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奋斗与坚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成杰编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原本不叫彭清一

作为老艺术家和“共和国演讲家”,“彭清一”这个名字被很多人知晓,也被收录在《中国当代艺术家辞典》。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彭清一”并不是我的本名,而是当年我为了考上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艺术系临时改的,这个故事我在后文会详细讲到。

1931年3月23日,我出生于山西省忻县樊家野场(今忻州市忻府区樊野村)一个普通农家。这一年,国共摩擦升级,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率领2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这一年,日本人为了大举侵华,先后制造“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紧接着爆发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民族受辱,群情激奋,大批学生在南京请愿却惨遭国民党军警镇压;这一年,国难还遇天灾,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下游淹死14万人。

在华夏的历史上,那是一段血与泪的岁月,是永远的国耻。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加天灾不断、屈辱与悲壮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呱呱坠世。今天,我在全世界演讲的时候还会激情澎湃地大谈爱国主义,有些人很不理解。我想说,如果你像我一样出生在那样一个年代,你就会发现,爱国主义就是注入你血脉中的基因。

1931年出生的人,属羊,是金羊命——按民间说法,年少多灾,中年渐发。别的不说,“年少多灾”,我是真的体验到了。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以务农为生,本不富裕的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就更加难熬。

当时有多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每天到县城读书,都自己背着书包,光着脚走七八公里;吃的是高粱面糨糊,连个窝窝头都没有,更别说有钱买鞋了。

我有个同学,叫马润双,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有一天,他看我实在饿得扛不住了,就送给我一个窝窝头,拍着胸脯对我说:“我已经吃过了,你赶紧吃了吧!”这是我吃得最香的窝窝头,三两口就吃完了。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吃过饭,这个窝窝头是他一天的口粮,为了救济我,他就那么饿了一天。

我在家中排行老四,是最小的,我上面有三个哥哥,因为太穷,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我的二哥、三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贫穷,于我而言,是发指的记忆。

“穷苦,不应该将一个人打倒。”我的家庭从小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父母的教育理念,对我一辈子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祖父彭化鹏在当时的忻县颇有名气,他是地道的乡村秀才,读过很多古书,曾在私塾教书,写得一手好字,常帮乡亲写对联和状子,加上乐善好施,遇到大事热心出主意,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是一位集学问与名望于一身的长者。  祖父教子有方,家父彭良臣在他的培育下,后来考入了我们山西省当时的最高学府——山西大学堂,成了采矿第一班的一名高才生。毕业后,家父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拳拳赤子之心,得到了阎锡山的赏识。阎锡山十分器重家父,常把一些至关重要的基建项目、重工项目及军事项目交给家父。

然而,家父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他看不惯阎锡山的军阀做派和违背历史潮流的“土皇帝”做派,多次与之发生激烈争执。最终,胳膊扭不过大腿,家父借病辞职,回到了老家忻州樊野村,过起了粗茶淡饭的日子。

因为二哥、三哥的接连夭折,家父对我的出生格外重视,从给我的取名就可以看出来。我的本名叫彭家祥,乳名为金河。家祥,是家父对于我将来家庭美满祥和的寄望;金河,是祈望着我将来物质上富有,财富能像村边的小河水一样流淌不息。

父母把希望和寄托都押在了我的身上。当时,我们一家四口人,只有两亩地,靠种植高粱和土豆生存,一年的收成根本就填不饱肚子。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富有远见的父母,还是坚持把我送去私塾读书。

家父于我,是慈父,更是严父。家父受祖父的熏陶和感染,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小时候,忻县附近的大小庙宇里,到处都有家父写在牌匾、石刻上的笔迹。家父从小也刻意培养我学习书法。他给我立下了一条规矩:每天除了在私塾里练习毛笔字外,回家后要再练字一个小时。

我从小性格外向,非常贪玩。有一次,放学玩的时间过久,忘记了练书法的事情了。等我回到了家,看见父亲手持木板站在那里。我以为他只是吓唬我,就赶紧跑上土炕,准备开始练字。这时,父亲走过来,二话不说,抡起木板,朝我的屁股狠狠打去,一边打,一边说:“叫你还敢没出息!看你还敢贪玩!”

