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海伦·凯勒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自传体的主要内容写了海伦21岁以前的生活经历。海伦是一个因一岁半发高烧而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女孩儿。但生活的不幸没有使她消沉。通过刻苦的学习,她后来变成了一个通晓五种语言而且知识渊博的学者,那是因为她付出了比常人还多的努力,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而且她既看不见,也听不见,但她却能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许多正常人还做不到的事,这需要多么伟大的毅力啊!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是根据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的,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海伦·凯勒充满爱与勇气的一生。

在此书中,海伦·凯勒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充实、有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知识带给她的,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目录

第一章 张开心灵的眼睛

 光明和声音

 童年记忆

 父母的宠爱

 寻找希望

 安妮·莎莉文老师来了

 大自然的魅力

 爱的真谛

 快乐的学习游戏

 波士顿之行

 拥抱海洋

 山间秋季

第二章 信心与希望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我写出了小说《霜王》

 我是抄袭的?

 接受审判

 眼泪知道

 事情真相

 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信心与希望

 我要上哈佛

 冲破逆境

 大学学习

 思想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章 走出黑暗与寂静

 快乐的大学生活

 遇见马克·吐温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母亲去世

 意外的喜悦

 属于我的完美人生

第四章 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把星

 救济院

 我要上学

 第二个机会

 玷辱校誉

 青春集锦

 无明世界

 小暴君

 早餐会战

 单独训练

 水水水

 文字三昧

 生活体验

 柏金斯盲人学校

 年华似水

第五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试读章节

童年记忆

寂静和黑暗并没有令我对这个世界陌生,相反,我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五岁时,我学会了把洗好的衣裳叠好收起来,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分好类,还能辨别出哪几件是自己的。每当母亲和姑母开始梳洗打扮,我知道她们要出去,就求她们带上我。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我总被叫来见客人。他们走时,我挥手告别,我还依稀记得这种手势所表示的意义。有一次,家里即将有重要的客人来访,从门的开启,我知道了他们的到来。于是,我趁着家人不注意时,跑到母亲的房问,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镜子前梳妆,往头上抹油,在脸上擦粉,把面纱用发夹固定在头发上,让面纱下垂,轻盖在脸上,而后,我又找了一件宽大的裙子穿上,完成一身可笑的打扮后,也下楼去帮他们接待客人。

已经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觉到了自己与众不同,在教我的老师到来之前,我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那时我就注意到,母亲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是用嘴巴在交谈,而不像我只能用手比画着。因此,很多时候我都会站在两个谈话者之间,用手触摸他们的嘴巴,可是我仍然无法明白他们的意思。于是我疯狂地摆动四肢,嚅动嘴唇,试图与他们交谈,谁知他们一点儿反应也没有。我生气极了,大发脾气,又踢又叫,一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我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虽然我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有事情到来,我又急躁得控制不了自己,就像我常踢伤保姆艾拉。我也知道她很痛,所以当我气消时,心里就觉得很愧疚。但是当事情又不顺我的心意时,我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在那个没有光明的童年时代,我有两个朝夕相处的伙伴,一个是厨师的女儿——玛莎·华盛顿,另外一个是一只名叫贝利的老猎狗。

玛莎很容易就能理解我手势的意思,所以每次吩咐她做什么事情,她都能很快就完成。她大概认为与其跟我打架,还不如乖乖地听话来得省心,所以她每次都会利落地完成我交代的事。

我那时精力特别充沛,身体壮实且好动,性情一上来又不顾后果。我非常了解自己的个性,总是怎么高兴怎么来,甚至不惜一战。那个时期,我跟玛莎在厨房度过了不少时光,我喜欢帮玛莎做面食,做冰淇淋,或是喂喂火鸡,要不然就是为了几个点心和她争吵不休。那些家禽一点儿都不怕人,它们在我手上吃食,并乖乖让我抚摸。

有一天,一只大火鸡竞把我手中的番茄给抢走了。也许是受火鸡的启发,不久,我和玛莎就把厨娘刚烤好的饼偷走了,躲在柴堆里吃得一干二净。却不料吃坏了肚子,吐得一塌糊涂,不知那只火鸡是否也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珍珠鸡喜欢在隐蔽处筑巢,于是我就总到深深的花丛里去找它们的蛋。虽然我不能给玛莎说出“我要去找蛋”这样的话,但我可以把双手合成圆形,放在地上,示意草丛里有某种圆形的东西,玛莎一看就懂了。我们若是有幸找到鸡蛋,我绝不允许玛莎拿着蛋回家,我用手势告诉她,她拿着蛋,一摔跤就会打碎的。

