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端木自在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仙娥踏云送神童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秋,浙江余姚。一个隐匿在群山之中的纯朴小镇,一个靠着姚江水与世外牵连的“世间桃花源”。其年秋,一则孕妇怀孕近十四个月未见生产的新闻在当地的山水人家间疯传一时。

“听说了么,王家二儿媳妇还没生呢,那大肚子,已经像个熟透的西瓜了,我怀孕那年,九个多月就生了,啧啧。”

“是啊,相公那么帅气、有才,媳妇又漂亮贤惠,还是头一胎,要是个怪胎就可惜了。听说,王家人连中秋都没过好……”一群女人,一面在河边浆洗衣物,一面闲聊,流水也好久没跟着这样热闹了。

这个话题,树下下棋的男人们也热议了有些天,但他们不像那帮老娘们一样停留在“生理性”层面。

“这王家人本就不是我们一样的寻常角色,我看这孩子也注定不是凡物!”

“此话怎讲?”

“哪吒三太子不就是怀胎三年才出生,一出生就有一身好本领,还有能耐闹东海!我虽没什么文化,却也知道,古往今来一些大人物出生,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看来我们这小余姚,是要有凤来栖喽!”一位老者捋着自己稀疏的胡须,边说边将了棋盘对手的军,引得周围一片赞许声。

说起这支王家,隐居在余姚这样的山水之地,如闲云野鹤,却是大有来头。

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王”与“谢”说的不是别个,正是东晋著名的两大家族:陈郡谢家与琅琊王氏。东晋年间,王家出了一位旷世的大人物,就是集书法家、军士将领与“东床快婿”等诸多亮点于一身的王羲之。王羲之因为晚年与同僚闹了点小矛盾,便辞去官职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过起隐居的日子,最后自适而终。从此,王家大族中的这支也就在浙江一带开枝散叶起来。

太久远的关系毕竟已难考证,但就近而言,这支王家也是相当有性情的。

元末明初,这支王氏的传人叫王纲。早些年,王纲在山中的小日子过得挺好。但意外就出在他的一身本事上。这王纲不但能文能武,还会看风水,能算过去未来。更让人称奇的是,他还会驻颜术,六七十岁仍“齿发如少壮”。别人或许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好“猎奇士”的刘伯温可是关注了他好久了。

作为王纲的好友兼粉丝,刘伯温三番五次地举荐王纲,最后朱元璋一旨令下,七十多岁的王纲也只好硬着头皮出山了。可惜,没过多久,王纲就因为纷乱死在了广东。几乎是亵渎的方式,老神仙死在了尘世。

王纲之后,他的儿子、孙子、曾孙都是坚守先人“遁世无闷”之志,在浙江山水间过着教书为乐的隐儒日子。宁可跳崖伤脚,也要拒绝朝廷的启用。

久了,美丽余姚也就成了他们最终挑选的栖息地。

成化年间,这支王家的户主叫王伦,五十多岁,白衣飘飘,细目美髯。虽然他人本身并不老,但以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算来,也该算是“老王伦”了。

老王伦便是余姚“十几个月未生产”人家的老爷子。与其他家人只担心母子安全、健康问题不同,老王伦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心事,他比所有人都更希望听到这婴儿的哭声,他要在这啼哭声中找到答案和救赎!

作为“一生只爱竹”的隐士,王伦用了自己人生几十年的时间种竹、赏竹、咏竹,他还自号“竹轩先生”,有竹和书陪伴的日子,王伦这大半生过得也算清净惬意。

年轻时,王伦打心眼里愤世嫉俗,尤其看不起那些“向官看齐”的读书人,觉得他们打着“爱国”和“成人”的旗号,实则是王权富贵的奴隶。可是,人到晚年,王伦自己也陷入了这个怪圈。年纪越大,他就越强烈地希望子孙们能够“学而优则仕”,一来可以为国为民做点事,二来也可以光耀门楣。

老实说,这个想法本身是正常的。毕竟,将满腹经纶货于帝王家,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甚至也是许多读书人都逃不过的宿命。可是,王伦却很有负罪感,他很挣扎:这样的世道,皇帝昏庸,宫妃、太监、道士当权乱政,儿子们若真入朝为官,如果不肯助纣为虐,难免会落得飞蛾扑火的下场;而当年先祖和后祖都能抛下功名与诱惑隐居山野,自己的决定又算不算是违逆了祖上的意思呢?

