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临危出战
王弼生带领警卫连两个排的士兵赶到南翔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集团军总司令部李参谋引导队伍来到火车站的一个货仓,与在此等候的补充营官兵见了面。
李参谋告诉王弼生,补充营带队的是一个叫黄开坤的少校营长。
“哪位是黄营长?”王弼生在仓库门口高声问道。他见一个中年军官缓缓起身,便疾步进入仓内,在军官面前站定,双脚一并敬了个军礼:“教导总队见习参谋王弼生见过黄营长!”
中年军官侧了侧身子,冷漠地说:“不敢当。我黄某人虽然军衔比你高,但我们是补充兵;你军衔低,可你代表了教导总队。我应该给你敬礼。”说完提高了嗓门儿,“第2军团41师242团1营营长黄开坤,带领600补充兵向总队长官报到!”
黄开坤缓缓地并了一下双脚,敬礼的动作却慢了几拍。
王弼生没有等他的手举起来,便急忙上前握住,道:“黄营长客气了,我又不是长官,咱们就不客套了。咦,听口音,黄营长是山东人?我是胶东人。咱们是老乡啊!”
“好哇,老乡好!”黄开坤把手抽出来,转身命41师的弟兄往里挤了挤,让出一块能坐下百十人的地方。警卫连两个排长带队进入货仓,士兵们随便坐在地上休息。王弼生挨着黄开坤坐下,几次扯起话头,都被他冷漠地拒绝。黄营长闭着眼睛假寐。王弼生有了种热脸贴凉屁股的感觉。
昏暗的灯光下,41师的弟兄惊羡地看着警卫连士兵手中的武器,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瞧人家,到底是委员长的近卫部队,清一色的机关枪、德国毛瑟,真他妈阔气!”
“每个班还有两挺冲锋枪!”
“弹囊鼓鼓的,连钢盔、水壶都是外国货。啧,啧,这才叫队伍。”
黄营长也在观察这支小部队。心道,都说教导总队是老蒋的铁卫队,薪水高,训练好,武器精良,果然名下无虚。看着自己身边那一簇簇的老套筒,心里那个别扭——自己带的6个连才6挺机枪,而对面小部队6个班就有6挺,还有他们手中的冲锋枪、步枪,看枪身烤蓝和流畅的外形,都是进口货。想到自己和600弟兄就要补充进这样的队伍,心里稍微舒畅些。
一个补充兵起身到警卫连一个班长面前说:“兄弟,让我摸摸你的枪吧,拿这样的家伙和小鬼子干,死都值了!”
胸前挂着冲锋枪的班长下意识地伸出手臂挡住了,四目相对,两只手僵持着。
王弼生见状笑了:“让弟兄们摸摸吧。明天,大家就是一口锅里吃饭的战友了。”声音一涩,“等到了江湾,弟兄们的枪差不多都能换了,总队伤亡弟兄的武器,等着大伙儿拿去打鬼子呢!”
王弼生的话引起了一阵呼应声。补充营的弟兄们兴奋地忘记了困倦,警卫连士兵也不再拘谨,大家熟络起来。有的弟兄开始教冲锋枪的用法了。
黄开坤扫了一眼王弼生,对这个年轻的中尉有了点好感。
一个小时后,两支队伍的弟兄们终于安静下来,长途跋涉的疲劳让他们睡得很香。
凌晨4点,货仓外传来汽车马达的轰响。门外响起洪亮的声音:“王弼生、黄营长,有作战命令!”
王弼生和黄开坤迅速起身到门外,向吉普车上的长官敬礼。
“教导总队见习参谋王弼生向长官报到!”
“第2军团41师242团营长黄开坤向长官报到!”
长官走下车,比画了一下算是回了军礼。王弼生这才看清来者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少将。他有些困惑,“副总队长,你怎么来了?”周振强手里拿着地图,直接走到车灯前,看了一眼王弼生说:“我也是凌晨1点接到张总司令电话从江湾赶来的。军情紧急,下面我布置任务。昨天夜里,日军一个步兵大队从张华浜潜入我庙行、大场防线,向南翔方向运动。其目的,估计是趁我后方空虚偷袭集团军总司令部。我军在南翔只有一个警卫团,实际兵力只有两个营,除了警卫司令部,还承担着铁路车站、弹药库、总医院的守卫任务。”
周振强神情肃穆,口气严厉:“形势严峻!南翔地区只有你们这支可机动的部队。司令部命令你们疾行军40公里,到苇岗村布置阵地,阻击日军。你们必须在上午10点前到达,坚守到下午4点,为从南京赶来的部队赢得时间。即使战到最后一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是死命令!明白吗?”
“坚决完成任务!”王弼生和黄开坤一起立正,高声回答。
“好!我宣布任命:由41师补充营和教导总队两个警卫排组成加强营,任命王弼生为代理营长,全权指挥部队;任命黄开坤为副营长协助王代营长完成任务!听清楚了吗?”
二人均是一怔,互相看了一眼,高声回答:“听清楚了,保证完成任务!”
周振强放缓语气:“兵力少,装备差,阻击任务艰巨。你们有什么要求?”
王弼生略一思忖说:“补充营只有6挺轻机枪,弹药也不足。副总队长最好给补充几挺机枪和一宗弹药。”
“好吧,我想办法。我让高参谋开车送过去。时间紧迫,马上集合队伍出发!”周振强说完,把车上的一个老乡请下来,“这是司令部找来的向导,苇岗村人。祝你们顺利完成任务!”
周振强同王弼生、黄开坤握手告别,郑重地给二人敬了个军礼。 王弼生明白长官敬礼意味着什么。心想,这支不足700人的队伍怕是回不来了。一股军人的悲壮和豪情油然而生——是到了用鲜血和生命报效国家的时候了!
黄开坤集合起队伍。王弼生只用一分钟对全营官兵进行了简短的动员,随即命令部队跑步前进。
黄开坤一路上沉默不语。王弼生能够理解黄营长的感受,让一个中尉指挥一个少校,怎么说都不公平。何况,他从未真正地经历过战火,而黄营长却身经百战,是从血火中一路拼杀出来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