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严宏伟//邱然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作者严宏伟、邱然,从2013年到2015年,历时三年,从北京到广州、珠海、江门、深圳、肇庆、惠州、梅州、清远、西安、照金、富平、长葛、江西、三门峡、洛阳,行走10000多公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人数超过100入,没有“据史料记载”,没有“文学化创作”,只有最原始的访谈实录,还原群众口中最真实的习仲勋。

内容推荐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作者严宏伟、邱然在广东、陕西、北京等地采访了40几位曾在习仲勋身边工作过的领导同志。从其口述回忆的第一手材料整理出关于习仲勋践行群众路线的事迹编辑成书,具有很高历史价值。

目录

卢瑞华

 “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是习仲勋同志主政的终极目标

李灏

 他是第一个敢于在中央工作会会议上提出给广东“放权”的人

张帼英

 “县委领导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杨应彬

 毛主席说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方苞

 “为群众办事,不要怕错,有些事情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

厉有为

 “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中国共产党”

粱广大

 和群众在一起,就像鱼回到水里

张汉青

 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来书写“群众路线”这四个大字

关相生

 “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我们就干”

张志功

 “领导干部和群众是平等的”

琚立铬

 “越实在的话,群众越容易接受”

杜荣德

 “警车开道就是脱离群众”

张志功

 “领导干部和群众是平等的”

琚立铬

 “越实在的话,群众越容易接受”

杜荣德

 “警车开道就是脱离群众”

李美清

 他能够把个人的恩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区分开

时家康

 “办学就要切合实际”

赵忠义 龙少鹏

 群众花钱买的雪条习老不吃,群众自己做的他才会吃,他说:“不能花群众的钱”

张勃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安启元

 为人民群众保留历史文物

牟玲生蔡清荪(夫妇)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

张光刘力贞(夫妇)

 “我不足什么模范,群众才足模范”

王改民

 “花这么多钱,占这么多地,修那么多房子,有什么好处呢?”

孙韶贠恩凤(夫妇)

 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

贾巨川

 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

后记

试读章节

采访者:那时您是什么职位?

卢:那个时候,我还在佛山市分析仪器厂工作,同时我也是市委委员,在党代会上见到的习书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当时觉得不得了啊,能见这么大的领导。他很多年前就是国务院副总理,而且我们知道,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为我们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毛主席曾经多次赞扬他。所以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地方上的党员都知道这位老革命家的一些事迹。

习书记虽然身居高位,又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那种勤勉和努力的作风。特别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他到广东以后总是有一种紧迫感,他说:“要把一天当作两天来用,努力地工作。”

那一次为了参加佛山的党代会,他特意前一天晚上同广州和省委的其他几位同志赶过来,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下乡、视察、开会,经常晚上也要赶路,其实,这基本上是他在广东工作的常态。

习书记一直很关心佛山的经济发展,尽管那天到达佛山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但他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刻听取了佛山地委书记杨德元、副书记兼佛山市委书记吕金湖同志的工作汇报。

当时,杨德元和吕金湖两位同志送给习书记一本纪念册,还有大会主席团佩戴的红色绶带,习书记很高兴地收下了礼物。到了第二天,习书记在代表大会上说:“大会赠送给我这么好的礼物,可是我什么礼物也没带来呀。既然大会的主席团让我讲讲话,这也算是给大家的一个礼物吧!”吕金湖同志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习书记说:“这算不算是一个好礼物,同志们听了再说。”

接下来,习书记的讲话很细致,涉及当时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很实在,而且他不用稿子,要讲的东西都装在脑子里,思路非常清晰。习书记的那次讲话,思想很解放,当时我们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可以说,这确确实实是送给我们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

采访者:您还能回忆起来他当时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卢:可以,我挑重点的内容讲一下。习仲勋同志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作风就是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他在党代会上的讲话,就很能体现他的这个作风特点。他首先就跟我们讲:“做工作,一定要群策群力,要加快发展,要本着有利于佛山的职工,有利于郊区农民这样的一个宗旨来做决策,做领导。”这个很重要,他当时在会议上就提出来了。

