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族出身:好风凭借力
我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个家族社会,权力主要由一些名门望族掌握着。李渊出身贵族,这一先天的有利条件使他很容易被其他家族理解、接受和支持。这为李渊后来夺取权力、登上皇位、开创李家天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公元618年至626年在位,谥号“太武皇帝”,庙号“唐高祖”。李渊的家族在其祖父李虎时便已开始飞黄腾达。李虎为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官至太尉。李虎因为助后魏权臣宇文泰成功政变,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位极荣贵,死后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晒,袭封唐公,北周时任安州(今湖北安陆)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建国以后,追尊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追尊父亲李日丙为世祖元皇帝。
李氏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被时人称为关陇贵族集团。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家世门风。李氏家族与北周皇室及隋朝的姻亲关系,是以独孤氏为纽带的。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之子,、即北周的第一个皇帝明帝,做了皇后。七女儿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即后来的隋文帝,也做了皇后。四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李晒,这便是李渊的父母。由此可以看出,李渊家族自祖父以来便家世贵显,不仅与北周皇室宇文氏有着姻亲关系,而且与隋朝杨家有着贵戚关系,李渊与隋炀帝杨广互为姨表兄弟。在北周时期,李渊的父亲就迁居长安,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市),后由于父亲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渊七岁就袭唐国公。李渊青年时,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人缘极好。
李渊的妻子窦氏,也出生在一个军事贵族家庭。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她的父亲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武帝宇文邕十分喜爱她,把她接入宫中抚育,常常随侍左右。窦氏小小年纪就对政事十分关心,有独特的见解。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才貌不凡,不能将其随便嫁人,就决定为女儿谨慎选择一位“贤夫”。于是当窦氏到了出阁年龄之时,窦毅命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的人才会入选。四方英杰纷纷争相上门一试,但都没能如愿。李渊也慕名而来,他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最终将女儿许配给了他。由此可见,李渊年轻时即卓尔不群。
窦氏嫁给李渊后,尽心尽力辅佐丈夫,每遇丈夫有难解之事总能一语中的,提出中肯意见。北周亡国之时,窦家作为宇文家的姻亲,居然没有受到牵连,不能不说是因为窦氏与李渊结下的这门婚事。隋文帝独孤皇后与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即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窦家成为新的皇家姻亲,加之窦毅谨慎自守,对隋文帝小心侍候,所以才免遭祸患。李渊因姨母独孤皇后的关系,受隋文帝垂爱,在朝廷上十分受宠。
隋朝建立之初,李渊还只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补为千牛备身。在他此后的政治生涯中,窦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能够不断得以升迁。窦氏为李渊生有四子,建成、世民、元霸、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公主,后嫁给柴绍为妻。
唐高祖李渊一出场就带着满身的富贵,他在前朝、当朝中的位置,因为姻亲的关系可谓左右逢源。在那极为重视家庭门第和姻亲关系的年代,李渊的出身无疑为他后来开创自家的天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旁人所无法比拟的。
P2-3
第一章 奠基李家天下 唐高祖
1. 贵族出身:好风凭借力
2. 晋阳起兵:时逢乱世,英雄辈出
3. 拥立新君:师出有名,建李唐天下
4. 大一统:征战全国,力克群雄
5. 各色朝臣:容百家为李氏所用
6. 百废待兴:创业之初,万事开头难
7. 府兵制:亦农亦兵,利家利国
8. 太上皇帝: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二章 开盛世 唐太宗
1. 悲歌玄武门:与其坐以待毙,弗如先发制人
2. 文官武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 吏制改革:集思广益,避免
4. 修《氏族志》:综观天下,唯李氏独尊
5. 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以稳坐高位
6. 贬佛抑道崇儒:因势利导,为我所用
7. 从谏如流:兼听明,偏信暗
8. 贤后长孙:相夫教子,母仪天下
9. 凌烟阁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10. 侯君集谋反:唐太宗忍痛除之
11. 远交近攻:扬李唐国威,四海皆臣服
12. 金丹毁身:功大于过,瑕不掩瑜
第三章 守成之君 唐高宗
1. 太子之位: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2. 平高阳谋反: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即出手
3. 起用罪臣:恩威并重,以求忠君之士
4. 以废后立威信:皇权初试,君临天下
5. 武后手段:为树威信,重臣
6. 司法与边事:文治武功,逞父遗风
7. 委政武后:君子不与命争
第四章 血雨腥风女皇路武则天
1. 入选宫廷:缘起唐太宗,受宠唐高宗
2. 天后参政:初登政治舞台
3. 重订《姓氏录》:提高武姓地位
4. 数易太子:凭谁问“虎毒不食子”
5. 谅贤而用:视死如归的刘苑
6. 武周帝位:革唐命,竟是武家天下
7. 打击异己: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
8. 任用酷吏:以高压政策对决父权社会
9. 内宠之乱:位高权倾,姑息养奸
10. 难议子嗣:于自家与夫家中取舍
11. 五王:还政李族,无奈的结局
第五章 孱弱天子 唐中宗、唐睿宗
1. 废立之间:任皇权摆布的棋子
2. 纵容韦后:后宫干政,朝纲大乱
3. 狠毒妻女:野心膨胀,为所欲为
4. 摇摆之间: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5. 太平之死:为皇权,姑侄一争到底
第六章 高处不胜寒 唐玄宗
1. 外贬功臣:欲使其“悠闲自保”
