都不再找她,她不再上牌桌,陪我的时间更多了。

我站在石桥上,四周很静,只有蟋蟀在轻鸣。远处传来一二声狗吠,使夜更加空灵。天上一弯娥眉月,满天星星闪着柔光陪着它。对河的屋子黑黢黢的,一株株老树以巨大的黑影遮掩了门、窗,屋子像团团阴云,沉沉地罩在寂静中。那弯半月似曾相识,唤起我久远的记忆。那个七月初七,也是这样的弯月,阿娘坐在河边,手里拿只针线筐。幼小的我,还有阿大阿姑,彩贞姐等几个女孩,跟着阿娘学做女红。阿娘说,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女孩要比穿针、绣花、剪鞋样……我使劲地捏着针,想把线穿过去,可那只针眼实在太小,线又是软绵绵的,怎么也穿不进,气得我把针扔进了河里。阿娘叹着气说:“小娘怎能十只指头并拢,勿会穿针引线!将来呒没人家娶你!”我哪懂此理,还说:“别人勿要没关系,只要阿娘要就好。”几个女孩在月光下“晒”自己的手艺:绣花鞋面、盘纽、织带、老婆婆帽……阿娘做裁判,忘了她说谁的手最巧,也不记得谁得了第一,只记得阿娘笑骂我:“侬迭只笨贼佬,将来啥人要!”我撒着娇:“阿娘要,我就跟着阿娘!”听得月亮笑弯了腰。小小的我,怎知阿娘有一天会走得不见踪影,不会女红的我,再无处去寻绣花做鞋的她!

夜,静悄悄。水,清幽幽。抬头望月,恍如昨日。几十年未在故乡住过,今晚,站在桥头,坐在石阶上,夜凉如水,人影皆无。我的眼前闪过一幕幕童年往事,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阿娘在河埠头洗衣;连升太公的牛掉进河里;阿根公公疯疯癫癫地走过田埂;阿香姐挑着担芋艿去庄市镇卖;呒下巴阿姑忧郁地站在黑漆大门口;“门口阿娘”又在哭两个生痨病死去的儿子;生芳阿太拔直喉咙骂“失踪”的儿子阿宝……月儿弯弯照故乡,一切如旧:两只老鹰嘴依然守卫着小村;洋房依然屹立在村东头;纺织娘依然唱着歌;小河依然默默地流;乡音依然高亢脆亮……但是,所有的记忆已无法续旧时的梦,故乡将被连根铲除,我的灵魂再无所依。抬头望,只有弯弯的月亮,远远地,注视着这片土地,无语凝噎。

2012.9.28

P11-13

序言

人生当歌

严建平

继《霜露》和《爱满天下》之后,叶良骏老师的第三本散文集《博爱存心》又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中所收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在《夜光杯》上发表过,因为工作关系,得以先睹为快,现结集重温感受也就更深了一层。

《新民晚报》1982午复刊后,我们这些新上路的年轻编辑,对如何评判文章的好坏,有些拿捏不准。在一次总结会上,老社长赵超构先生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引用了朱光潜先生那篇谈写作练习的文章,把文学作品分作言情、说理、叙事、绘态四大类。如诗歌侧重言情,论文侧重说理,历史、戏剧等侧重叙事,山水、人物、杂记等侧重绘态。赵超构先生认为,情、理、事、态四者应该是新闻报道和副刊文章中固有的内容,它们不是个别孤立的,有的好文章就兼有其中的一、二或三、四,最好是做到四美齐全。

赵老的这一课,给了我们很大启迪,这以后,我就依据“情、理、事、态”这四个要素来选稿,来评价一些作品。拿这四个要素来看叶良骏的这本新著,便可发现她是努力做到了四美齐全的。

首先是一个“情”字,这是叶老师所有文章中最突出的亮点。她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以真情真心抒写生活,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我的心里充满爱意,皆来自故乡无处不在的善行”;时长辈的尊重之情:“因为阿姑,家乡变得格外温暖,使我常常有想回家的柔情”;对朋友的关爱之情:“交朋友不难,难的是你自己是否有一颗别人看得清的心”;对学生的护犊之情:“让我在这里抱抱你……我愿以一颗母亲的心,祝福你。”当你读到这些文宇,不能不被地深挚的情感所打动。

她的文章情中寓理,点点滴滴的所思所感,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淡笺浓墨”这一揖中,她给许多人写信,这些收信人都普普通通,甚至无名无姓,如答一个烦恼的中年人,她这样劝诫道:“不要画地为牢,不要奢望太多,更不要自寻烦恼!火很美,却会灼伤人!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迷路了。”她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说出的道理,却有着鲜明的个性。

也许因是老师,她特别擅讲故事,娓娓道来,曲折而生动。如《那时怎懂有人在等我》,把一个少女对一名军官朦胧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让人动情。如果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收视率一定会很高。

叶老师说这些文章都是她所见所闻,因此就有很强的“现场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叶老师描绘人物、山水,历史,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叶老师说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她人生旅途的履痕,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皆出于爱和感恩。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只有懂得爱和感恩,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深切的感受。

后记

这本书是继《霜露》《爱满天下》后我的第三本散文集,时间跨度正好20年。书中文章大部分刊于2010年后的全国报刊,一部分是开博客后写的随笔杂感等。

20年里写得最多的其实不是散文,出的最多的书也并非是散文,而是有关陶行知研究的著作。这是工作需要,当然也是爱做的事。只是,最割舍不下的不仅是“陶行知”,还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情,许多地方……这一切留在我心里,现在都变作文字活在我的书里了。

书中有六个栏目,“闲云轻履”是纯散文,乡情、亲情、友情、世情,字字句句皆从心头流出。“盈袖丝雨”为纪念、悼念文,每位逝者都成了寻不回的往昔。“抵掌絮语”是随笔杂感,大多为挥洒自如的博文。“淡笺浓墨”是书信,所选信件除致德高望重的长者、老师外,多为试解青少年、教师、朋友的疑惑,故未署收信人姓名,以保护提问者的隐私。“陶海珠玑”为陶研文章。学陶师陶30年,这类文章写得非常多,虽是工作,但写得同样很用心。“蒹葭秋水”为诗、韵文。从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后来为稻梁谋,为圆梦忙,中断了好多年。近年重拾起,自认还是挺有韵味的。“附录”为去年《文汇报》头版刊登的文章,记者写得很客观、很真实。特别喜欢题目“种‘陶’花的人”,是对我恰如其分的评价,放在书里,作为几十年辛苦跋涉的一个总结。

徐中玉先生百岁高龄为书题词,钱谷融先生题了书名,两位大儒是我敬仰的师长,我当加倍努力以报厚爱。毛蓓蕾老师病重时送我的话,我实当之有愧,现收在书中,作为恩师十周年祭。方明老对我寄予厚望,他的嘱托我一刻不敢忘。叶元章先生的赞赏,是一种期待。他们的话,对我更是鞭策。承蒙严建平先生百忙之中看完全部书稿并作序,使拙作顽铁生光,特此敬谢。

书中所有的文字如流水,其源头是不尽的爱,一路奔腾、翻卷、吟唱、欢笑,都化作美丽的风景。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忧所憾,还有梦想,都在这里面,可以不必饶舌了。

叶良骏

癸巳年夏至于梦陶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