习书记为什么重点提郊区农民呢?这是有原因的。当时,习书记已经在广东工作两年多了,这期间,他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向中央要权,给广东要来了很多“先行一步”的政策。而佛山这个地方,在整个广东省里面,“先行一步”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什么呢?因为佛山与广州近在咫尺,又在珠江三角洲最富的地方,历史上农民的商业意识一直都比较强,除了种田以外,像顺德、南海等地,桑织、鱼塘、甘蔗等农业项目都发展得很好。比如除了鱼塘养鱼,农民还在鱼塘的周围种桑、养蚕,让不同的农业项目之间的养分、肥料,可以互补,进行立体化的循环,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特别是1978年以后,国家大的政策发生了调整,习书记到广东主政,顺应了历史潮流,积极地给广东要来了很多好的政策,佛山的农业很快就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很快也改善了。百姓买新自行车了,买缝纫机了,盖新房了,穿新衣服了,咱们的农民有钱了,精神面貌也一天比一天好。

习书记肯定了佛山的大好形势,号召我们加快步伐,在全省中等城市的“四化”建设中跑到前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先走一步。习仲勋同志提到这些的时候非常兴奋,他看到佛山发展这么快,我们能看出来他发自内心的那种高兴,真是溢于言表。习书记的心确实是跟群众连在一起的,只要群众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就发自内心地高兴。

习书记当时不仅讲到了郊区农民的问题,而且也讲到了城市的职工问题,他希望佛山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把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贯彻下去。这个是习书记当时提到的一个重点内容。

P4-P5

序言

中央党校出版社以访谈记录的形式策划出版《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一书,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986年6月,我到中央办公厅办公室(即现在的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前身)党群组工作。那时,习老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负责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负责联系干部工作,负责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我所在的党群组工作领域正好包括习老分管的范围,领导就安排我和党群组另外一位同志为习老做一些文字服务和信息反映工作。那些年,每个夏季约20天左右时间,中央领导同志都到北戴河办公,中办工作人员也分批到北戴河作服务保障。记得是1986年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领导通知我说习老有一个重要活动,让我到北戴河大礼堂大厅待命。因为我是新来的同志,所以我到活动场所后,我的领导把我向习老作了介绍。习老饶有兴趣地问了我以往的经历等一些情况,还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陕西人,习老风趣地说,“咱们是乡党嘛!”为习老服务,这就接上了头。从那以后,我与习老身边工作人员范民新、田进等同志的接触逐渐多起来,我们围绕工作交流信息、交换意见。这种服务,一直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共15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耳濡目染习老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深受教益,终身难忘。

在我心中,习老是我们三秦大地走出来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5岁开始搞兵运,21岁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32岁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46岁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用毛主席当年对习老的评价,就是“年轻有为,炉火纯青”。习老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立陕甘边根据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落脚地”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1978年复出后,习老受命主政南粤,率领省委一班人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对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领导人,我内心充满了敬意,工作起来颇有压力感,丝毫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文字服务工作,有一段时间,我集中研读习老的讲话尤其是他关于统一战线的讲话,认真揣摩风格,悉心领会思想。习老的文风是那样朴实、说理是那样透彻、站位是那样高远,让我从心底里佩服。我觉得习老讲话中有一条清晰的红线,就是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文如其人”。毛主席赞誉习老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句话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遴选他为西北局书记时说的,确实抓住了习老的特质,习老真正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群众领袖。

在革命生涯的各个时期,习老总是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在革命战争年代,习老担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时,提出“为52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到基层调查研究,推动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南下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儿童疾病治疗问题。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习老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时,安排秘书直接参与信访办理工作,亲自布置起草信访情况报告。为扭转“大跃进”时的浮夸风,习老深入河南长葛调查,不隐瞒身份,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粮,解决了群众口粮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挽救了很多挨饿群众的生命。在习老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为解决当时的“偷渡外逃”难题,他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得出了“制止群众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正确结论,并第一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给广东“放权”,让广东“先行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就是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由来。因为习老一心为民,所以群众衷心信任他、拥戴他,把他看作自己的知心人。当年他任关中分区特委书记时,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在西北局工作期间,干部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这些不就是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生动写照吗?!