2.“友爱”兄弟:故作姿态难掩猜忌
3. 掌控禁军:以忠诚之仕确保帝王安危
4. 废后不立:控制内宫势力
5. 明皇手段:以俭治国,毁财树威
6. 一日诛三子:难皇家骨肉情
7. 奸相当道:口蜜腹剑,试图扳倒太子
8. 宠遇杨氏:外戚,终招大祸
9. 马嵬兵变:贵妃既死,谁是主谋
10. 凄凉晚景:繁华盛世,过眼云烟
第七章 国难称王 唐肃宗
1. 忍辱负重: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
2. 趁乱执政:不失时机,终成大事
3. 良娣弄权:江山残破,无心内宫
第八章 平叛天子 唐代宗
1. 宦官干政:内大臣的迅速崛起
2. 大乱之后:江河残破,帝王奈何
3. 异族频扰:无回天之术
第九章 力求革新 唐德宗、唐顺宗
1. 对待朝臣:用人当疑还是用人不疑
2. 姑息藩镇:凭谁问“藩岳坐镇,辅我京师”
3. 宦官典军:是无奈还是悲哀
4. 两税法:划时代的赋税改革
5. 重病即位:稳坐二十余载的皇太子
6. 二司马:有志革新,雄心未竟
第十章 中兴名君 唐宪宗
1. 内禅之谜:成大事者不拘小义
2. 大臣遇袭:天子脚下,为所欲为
3. 裁制藩镇:坚决用兵,英主伟志
4. 元和礼佛:人算不如天算
第十一章 短寿天子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1. 子以母贵:皇三子登基
2. 纵情享乐:万民之君,居之有愧
3. 无心政事:在其位不谋其事
4. 牛李党争:明争暗斗所为何来
5. 唐敬宗之乐:有其父必有其子
6. 唐文宗之道:同父所生,天渊之别
7. 甘露之变:不以成败论君王
8. 唐武宗所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9. 内忧外患:李党贤相平定之功
10. 大举灭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十二章 唐末贤君 唐宣宗
1. 终结牛李党争:深藏不露,隐而待发
2. 科举选官:能者上,庸者下
3. 宰相和宦官:平衡内外,为我所用
4. 不怒自威:恭谨节俭,惠民爱物
5. 严律宗亲:家事不为,岂可治国
6. 仙丹误命:宿命如此,无法逃离
第十三章 骄奢之主 唐懿宗
1. 混沌继位:天子出自十六宅
2. 暴敛钱财:成由勤俭,败由奢
3. 怒杀御医:滥用皇权,天理难容
4. 起义:官逼民反,强弩之末
5. 广建佛院:倒行逆施,佛不佑唐
第十四章 末世弭音 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
1. 阿父掌权:山河裂变终归西
2. 企图治国:恶贼当道,回天乏术
3. 任人宰割:明日黄花,东流之水
大唐王朝(618—907年)是中华民族封建时期的中兴时代,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唐高祖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李唐王朝得以建立,历经289年,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大唐王朝一直向前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唐高祖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中,力克群雄,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夺取了皇位。之后,为了一统天下,李渊率部先后与河北窦建德、领导瓦岗寨起义军的李密,以及刘武周、杜伏威等势力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在唐太宗李世民初期实现了天下统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尽管他的皇位是通过在“玄武门兵变”的刀光剑影中胜出而获得的,但是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从各方面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大臣的选用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摒除偏见,将秦王府幕僚与唐高祖旧臣及原太子的部属统一起来,为自己所用,使他们在朝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君臣齐心协力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唐高宗李治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不算是最出色的。他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舅舅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在太子之争中,李治坐收渔利,而他的治国之策,完全沿着其父的道路前行,成为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守成之君”。但他仁弱的个性,给了他的皇后武则天以一展身手的机会,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一位“千古女皇帝”。
武则天通过掌控唐高宗,进而一步步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进行控制,最终夺取了李唐政权。为了稳固武氏家族的统治,她不惜打击唐高宗时的旧臣,又采取了包括任用酷吏、鼓励告密等在内的多种手段来维持强权政治。在武则天时期,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与武则天的男宠们都仗势而兴风作浪。最后,武氏家族大势已去,加之民心所向,又将皇权还予李氏家族。
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同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息,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正说大唐廿一帝》,旨在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
自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至唐为朱温所灭,前后经历近300年。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同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迹,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刘亚玲编著的《正说大唐廿一帝》,旨在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
《正说大唐廿一帝》由刘亚玲编著。唐朝(618—907年)是中华民族封建时期的中兴时代,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唐高祖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李唐王朝得以建立,历经289年,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大唐王朝一直向前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外交、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