堆放麦子的栅子,养马的马房,还有那一早一晚挤牛奶的牛栏,都给了我和玛莎无穷的快乐。我跟玛莎到乳牛场,那里挤牛奶的工人会允许我把手放在牛身上,甚至有时还会让我把手放在牛的乳部,我也因此而被牛尾打了好多次。

准备圣诞节也是一大快事,虽然我不明白过节的意义,但是只要一想起到时会有诱人的美味,我就非常高兴。家人会让我们磨香料、挑葡萄干、舐舐那些搅拌过食物的调羹,我也模仿别人把长袜子挂起来,然而我并不真感兴趣,也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不像别的孩子天没亮就爬起来看袜子里装进了什么礼物。

玛莎·华盛顿也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家伙。7月一个酷热的午后,我和她坐在阳台的石阶上,像黑炭一样的玛莎把她那像绒毛般的头发用鞋带扎起来,一束束的头发看起来就像很多螺丝锥长在头上。而我皮肤白皙,一头长长的金黄色卷发。一个六岁,另一个八九岁。小的那个盲童就是我。

我们俩坐在石阶上忙着剪纸娃娃。没过多久我们便厌倦了这种游戏,于是就把鞋带剪碎,又把石阶边的花叶子剪掉。突然,我的注意力转向玛莎那一头“螺丝锥”。刚开始时,玛莎挣扎着不肯让我剪,可是她越不让我越要剪,蛮横极了,抓着玛莎的“螺丝锥”不放,拿起剪刀就剪下去。剪完玛莎的头发,我也回报玛莎,让她剪我的头发,若不是母亲发现,及时赶来制止,玛莎很可能会把我的一头秀发统统剪光。

我的另一个小伙伴是贝利,也就是那只老猎狗,它很懒惰,整天一有空闲就喜欢躺在暖炉旁睡觉,一点儿也不愿意陪我玩。它也不够精明,我尽力教它手语,但是它又懒又笨,根本不懂我在干什么。贝利总是无精打采地爬起来,伸伸懒腰,嗅一嗅暖炉,然后又在另一端躺下,一点也不理会我的指挥。对于它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自讨没趣,便又去厨房找玛莎玩。

童年时代的一些往事历历在目,一想起那段没有光、没有声音的黑暗世界,这些影像就会更清晰地在我心头浮现。

有一天,我不小心把水淋到围裙上了,就解开围裙,放在卧室暖炉的余火边,想把它烘干,急性子的我觉得不够快,便把围裙放在热灰上面。突然问,火一下子着了起来,燃着了围裙,把我的衣裳也烧着了。我狂叫起来,老奶妈维尼赶来,用床毯子把我裹住,差点儿把我闷死,火倒是灭了,除了手和头发之外,其余地方烧得还不算厉害。

在那些日子里我还发现了钥匙的妙处,对它的使用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天早上,我玩性大发,把母亲锁在厨房里。仆人们都在屋外干活,母亲被锁在里边足有三个小时。她在里边拼命敲门,我却坐在走廊前的石阶上,感觉着敲门所引起的震动而咯咯笑个不停。然而经过这次恶作剧,父母决定要尽快请人来管教我,于是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来了。但是本性难改的我,还是找机会把她锁在房间里。当时母亲让我上楼送东西给莎莉文小姐,我回转身来“砰”地一下把门锁上,将钥匙藏在客厅角落的衣柜下。父母不得不搭了一架梯子让莎莉文小姐从窗户爬出来,当时我得意极了,几个月之后才把钥匙交出来。

差不多在我五岁时,我们搬家了,从那所爬满蔓藤的屋子搬进一所更大的新房子。我们一家六口,父亲、母亲,两个异母哥哥,后来又加上一个小妹妹,叫米珠丽。P5-7

序言

作寄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伟大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一岁零七个月时由于急性脑充血而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且变成了哑巴。7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她就是影响海伦·凯勒一生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安妮·莎莉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凯勒用手触摸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海伦·凯勒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00年秋,她顺利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学习,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盲聋人。

海伦·凯勒终生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奔走于世界各地,为残疾人造福。美国费城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曾先后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一生共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出版于1902年的处女作《书的人生故事》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她也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此外,她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

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根据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的,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海伦·凯勒充满爱与勇气的一生。

在此书中,海伦·凯勒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充实、有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知识带给她的,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写作背景

海伦·凯勒出生时,本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却在一岁零个月大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视觉和听觉。突然变成盲聋人的海伦·凯勒由于对外界的恐惧变得狂躁不安,脾气越发暴躁,直至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家教老师——安妮·莎莉文。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最终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

艺术成就

这本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她丰富、生动而伟大的一生。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一个聋盲却自强不息的女性的自传,她生活在黑暗之中却为世人带来了光明,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孩子发现前方,并引领他们走向前方。

——曹文轩北大教授

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阅读中孩子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老师会将文学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王大绩语文教育专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49:27