三个儿子之中,老二王华的资历最高,也最努力,王伦对他寄予厚望。所以,当王华的孩子近十四个月都不出生时,王伦觉得这是祖上的预警和上天的惩罚。

一面觉得自己错了,一面又觉得没错。像是在等待宣判一样。日子在焦灼中到了农历九月三十。奇迹从一个仙梦开始。

当天,王家人见孕妇的肚子仍是没一点动静,感觉又没戏了,便都早早睡下了。

亥时,王老夫人岑氏(王伦妻子)被一阵喜庆的仙乐声惊起,恍然中,她又感觉有人在召唤自己。循声望去,才发现声音竟是来自天边。惊呆时,已是天门大开。氤氲气霭中,一位长相脱俗、衣袂翩翩的女子正踏着彩云而来,在女子身后,还跟着几位衣着华丽、气宇轩昂的侍女。一个个周身都散发着七彩炫目的光芒。

“这哪里是什么人间女子,竟是天人!”王老夫人下意识地双手合十,想拜一拜这些“女菩萨”。为首的仙娥却抢先止住了她的膜拜,还笑盈盈地将一个大胖小子交于她手上。

耳边的鼓乐声越来越大,王老夫人还能听见这些仙娥们清脆的道贺声:“老夫人,恭喜王家了……”

王老夫人这一开心,笑得就用过了力,也就笑醒了。意识到只是个梦,她不禁怅然若失:“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掰着手指一算,到今天,儿媳已经怀胎整整十四个月了!想到这,她竟觉得眼眶有些湿润了。

就在这时,丫鬟急惶惶地跑来叩门,外面的骚动声也越来越大。P3-5

书评(媒体评论)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

——左宗棠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西乡隆盛

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杜维明

目录

第一章 圣人身世不寻常

 仙娥踏云送神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戏慧童,和尚反遭戏

 这个老爹很强悍

 咏月金山寺,出名要趁早

第二章 天下最等事是做圣贤

 读书只为做圣贤

 格竹子?格出个啥

 书生的最份“军事考察报告”

 逃婚问道:有多少爱可以胡来

 蜜月期走出的书法大师

 访大儒:圣人必可学而至

 一波三折科考路

第三章 狂而不疯的“官二代”

 你好,偶像

 刑部里来了个王青天

 踏上生命中的一座灵山

 九华山上神仙多

 阳明洞,别有洞天

 灵魂在诗意中升华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主考大人吗

 京城诗友赌年华

 讲学开启圣贤路

 相见恨晚,圣人之交淡若水

第四章 步步惊魂的权力格局

 另类天子开启另类“新纪元”

 “八虎”把朝廷搞得鸡飞狗跳

 大臣辞职,“八虎”升职

 问天下谁敢斗“宦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萧瑟寒风别京城

第五章 山高水长,颠沛流离贬谪路

 锦衣卫千里大追杀

 余姚亲友如相问,硬命已过钱塘江

 最大的智慧是活下去

 他乡遇故知

 风雨兼程路三千

 意志是战胜劫难的法宝

 岳麓山寻访先贤足迹

 屈原、贾谊:同命兮同往兮

第六章 龙场悟道,推开圣贤这扇门

 你为弃妇,我亦然

 险为人识的原始往事

 先悟了生死,再悟圣道

 蓦然回首,那“理”就在吾心处

 何陋轩内,君子亭边

 醉心讲学,梦里不知是贬客

 圣师来自山沟,学术耀了贵阳

 圣学实有大出处

 瘗旅情,飞鸟思乡情

第七章 再出山,世事皆心事

 先下手为强

 刘瑾集团覆没记

 流放生涯终于结束了

 庐陵知县不授案

 大兴隆寺成了圣学大本营

 读《大学》,到底要怎样读

 滁州岁月,布道山水间

 一五一四年,南京!南京!

第八章 临危受长缨,大儒初用兵

 贼匪之患猛于虎

 剿匪,为什么是王阳明

 壮志将酬之时,百姓水深火热之日

 万安剿匪,牛刀小试

 剿匪还得靠“知行合一”

 不请神,自己造神

 象湖山: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被“三振出局”的山大王

 民难做,好官也难做

 山中贼要破,心中贼也要破

 一五一八年,王门“颜回”丧

第九章 旌旗遮日战鼓响,鄱阳大战擒反王

 宁王世家,造反世家

 朱宸濠可不是野猪皮

 宁王举刀砍向大明的脊梁

 为了良知,该出手时要出手

 那年赣江止水人

 “四十八万大军”的大忽悠

 搞死宁王不偿命

 朱宸濠打安庆,王阳明打南昌

 攻打南昌:兵战心战一齐上

 王阳明出击,朱宸濠中计

 鄱阳湖,最后一战

 美人插曲:女怕嫁错郎

第十章 国学大师VS“神猪”帝王

 荒唐开局:潜在对手是这样长成的

 第一回合:天上掉下个威武大将军

 第二回合:英雄大咖也有寂寥时

 第三回合:争取良知太监来助阵

 第四回合:不做人欲的牺牲品

 弈局难了,人心难了

 风流玩主终西去

第十一章 凡事学事自洗心,只此修行玄更玄

 如此“新建伯”,是祸还是福

 若晚节,血色夕阳

 既生萼,何生阳明

 我笔绘我心,我心昭日月

 高师出高徒:迢迢圣路,师生唱晚(上)

 高师出高徒:迢迢圣路,师生唱晚(下)

 一生心血“致良知”

