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权鉴(朱氏王朝家国天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世化编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变。”做事要名正言顺。为了使自己的统治能够万世延续,统治者们往往会编造各种谎言来美化自己,神话自己,使自己的统治蒙上一层神秘的外纱,这样更能愚弄百姓,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秦代陈胜吴广起义时,曾使人用帛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暗中放进别人刚钓起的鱼肚中,并使人晚上模仿狐狸高叫“大楚兴、陈胜王”;刘邦当年听始皇赢政说东南有天子气,就在家乡胡编了些“赤帝子”将来要取代“白帝子”的话来抬高自己,刘邦的妻子吕氏也常说“刘邦头上常有云气”之类的话;黄巾起义,张角兄弟边令众人裹黄巾、扯黄旗,边派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金田起义的洪秀全称自己是天父之子,称自己为天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将政权、将个人神秘化,也的确都收到了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的成效。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没有任何家族背景。如果不编一些故事加在自己头上,美化自己的出身,那么就会让所有的人留下这么个疑问:同是平民出身,肩膀头一样高,为什么偏偏你做得了皇帝!难道我就不行吗?这种不服和挑战思想的存在对新生的王朝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朱元璋登基之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借助神来使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

朱元璋为了神话自己,编造了自己出生时的一些故事。朱元璋出生之前,他母亲在田地里干活,由于疲惫至极而睡去。梦中一道士给她吃了一粒药丸,也就是仙丹。第二天陈氏干活的时候忽然觉得就要临盆了。她连忙往家赶,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再也支持不住,就躲到山坡下的二郎庙里面,生下了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诞生的时候,整个二郎庙里面都闪着红光,以至于映得附近的山岭也红彤彤的,这自然是不同凡响的事情。而当陈氏把朱元璋抱回家之后,街坊乡亲们发现朱元璋的家里也是一片红光。起初,善良的乡亲们还以为朱元璋的家里起了火,就连忙拿着救火的工具跑了过来。等到了近处一看,却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就是朱元璋的家里人,一年之中也经常发现自己的家里有红光在闪,最终发现了原来是敬神的灯光在闪。从此,朱家越发认为朱元璋非同俗人凡胎。

由于古代社会里人民生活疾苦,再加上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的落后,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水平很有限,而天下的百姓对皇帝的出身在当时非常在意。人们普遍认为“君权神授”,认为皇帝就应该是上天派下来管理人的,皇帝的生死存亡都体现着上天的旨意。皇帝们也更乐意承认人民这样的看法,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出身更加贴近于人民的观念,他们便会想出种种办法来迎合和麻痹人民大众,使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不会生出反叛之心,以利于自己政权的稳固和统治的顺利进行。

朱元璋为了巩固万世帝业,编造出神的故事来抬高他自己。他的传说也是如此美好,但这都不可能是真实的。那么真实情况怎样呢?

在朱元璋出生之前,家境困难,负担极重。为了生计,陈氏怀胎十月仍然要坚持在田问劳作,连一点休息的时间也没有。直到临盆之前,才不得已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以至于最后只能草草地在二郎庙里把朱元璋生下来。由此而观陈氏之生朱元璋,联想到一位母亲所经受的磨难,实在远不如传说的那样浪漫。

朱元璋出生后,朱家又多了一人吃穿,负担更加沉重,做父亲的朱五四甚至已经没有钱给新出生的朱元璋买一方新的绸布(当时绸布是常用织物,但很贵)来包裹身体了。幸好他在河里意外地拣到了一块别人丢掉的旧红绸布,就给朱元璋裹了身子,勉勉强强免去了买不起红绸布的尴尬。

朱元璋真是一名制作神话传说的大导演,使得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者趋之若鹜,为博帝王“开心颜”而大伤脑筋。这使得人们对于他的身份有了新的解释,并且这种传说有助于稳固朱家的江山社稷,有利于明朝的统治,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有利的,所以朱元璋就要趋向于这种说法,不仅自己去编,而且鼓励下臣去附会。

朱元璋为了把自己神化,还曾撰写过一本《周颠仙人传》。在《周颠仙人传》中,明太祖记载了周颠的身世及其事迹。其中说到,周颠面见朱元璋,唱道:“山东只好立一个省。”然后用手画成地图,指着朱元璋说:“你打破一个桶(统),做一个桶。”朱元璋西征九江,行前问周颠:“此行可以吗?”回答说:“可以。”又问他:“友谅已经称帝,消灭他怕不容易?”于是周颠仰首看天,然后说:“上面无他的。”如此云山雾罩的事情不胜枚举。又说十年之后,一次朱元璋害了热病,几乎要死。这时赤脚僧觉显送来药,说是天眼尊者和周颠仙人送到。朱元璋服下后,晚上病就好了。

由于成功地借助了舆论,朱元璋的出身一下子高贵了许多,与真实的情况相比,的确有云泥之别。但人们接受了这个传说,同时也接受了这个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家天下因而成了这个传说最大的受惠者。

P6-8

目录

第一章 朱家王朝的缔造者 太祖朱元璋

1.乱世投军,攀凤起家 (2)

2.假托神明,美化统治 (6)

3.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9)

4.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16)

5.贪我6两,枭首剥皮 (19)

6.废丞相,集大权于皇帝一人 (24)

7.封王建藩,加强皇室力量 (29)

8.杀功臣,除后顾之忧 (32)

9.特务统治,监视天下 (36)

10.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必严惩 (39)