P3-6

目录

第一章 苦难是一种生命的雕刻

 我原本不叫彭清一

 10岁,幸福戛然而止

 以破庙为家的日子

 日本鬼子刺刀下流浪

 从太原一路走到北平

 感恩老妈妈救命的黑豆

 解放军战士送我干粮

第二章 人生在成长中走向成熟——孤儿的逆袭

 新中国第一届大学生

 我为什么改名为“彭清一”

 没有艺术功底的面试

 24人睡通铺的幸福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

 身兼重任去西南工作

 一辈子恩师戴爱莲

第三章 舞出精彩人生——舞蹈艺术家

 爱就爱得深,干就干得好

 为新中国的命运前程而舞

 毛主席第二次接见

 在华沙,我的左眼差点瞎了

 艰难外交时期的文化先行

 别动我脖子,快送我去医院

 我的舞伴姚雅男

 毛主席第三次接见

第四章 活着干,死了算——面对命运不测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

 被抄家、批斗、下放的日子

 让我坚定信念的吴晓邦老师

 “四人帮”倒台后的春天

 将舞技传承给好苗子

 猝不及防被迫告别舞台

 新老交替的短暂悲哀

 55岁选择重新出发

第五章 用生命影响生命——演讲家的使命

 他们抬着我去演讲

 文化部领导来我家

 最好的赞誉是感动

 每一场都是第一次

 将听众放在心中

 激情是我的标签

 我传播的是大爱

 从演讲家到铸魂之师

第六章 经历过风波,才会越活越潇洒——事业传承

 友谊是一笔精神

 财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桃李芬芳满天下

 古稀之年我依然很忙

 演讲本身就是艺术

 只要还能讲我就讲下去

第七章 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日日精进

 观念要改变就得学习

 读书启发我的灵魂

 青春的使命是开拓

 培养一个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

 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要问

 永葆青春的秘诀

序言

他,出生在“九一八事变”那年,家乡沦陷在日本人统治之下;

他,10岁丧母,从此成为流浪儿,以四处乞讨做童工为生;

他,只读过2年私塾,却成了新中国第一届大学生;

他,没有学过舞蹈,20岁“高龄”补习“童子功”,却为共和国赢来了两枚金质奖章;

他,奋斗一生,受到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莫洛托夫、米高扬、布尔加宁、铁托、胡志明、尼克松、福特等国内外领导人接见;

他,30岁之前从没有谈过恋爱,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事业,为舞蹈他左眼失明,脖子受伤到现在咽食艰难,左腿残疾只能靠钛合金假膝走路;

他,35岁结婚,蜜月还没度完,就被红卫兵抄家、批斗、下放劳改;

他,7次申请,3次入党,党籍被取消过两次,对党的忠诚却与日俱增;

他,55岁高龄,重新出发,从舞台到讲台,成为“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他的名字被收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辞典》;

他,传道育人,演讲超过5000场,直接听众超过300多万;担任200所大学的兼职教授、27个大型企业的高级思想政治顾问;

他,嗓子长期超负荷工作,随时有癌变的可能,却依然坚持在演讲的舞台;

他,大起大落,却始终激情应对人生,他说过:“一个人没有激情和热情是很难成功的,激情和热情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高度责任感的体现”;

他,是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生命呐喊”的人,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他就是我的恩师——彭清一。10年短暂的童年生活,8年的流浪生活,36年的舞蹈生涯,32年的演讲生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放在彭清一老师的身上,最恰当不过。彭清一老师的一生,曲折而又辉煌,充满励志色彩。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过时;他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大格局,值得我们学习。

成杰

巨海集团董事长

上海巨海成杰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内容推荐

成杰编著的《奋斗与坚守》是彭清一教授的一部回忆录。

他,1949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央歌舞团舞蹈队队长,中国舞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和第五届理事。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曾为新中国赢得两枚国际金质奖章。

他1985年残疾以后,从舞台走向讲台,先后在26个省、市。自治区演讲5100多场,被中宣部授予“全国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称号。他与李燕杰、曲啸、刘吉合称为“共和国四大演讲家”。

他的演讲如波澜壮阔的史诗,排山倒海,气势恢弘。他用真诚、激情、幽默、沉吟、呐喊来赢得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他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丰富、轻松的生活片段之中,使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编辑推荐

《奋斗与坚守》是由“共和国四大演说家”之一的彭清一先生口述,成杰编著的。文中彭清一先生回忆了自己的生平,讲述了没有舞蹈天赋的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名舞蹈家,却又因伤病,于50岁选择了最为艰苦的演讲之路。文中着力体现了彭清一先生对于祖国的爱,不论祖国处于什么样的变故,都选择相信党相信祖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