 圣门盛宴之夜宴

第十二章 人生未若归去来,百年化尽渔樵话

 发妻撒手去,生死两茫茫

 天泉证道:让善恶再飞一回

 这一行,成了最后的战役

 百战归来一病身

 此心光明,此生光明

 魂归故里,青山有幸埋圣骨

 神奇心学照后人

附录一 王阳明生平年表

附录二 王阳明箴言录

序言

芦荻丛中战鼓响,鄱阳湖尾水如天。

那一年,站在风生水起处的统帅,已不是腹黑丑杰朱元璋,也不是野心爆满的陈友谅。而是他们的后辈,一个病怏怏的瘦弱儒生。

在儒生对面,是朱元璋的正经后人——宁王朱宸濠,一位正拥兵造反的藩王。

儒生带着一批临时集合起的“乌合之众”VS反王率领的数万大军。

没有悬念的开始,在当月须臾之后,却缔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儒生赢了,他以“秒杀”的方式彻底粉碎了一代反王,还有其精心策划了十几年的“帝王春梦”。

那个儒生,就是“明朝一哥”王守仁。因他曾筑室故乡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江湖人称“王阳明”,后来成了通称。

五百年前,他是文官、是诗人、是书法家,他打通朱陆,创立心学,宣扬“知行合一"。他的授课内容和书信被弟子收录到《传习录》中,帮助世人“震霆启寐,烈耀破迷”,在当时阴暗的社会中开出“致良知”的新风气。

他是这样一位大儒,却又有着神乎其神的统兵才能。危难之时,王阳明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一次次指挥千军万马,一次次“化腐朽为神奇”,为大明江山立下煊赫战功。

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他是一代伟人,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全能圣人之一。

他是儒,是圣,是雄,亦是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五百年来,他更像是一个“超级巨星”、“伟大的偶像”,迷倒了众多历史大鳄和万千的平民百姓。他是圣师,是灵魂导师,他的个人传奇、军事哲学和心学思想,指引着徐阶、张居正、东乡平八郎、孙中山、毛泽东等时代巨人不断攀越人生巅峰。他的《传习录》成为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圣经……

五百年后,天与地依旧,王阳明亦不曾走远。

隔着岁月、沧海与桑田,他仍能看穿迷失在花花世界中的现代人,感受人们的挣扎、恐慌、迷茫,看着人们一点一点地丢弃了最初的梦想和信仰……那些焦灼的人们抱着肩膀,抱怨他人,抱怨撒旦,像是被生命遗弃的孩子。他们抱怨说,天阴了,日沉了。

王阳明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人们自己的心中贼在作怪!

但正如他所坚持的:山中贼要破,心中贼也要破。

王阳明回来了,不是带着大而空的理论,而是带着他厚重的体悟,他要告诉世人:不但人人都可以直面困难、超越物欲横流的限制,还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你愿意打通心中的宇宙,开启良知。

在那之前,他要先为我们讲述他自己的人生故事:讲他自幼才学不凡,却花了数年时间才取得功名,还是以一个不知名的小官入仕;讲他上疏救忠臣,却被奸党刘瑾打到屁股开花,发配到偏远的贵州龙场去野居,还一路遭到追杀;讲他后来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力了,却功高震主,不仅遭到官场同僚的构陷,还遭遇明代最“奇葩”皇帝朱厚照亲自抢功……讲他在这样的险恶中,仍然能够一颗圣心、两肩正气地前行,并乐得以此为修行。

他把这世间的一切战斗,与外人的、与外事的、与自己的,都当成是“心战”,与心中贼之战。

应战,不是慌乱,而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应战,不是杀机四起,而是心怀良知。以虔诚之心“致良知”,让良知体现于一言一行、一神一意,将良知“行”出来,在长久的“事上磨”中,打赢心中贼。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回来,良知与人心,人们的常快乐功夫,还有全能圣人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就如,风雨总会过去,初日曈曈,雨痕新霁渡头沙;就如,人心的冬天也会过去,溪深几曲,树老千年雪作花。

内容推荐

王阳明强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理论+实干。

王阳明自幼才学不凡,却花了数年时间才取得功名,还是以一个不知名的小官入仕;上疏救忠臣,却被阉党刘瑾打到屁股开花,并贬谪到偏远的贵州龙场去野居,还一路遭到追杀……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生死考验后,他最终悟出了圣人之道。这次龙场悟道,不仅让王阳明获得了内心的丰富与安静,还获得了一种觉醒的力量——知行合一。后来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力了,荡平了江西巨寇、平定宁王之乱、扫清广西部族匪患,可功高处却不只遭到官场同僚的构陷,还遭遇明代最“奇葩”皇帝朱厚照亲自抢功……端木自在著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通过完整而深入地讲述王阳明传奇的人生故事,带您领悟阳明“心学”和“知行合一”的精髓所在。

编辑推荐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是一本以王阳明及其思想学说为中心的个人传记作品。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的“阳明心学”,为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书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龙场悟道的狂喜和圣人得道的平静之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作者端木自在语言时而幽默诙谐,时而云霞满纸,令全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