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杰、川岛真编写的《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主要讨论了在历史和文化上渊源至深的中国和日本对对方的认识,特别是认识中的误解和分歧;研究了试图在中日关系中既保障本国的“国家利益”,又使两国“共存”的政治家、外交官、军人和知识分子等的各种活动;关注在中日两国漫长的对立和断交时期仍然存在的多重交流渠道和谈判场合中,两国政治家、外交官、企业家和民间人士如何利用各自人脉参与中日关系,以及他们的活动给两国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内容推荐

刘杰、川岛真编写的《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为日中青年历史学术会议的第三部成果,探讨了自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近150年的中旧关系。

全书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在历史和文化上渊源至深的中国和日本对对方的认识,特别是认识中的误解和分歧。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试图在中日关系中既保障本国的“国家利益”,又使两国“共存”的政治家、外交官、军人和知识分子等的各种活动。

第三部分关注在中日两国漫长的对立和断交时期仍然存在的多重交流渠道和谈判场合中,两国政治家、外交官、企业家和民间人士如何利用各自人脉参与中曰关系,以及他们的活动给两国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目录

第一部 想象与逻辑

 1880年前后日中报刊的论争——吞并琉球、亚洲及相互印象【盐出浩之】

 导言

 一 19世纪下半叶东亚的报纸与舆论

 二 日中报刊围绕日本吞并琉球问题的“论争”

 三 日中报刊“论争”中的相互印象

 结语

 晚清驻日使团的日本研究及其认识(1877~1894)【戴东阳】

 导言

 一 琉球问题研究

 二 朝鲜问题研究

 三 修约问题研究

 结语

 亡国 亡省 亡人——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王奇生】

 一 危机:亡国、亡省、亡人

 二 动员:事件、运动、革命

 三 主导、参与群体

 四 组织化程度

 五 中心口号

 六 集体行动的物质基础

 结语

 战火下的影像和人生——中日全面战争时期的重庆电影与电影人【汪朝光】

 一 重庆电影的官营特质

 二 重庆电影的主流趋向

 三 重庆电影的受众影响

 四 战时影人的处境与抉择

第二部 权益与共存

 中国青年将校的日本陆军留学体验——以蒋介石的高田留学时代为例【川岛真】

 导言

 一 军人蒋介石——风貌、成绩、晋升

 二 身为野战炮兵的蒋介石的军人生活与活动

 三 回忆中的日本体验

 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后”构想——议和准备委员会与币原喜重郎【加藤阳子】

 导言

 一 时代背景

 二 会议记录分析

 三 以什么样的论据夺取权益?

 结语

 日本在华统治与中国顾问——以“关东州”和刘心田为例【松重充浩】

 一 本文的问题意识和课题设定

 二 中国人在“关东州”的法律地位和本文使用的基本史料

 三 裁定内容的依据与中国顾问刘心田

 四 关于日中间案件的裁定内容及其特点

 结语

 相反的日本宪政观——以美浓部达吉和张知本为中心【中村元哉】

 导言

 一 民国媒体界与日文书籍的翻译

 二 民国时期的宪政思潮与日本——美浓部学说的接受

 三 张知本的《宪法论》与日本宪政观

 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记忆与浅层的历史和解

 ——以日本前军人访华团为中心【杨大庆】

 一 日本前军人访华的背景

 二 访华的经过和结束

 三 围绕历史观的讨论

 结语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大平正芳——以第一次日元贷款为中心【王新生】

 一 中国政府转变外资政策

 二 日本政府决定对华提供日元贷款

 三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

第三部 构想与交涉

 日中关系中的“中国通”外交官——芳泽谦吉、有吉明的时期【刘 杰】

 导言

 一 “中国通”外交官的人脉

 二 “中国通”外交官的“外交力量”所驱动的日中关系

  ——芳泽谦吉与币原外交

 三 力争夺回“外交”主导权——有吉明与“广田外交”

 结语

 日中战争初期中国的对日方针——以陶德曼调停中孔祥熙的活动为中心【岩谷将】

 导言

 一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

 二 第二次上海事变与第三国调停

 三 九国公约会议

 四 德国调停方案的重新讨论

 五 苏联的动向

 六 南京陷落与“班乃岛”号事件

 七 德国再次调停

 八 对美国调停的期待

 九 中方的答复

 结语

 周恩来与日本——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对日外交的开展【李恩民】

 一 构建人与人交流的机制

 二 从失败的日本留学中所学到的(1917~1919)

 三 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摸索与挫折(1949~1958)

 四 竭力推动民间外交与构建核战略(1958~1971)

 五 走向正常的国家关系的外交战略大转变(1971~1976)

 六 周恩来的外交遗产

 高碕达之助与战后日中关系——日本外交从“政治”向“经济”的转变【加藤圣文】

 导言

 一 在满洲取得的经验与经济合理主义

 二 从实业家到政治家

 三 日苏谈判与日中谈判

 结语

 廖承志与中国的对日民间外交【王雪萍】

 导言

 一 廖承志在新中国建立前的经历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外交方针

 三 中央决定由廖承志负责对日工作

 四 廖承志与中国对日工作机制的变迁(1949~1972)

 五 民间力量与对日友好活动的开展

 结语

 “红色贵族”的民间外交——西园寺公一的角色和作用【马场公彦】

 导言:关于断交期间日中外交的分析视角

 一 西园寺到北京赴任

 二 促进日中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

 三 与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之间的消息收集和传递

 四 中国政府的对日宣传

 五 “文化大革命”让他失去了作用

 结语:“西园寺机构”的成就与局限

后记

相关人物介绍

相关年表(1840~2012)

索引

执笔者介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8: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