11.设规矩,防宦官外戚 (42)

12.防后宫乱政,嫔妃殉葬 (45)

13.言传身教,培养家族接班人 (47)

第二章 仁慈帝王 惠帝朱允炆

1.为防儿子内讧,皇孙继位 (52)

2.建文新政解严霜 (55)

3.叔侄相争,下落不明 (57)

第三章 开拓之君 成祖朱棣

1.掩天下耳目,制造出生之谜 (62)

2.炫耀文治,编《永乐大典》 (65)

3.设内阁,分担皇帝事务 (67)

4.宣扬德化,郑和下西洋 (71)

5.浚通大运河,构建皇朝生命线 (74)

6.防边患,迁都北京 (77)

7.设东厂,重用宦官 (81)

8.五出漠北,维护北部边境安宁 (83)

第四章 短命之君 仁宗朱高炽

1.兄弟相争,曲折登基 (90)

2.在位一载,开盛世之先河 (94)

3.暴卒身亡,死因成迷 (96)

第五章 守成之君 宣宗朱瞻基

1.又一出叔侄相争 (100)

2.甩开包袱,撤兵安南 (102)

3.宠爱贵妃,逼妻退位 (104)

4.蟋蟀天子,开朱家盛世 (107)

第六章 转折之君 英宗朱祁镇

1.幼年登基,延续盛世 (110)

2.宠信太监,皇位易主 (112)

3.重新登位,杀戮功臣 (114)

4.诛杀曹石,朝政清明 (117)

第七章 救时之君 代宗朱祁钰

1.临危受命,力保天下不失 (122)

2.贪恋皇位,贿赂大臣立太子 (125)

第八章 专情皇帝 宪宗朱见深

1.储位动荡,皇路曲折 (130)

2.任用奸佞,朝政荒废 (132)

3.遍设皇庄,毁坏王朝经济基础 (135)

4.违背祖制,随意任用官员 (137)

5.宠爱宫女,差点绝嗣 (139)

第九章  中兴之君 孝宗朱祐樘

1.勤政爱民,延缓衰败步伐 (146)

2.宠爱皇后,包庇外戚 (151)

3.溺爱独子,权力传纨绔 (154)

第十章 性情皇帝  武宗朱厚照

1.高贵血统,承继大统 (158)

2.借助太监,巩固权力 (162)

3.奴才欺主,“立皇帝”伏诛 (166)

4.宁王造反,家族内部起纷争 (169)

第十一章 中材之主 世宗朱厚熜

1.伦序当立,兄终弟及 (174)

2.礼仪之争,皇权至尊无上 (176)

3.树权威,改革祀典 (182)

4.换首辅,控制内阁 (185)

5.财政危机,制定《宗藩条例》 (188)

第十二章 悠闲天子 穆宗朱载垕

1.二龙不相见,忐忑十几年 (192)

2.执掌天下,革弊施新 (194)

3.开放边禁,促进蒙汉交流 (197)

4.甩手掌柜,垂拱而治 (201)

第十三章 亡国之君 神宗朱翊钧

1.幼年继位,权力易他人 (204)

2.阁臣相争,制造千古疑案 (206)

3.清算张居正,敛财害天下 (210)

4.神宗昏庸,党争乱国 (212)

5.国本之争,遗祸整个家族 (215)

第十四章 一月天子 光宗朱常洛

1.红丸迷案,葬送朱家最后的救命稻草 (220)

2.李康妃恃宠生娇 (223)

第十五章 木匠皇帝 熹宗朱由校

1.新帝即位,移宫起风波 (226)

2.醉心木匠活,大权旁落 (228)

第十六章 末代帝王 思宗朱由检

1.除魏忠贤,收回大权 (232)

2.巧借天意,重新组阁 (237)

3.勤于政务,无力回天徒枉然 (240)

4.剿抚并用,绝海盗之患 (242)

序言

明朝(1368—1644年)是继元朝之后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汉族地主政权的重建与发展。明朝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建立了明朝,开创了朱家276年统治的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

说起明朝,说起朱家统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想到的是不理朝政的皇帝们,他们就像一个个败家子,折腾着祖宗的基业。在朱家统治时期,虽然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了无数的骂名。综观明朝的朱家皇帝,大多都有近乎病态的偏执性格,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成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刚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的明朝。

鲁迅先生在论及明朝时曾说:“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也有学者抨击明朝是中国的大黑暗时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就是从明朝开始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狄更斯这段《双城记》里的话正好可以形容人们对于朱氏天下的不同看法。

和历朝历代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度里,家族统治是那个时代唯一的选择。父传子,子传孙,皇帝们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传给自己的子孙,而子孙的贤孝、愚笨却在所不问,而正因此就决定了家族统治的命运。朱家历代十余位皇帝,无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占据了大部分,他们身居皇帝之位却不履行皇帝义务。即使这样,朱家家族还是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造成这样的奇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大明权鉴─朱氏王朝家国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内容推荐

明朝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将近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封建史上手工业作坊经济十分发达、市井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朝廷统治濒临崩溃边缘的时代。

鲁迅先生在论及明朝时曾说:“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也有学者抨击明朝是中国的大黑暗时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就是从明朝开始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狄更斯这段《双城记》里的话正好可以形容人们对于朱氏天下的不同看法。

《大明权鉴(朱氏王朝家国天下)》由李世化编著,供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

《大明权鉴(朱氏王朝家国天下)》由李世化编著,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体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