习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在群众观点上,他提出“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谓群众观点,就是立场和方法问题”,“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比如,在群众立场上,他提出要把个人恩怨和人民群众利益区分开,和群众在一起“就像鱼回到水里”,“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警示年轻党员干部要始终记住“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什么时候我们抛弃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失败”。又比如,在群众工作方法上,他提出要对群众“掏心窝”,与群众打成一片;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处都要交几个知心朋友特别是要同工人、农民多交朋友。再比如,在向群众学习上,他提出要始终与群众平等相处,告诫党员干部“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特别是习老提出要用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来认识和纠正党内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习老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是他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宝库。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实践反复证明,群众路线一用就灵,群众路线常用常新。今天,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6年,改革开放已走过37个年头,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形势怎样发展变化,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是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根本目的同当年习老一样,就是要使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群众路线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更加有效地贯彻下去。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这本书,记录的虽然只是习老革命生涯点滴侧面的形象,但却是最真实的习老、群众口中的习老。采访者经过实地一线采访,细心记录、精心整理、据实叙述,以对话形式将习老工作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呈现给读者。我读了采访实录,回想当年习老的音容笑貌,一种生动、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这样一本书,诚如书名所表达的,无疑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一次寻根之旅,反映了习老善于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解决群众问题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习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相信,读到这本书的党员、干部,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伟人已逝,风范永存。写这些文字,作为对习老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2015年3月

后记

从2013年6月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是百姓之期盼,民心之所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制胜法宝。从建党时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成为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再到任重道远的改革开放时期;从夺取全国政权时的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到今天中国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人民群众的劾力同心,我们党不可能克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有些干部深感以前没有深悟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党的群众路线的坐标,没有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甚至不清楚如何将群众路线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因此而损害了党的形象。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事迹挖掘整理出来,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参照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众所周知,习仲勋同志始终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我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严于律己,为政清廉,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陕西,到新中国成立后去北京;从受迫害下放河南,到复出之后主政广东;从上调中央,再到晚年又回到广东,习老一生的足迹都在坚实地践行群众路线。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热爱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也教育身边的同志传承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习老一生都与群众紧密相连,他的群众观点鲜明,群众感情深厚,群众工作突出且效果显著。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把习老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用采访实录的形式整理出来、编辑成书,真人真事,让广大党员干部比照学习,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高度重视此书,对采访编辑出版等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认真落实校领导指示,专门成立采访项目组,落实编辑出版工作。

以习老的群众路线工作为切入点,我们做了许多采访工作。受访者有干部、有群众,他们对当年的情况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并将相关资料完整地提供给我们。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我们得到大量真实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录音、有采访记录、有照片,还有他们当年的工作笔记。在陕北的黄土高原,我们追随着习老当年的足迹;在河南许昌一间小卖部,我们抚摸着习老当年曾用过的算盘;在洛阳的老旧厂区,我们走进习老当年受迫害下放时居住的简陋宿舍。我们踩着他的脚印,沿着他走过的路,仿佛看到了他与群众在一起时爽朗的笑容,进入了一段段不算久远的历史。

从2013年到2015年,历时三年,从北京到广州、珠海、深圳、江门、肇庆、清远、梅州、惠州、西安、照金、富平、长葛、江西、三门峡、洛阳,采访组行程万余公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人数超过百人。尽管这项工作采访人数多,地域远,时间紧,难度大,但由于我们有幸得到习老家人和他身边工作人员及其他同志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使得采访工作顺利完成,他们是:习老的夫人齐心、女儿桥桥,习老的秘书张志功、琚立铭(中共广东省委原机要秘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高锋;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汉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处处长陈宪宇;祖国出版社原社长唐理奎、祖国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泰来、祖国出版社副社长赵树辉。同时,在访谈摄影中也得到张野、索南、赵荣华、孙或学等同志的帮助。所有这些热情、无私帮助,使我们能够收录如此多的宝贵资料,我们深表敬意和感谢。

采访期间,我们看到那么多白发苍苍的老同志,追忆与习老共事的往昔时那种深情、那种敬仰;看到那么多受访群众对习老崇高风范那种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怀念,实在令我们深深震撼。我们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党员干部,能切切实实受到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受到习老崇高精神的启迪!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